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寻不同距离全速跑前后对人体心率和血乳酸值的影响,比较其心率的变化特点和血乳酸的生成规律。方法:受试者分别全速跑完100m、400m、800m、1 500m,记录受试者运动前和运动后3min的心率值和血乳酸值。结果:进行100m无氧运动的两名受试者,心率和血乳酸均有所升高,但升高幅度较小;进行400m、800m、1 500m有氧运动的七名受试者血乳酸升高幅度较大,最高达到18.6mmol/L;其心率都大幅升高。结论:人体进行有氧和无氧运动时,心率和血乳酸均呈升高趋势,有氧运动前后血乳酸值升高幅度明显大于进行无氧运动。  相似文献   

2.
在CONCONI递增强度运动中90%的受试者都出现了心率拐点,完成距离最短者心率拐点偏左、中长者居中、而最长者偏右,拐点心率与完成距离高度相关,但乳酸阈拐点出现在前,心率拐点出现在后可能证明血乳酸浓度改变可能是CONCONI心率拐点产生的重要机制。相对应的乳酸阈速度正好低于心率拐点速度一个等级,但该两种速度之间并未出现不规则变化差异,表明上述速度均可用于个体最大有氧速度,但哪一个阈值速度更为有效尚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模拟高原环境下急性骑行对自行车驴友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受试对象为7名华南农业大学一年级男性学生,平均年龄19.80±0.83岁,为自行车驴友,没有高原旅行经历。受试者分别在常氧环境和模拟常压低氧环境(氧含量16.8%)进行踏功率自行车运动,强度从50W(50rpm)开始,每3min递增50W至250W,然后要求受试者以最大能力运动至力竭,测试指标包括运动前、每级负荷后即刻和运动后心率、RPE、血乳酸及力竭时间。结果:两种环境下的心率与RPE均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而呈上升趋势,在模拟高原环境下从150W至250W以及力竭后心率上升幅度高于常氧,而RPE从150W后至运动结束时也高于常氧环境,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力竭时间非常显著性缩短(P<0.01)。结论:高原环境下自行车驴友骑行能力有一定下降,提示自行车驴友初入高原时要适当降低骑行强度及作适当的休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人体跑台递增负荷运动整体水平观察丙酮酸和乳酸在血液中的变化,及高运动强度下丙酮酸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运动中代谢规律提供实验参考。方法:体育学院足球队的学生15人为运动组,非体育学院一直坚持锻炼的学生15人为对照组。跑台上,在安静时及最大摄氧量的45%、55%、65%、75%、85%、95%强度负荷末抽取肘前静脉血测试血乳酸和丙酮酸值,对于自愿参加递增负荷到力竭测试的受试者在运动结束前再测血液的pH值。结果:对照组乳酸阈出现在65%~75%最大摄氧量之间,运动组出现在75%~85%最大摄氧量之间。自愿参加递增负荷到力竭的跑台试验的受试者中,有5名在85%~95%最大摄氧量出现了丙酮酸的突增点,在力竭时的pH值平均为7.206,乳酸为10.94mmol。结论:通过人体跑台整体实验说明,丙酮酸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缓慢释放入血。当pH值为7.206,乳酸为10.94mmol时,可能是丙酮酸外流出肌细胞膜而大量进入血液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男子中长跑运动员肌氧含量与血乳酸浓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运动过程中人体骨骼肌组织肌氧含量的相对变化与个体乳酸阈间的关系.方法:用近红外三波长肌氧监测系统,对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作等级性递增负荷运动时,局部骨骼肌组织中的肌氧含量的相对变化进行了无损、连续、在体实时监测与分析,并同步测定和记录受试者的血乳酸浓度.结果:肌氧含量的相对变化与个体乳酸阈和运动强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p=0.01).结论:本研究为无损监测和评定运动员的生理机能状况、掌握训练强度、评价训练效果引入新的生物学测试指标和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L-精氨酸对大鼠递增运动负荷至疲劳后血清某些指标的影响,采用6-8周龄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G1),递增至中强度运动组(G2),递增至中强度运动 L-精氨酸400mg/kg组(G3),运动至疲组(G4),运动至疲 L-精氨酸400mg/kg组(G5)进行运动前30minL-精氨酸400mg/kg或生理盐水2ml腹膜腔注射后在跑台上进行递增负荷的跑步训练,直到力竭状态。运动结束后即刻,采血测定运动持续时间、血液NO、BUN、TT等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注射L-精氨酸400mg/kg所在组(G3、G5)明显延长大鼠疲劳及力竭运动的运动时间,G3组血清皮质醇及血尿素增高幅度明显低于G2组;G3血睾酮水平明显高于G2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各力竭运动组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表明,L-精氨酸400mg/kgI.C.V能使大鼠适应递增负荷的运动应激,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是为了证明赛艇运动员常用的500 m耗时递增负荷方案测定个体乳酸阈(IAT)的可行性,并通过与4 mmol/L乳酸阈(AT4)的比较,进一步证明IAT的有效性。方法:以9名优秀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实验过程包括一次2 000 m最大功(P-MAX)测试、一次500 m耗时递增负荷测试以及一次6 000 m最大功(P-6 km)测试,测试在ConceptⅡ赛艇测功仪完成。结果:500 m耗时递增负荷测试出现较为理想的乳酸-时间曲线,受试者的IAT全部出现在第4、5级负荷间,血乳酸浓度在运动后5 min低于运动结束即刻;P-IAT显著低于P-AT4(P<0.05),而两者心率间差距更加明显(P<0.01);P-IAT与P-2 km及P-6 km有较强的相关性(r=0.778,P<0.05;r=0.848,P<0.01),而P-AT4未见此相关(P>0.05)。结论:500 m耗时递增负荷测试可作为高水平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进行IAT测试的负荷方案,IAT较AT4与训练实践有更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水平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的身体热调节反应以及补液干预对热调节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8名男性高水平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运动员年龄16.1±2.3岁,最大摄氧量44.5±7.2ml/kg/min,训练年限3.8±1.7年.分别在常温常湿、高温高湿和高温高湿补液三种条件下进行运动,每一种条件试验间隔时间为10天,运动的强度都为70%VO2 max.且在每次试验前后测试核心温度,试验过程中测试血乳酸、心率,试验后收集汗液测试电解质.结果:(1)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员机体核心体温、血乳酸、心率、汗液离子浓度均显著高于常温常湿环境,运动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常温常湿环境;(2)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通过补液,运动员机体核心体温、血乳酸、心率、离子浓度均显著下降,运动持续时间显著升高.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员的核心体温、血乳酸、心率等升高明显,汗液离子丢失明显,运动持续时间较短,运动能力受到较大影响.补液对减少高温高湿环境汗液离子丢失、维持运动能力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氧浓度环境下的个体乳酸阈血乳酸值,个体乳酸阈时间,个体乳酸阈速度的变化,为低氧训练和低氧健身的强度监控提供生化学依据.对象与方法 以广州体育学院19名男生为研究对象,广州体育学院常压低氧房为实验场所,分别在常氧和三个急性低氧(氧浓度为18.5%,16.5%,14.5%)环境下,利用prince-100H血氧饱和分析仪和EKF-c-line GP型号乳酸盐仪和Max-Ⅱ心肺功能系统仪等仪器,以逐级递增负荷的方式分别测定受试者在常氧的最大摄氧量、常氧和三个急性低氧环境下与时间对应的血乳酸值,最后利用个体乳酸阈得出个体乳酸阈曲线、个体乳酸阈血乳酸值、个体乳酸阈速度及个体乳酸阈时间,比较不同环境下个体乳酸阈的变化.结果 受试者在本次实验以递增负荷方式,在急性低氧和常氧环境下:个体乳酸阈都随着氧浓度的下降而发生相应的下降,其中个体乳酸阈血乳酸值分别是(4.61±1.07,4.59±0.89,4.69±1.09,3.78±1.21)mmol/L,对应的个体乳酸阈时间分别是(10.09±2.27,10.31±3.09,9.92±2.73,8.02±2.98) min,对应的个体乳酸阈速度分别是(8.82±1.08,8.67±0.95,8.42±1.11,8.1±0.79) km/h.且在14.5%氧浓度环境与常氧环境相比,发现个体乳酸阈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实验建立急性低氧环境下个体乳酸阈测试的模型、推算个体乳酸阈,发现了个体乳酸阈与氧浓度的规律;为急性低氧训练和运动健身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生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男子足球运动员YO-YO测试成绩和血乳酸及心率变化规律,探讨YO-YO测试成绩与运动后血乳酸及心率变化关系,为YO-YO测试综合评价有氧代谢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1名21~33岁男性足球队员分为前锋组、中场组、后卫组和守门员组分别进行YO-YO水平2测试,记录成绩,同时测试运动后恢复期即刻、3、5、10、15min血乳酸及心率,并计算运动后血乳酸消除速率和心率恢复速率.结果:1)中场组跑动距离最长,与守门员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各组跑速等级差异不显著(P>0.05).2)前锋组运动后乳酸峰值最高,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时间段后卫组乳酸消除速率均高于其它各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3min~10min血乳酸消除速率与跑距、速度等级呈现显著性相关(r=0.516,P=0.034<0.05;r=0.553,P=0.026<0.05).3)YO-YO测试后随着休息时间延长,各组心率恢复速率均下降;跑距、速度等级与运动后即刻心率、第3、5、10及15min时心率的恢复速率呈正相关(P<0.05,P<0.01).4)YO-YO测试后3min~10min、3min~15min时间段血乳酸消除速率与相应第10、15min心率恢复速率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 YO-YO测试时,可在恢复期10min时测试血乳酸计算其消除速率并测试恢复期3、5、10及15min心率的恢复速率以综合评定足球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1.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3-氯-2-羟基丙酯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甲基丙烯酸-3-氯-2-羟基丙酯(CHPMA),采用自由基悬浮聚合的方法,使其与苯乙烯进行共聚合,首次合成了苯乙烯/-а甲基丙烯酸-3-氯-2-羟基丙酯线型无规共聚物,并用FT-IR和GPC对共聚产物进行了表征,讨论了聚合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达到10万以上,其分子量多分散系数为1.72,有望用于极性橡胶(如氯丁橡胶等)与亲水性树脂(如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等)共混的增容剂以制备稳定性良好的特种功能材料——吸水膨胀橡胶。  相似文献   

12.
采用考虑旋轨耦合的从头算方法计算研究1,2-C2H4Br2的光解. 计算了分子的若干电子态的垂直激发能. 用MS-CASPT2/CASSI-SO方法计算了1,2-C2H4Br2分子C—Br解离的势能曲线. 根据计算结果,清晰地指认了1,2-C2H4Br2分子的解离通道:C2H4Br+Br(2P3/2) 和C2H4Br+Br*2P1/2).  相似文献   

13.
以柠檬酸作为胶凝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CeXZr1-XO2复合氧化物,分别经600℃和900℃焙烧,应用XRD检测,发现均已形成铈锆固溶体。并应用BET、XRD和TPR对其表相、晶相结构和氧化还原性质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固溶体中铈比例的增加,固溶体稳定性降低;其储氧量测定显示铈锆固溶体用作三效催化剂助剂的最佳比例为1:1。经900℃高温焙烧以后,固溶体晶粒增大不明显,表明本方法适合制备高比表面积和高储氧量的铈锆固溶体;TPR还原峰温度降低,推测可能在于柠檬酸络合物完全分解所致。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Nrf2是调节机体内氧化应激的重要的核转录因子,本研究探讨Nrf2在小鼠成肌细胞系C2C12细胞中[Ca2+]i调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2C12细胞,分别采用Nrf2的激动剂t-BHQ和抑制剂Brusatol干预,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C组)、激动剂组(Stimulants,S组)和抑制剂组(Inhibitors,I组)。荧光比色法检测C2C12细胞ROS水平,采用Fluo-4 AM钙离子染料负载,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C2C12细胞[Ca2+]i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2C12细胞肌浆网钙调节蛋白RyR、FKBP12、CaM、PKA、CaMKⅡ、SERCA1和SERCA2的蛋白表达。结果:1)与C组相比,I组C2C12细胞ROS水平显著增加(P<0.01);2)在H2O2氧化应激刺激下,与C组相比,I组C2C12细胞[Ca2+]i在185.4秒后非常显著增加(P<0.01),而S组[Ca2+]i在61.8秒后显著降低(P<0.01);3)与C组相比,I组Nrf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S组无显著性差异;4)与C组相比,肌浆网钙调节蛋白RyR、FKBP12、PKA显著增加(P<0.05),SERCA1和SERCA2蛋白显著降低(P<0.05),而Nrf2激动剂组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1)Nrf2在H2O2介导的C2C12细胞[Ca2+]i异常增加过程中起保护作用;2)Nrf2被抑制后可引起C2C12细胞RyR、PKA蛋白表达增加,从而增强肌浆网钙释放功能;同时引起C2C12细胞SERCA蛋白表达减少,使肌浆网钙回收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15.
利用2-(2'-羟基苯)噁唑啉作为配体,通过与不同的锌盐进行反应,得到结构新颖的双核及四核配合物.对该系列化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进行表征.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发现在配合物1中2-(2'-羟基苯)噁唑啉配体的羟基氧作为单原子桥连接2个锌离子,配合物2中除配体的羟基氧桥之外还存在甲氧基的氧原子桥连3个锌离子.配合物1 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晶胞参数:a=9.384 2 Å(19), b=13.584 0 Å(30), c=11.138 0 Å(20), β=96.250°(30).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为 a=9.551 7Å(19), b=11.123 4 Å(22), c=11.182 6 Å(22), α=102.820°(30), β=114.988°(30), γ=100.806°(30).对配合物1的甲醇溶液中及固相荧光光谱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它有较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分布式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的研究与分析,针对目前采用的动态自适应网络安全模型P2DR自动化程度很低,需人为参与才能完成安全事件响应的缺陷,提出一种全新的更具主动性的分布式网络主动安全预警模型P2DWR2,并详细阐述其关键实现技术.该模型实现了分布式网络的主动预警以及各组件间的密切协同,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分布式网络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VEGF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SNP/A+18487T多态性与HiHiLo后定量负荷下SpO2变化的关联性。方法:选取71名中国北方平原地区汉族男子进行30 d高住高练低训(HiHiLo),方案为每日在低氧房(O2浓度为14.8%~14.3%,海拔约2 800~3000m)居住10 h,每周进行3次75%VO2max强度的低氧训练(O2浓度为15.4%~14.8%,海拔约2 500~2 800 m),运动时间为30 mim/次,其余时间在常氧环境下训练。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测试仪测试HiHiLo前后定量负荷下SpO2。采用PCR-RFLP法分析VEGFR2基因A+18487T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VEGFR2基因A+18487T多态性与低氧训练后定量负荷运动下SpO2变化有关联。其中AA基因型者SpO2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其他基因型者。结论:AA基因型者在低氧训练后产生了较好的低氧适应,可以作为预测低氧训练后定量负荷运动下SpO2变化的分子遗传学标记。  相似文献   

18.
利用沉淀-溶剂热联用方法,制备粒径约为30nm的TiO2材料,作为光催化分散液的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电镜(透射TEM、扫描SEM)、拉曼、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纳米TiO2的晶型、形貌、结构与表面特性进行表征。制备的TiO2为粒度均匀、分散良好的锐钛矿型纳米TiO2。在不做任何修饰的情况下,将纳米TiO2置于水中,通过超声得到分散均匀、稳定性好的纳米TiO2水性分散液,室温静置180d后仍保持澄清透明,无沉淀析出。180d后,该分散液对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的降解仍旧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光照15min后罗丹明B明显褪色,30min完全降解,无活性损失。将该分散液喷涂在铝板基底上,表现出良好的自清洁能力。本文提供了一种可规模化生产、成本低、过程易控的纳米光催化分散液制备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分析C/S结构下的互联网存在的问题,然后引入P2P的概念并介绍当前基于P2P技术的主要应用,最后从技术的角度论述了P2P的实现原理.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白藜芦醇干预对耐力训练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IL-2、sIL-2R和IgG浓度的影响.根据体重将72只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安静对照组;B组为耐力训练组;C组为耐力训练 白藜芦醇组.C组小鼠每日给予白藜芦醇10mg/kg灌胃,与B组共同进行6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最后一天进行力竭游泳实验并记录运动时间.力竭后24 h处死小鼠取材,测定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血清IL-2、sIL-2R和IgG浓度.结果发现:白藜芦醇显著提高耐力训练小鼠力竭游泳时间(P<0.05);6周耐力训练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白藜芦醇显著提高耐力训练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P<0.05);6周耐力训练对小鼠血清IL-2、sIL-2R和IgG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白藜芦醇显著提高耐力训练小鼠血清IL-2和IgG浓度(P<0.05).得出结论:6周大强度耐力训练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显著降低,但对小鼠血清IL-2、sIL-2R和IgG浓度等免疫指标无显著影响.白藜芦醇干预提高了耐力训练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IL-2和IgG的浓度.提示白藜芦醇可能是通过提高耐力训练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而提高其运动能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