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意义]构建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为高校图书馆测评其数字学术服务能力提供判断依据,进而促进其数字学术服务能力的提高和完善。[方法/过程]参考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基本原理,创建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通过整理分析现有政策、文献和案例,初步拟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重要性和权重。[结果/结论]最终构建出包括7个一级指标及19个二级指标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为高校图书馆针对性地发展和改进数字学术服务能力提供可依据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意义]央地数字乡村政策协同对于政策落实并发挥最优政策效果、使数字乡村政策成为农业升级转型、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强大助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过程]利用2018—2021年中央数字乡村政策和四大地区数字乡村政策样本数据,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央和地方数字乡村政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进行单因子探测和多因子交互探测,分析各政策工具指标对央地政策协同水平的影响程度,探究政策间的多级联动效应。[结果 /结论 ]四地区央地政策总体协同水平不断优化,政策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现象且区域差异趋于扩大,中部地区央地环境型政策工具协同水平、东北地区央地需求型政策工具协同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各影响因素中科技创新政策是中央数字乡村政策与地方数字乡村政策协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且各影响因素间的两两交互作用效果强于单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意义]数字乡村和数字政府作为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挖掘二者的政策关联度,探究其在政策内容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有助于推动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政务服务高效化、决策模式科学化、城乡治理精细化。[方法 /过程]基于政策信息学理论,对数字乡村政策和数字政府政策的文本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二者的编码结果进行计算。[结果 /结论 ]数字乡村政策和数字政府政策在数字技术建设维度的关联度最高,说明二者对于数字技术建设的政策需求最为相似;在经济建设维度的关联度最低,且数字乡村政策在经济建设方面的需求远高于数字政府政策,说明数字乡村发展亟需经济基础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科学合理地评价我国各省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可为促进公共图书馆资源均衡配置和评估定级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过程] 从基础条件、财政支出、资源利用、民众受益4个维度构建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PLS结构方程模型对2012年我国31省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结论] 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最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差。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我国31个省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分为5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构建国家或地区层面的图书馆职业教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估图书馆职业教育能力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初始的国家或地区层面的图书馆职业教育能力评价指标,利用德尔菲法确立最终的图书馆职业教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结论]国家或地区层面的图书馆职业教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9个一级指标、44个二级指标组成。利用44个二级评价指标及其合成权重,可以计算图书馆职业教育能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基于信息生态视角构建政务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政务微信公众号服务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评价标准。[方法/过程] 运用德尔菲法构建政务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初始指标体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法检验修正,最终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指标体系进行检验,最后选取30个具有代表性的政务微信公众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实证结果表明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对政务微信公众号服务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理论层面上,基于信息生态视角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政务微信公众号服务建设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实践层面上,通过对服务质量的科学评价和管理不断提升政务微信公众号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满足用户需求和期望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构建图书馆危机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估图书馆危机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初始图书馆危机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德尔菲法修正相关指标,并确定最终图书馆危机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结论]图书馆危机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9个三级指标组成。利用29个三级评价指标及其合成权重,可构建图书馆危机管理能力的函数表达式,并计算其大小。  相似文献   

8.
王茜  谭宗颖  钱力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4):143-148
[目的/意义] 梳理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价的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估体系的建立,优化科学研究管理政策实施效果。[方法/过程] 基于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和CNKI数据库收录的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文献,从影响力评估关键知识骨干角度梳理其评价范式、理论模型、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结果/结论] 当前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价范式分为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两种,核心理论模型有多维评估模型、SIAMPI模型、收益评估模型、沟通模型、逻辑模型5种,主要从产生条件和结果体系两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估应坚持科学服务社会的价值导向,加强对评价指标体系测度的可操作性和定量化研究,挖掘与整合科学研究社会影响的多元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双一流”建设视阈,高校文献资源保障水平的评价关乎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通过分析高校一流学科文献资源保障工作的参与主体与具体保障过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为提升高校文献资源保障水平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从一流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情况、文献资源利用情况和用户满意度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运用AHP-CRITIC模型对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最后以湖北省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共同构成的“双一流”高校文献资源保障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分析当前我国高校文献资源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质量评价指标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大数据环境下,资源聚合成为满足多元化数字图书馆用户知识需求的有效途径和迫切需要,但资源聚合质量评价研究成果较少,本研究从计量和语义视角展开研究,以期深化相关理论,在实践层面指导数字图书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升资源聚合质量。[方法/过程]基于国内外文献确立评价依据,从计量和语义视角,结合大数据时代特点,运用归纳演绎、系统论方法构建了包括11个一级指标、26项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评估数据采集和指标度量进行阐述。[结果/结论]构建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质量评价指标,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详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大数据环境,基于语义和计量视角构建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理论依据充分,指标体系系统、完整、合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介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电子资源科技支撑绩效评价领域开展的工作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科研机构开展电子资源科技支撑绩效评价工作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 结合国内外电子资源成效评估的理论与实践,构建以外文电子期刊为案例的电子资源科技支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例评价;同时,根据研究所的科技支撑绩效评价需求,补充和完善面向研究所评价目的的电子资源科技支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结论] 通过实例评价,构建的外文电子期刊科技支撑绩效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融合研究所的评价需求,改造构建形成了满足集团牵头单位和研究所评价需求的外文电子期刊科技支撑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含4个评价方面、16项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介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电子资源科技支撑绩效评价领域开展的工作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科研机构开展电子资源科技支撑绩效评价工作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 结合国内外电子资源成效评估的理论与实践,构建以外文电子期刊为案例的电子资源科技支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例评价;同时,根据研究所的科技支撑绩效评价需求,补充和完善面向研究所评价目的的电子资源科技支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结论] 通过实例评价,构建的外文电子期刊科技支撑绩效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融合研究所的评价需求,改造构建形成了满足集团牵头单位和研究所评价需求的外文电子期刊科技支撑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含4个评价方面、16项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探索移动环境下App应用效果的评价方式,并构建英语学习类移动App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过程] 从"内容资源、人机交互、用户体验"3个维度构建英语学习类移动App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二分法确定指标权重,以8个具有代表性的英语学习类App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所构建的移动App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地对App进行评价。通过对App评价分析,在内容、技术和用户体验效果层面为App开发建设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 科学有效地评价各类高校的科研投入与产出现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估、监督、管理与激励,为管理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系统地检索国内外科研评价文献,参考现有国内外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初步构建适合我国实际的高校科研评价基础指标体系,并在专家咨询和调查后修改完善已构建的指标体系。[结果/结论] 研究构建的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可从核心指标与拓展指标两个部分对同类型但科研实力不同的高校进行客观、合理、周期性的评价,从而促进高校科研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旨在构建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生成答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现面向用户需求的答案质量自动化评价和筛选,提高社会化问答社区知识服务质量。[方法/过程]引入社会情感特征和用户特征,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实证构建用户生成答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A-BP神经网络模型设计答案质量自动化评价方法。最后,选取知乎网站数据对用户生成答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自动化评价方法进行应用研究。[结果/结论]构建包含答案文本特征、回答者特征、时效特征、用户特征、社会情感特征5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实验分析发现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答案质量自动化评价方法相比于其他方法准确率较高、平均误差低,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进一步应用和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意义]探究乡村用户对数字素养教育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期提升乡村用户的数字素养教育参与度,从而提升乡村用户数字素养水平。[方法 /过程]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分析32份语料数据,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构建乡村用户对数字素养教育参与意愿概念模型。[结果 /结论 ]研究根据模型阐述乡村用户的自主性需要、能力需要、归属需要3种自我需要,与自主性动机、控制性动机、缺乏动机3种个人动机类型,解释限制性环境、支持性环境以及组织环境对于个人和行为意愿的作用机理,解构乡村用户参与意愿的形成过程,最终提出改善提升用户参与数字素养教育意愿的建议,以期提升乡村用户数字素养水平,缩小城乡数字素养鸿沟,促进更多乡村用户可以切实享受到数字乡村发展红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分析和评估国家图书馆发布的关联数据集,以了解典型国家级资源的数据质量状况,为其他图书馆的数据发布和应用集成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在现有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针对关联书目数据的质量评估框架和指标,通过人工调研和自动统计、分析方法对关联数据集的RDF词汇、URI有效性等7个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结论] 5个国家图书馆发布的图书关联数据集在RDF词汇、著录项描述、信息关联等3方面显示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在语法检测及URI的有效性检测等方面显示出国家图书馆数据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18.
赵洁  岳好 《图书情报工作》2023,(22):128-139
[目的/意义]利用FAIR原则评估网络叙词表的开放情况,有利于理清叙词表开放的优势和不足,提高叙词表FAIR化水平。[方法/过程]借鉴现有基于FAIR原则构建的评价框架,结合叙词表特点,制定适用于网络叙词表开放度评估的三级指标体系。依据该指标体系,对选取的17个样本平台开展具体指标调研和分析,并从可发现、可访问、可互操作和可重用4个维度分别分析叙词表FAIR化水平。最后针对这4个方面分别提出促进叙词表FAIR化的建议。[结果/结论 ]所构建的网络叙词表开放度评估指标体系包含三级指标,一级、二级、三级指标分别有4、11、17个。经评估,发现多数网络叙词表的开放程度仍待提升,开放的薄弱环节集中在可互操作性和可重用性上,FAIR原则应用有待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元数据的丰富度和数据互操作、重用方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在比较分析国内实践领域和研究领域书香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为各地构建符合当地实践的书香社会建设指标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在概括现阶段国内书香社会建设指标体系构建现状的基础上,对各套指标体系中的阅读设施、阅读资源、阅读环境、阅读保障、阅读成效5个一级指标的内容设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针对目前指标体系建设区域性、指标内容分类、指标涵盖面等问题,在制度建设、方法借鉴和构建理念上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意义]构建乡村文化治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二维层级体系,指引以标准化增强城乡文化均衡可及建设的治理实践。[方法 /过程]以《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与服务规范》为核心的乡村文化治理国家推荐标准,在内容框架上围绕农村文化管理与服务的原则要求、基本内容、管理运维、评价改进提供规范指向,为均衡可及发展政策锚点下的多元实践样态探索提供支持。不同省市形成的“美丽乡村”“数字乡村”“未来乡村”“非遗乡村”文化治理地方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乡村文化管理与服务的多元实践模式发展。[结果 /结论 ]我国乡村文化治理形成以国家标准为经、地方标准为纬的标准体系框架。现有标准体系尚缺乏乡村文化服务的区域差异指标、缺失乡村文化参与的多元共治规范和缺少乡村文化场景的具体实施细则等,公共部门应从全域治理标准体系、专项治理标准内容、数字治理标准进路和场景治理标准向度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