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物学》2005,21(8):56-56
目标达成模式的评价,旨在确定课程方案达成目标的程度,由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泰勒倡导。泰勒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行为,评价就是要衡量学生行为实际发生变化的程度,通过预先规定行为目标设计课程、评价课程。目标达成模式的评价程序包括如下步骤: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物学》2005,21(8):26-26
外貌模式是由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太克于1967年提出。他认为已有的课程评价不注意前提条件和相互作用,不注意多种可能的结果,只重视传统的测验,忽视先在因素、过程因素和结果因素三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李娟  刘丹 《教师》2013,(11):16-17
本文运用基于闭环评价模式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价研究,同时对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价标准、内容、实施过程、实施成效等进行探索,力求为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设计与有效实施提供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4.
浅析我国课程评价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菁 《教育探索》2004,(10):16-18
通过介绍国外几种典型的课程评价模式:行为目标模式、表象模式、GIPP评价模式,比较我国现行的几种课程评价模式,找出我国课程评价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我国课程评价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第三代教学评价理论--交往-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有的教学评价模式是以主客二元对立思维为基础,以知识获得为主要目的的,已不适应网络化社会、终身教育和教育改革深化的需要,交往-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在批判传统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思想,它确立了绩效、职责、素质、关系四个标准,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关系性、绩效性五类指标。这种评价以人文精神为导向,有利于师生的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改善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关系,有利于反映交往教学的整体状况和个性特色,是一种促进教育改革深化的新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校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各高校都在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纷纷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教学评价作为全面教育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被广泛使用.高校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的,以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为重点促进教学质量发展的评价.在研究教学评价模式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阐明构建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的理论依据,揭示发展性评价活动所遵循的内在逻辑和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的运作流程、基本要求,有助于高校内部教育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学生评价作为教育过程的反馈环节,对教育教学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它不仅引导着学生的发展,而且对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及人才培养的质量都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基础教育的学生评价问题在我国已经比较成熟了,从单一的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发展到了多种评价相结合。但是,高校学生的评价问题,我们一直还在探索中。本文试图从总结高校学生评价的基本问题入手,理出较为清晰的发展脉络,为进一步的探索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工作大致可分为显性工作和隐性工作两大类.[1]依据这两种工作的性质构成两种评价模式:显性评价和隐性评价.显性工作是指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与教师职业相匹配的、易量化可操作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已在高校普遍展开,评价模式有多种多样。本文从评价主体、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方面对当前主要的评价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复合性评价:教师评价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主要存在两种教师评价模式,即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笔者认为,这两种评价都非完美的评价模式,只有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对教师实施复合性评价,才是对教师评价的理性选择。一、奖惩性教师评价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奖惩性教师评价的直接目的,是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作出判断,进而区别优劣、分出等级或作出鉴定。这种评价存在着一些无可否认的弊端,但我们也应客观全面地认识奖惩性教师评价的意义,明确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1.奖惩性教师评价是教师动态配置的必然要求。合理的奖惩性教师评价不但不会抑制教师的发展,相反,…  相似文献   

11.
略论学业评价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维宁 《教育学报》2005,1(3):41-45
当前课程改革中的突出问题,是学业评价的问题。它集中表现为两种现象:一些人认为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过于理想和空泛,无法施行,因而产生抵触;另一些人生搬硬套地运用一些国外的评价方法却不知所为。两种现象说明,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我们的评价理论研究与方法指导尚需加强。学业评价模式为评价理论的研究与学习提供了理论与理论、理论与实践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所以,学业评价模式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从价值取向的维度,提出了学业评价的四种模式,即:目标模式、诊断模式、过程模式与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相似的道德情境,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道德行为,而即使是同一种行为,也常常有不同的目的和动机。仅根据外在的行为进行评价,得出的结论往往不科学也不会令别的学生信服。所以,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有区别的评价。4.评价内容“重共性,轻个性”。在大部分学生评价表上,几乎是同样的话语,如“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品德评价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反映不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评价缺乏深度,做不到因人而评、因材施教,就难以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难以起到激励的作用。5.评价方法“易极端,难科学”…  相似文献   

13.
基本能力——是指学生所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及科学与人文素养。是考察学生生活实践和综合能力的一门学科,课程的综合性和拓展性都很强。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某些地区高中都已开设了相关的基本能力课程,但在其评价模式上还只停留在以考试为主的模式,评价模式单一,缺乏全面性、灵活性和发展性等诸多不足,不能科学的对学生的基本能力水平进行评价,限制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性的发挥。本文旨在从多元化评价模式入手,研究如何正确的对学生的基本能力进行评价,并进行实践组织。实践证明,在其过程中多元化评价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不单纯采用标准化测验,而是采用多种途径,在非结构化、多种情景中评价学生综合能力。主要表现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能够全面、发展性的评价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关于外语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地评价外语课堂教学,既是教育评价中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西方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很多学者从评价的指标、模式、理论建构等方面都做出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获得了有益的成果。如评价理论的建立,20世纪70年代欧文斯提出的反对者评价模式,沃尔夫设计的司法模式以及斯塔克的应答模式,都有很大的影响。这些研究的共同特点就是“试图把评价活动纳入到一个开放性讨论的情景之下,以满足不同利益群体间的互动和促进作用”。我国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虽起步较晚,教学评价的开展及研究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正以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审视外语课堂教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16.
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就社会个体而言,每一个学习者所具备的学习能力是整个终身学习体系结构中不可欠缺的基础条件。每个学习者的所学如何评价则是一个根本问题。终身学习成果与能力的评价是贯穿每个学习者整个人生的重要结构环节,也是衡量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张伟 《考试周刊》2015,(2):160-161
学业评价是教育评价领域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学业评价愈发受到教育研究者的重视,评价理念、功能发生重大变化,评价类型不断增多。文章通过对学业评价的概念、历史发展等方面的梳理,旨在让人们对学业评价有更清晰地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8.
学业评价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业评价模式是评价理论与评价实践的中介,它具有构建理论与指导实践的两重功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研究方法,学业评价的模式化研究对于改变当前学业评价研究的无序状态,使之逐步走向理论化、系统化、结构化,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教育评价中,我们使用的是用直接测得的原始分作为评价标准。而这种评价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即直接测的分数的不等值性、非同质性没有得到修正。这样对人才选拔,教育质量的客观评定都有失科学性。而采用标准分后,以上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有效克服。本就标准分评价模式的构建作了科学的分析,建立了一套合理的标准分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也是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主体,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中小学教师肩负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能否坚定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培养每个学生的健全个性,保证素质教育的深入进行,取决于每一位教师,取决于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目前许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取得的进展不大,效果不明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素质、能力不能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