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氧代谢(糖和脂肪等有氧氧化)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有氧耐力有时也被称为有氧能力[1]。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运动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乳酸阈”,这一点所对应的运动强  相似文献   

2.
比较渐增负荷运动时,不同环境条件对血乳酸浓度、血乳酸阈值及血乳酸开始堆积(OBLA)的影响。8名身体健康的男大学生(非热适应者)参加实验,受试者在两种不同温度环境条件下(40和25C),进行功率自行车渐增负荷运动。研究发现在高温条件下渐增负荷运动时,LT和OBLA发生向左偏移,同时认为在渐增负荷运动时,血乳酸的堆积并不是调节通气量(VE)的唯一因素,而且通气阈值(VT)也不能总是正确地反映LT。  相似文献   

3.
剧烈运动后,人体血乳酸浓度会有较大幅度的升高.加快运动后血乳酸的清除速率,对促进运动训练的恢复过程,提高运动效率,减轻疲劳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采用指压腧穴法,观察了7名受试者在定量负荷后血乳酸清除速率(恢复百分比)的变化.实验表明:指压某些腧穴能够促进运动后血乳酸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模拟水球比赛参数研究不同负重条件下,不同游泳时间、不同训练次数对SD大鼠BHL、MHL、肌糖元、肝糖元变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在SD大鼠12%负重游泳1-2分钟的运动训练中,递增负荷运动后A、B、C组血清BHL含量与前一组相比上升明显,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该运动的能量代谢以乳酸增加为代表,并随着运动次数的不断增加,血乳酸与肌乳酸值不断增加。(2)在SD大鼠6%负重游泳16分钟的运动训练中,随着运动次数的增加,血乳酸逐步上升(p<0.05),肌糖原逐步减少(p<0.01),肝糖原没有明显变化,血糖呈下降趋势。表明该运动的能量代谢以糖有氧供能为主,并随着运动次数的不断增加,能量代谢逐步转化为以有氧为基础,糖酵解逐步增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观察糖代谢缺陷动物在糖负荷后血糖、血乳酸浓度的动态变化特点。通过在正常和糖尿病大鼠分组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OGTT),连续观察糖负荷后第30、60和120分钟的血糖、血乳酸浓度一时间曲线的动力学变化过程,测定胰岛激素,运用对比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在代谢应答的整体水平观察、分析调控过程,讨论了不同运动干预方式的影响特点.探讨各种变化发生、发展可能的机理。有助于从动力学角度加深糖与乳酸代谢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不同强度、不同方式运动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特异性放免法测定运动员不同强度、不同方式运动前后外周血浆中内皮素 (ET)的含量 ,以探讨运动员运动时血浆 ET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不同强度、不同方式运动对血浆 ET的影响不同 ,运动强度越大 ,血浆 ET浓度增加越多 ,同时伴收缩压及血乳酸升高 ,并呈正相关 ,跑台力竭运动后血浆 ET浓度增加明显 ,而跑台恒负荷运动和自行车力竭运动不引起显著的血浆 ET的应答变化。提示运动是导致血浆 ET浓度升高的因素之一 ,升高程度具有运动强度的依赖性 ;同时 ,对于全民健身运动中锻炼者掌握适当强度的有氧运动而不致引起血压升高等身体不良反应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12名男子赛艇运动员采用近红外测定方法探测股外侧肌肌氧含量的变化,用sEMG测量1/3MVC和2/3MVC静力性肌肉收缩时肌电参数.动力性运动采取功率自行车逐级递增负荷同步记录肌氧含量和肌电图EMG参数,并采血测定血乳酸浓度.结果:研究发现1/3MVC、2/3MVC静力性运动时肌氧含量的降低程度与E/T值及放电次数显著增加呈非常显著性相关.动力性运动时积分肌电值(IEMG)增加发生在肌氧含量下降之后,并与BLa值非常显著性相关.结论:肌肉静力性收缩时不管强度大小,肌肉收缩疲劳期IEMG的增加与肌氧含量的下降有关.动力性运动中IEMG的改变可受到血乳酸浓度增加和肌肉氧含量减少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心肌乳酸代谢及乳酸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静状态时,心肌代谢以有氧氧化为主。运动时,随血乳酸浓度升高,乳酸成为心肌的主要能源物质。耐力训练可以减少运动时心肌的乳酸摄入。血乳酸浓度的变化对心肌收缩力、心率、心功能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研究乳酸对心肌收缩力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中观察到乳酸对心肌的负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室内运动场馆O2和CO2的变化浓度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通过实时监测,确定适宜学生身心健康运动的O2和CO2浓度范围.方法:实时监测240名学生室内运动场馆活动时的温度、O2和CO2浓度;测试受试者递增负荷运动心率和血乳酸并记录分析.结果:受试者活动40min,室内运动场馆CO2达到0.113%,临近最低标准;15min后心率阈值达到155.46 ±6.3次/min;3min后受试者血乳酸阈值4.86mmol/L.结论:安静状态下,受试者在室内和室外运动场馆的心率无明显差异,进行递增运动负荷至力竭,室内运动场馆心率上升明显,受试者室内运动的心率阈值比室外运动提前3min.受试者进行递增运动负荷持续至力竭,室内受试者血乳酸浓度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室外,血乳酸阈值比室外提前5min.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两次用留置针对广东省田径队7名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连续采血7次,观察1)人体从事间歇性运动过程中血乳酸、乳酸脱氢酶、血气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2)口服谷氨酰胺对人体从事间歇性运动过程中血乳酸、乳酸脱氢酶、血气指标的动态影响.结果发现:1)在三组间歇运动中每组血乳酸均较前一组有显著性增加.运动后6小时,乳酸就可恢复到运动前水平.LDH的变化趋势与血乳酸相似.血乳酸与血气指标的变化具有高度负相关(r=-0.90).伴随着血乳酸的增加,血液缓冲能力下降;2)在间歇运动中伴随着血乳酸的增加,血液缓冲能力下降.外源性补充谷氨酰胺可以提高间歇运动中LDH活性,减少乳酸生成,增强血液缓冲能力,发挥缓解体内代谢性酸中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氧浓度环境下的个体乳酸阈血乳酸值,个体乳酸阈时间,个体乳酸阈速度的变化,为低氧训练和低氧健身的强度监控提供生化学依据.对象与方法 以广州体育学院19名男生为研究对象,广州体育学院常压低氧房为实验场所,分别在常氧和三个急性低氧(氧浓度为18.5%,16.5%,14.5%)环境下,利用prince-100H血氧饱和分析仪和EKF-c-line GP型号乳酸盐仪和Max-Ⅱ心肺功能系统仪等仪器,以逐级递增负荷的方式分别测定受试者在常氧的最大摄氧量、常氧和三个急性低氧环境下与时间对应的血乳酸值,最后利用个体乳酸阈得出个体乳酸阈曲线、个体乳酸阈血乳酸值、个体乳酸阈速度及个体乳酸阈时间,比较不同环境下个体乳酸阈的变化.结果 受试者在本次实验以递增负荷方式,在急性低氧和常氧环境下:个体乳酸阈都随着氧浓度的下降而发生相应的下降,其中个体乳酸阈血乳酸值分别是(4.61±1.07,4.59±0.89,4.69±1.09,3.78±1.21)mmol/L,对应的个体乳酸阈时间分别是(10.09±2.27,10.31±3.09,9.92±2.73,8.02±2.98) min,对应的个体乳酸阈速度分别是(8.82±1.08,8.67±0.95,8.42±1.11,8.1±0.79) km/h.且在14.5%氧浓度环境与常氧环境相比,发现个体乳酸阈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实验建立急性低氧环境下个体乳酸阈测试的模型、推算个体乳酸阈,发现了个体乳酸阈与氧浓度的规律;为急性低氧训练和运动健身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生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鼠游泳运动的最大乳酸稳态负荷的确定—乳酸最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用血乳酸来确定大鼠进行游泳训练的最大有氧运动负荷强度可行性,以期为今后的大鼠运动负荷的确定提供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雄性SD大鼠15只,在一周适应性喂养和一周适应性无负重游泳训练,进行乳酸最小试验,测定大鼠最大乳酸稳态负荷。结果:大鼠以50%负重完成6 min间歇游泳运动,运动后第9 min达血乳酸值达到峰值(12.86±2.21)mmol/L,之后下降,但各时间点的乳酸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鼠经50%负重的6 min间歇运动后,第9 min进行负重4%体重~7%体重的逐级递增负荷游泳实验,当负荷为4.5%体重时,测得的血乳酸值最低(10.38±2.48)mmol/L,之后升高,但各级负荷的乳酸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结:Voltarelli等设计的大鼠最小乳酸实验是可重复的。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一次逐增强度运动血氨(BA)、血乳酸(BLa)浓度变化规律,旨在研究它们是否可以敏感的应用于监测不同强度的运动性疲劳。方法是对31名男性大学生进行渐增负荷运动,测量安静时、每一负荷后及恢复期心率(HR)、吸氧量(VO2)、BLA、BA。结果显示:渐增负荷运动中HR、VO2、BLa、BA都有显著上升的现象;各级负荷时的BA浓度都与安静时浓度呈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当BLa为2 mmol/L时BA浓度为33.8umol/L,BLa为4 mmol/L时BA浓度为40.1 umol/L,低强度负荷时BA先于BLA出现明显的堆积。提示:监测较低强度的运动BA比BLa更为敏感;BLa结合BA指标能更科学的反映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渐增负荷运动感情反应的变化模式.12名健康大学男生参加功率自行车渐增负荷运动,运动中和运动后测量血乳酸以确定个体乳酸阈,运动中每分钟测量主观运动强度和感情效价.结果显示,群组感情反应在时间上有显著差异,感情反应随强度递增呈线性和阶5下降模式,个体乳酸阈前1s及后面各点FS值均显著低于第1min、第2min的值.个体乳酸阈前感情反应均为积极,接近乳酸阏的感情反应有的积极有的消极,高于乳酸阈的感情反应大部分消极.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游泳运动员100m、200m、400m三种高乳酸距离负荷后血乳酸、心率变化规律,选择广东省游泳队运动员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距离负荷后最高血乳酸时值、最高心率水平受负荷强度的影响;不同距离负荷后血乳酸下降速率差异明显,形成单峰型和双峰型的血乳酸下降曲线,说明三种距离负荷强度、持续时间等时间等负荷特征影响机体内乳酸平衡状态;心率在负荷后血乳酸消除中起重要作用,恢复期保持一定的心率水平,有利于加快血乳酸的消除。  相似文献   

16.
对山东理工大学中长跑队8名男运动员运动后的血乳酸、血尿素等指标进行了测试,采用数理统计、实验研究等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量化分析。从结果看,运动员完成相应负荷强度后即刻至次日晨(12小时后),血乳酸和血尿素水平均高于运动前安静值(P<0.01),表现出与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的高度相关性和个体差异。依据上述指标及时更正训练方案,结果表明血乳酸与血尿素指标的联合应用能较准确监测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训练水平,从而科学地指导训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是为了证明赛艇运动员常用的500 m耗时递增负荷方案测定个体乳酸阈(IAT)的可行性,并通过与4 mmol/L乳酸阈(AT4)的比较,进一步证明IAT的有效性。方法:以9名优秀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实验过程包括一次2 000 m最大功(P-MAX)测试、一次500 m耗时递增负荷测试以及一次6 000 m最大功(P-6 km)测试,测试在ConceptⅡ赛艇测功仪完成。结果:500 m耗时递增负荷测试出现较为理想的乳酸-时间曲线,受试者的IAT全部出现在第4、5级负荷间,血乳酸浓度在运动后5 min低于运动结束即刻;P-IAT显著低于P-AT4(P<0.05),而两者心率间差距更加明显(P<0.01);P-IAT与P-2 km及P-6 km有较强的相关性(r=0.778,P<0.05;r=0.848,P<0.01),而P-AT4未见此相关(P>0.05)。结论:500 m耗时递增负荷测试可作为高水平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进行IAT测试的负荷方案,IAT较AT4与训练实践有更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人体跑台递增负荷运动整体水平观察丙酮酸和乳酸在血液中的变化,及高运动强度下丙酮酸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运动中代谢规律提供实验参考。方法:体育学院足球队的学生15人为运动组,非体育学院一直坚持锻炼的学生15人为对照组。跑台上,在安静时及最大摄氧量的45%、55%、65%、75%、85%、95%强度负荷末抽取肘前静脉血测试血乳酸和丙酮酸值,对于自愿参加递增负荷到力竭测试的受试者在运动结束前再测血液的pH值。结果:对照组乳酸阈出现在65%~75%最大摄氧量之间,运动组出现在75%~85%最大摄氧量之间。自愿参加递增负荷到力竭的跑台试验的受试者中,有5名在85%~95%最大摄氧量出现了丙酮酸的突增点,在力竭时的pH值平均为7.206,乳酸为10.94mmol。结论:通过人体跑台整体实验说明,丙酮酸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缓慢释放入血。当pH值为7.206,乳酸为10.94mmol时,可能是丙酮酸外流出肌细胞膜而大量进入血液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递增负荷运动肌肉氧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无损的近红外光谱学技术(NIRS),连续监测15名中长跑运动员以及10名非运动员在递增负荷运动时,大腿股外侧肌的肌氧含量的变化,同时监测血容量、血乳酸和心率的变化.结果显示肌氧含量与运动强度、运动能力、血容量、心率和血乳酸有密切的相关关系.肌氧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一项无损、敏感的指标直观地揭示运动时肌氧输送与消耗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分别测定了10名本院男生在污染和清洁空气环境下力竭运动时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皮质醇、胰高血糖素、甲状腺素(T_3、T_4)及血乳酸浓度。发现在空气污染环境下力竭运动时较之清洁空气环境下,其血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升高,且呈显著性改变(P<0.05);血皮质醇、甲状腺素则出现明显降低(P<0.05);血糖、胰高血糖素、血乳酸则未发现明显变化。提示空气污染可影响运动应激时机体的脂类代谢及内在分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