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194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西北野战军节节取胜,直逼西安。国民党各级伪政权为支撑摇摇欲坠的西北局势,星如急火地在各地抓丁催债;与胡宗南统治中心西安毗邻的白鹿原上更是一片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吓死娃”沟的高窑在历经“跑贼”一百多年后,又成为人们躲债逃壮丁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高窑春秋     
从194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西北野战军节节取胜,直逼西安。国民党各级伪政权为支撑摇摇欲坠的西北局势,星如急火地在各地抓丁催债;与胡宗南统治中心西安毗邻的白鹿原上更是一片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吓死娃”沟的高窑在历经“跑贼”一百多年后,又成为人们躲债逃壮丁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出版参考》2012,(27):21
本刊讯(记者缪立平)9月12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的"《白鹿原》出版二十周年庆典暨纪念版、手稿版揭幕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电影《白鹿原》导演王全安,舞剧《白鹿原》导演夏广兴,人民文学出版社前副总编辑何启治(《白鹿原》首版编辑),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管士光等出席了本次庆典活动。管士光在庆典活动上介绍说,《白鹿原》于1992年底率先在人民文学出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周刊》2006,(20):79-79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以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为时代背景,描写了世代生活在白鹿原上的白、鹿两家动荡岁月里的国仇家恨;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话剧,在经过三年的筹备之后终于被北京人艺搬上了舞台。  相似文献   

5.
文学艺术     
《出版广角》2012,(11):92
《白鹿原》作者:陈忠实著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8月版定价:39.00元提要:《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主人公六娶六丧,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厚重深邃的思  相似文献   

6.
去年春天,剧院排《白鹿原》,我和濮存昕是搭档。建组那天,陈忠实老师请我们吃饭。  相似文献   

7.
《白鹿原》作为一部恢弘的历史题材小说,在文学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自1997年获得矛盾文学奖后,更是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白鹿原》也进入了跨媒介传播时代。先后以秦腔、话剧、交响舞剧的形式重新搬上舞台,2012年小说《白鹿原》出版20周年,电影《白鹿原》的公映,更可以称得上是一件文化事件。本文通过对不同媒介形式的《白鹿原》文本分析,理清其传播轨迹,对比改编文本的不足与小说的差距,进一步对经典文学作品的传播价值、传播效果、跨媒介传播规律做出总结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新玩意     
正01/鲸鱼茶包鲸鱼在喷水由Juhyun Yu和Changbong Heo设计的鲸鱼茶包(Dreaming Whale),硅胶材质,只需将茶叶等放入鲸鱼的嘴巴里面,插上蓝色搅拌棒,泡入水中就像是鲸鱼在喷水。02/花朵般绽放的回形针收纳盒办公室清洁整齐明亮绝对会给你的办公心情增添一分正能量。采朵花儿开的季节令人神往,迷人的芳香,恋爱的情侣。这回形针收纳盒很创意吧,盛开的花朵形状,亮眼的色彩,内置磁铁让回形针紧紧簇拥在花朵中。  相似文献   

9.
武瑾 《今传媒》2014,(4):78-79
2012年公映的电影《白鹿原》在上映之前,它的宣传团队就打出了《白鹿原》是"最难拍的中国电影"的口号。作家陈忠实的史诗巨著《白鹿原》通过描写陕西白鹿原上白家与鹿家两大家族的情感纷争,展现了中国旧社会北方农民的群像,具有强烈的民族内涵。其中人物众多,性格各有千秋,关系复杂,要将其改编为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难度的确不容小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电影《白鹿原》在对原著小说改编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来探析长篇小说改编电影中如何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0.
武瑾 《报刊之友》2014,(4):78-79
2012年公映的电影《白鹿原》在上映之前,它的宣传团队就打出了《白鹿原》是“最难拍的中国电影”的口号。作家陈忠实的史诗巨著《白鹿原》通过描写陕西白鹿原上白家与鹿家两大家族的情感纷争,展现了中国旧社会北方农民的群像,具有强烈的民族内涵。其中人物众多,性格各有千秋,关系复杂,要将其改编为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难度的确不容小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电影《白鹿原》在对原著小说改编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来探析长篇小说改编电影中如何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1.
高盛楠 《新闻窗》2014,(2):41-43
王全安团队精工细作了7年将民族史诗般的小说《白鹿原》搬上了银幕,电影公映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却饱受争议,褒贬不一。白鹿和朱先生这两个核心意向的缺失,让对《白鹿原》饱含期待的读者慨叹《白鹿原》丢了核心和灵魂,观众也并不为田小娥的大篇幅情感戏而买单。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3月16日,芦苇携新书《白鹿原:芦苇电影剧本》出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和诗人仝晓峰、电视剧版《白鹿原》的编剧张光荣、电影学者陈晓云一起讨论新书的创作,以及他们对于电影、剧本创作的见解。据悉,《白鹿原:芦苇电影剧本》是芦苇第一次公开发表的完整剧本。这部作品的问世历经曲折,历时五年,前前后后七易其稿,而最后并没有被搬上大银幕。芦苇说,《白鹿原》对于自己是个充满挑战性的诱惑,而自己回应了这个挑战。《白鹿原》小说有四十多万字,六万多字的剧本只有原作的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横跨半个世纪的历史风云、纷繁复杂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把这一切要压缩到一个半小时或三个小时的胶片中,改编难度非常之大。  相似文献   

13.
潮流新品     
《中国新闻周刊》2005,(48):80-80
水晶球视频播放器,钱包里的USB卡,宠物GPS,如厕新闻阅读机,鲸鱼尾自动开瓶器,投币型游戏机和电视定时器  相似文献   

14.
陈庆婷  吴君 《新闻世界》2014,(8):282-283
本文通过对电影《白鹿原》的解析,分析镜头下的那个动乱的年代陕西关中以白鹿原地区为代表的文化传播,其中包括有独特的关中自然景观、文化精粹以及那个动乱年代关中地区的儒家文化。  相似文献   

15.
走进白鹿原     
《海南档案》2006,(1):24-24
由原西安市蓝田县档案局局长卞寿堂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走进白鹿原--考证与揭秘》一书已与广大读者见面。这部书是卞寿堂局长多年来翻阅大量档案史料、文献典籍,拜访许多名人、学者,踏遍蓝田的山川原野、村庄院落、历史遗迹,对蓝田的历史、人物、古今事情、轶闻趣事、民俗风情等进行考证、收集和研究整理的结晶。全书共34万字,由小说《白鹿原》的作者、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题写书名,《西安日报》高级记者、副总编牛象坤作序。  相似文献   

16.
走近《白鹿原》□何启治关心中国当代文学的读者,当会在1993年惊喜地发现一道绚丽的文学风景,这就是连载于1992年第六期、1993年第一期的《当代》杂志,而后于1993年6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这部近50万字的大书是如何诞生...  相似文献   

17.
读报中遇两例误用“蒙难”一词: “当鲸鱼的气腔一旦发生了炎症,便失去了判定方位的能力,从而误至海边搁浅而死亡……过去发生的所谓鲸鱼集体自杀事件,实际上是集体蒙难事件。”(2月22日今晚报三版《不是自杀而是蒙难》)  相似文献   

18.
张心巧 《今传媒》2012,(12):150-152
长篇小说《白鹿原》作为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作家们新的创作思路和还原历史原貌的欲望。《白鹿原》在整个文学史的革命叙事中处于关键的转折阶段,呈现出与红色经典﹑革命历史小说等不一样的风貌,在政治层面是对革命话语的翻转和颠覆,体现出消解神圣﹑解构既有历史观念的立场。本文将从阶级模式、革命对象、革命政党、革命者形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陈忠实用他的笔,建构了一面反观现代革命历史的镜子,超越了当代文学史上传统的革命叙事话语体系,使得《白鹿原》成为一道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风景。  相似文献   

19.
张心巧 《报刊之友》2012,(12):150-152
长篇小说《白鹿原》作为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作家们新的创作思路和还原历史原貌的欲望。《白鹿原》在整个文学史的革命叙事中处于关键的转折阶段,呈现出与红色经典、革命历史小说等不一样的风貌,在政治层面是对革命话语的翻转和颠覆,体现出消解神圣、解构既有历史观念的立场。本文将从阶级模式、革命对象、革命政党、革命者形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陈忠实用他的笔,建构了一面反观现代革命历史的镜子,超越了当代文学史上传统的革命叙事话语体系,使得《白鹿原》成为一道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风景。  相似文献   

20.
1993年,陕西作家陈忠实发表了他的著名小说《白鹿原》.20年后的2012年,陕西籍导演王全安历时十年将小说搬上银幕,拍成了备受关注又颇受非议的同名电影《白鹿原》.对比小说和电影,诗性特征和诗性智慧可以说是小说和电影最大的不同,也是电影表达中的最大缺失和瑕疵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