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吴艳妮  周春兰 《编辑学报》2015,27(4):361-362
以《护理学报》为例,总结科技期刊编辑审稿过程中对学术不端论文的识别.对于“枪手”论文,可从与作者电话沟通中识别,从审稿费汇款信息识别,从网站投稿注册信息识别,以及从作者所在科室与论文研究方向吻合度识别;对于篡改或伪造数据论文,可通过仔细审查文章数据,分析数据与所得统计结果之间是否存在漏洞或矛盾之处,若有质疑则要求作者提供数据输入统计软件的原始表格及统计软件所导出的原始分析结果;对于抄袭中文论文者,可通过多个学术不端文献检测软件结合Baidu、Google等网络平台进行多重检测;对抄袭外文论文者,可通过论文的语言表达、与作者交流等途径识别.  相似文献   

2.
应用AMLC对动物医学论文的查重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芳 《编辑学报》2011,23(5):416-417
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对《动物医学进展》2010年来稿进行全面查重。统计学术不端论文的类型、不同文字复制比所占的比例及作者的学历、职称、年龄和所在单位性质等的分布情况。分析了学术不端论文作者的特点,指出在使用AMLC查重工作中编辑应注意的事项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吴菲  孙琴 《编辑学报》2021,33(2):189-191
借助采编系统内置的未发表相似文献、已发表相似文献学术不端检测功能,寻找学术不端行为的蛛丝马迹;举例分析医学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特征,将一稿多投、抄袭、剽窃、拆分发表等行为消灭在稿件初筛阶段.提出医学论文学术不端的防范对策:加强对作者的科研诚信教育和宣传,提高期刊编辑责任心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鉴别能力;建立科研失信档案,实行信息共享,努力将学术不端行为杜绝在论文发表之前.  相似文献   

4.
学术不端行为教育与预警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毅  张凌之 《编辑学报》2013,25(2):148-150
根据高校学报编辑部的工作特点,建立了学术不端行为教育与预警平台。该平台有自主学习、自我测评、自助检测、签订责任、初审核查、编辑预警、诚信记录等内容及过程。阐述基于该平台的论文投稿和编辑工作模式,突出了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自我预防与矫正,以及编辑在作者论文写作、投稿过程中的辅助教育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术不端呈现出高技术性和隐蔽性的表现,衍生出隐性学术不端这一新变化.隐性学术不端具有查重检测结果低、技术指标存在多种造假方式、标识信息存在不透明性、投稿行为存在人为操纵等特征,仅依靠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已经不能很好地防范.科技期刊需要重视论文中的隐性学术不端,提高查证技术,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徐玲英 《编辑之友》2017,(6):31-34,53
国际期刊大规模密集撤稿和反学术不端网站曝光的造假丑闻显示了我国学术不端的存在.防范学术不端是期刊编辑义不容辞的职责.虽然撤销已发表论文是国际期刊防范学术不端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期刊还没有真正地发挥撤销论文的威力.在我国还没有专业的反学术不端网站,也没有高端的反学术不端检测软件的情况下,我国期刊应在学术不端检测的基础上,再向前跨出一步,构建一个已发表论文跟踪评价系统,充分发挥读者的监督作用,将漏网的学术不端论文挖掘出来,然后像其他国际期刊一样利用撤稿利器打击和防范学术不端.  相似文献   

7.
刘清海 《编辑学报》2014,26(5):449-451
在国内目前论文造假现象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科技期刊不得不付出大量的心血用于防范学术不端文献的发表。本文作者在工作中偶然遇到因作者所留电话号码归属地与作者单位不一致而发现的代写代投论文这一事实,总结出代写代投论文的稿件基本信息的一些特点,为编辑同人从论文基本信息入手发现学术不端的线索提供参考,并再次呼吁编辑同行提高防范学术不端论文的警惕性,当好学术出版的守门人。  相似文献   

8.
蒋晓  杨锐  张凌之  田江 《编辑学报》2021,(6):652-656
以2011—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投稿论文基于AMLC的检测结果为研究对象,对文字复制比、作者信息、文章信息等进行特征分析和讨论。统计结果显示,疑似学术不端的论文占10年总投稿论文的11.7%,且10年来呈现整体递减趋势;在读研究生和副高职称研究人员是学术不端的高发人群;学术不端行为以剽窃文字表述为主,第一作者本人或者团队的前期研究成果是其主要来源,通常不加引注。由此得出:1)文字复制不再是科技论文学术不端的显著特征,学术不端的表现形式越来越隐蔽且多样化,对此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作用有限;2)缺乏针对合理引用的判断标准;3)高校科研诚信和学术出版伦理建设亟待加强。因此,编辑部可分类型依托期刊协会统一制定明晰透明的学术不端判定标准、处置流程和内控制度,以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为基础,加强发文要求和编辑规范,充分发挥专家和学术共同体的作用,协同应对学术不端,共建科研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9.
学术不端事件近些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术期刊的出版中,如何杜绝和防止这种现象的不断出现,成为学术期刊编辑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结合期刊界近些年使用比较普遍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知网检测系统的使用情况,对其中常常出现的失真情况进行了一一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把握和判断学术不端起到一个很好的提示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结合高职高专学报稿源质量差、编辑队伍弱的特点,提出积极的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制定高职高专学报可操作性的学术规范,普及利用"科技(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建立偏重技术性、应用性的小同行审稿专家数据库,提高编辑自身的学术识别能力,设立高职高专学报同盟,联合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1.
陈雯兰 《编辑学报》2013,25(4):364-365
对于科技论文的学术不端有检测、惩治和教育几个环节。针对不同的作者,编辑应采取相应的学术不端教育策略:高职称、高学历作者——润物无声式;在读研究生作者——柔中带刚式;女性、35岁以下、低学历者和低职称作者——谆谆教诲式。这对编辑自身的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使用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华  崔洁 《编辑学报》2010,22(2):153-155
为充分发挥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简称AMLC)的作用,有效提高期刊编辑辨别学术不端文献的能力,建议在使用AMLC初审稿件时,将AMLC的检测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从学术的角度审视全文,具体分析判断来稿是否存在学术不端及其程度,在使用AMLC时遵守保密原则,防止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黄颖 《编辑学报》2021,33(3):276-279
由于学术不端查重系统对数学公式查重的局限性,导致数学论文查重结果不理想,因此需要编辑结合实际情况对数学稿件可能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排查.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数学类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几种类型,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学术不端问题时有发生,这也是学术界一直在热议和讨论的问题。学术不端不仅发生在作者身上,在编辑身上也存在。本文在分析编辑的学术不当与不端行为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强编辑的质量意识及职业道德建设、制定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制度、建立诚信档案等约束编辑行为的措施,使编辑真正成为学术质量的守门人。  相似文献   

15.
分析科技期刊中存在的6种常见学术不端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性。指出科技期刊编辑及时发现各种学术不端对提高期刊质量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性,认为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防范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6.
武晖  孟超  师琅  徐杰 《编辑学报》2020,32(3):295-298, 302
目前还没有合适的自动检测方法来识别图表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靠人工判断。通过收集、梳理图片学术不端的类型,借助实例论述拉伸变形和局部修剪、移位和截取、旋转和裁剪、重复使用等图表学术不端的鉴别方法。运用OSID工具包中的语音录制和上传研究佐证材料等识别科技论文的学术不端问题。实践结果表明,这2种检测方法能够防范科技论文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7.
刘清海 《编辑学报》2018,30(6):617-620
期刊编辑在防范学术不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一即发现问题。期刊编辑可以在EXCEL中验证统计学结果,以发现统计数据造假;可以利用统计检验量分布值与P值对应规律以及区间值与P值对应规律,发现数据造假。这些方法为防范学术不端体系增加了利器,期待有更多学者发掘相关规律与分享成果。如欲发现论文的数据造假,期刊编辑首先须提高数据审查意识,其次应提升统计学素养与能力。发现数据造假,还必须要求来稿提供统计检验量值与精确P值。在论文评议流程中,建议增设数据与统计学审查流程,以加强对数据的把关力度。  相似文献   

18.
医学期刊编辑审稿方法与高影响力论文的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红玲  刘雪立 《编辑学报》2015,27(5):470-472
医学期刊学术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刊登稿件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因此,编辑审稿时应筛选高质量的论文并主动进行高影响力论文的策划.医学期刊编辑审稿时要了解稿件的一般情况,并对论文选题属性、选题质量和选题的影响力及传播力进行判断,大力提高编辑审稿质量.高影响力论文策划时要掌握高影响力论文的选择方法,以及基于数据库的高影响力论文主题分析方法,从而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