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运动后下丘脑区氨基酸变化的微透析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在国内率先将做透析技术引入运动医学领域,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建立了相应的实验方法,并将其用于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过程的研究.选用1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实施脑立体定位术后,采用一次性力竭游泳运动方式训练大鼠,通过值入微透析探针到下丘脑区进行取样并测定其运动前、后及恢复过程中大脑下丘脑巨细胞外液中某些氨基酸的变化。结果表明;(1)应用很透析技术在下丘脑区可检测到多种氨基酸的变化.(2)急性力竭运动后,递质类氨基酸均呈不同幅度增高,抑制性递质氨基酸的增加明显高于兴奋性递质氨基酸.(3)急性力竭运动后,支键氨基酸水平明显增高.提示:下丘脑区氨氨基酸代谢变化与运动性中枢疲劳及其恢复过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鼠的游泳训练研究不同中药补剂对大鼠力竭运动疲劳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性疲劳不仅与脾肾有关,而且肝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用9 只健康成年 S D 雄性大白鼠,采用一次性力竭游泳运动方式,通过运动前及运动后即刻从心脏取血, 测定其力竭运动前后血浆尿素氮、支链氨基酸、氨的量变情况。结果表明急性力竭性运动后大鼠血浆尿素氮、支链氨基酸、氨含量均呈明显增高, 且前两者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5)。结果提示急性力竭运动后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支链氨基酸的代谢增强,血浆氨、支链氨基酸的含量变化与运动性疲劳的出现和疲劳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牛磺酸对丙二醛诱导疲劳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丙二醛(MDA)诱导的运动性疲劳及牛磺酸(Tau)抗运动性疲劳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组(E组)、Tau组(T组)、MDA组(M组)及Tau喂食后再喂食MDA组(T+M组)和MDA喂食后再喂食Tau组(M+T组),测试各组大鼠7 d游泳力竭所经历时间变化,及LA和LDH活性,心肌和腓肠肌Ca2+-ATPase、Na+-K+-ATPase活性的差异。结果:M组大鼠力竭时间缩短而T组大鼠力竭时间延长,T+M组大鼠力竭时间缩短而M+T组大鼠力竭时间又延长;T组大鼠LA降低而LDH活性升高,喂食MDA后则逆转了这一过程,M组大鼠LA升高而LDH活性降低,喂食Tau后也能拮抗这一过程;M组Ca2+-ATPase、Na+-K+-ATPase活性活性降低而T组活性升高,M组大鼠喂食Tau及T组大鼠喂食MDA后可以逆转这一过程。结论:MDA可以直接诱导运动性疲劳而Tau能有效的抗MDA所诱导的疲劳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有氧力竭运动及恢复过程中心血管调节因子综合效应和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以期探索运动性疲劳发生的生理学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1 h组、运动3h组、力竭组、力竭恢复2h组、力竭恢复12h组。每组大鼠进行8周跑台训练后,分别于各组对应时刻处死,取血浆测定各组大鼠NO、ET、ANP、TXB2含量,扫描电镜观察冠状动脉内皮。结果:运动1h组NO/ET比值极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1),运动3h组和力竭组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3h组和力竭恢复2h组大鼠血浆中ANP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力竭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3h组、力竭组和力竭恢复2h组血浆TXB2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3h组、力竭组和力竭恢复2 h组大鼠冠状动脉内皮均出现Ⅲ级损伤。结论:1)运动初期心肌供血、供氧能力与运动强度相适应。2)心血管调节因子综合效应变化导致冠状循环供血/供氧不足可能是运动性疲劳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拉长—缩短周期"运动中肌肉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后的疲劳、损伤状况和下肢髋、膝、踝关节的用力特征,为运动训练和预防损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1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通过确立的疲劳运动模型进行力竭性"拉长—缩短周期"运动,通过测试肌电图、关节用力分布特征和关节力量的变化评价SSC过程中肌肉离心、向心收缩阶段的疲劳损伤特征。结果:1)SSC运动后,肌肉向心收缩期的能力迅速降低,运动后10 min左右恢复,在运动后2 d4、d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而离心阶段呈现出延迟性降低的特征。2)既定运动模型中,制动和爆发用力的蹲起阶段,膝关节承受的负荷最大。3)肌肉离心收缩后EMG和CK活性都呈现延迟性恢复的特征。结论:力竭性SSC运动中的离心收缩更容易造成肌肉的延迟性疼痛,且肌肉疲劳后恢复较慢。肌肉在向心收缩阶段,没有出现的明显的延迟性肌肉疼痛和/或损伤。力竭性SSC运动中膝关节是承受负荷的主要关节;髋关节和踝关节表现出对膝关节运动能力减弱的补偿性增长,共同构成下肢完成技术动作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运动力竭后机体内自由基升高,同时机体抗自由基的氧化酶的活性也随着增加,引起机体疲劳及机能产生变化。研究结果:给实验大鼠服用支链氨基酸(BCAA)一段时间后,在进行力竭性运动后的恢复阶段(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h、运动后2h),过氧化脂质(LPO)明显下降(P<0.05),抗氧化岐化酶(SOD)、GSH-PX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升高(P<0.05)。研究结论:服用BCAA有利于机体运动后自由基的减少和抗氧化酶的活性的增加。因此,支链氨基酸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对一次性力竭游泳运动后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三七总皂苷组。适应性喂养1周后,运动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三七总皂苷,进行一次性力竭运动,分别在力竭运动后即刻和24 h灌注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脑皮质GFAP蛋白的表达,并记录游泳时间。结果:GFAP的阳性表达位于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浆和细胞膜。生理盐水组在力竭即刻出现GFAP的表达增强,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三七皂甙组(P<0.05),24 h后生理盐水组仍见GFAP的表达,而三七总皂苷组仅见少量GFAP的表达,二者表达未见显著差异(P>0.05);三七皂苷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延长了大鼠的游泳时间(P<0.05)。结论:一次性力竭运动的即刻引起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增强,提示与运动性中枢性疲劳的发生有关,三七总皂苷可以抑制力竭运动后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高表达,提示三七总皂苷能够延缓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发生,促进疲劳的消除。  相似文献   

9.
利用大鼠力竭模型对大鼠脊髓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元与运动疲劳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运动后即刻脊髓nNOS阳性神经元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特别是脊髓后角固有核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力竭运动使大鼠脊髓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降低,力竭运动后脊髓nNOS表达的减少可能参与了中枢运动性疲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疲劳没有得到及时的恢复而使疲劳累计导致疲劳过度,或者当发生运动疲劳时没有及时地进行调整,继续保持原有的运动,使疲劳程度加深,导致力竭,都会使运动疲劳变成一种病理现象,从而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根据疲劳产生的原因、机理来分析,运用消除疲劳的方法,使机体快速有效地进行超量恢复,以便更好地投入训练和学习.  相似文献   

11.
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运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运动的核心特征是自由。但后来以自由著述、自由讲学、自由批评、自由流动为表现形式的百家争鸣却成了历史的绝唱。百家争鸣不可能出现在战国前,也不可能存在于战国后,百家争鸣式的自由是历史夹缝中的自由。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重视复兴诸子时代的自由精神,并在思想创新的基础上,构建创新型社会,而不是修补束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纲常伦理和等级秩序。  相似文献   

12.
以现代竞技运动的科学选材为目标,调查测定了3个不同民族、两个年龄段的1386名儿童的身高发育状况,将他们的身高发育指标与其父母是否是异族、异地的婚配进行了统计处理与关联分析,结果是从身高指标上反映出异族、异地的婚配能够使子代产生一定程度的身高优势.  相似文献   

13.
关于12种中文体育期刊足球论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1992年~1999年国内12种体育期刊上发表的足球科研论进行统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这8年中我国足球科研论的发表量呈上升的趋势,但年发表量较少。论对技战术的研究较多,多学科综合的基础研究较少。而且在不同领域的研究发展不平衡(青少年足球、女子足球方面)。参与科研的人员范围比较狭窄。应该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对我国足球事业中现有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不同群体参与体育旅游的动机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个案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不同社会特征群体参与体育旅游的动机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参与体育旅游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娱乐、健身、休闲和寻求刺激等,且人们的体育旅游动机随着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居住地、收入水平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从缓冲和蹬伸阶段对跳远起跳过程中摆动腿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摆动腿的正确摆动过程和有效用力方法对达到理想化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起着关键作用,在缓冲阶段,摆动腿的摆动对重心的垂直速度起着主导作用,摆动腿摆腿速度越快,可为后继的蹬伸动作创造更好的条件。起跳蹬伸阶段摆动腿的摆动制动加速度直接影响起跳离地瞬间起跳的蹬伸运动效果,与腾起初速度和跳远成绩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不同强度运动对去卵巢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为了了解不同强度运动以及运动和雌激素联合作用对去卵巢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的影响。通过将72只3月龄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SHAM)、骨质疏松对照组(OVX)、雌激素对照组(OVX+ES)、低强度运动组(OVX+EX1)、低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OVX+EX1+ES)、中等强度运动组(OVX+EX2)、中等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OVX+EX2+ES)、大强度运动组(OVX+EX3)、大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OVX+EX3+ES),各组大鼠1h/天、5天/周、持续8周运动后利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结果得出骨质疏松对照组(OVX)与SHAM组相比雌二醇浓度下降了89%(P〈0.001)。与OVX组相比,单纯三种强度的运动的大鼠雌二醇增分别增加了41%(P〈0.05)、49%(P〈0.05)和17%(P〉0.05)。三个联合组雌二醇较三个单纯运动组增高,但与雌激素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最终结论为中、低强度的运动可增加去卵巢后未补充雌激素大鼠的雌二醇水平。而三种强度的运动不能增加去卵巢后补充雌激素大鼠的雌二醇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基础课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四种改进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负荷时间长短对纵跳能力影响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运动负荷时间后纵跳的运动学特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大强度持续运动约3分钟左右,纵跳的跳起高度、起跳速度等运动学指标显著上升,蹬伸时间及到达最大力值的时间缩短;运动5分钟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正好相反;只有在适宜的运动负荷时间后,纵跳的运动学特征才进行有利于运动能力发挥的较好的组合状态。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从发展学的视阈,依据三代领导集体的百年建国方略,结合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的经济发展 阶段划分理论,将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划分为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和发达小康三大发展阶段,并对每一阶段的基本 特点进行初步论析。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福州市三所高中的600名高一学生,以及他们的父辈和祖辈就体育价值观的代际差异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三代人对于体育价值观的认同度,祖辈明显低于父辈和子辈,其中父辈的认同度最高。从美育个性、健身娱乐、情感促进、群体协作、知识技能五个维度进行分析,其中在美育个性这一方面,三代人的认知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四个维度方面,三代人的认知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