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面对各种压力而产生的职业倦怠,对社会、个体、教学教育工作都会有不良影响。正确分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诱因并提出有效对策,能有效缓解职业倦怠,提高教师教学教育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九江市几所高职院校职业倦怠现状调查报告的分析,重点关注高职院女教师这个群体职业倦怠问题,认为高职院校女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有社会、学校及教师个体、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并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缓解高职院校女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从重庆市三所高职院校抽取部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研究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高职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性别、教龄、婚姻状况、职称、教学工作量都是影响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变量,这些变量对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已呈现蔓延状态,这已影响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减少教师职业倦怠对高职院校建设发展关键时期的负面影响,文章从身心疲惫感、职业恐惧感、缺乏动力感、成就低下感四个方面归纳了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并通过对其产生的原因从个人、学校和社会等方面进行剖析,提出了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策略,以应对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职业倦怠(Job Burn Out)现象在高校教学秘书群体中非常普遍,对高校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影响颇大,而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教学秘书从工作职责、形式、内容又有明显的差异性,本文从高职院校教学秘书与其他管理人员、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教学秘书对比等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学秘书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职业倦怠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自从2008年以后高考生源逐年下降,引发了高职院校生源紧缺危机,这使得高职院校面临着生源竞争压力。这种竞争压力势必也转移到一线教师身上。为提升学生和社会满意度,教师扮演了更多的工作角色,投入更多的情感性劳动,这必然额外增加教师的工作压力。研究表明长期的情绪抑制会形成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及工作满意度下降,从而催生或者强化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变迁,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教师教育模式。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状况与建设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无不与高职院校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改革发展趋势,要努力构建和创新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职业倦怠是高职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一个典型问题,也是承受压力的最严重的后果之一。高职院校作为一个组织,角色要求、任务要求、组织结构特点、组织生命周期、领导风格等会给广大教师带来压力。从组织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压力管理主要是在刚性政策与人性关怀中寻求一个契合点,为教师营造一个能充分发挥所能的适度的压力环境。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高职教育现代化和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教师引进方式单一、培养体系不健全、校企合作机制不顺畅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从强化思想引领、加强顶层设计、改革招聘机制、强化校企协同等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建设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出发,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指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重视教师师德教育,强化管理、增加投入,提高教师学历和能力水平,进一步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队伍建设,教师数量有序按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通过对江苏省184名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江苏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情绪衰竭较为突出,女性教师情绪衰竭程度较高,男性教师表现出较低的个人成就感。随着教龄的延长,职业倦怠呈逐渐升高然后逐渐下降的趋势,6-10年教龄的教师职业倦怠最为严重,本科学历和小学中级职称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幼儿家长对园内设施、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幼儿教师在岗就职时间普遍较短,流动频繁,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幼儿教师工作的灵活性、复杂性和艰苦性及教育效益的滞后性问题日益突出,使大部分幼儿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问题.本文旨在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寻找调适策略,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幼儿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立足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扬州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成因及负面影响进行现实考察,探究其预防及缓解的对策。结果发现:1)扬州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并不严重,但仍有一定比率的体育教师经历严重的倦怠;2)教龄在11-15年的体育教师、中级职称的体育教师成就感较低,担任班主任的体育教师在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上与其他组别比差异显著,职业倦怠较为严重。本文进一步对造成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新疆普通高校少数民族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分析缓解少数民族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以期为解决少数民族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目前新疆普通高校少数民族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整体上并不严重。男女教师在情感衰竭和低成就感两个维度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族别在低成就感维度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不同职称的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工作怠慢方面差异非常显著,讲师的职业倦怠最为严重。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的体育教师在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和工作怠慢两个维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美国社会心理家马斯拉池(Maslach)编制的职业倦怠通用量表为工具,以六盘水师范学院为例,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表现及产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校教师中不同性别、学历、职称、年龄、工作岗位,在职业倦怠上存在差异。社会、学校、教师个人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多创造或提供高校教师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学习的机会。帮助教师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6.
选用《马氏工作倦怠通用量表(MBI-GS)》、《身体锻炼等级量表》对515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校教师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从理论值来说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程度并不严重,但情绪衰竭因子得分偏高,具有内隐性的特点;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次数、锻炼量与工作倦怠呈显著负相关,身体锻炼量、锻炼强度进入工作倦怠总分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7.
以吉林省优秀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运动员疲劳量表、训练比赛满意感量表对运动员实施调查。结果显示被试群体职业倦怠较为突出,中等程度倦怠人数占总人数的53.5%;情绪/体力耗竭问题的检出率64.2%超半数以上,其职业倦怠问题不容忽视。散打运动员职业倦怠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原因,针对其特殊性,建议从完善心理状态测评监控体系、加强生物反馈训练、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开展以人为本心理咨询与辅导,来加强对吉林省散打运动员职业倦怠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师是职业倦怠感的高发人群,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新疆少数民族体育女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少数民族体育青年女教师比中老年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严重,心理落差及个人心理承受能力是造成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并随着学校层次的提升职业倦怠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对高校公体教师产生相对剥夺感的社会成因、外在表现及影响进行剖析,发现职业歧视是相对剥夺感的主要诱因,相对剥夺感直接导致职业倦怠,严重的相对剥夺感会导致产生犯罪心理,甚至实施犯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否则,将严重阻碍高校体育目标及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