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田径运动员心率变异性正常值及其重复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田径运动员心率变异性的正常值及心率变异性的重复性.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对21例田径运动员动态心电图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频域分析及重复性检验.结果表明:心率变异时域和频域各参数两次测定平均值除Mean HR、Std Dev和Mean BR外(P<0.03),其余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参数两次测定的平均值除最低心率为显著相关外(r=0.54,P<0.02),其余各参数均为高度显著相关(r=0.63-0.90,P<0.001).与迷走神经张力变化有关的各参数rMSSD、pNN50、HF之间亦呈高度显著相关(r=0.82-0.95,P<0.001).为此,提供了田径运动员心率变异性的正常参考值,两次测定的数值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观察为期四周瑞士球核心稳定性训练(球上跪姿抬臂)对普通女大学生心率变异性和最大吸氧量的影响规律。利用芬兰产的POLAR S810i遥测心率表及瑞典产的MONARK 839E有氧功率车为工具,测量比较了四周瑞士球核心稳定性训练前后18名普通女大学生(实验组10人,对照组8人)心率变异性指标、最大吸氧量以及血压、心率的变化。经过四周锻炼,实验组的10名受试者均能在瑞士球上维持跪姿抬臂标准姿势5min。实验组最大吸氧量绝对值呈现极显著性增加(P〈0.01),相对值呈现显著性增加(P〈0.05)、舒张压、心率则出现了显著性降低(P〈0.05);SD、RMSSD以及HF都出现了显著性增加(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四周瑞士球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显著提高心肺功能,降低安静时交感神经的紧张性,增加副交感神经的紧张性。提示该训练方法对强身健体、缓解压力可能有显著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跟踪测量武术套路专项学生三个学期武术套路练习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的变化,观察每个学期武术套路练习对专项学生植物性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长期的武术套路练习能否对心脏功能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对象方法:选取大二武术专项学生13人,在练习前、第四、五、六学期末共四次进行心率变异性测试,采集时域和频域各项指标.结果:一学期后,各项指标无差异(P>0.05).两学期后,时域指标SDSD、RMSSD显著上升(P<0.05),频域指标TP、HF、HFnu变化显著(P<0.05).三学期后,时域指标显著上升SDNN、SDSD、PNN50(P<0.05)、RMSSD(P<0.01),频域指标TP、HF(P<0.01),LFnu、HFnu、LF/HF(P <0.05)变化显著.结论:长期的武术套路运动可以影响心率变异性,提高心脏植物性神经的整合调节能力,尤其是提高了迷走神经的调节能力.提示:长期的武术套路运动对心脏功能具有正性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次性大强度离心运动以及联合抗氧化剂干预对运动员抗氧化能力、氧化应激以及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运动员16名,随机均衡的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受试对象服药2周后,进行一次性大强度离心跑台运动,分时相测定SOD、MDA、T-AOC、GSH-Px。结果:实验组服药后T-AOC水平即开始升高,非常显著高于服药前水平(P<0.01),运动后实验组各时相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SOD活性,实验组服药后有所升高,运动后即刻显著(P<0.05),24 h非常显著性(P<0.01)高于对照组,48 h高于对照组;实验组GSH-Px活性,运动后即刻显著(P<0.05)、48 h非常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运动后两组运动员MDA水平均呈升高趋势,实验组运动后24h显著(P<0.05)4、8 h非常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其他各时相升高幅度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联合抗氧化剂能有效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大强度运动引起的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递增负荷下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心率变异性,采用电子跑台递增负荷的测试方法,用芬兰心率遥测仪(polar RS800)远程遥测对运动员整个运动过程HRV时域、频域进行分析。让所有运动员以6m/s的起始速度,每分钟速度增加2m/s,测试时间6min。结果显示:1)以年龄分组比较显示LF,LF/HF(P0.05)有差异性,其他变异指标都无差异性;以专业分组比较显示,HRp,SD2(P0.01)差异性非常显著;SD1,LF(P0.05)有差异性,其他变异指标无差异性;以心率分组比较中显示,HRp,SD1,SD2(P0.01)差异性非常显著,其他变异指标都无差异性。2)男运动员之间比较显示,年龄分组所有HRV变异性指标都无差异性。在以专业分组的比较过程中显示,HRp,SD2,RMSSD(P0.01)差异性非常显著,其他变异指标无差异性。在以心率分组的比较过程中显示,HRp,SD1,SD2(P0.01)差异性非常显著,RMSSD(P0.05)有差异性,其他变异指标无差异性。女运动员之间比较显示:HRp,SD2(P0.01)差异性非常显著,其他变异指标无差异性。以心率分组的结果比较过程中显示,HRp,SD2(P0.01)差异性非常显著,其他变异指标无差异性。以年龄分组的结果比较中显示,LF/HF(P0.05)有差异性,其他变异指标无差异性。3)以专业分组比较显示:一级和健将级分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二级分组比较显示,SD1,LF/HF(P0.05)有差异性,其他变异指标无差异性。以心率分组的结果比较中显示,HRp(P0.01)差异性非常显著;SD1,SD2,RMSSD(P0.05)有差异性,其他变异指标无差异性。说明HRV指标可以作为一个监测运动效果的有效指标,并进一步为量化运动训练作出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核心力量训练对高校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的影响,探索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训练模式,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从高校中随机抽取40名男子篮球运动员,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的篮球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对照组的篮球运动员进行传统力量训练,在都进行12周的力量训练后,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结果统计分析.结果(1)实验组中实验后的篮球运动员的全场快速运球上篮与投篮均高于实验前(P<0.05),在对照组中篮球运动员各项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的篮球运动员的全场快速运球上篮与投篮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助跑摸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力量训练能提高篮球运动员的全场快速运球上篮与投篮等基本技术,而对助跑摸高身体素质的提高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分组分层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普通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开展15周的实践教学,实验前后测试心理和体质健康指标.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体质健康指标:(1)身高、肺活量、1000m(男)、800m(女)和50m,五个测试指标差异显著(P<0.05);(2)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引体向上(男),三个测试指标差异非常显著(P<0.01);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心理健康指标:(1)躯体化、焦虑症、强迫症、偏执四个指标差异显著(P<0.05);(2)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抑郁症三个指标差异非常显著(P<0.01);3、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质健康有相关性.结论:分组分层教学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质健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16周“瑜伽”教学探讨瑜伽运动对聋哑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影响。方法:大一聋哑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测试实验前、实验后身体和心理素质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互比较,实验组体重和皮褶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腰围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肺活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心率非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立定跳远和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坐位体前屈非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记忆力、情绪稳定和意志顽强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环境适应非常显著(P<0.01);实验组记忆力、情绪稳定和意志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环境适应非常显著(P<0.01)。结论:16周瑜伽运动能有效提高聋哑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并比较"高原-亚高原-平原"和"高原-平原"两种过渡训练模式对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藏族运动员有氧能力和心肺功能影响.方法:将甘孜藏族自治州重点业余体校20名藏族男子中长跑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名和对照组10名),实验组进行"高原1周-亚高原2周-平原1周"过渡训练,对照组进行"高原3周-平原1周"传统的过渡训练.训练结束后,分别在高原(四川康定)、亚高原(四川泸定)、平原(四川成都)进行12min跑测试,测定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VO2 max)、运动后心率、运动后血氧饱和度、运动后血乳酸和运动后尿蛋白等,并在安静状态下测定运动员血清CK-MB、EPO、HIF-α和血睾酮等生理指标.结果:(1)两组世居高原藏族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后12min跑的测试成绩、最大摄氧量、运动后心率、运动后血氧饱和度、运动后血乳酸、运动后尿蛋白、血清CK-MB、EPO、HIF-α和血睾酮从高原到平原均呈上升趋势,各项指标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运动员进行"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后,12min跑的测试成绩、最大摄氧量、运动后心率明显升高(P<0.05),同时安静状态下的血清CK-MB、HIF-α和血睾酮增加更明显,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这一训练模式较传统的高原训练模式对于提高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运动员心肺功能的适应能力有着较好促进作用,有利于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更快更好的适应从高原到平原的海拔落差,有助于运动员训练时运动强度的提升和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大学生运动员与普通专业大学生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探讨不同锻炼水平间的差异.方法:对受试者进行5min时长的安静状态下心率变异性测量.结论:不同锻炼水平可以使大学生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发生适应性变化,增加总体心率变异性的大小,提高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性,使交感-副交感神经均衡性向副交感神经张力增强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因素:改变海拔高度的高原训练、营养补剂、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的变化,探讨提高中长跑耐力的训练模式。结果发现:高原刺激能显著提高运动员的血色素水平,补血的铁剂适当使用可以维持运动员在训练期的高血色素水平;高海拔渐进复合的持续耐力训练,先提高训练量,再提高训练强度,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寻求和探索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冬训期间身体机能评定的方法,对10名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冬训过程中的血尿素氮(BUN)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血尿素氮(BUN)是反映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负荷的敏感指标;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血尿素氮(BUN)的基础值为5.84±0.75mmol/L。  相似文献   

13.
对优秀男子中跑运动员冬训期组合训练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男子中跑冬训以量为主,忽视组合训练,影响到运动员成绩的发挥,使得我国男子中长跑水平不但落后于世界水平,而且与亚洲水平也有一定差距.因此,探讨运动员(尤其是优秀运动员)的更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是目前男子中跑训练面临的一大任务.以浙江、上海田径队6名优秀男子中跑运动员(健将或接近健将)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年度冬训前后队员完成相同负荷BLA(血乳酸)、即刻HR(心率)指标的差异以及组合训练冬训前后队员VO2max(最大摄氧量)、乳酸阈功率的变化情况,研究冬训进行专项能力组合训练的可行性及功效,以便为广大教练员更科学有效地进行男子中跑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肝脏瞬时弹性硬度检测(Fibroscan)技术,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柴胡疏肝散的治疗机制。[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NAFLD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20例,给予柴胡疏肝散+阿拓莫兰+维生素E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阿拓莫兰+维生素E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并分析总结。[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项参数对比,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总胆汁酸(TBA)、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空腹C肽均无显著变化(p﹥0.05)。基于Fibroscan技术,对患者进行测量受控衰减参数(CAP)以评估两组疗效,其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0%),两组间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Fibroscan技术检查发现,柴胡疏肝散治疗肝郁脾虚型NAFLD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使用大数据技术联合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与以病例为导向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在《传染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本科班126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作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法,观察组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法,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理论知识成绩(63.85±2.76)分,略高于对照组的(63.61±3.38)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案例分析成绩(27.99±1.73),高于对照组的(23.25±2.37)分,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结果显示;PBL与CBL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师生互动、增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率以及临床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结论:利用大数据技术联合PBL与CBL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更适合《传染病学》教学需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1次与4次火针治疗后大鼠跟腱末端区HSP70表达变化,探讨火针治疗末端病的作用机理,为末端病的火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电击跳跃法"建立大鼠跟腱末端病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火针治疗。采用ABC法检测HSP70表达,在40倍物镜下进行阳性细胞计数。结果表明:治疗1组纤维软骨区、腱骨关节面软骨的HSP70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1组(P<0.05);治疗2组纤维软骨区、腱骨关节面软骨的HSP70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2组(P<0.05);治疗3组腱骨关节面软骨的HSP70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3组(P<0.05);治疗4组腱骨关节面软骨的HSP70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4组(P<0.05);治疗5组纤维软骨区、腱骨关节面软骨的HSP70阳性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5组(P<0.01)。得出结论:1)1次火针治疗诱导末端区合成大量HSP70,主要表现在纤维软骨区、腱骨关节面软骨2个部位,使末端区组织和细胞对坏死、损伤产生抵抗,同时促进坏死、损伤组织和细胞的修复,对末端病的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2)4次火针治疗后这2个部位的阳性率明显高于1次火针治疗,4次火针治疗能更进一步促进末端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3个月有氧运动对哮喘儿童肺功能、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运动康复在哮喘管理中的作用。方法:40名哮喘儿童随机分为运动(E)组(n=20)和对照(C)组(n=20),E组进行3个月中等强度有氧运动,C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实验前后分别测定受试者的肺功能、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实验过程中记录运动情况和不良反应,实验后调查家长满意度。结果:E组运动时的不良反应率为2.6%,家长满意度为95.0%。实验后,组内与实验前比较,E组6 min步行实验(6MWT)后的步行距离,生活质量问卷总评分与各分项评分增加(P<0.05),6MWT后HR、SBP、MAP和RPE降低(P<0.05),C组生活质量问卷中症状评分增加(P<0.05);组间比较,E组上述各指标与C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肺功能参数在两组组内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适当管理和监控下,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改善哮喘儿童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男子百米一二级运动员起跑加速技术差异及影响短跑起跑加速效果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三维高速红外摄像解析法对男子百米一级运动员(6名)和二级运动员(7名)的起跑和前3步加速技术动作进行分析。结果:①起跑器上阶段一二级运动员摆动腿屈髋角速度峰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摆动腿屈髋角速度峰值与平均水平速度呈正相关(P<0.05),与支撑时间呈负相关(P<0.05);②第1步水平速度与支撑时间、支撑距离呈正相关(P<0.05),第2步水平速度与支撑时间、支撑距离呈正相关(P<0.05),与腾空时间呈负相关(P<0.05);③起跑和前3步加速一二级运动员平均步频与平均水平速度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起跑和前3步加速不同阶段的技术特点是不同的,起跑器上阶段是为了获得较大起动速度,因此要求较大的摆动腿屈髋角速度峰值、更短的支撑时间,而第1步和第2步加速阶段提高水平速度则需要更长的支撑时间、支撑距离和更短的腾空时间,起跑和前3步加速较快的步频有利于水平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