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论语》中,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为我们塑造出了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的君子形象。"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君子是孔子推崇的理想人格,《论语》中的君子形象被赋予了诸多"仁"的品质。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先修己再治人;成为君子则要先内修自己的品德,然后才可以治国安民,可见二者都经历由己及人的相似过程。然而,"仁"的广博高深未必是君子能够完全达到的。因此,"仁"包含了君子所具备的美好品德,但君子却未必拥有所有"仁"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美学教学解构策略着眼于对教学过程中诸如直观体验与经验描述等内在矛盾的解决。解构主义之"解构"是一种"摧毁",美学教学解构策略之"解构"是一种"超越",但二者"解构"的目标都是为了"建构"。从内容看,它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反思精神的方法策略;从过程来看,它渗透于美学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不断地"增补"美学话语;从结构上看,它是一种有着鲜明的指导思想、明确的教学目标、明晰的操作程序和丰富的阅读技巧的教学策略。美学教学解构策略可通过清泻与擦除、体验与细读、盲视与洞见、增补与表述等活动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从哲学、美学角度对竞技体育的跳水运动进行研究,竞技跳水是我国的优势项目,从文化的角度对其做进一步的解读,对于我们研究竞技体育的善与美,完善体育学科的理论架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如下:首先从美学类型看,竞技跳水美归属于社会美的范畴,具有艺术美的特征,最终表达了形式美;从美学形态看,优美与壮美的有机结合是竞技跳水最鲜明的美学形态特征;从生命美学角度看,竞技跳水美是人的生物生命、精神生命以及社会生命这三重生命之美的高度统一,缺一不可。从"符号"理论结合生命美学对竞技跳水运动作出的美学阐释:竞技跳水是一种身体文化,是人将身体作为一种符号运动而显示的"一秒钟"艺术,从而实现合乎人的三重生命追求的精神实现。  相似文献   

4.
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统治地位.孔子作为我国古代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为儒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就不能避开孔子.孔子的美学思想主要有三点:真美善统一、中和之美、理想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5.
《论语》是先秦的经典书籍之一,也是"四书"之一。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也涉及到了"生态理念",是研究孔子生态理念的主要资料来源之一。《论语》中反映的孔子生态理念有"仁"爱自然,敬畏天命鬼神,肯定自然,乐山乐水等。这些都与"十九大"精神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相契合的。  相似文献   

6.
“仁”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也是其道德教育的核心与基础。作为孔子所追求的道德的最高境界———“仁”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洋溢着对人的力量的自信,高扬着人的主体性精神,但封建的专制制度桎梏了其生命力的发展。在今天的德育改革实践中,我们应吸取其思想的精髓,在开放的、能动的实际生活中发扬人的主体性精神,培育道德生活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由于思想渊源与文化传统、社会历史与背景、语言文字与文艺实践等不同生成原因的影响.中国美学主要是生命体验与超越美学、生态与意境论美学以及抒情美学,具有智慧美学、宇宙生命美学和和谐美学精神;西方美学则主要是审美知识与经验美学、艺术与典型论美学以及叙事美学,具有知识美学、人的生命美学和对立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任何重大的理论问题,源于重大的现实问题。在孔子的思想体系当中,“仁”是最主要的部分,而且“仁”是孔子面对春秋充满动荡、混乱的时期所给出的顺应时代潮流的理论回应。在“仁”的思想体系当中,居于首要位置的是伦理思想。“仁”,即“从人从二”,“仁”是关于人的,因此“仁”理论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伦理学说,既展示了一系列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又提供出了一套道德修养的方法。而这一套道德修养方法的基本特征是“为仁由己”。本文通过对“为仁由己”道德修养方法的论述,说明孔子在关于自己如何达到君子、圣贤这一要求在道德上该怎样具体践行从而对儒家修养论进行一定的反思,并针对孔子“仁”的理论进一步深化理解。  相似文献   

9.
庄子美学是生命美学,它以生命为逻辑起点构建起"道"的美学体系.它追求生命的自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天合天",通过"心斋"、"坐忘"与物同化;追求"大美",追求绝对自由的美,达到一种至高的审美人生境界.庄子美学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当代的生命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英语词组"ecological aesthetics"在国内被翻译为"生态美学"。但是在汉语中,"生态"是一个名词,而在英语中,ecological则是一个形容词。基于此,在《生态美学引论》一书中,程相占明确指出:"生态美学"就是"生态的美学"。这样一来,"生态"就不是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存在于生态美学的知识框架中,而是作为一种"生态的"哲学思维方式与美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1.
传统美学尤其近代以来的世界美学由于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长期执著于西方二元论文化传统,总是企图在诸如核心命题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理论视域的宏大哲学视域与狭隘心理学视域、研究对象的艺术美与自然美,思想基础的客体实体论与主体认识论等方面有所分别、判断与取舍,乃至形成了知识美学的主流品格,最终导致了诸多自身无法解决的学科缺憾与困惑。全面而且深刻地反思与检讨知识美学主流品格及其缺憾,提倡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宏大哲学视域与狭隘心理学视域、艺术美与自然美、客体实体论与主体认识论平等不二、不取不舍的智慧美学,是克服传统美学尤其近代以来世界美学之知识美学主流品格及其缺憾的基本对策。而知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二元论与不二论、知识与智慧有所分别而又无所分别,对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二元论与不二论、知识美学与智慧美学不取不舍,更是智慧美学的真正化境。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哲学一直以"仁"、"乐"、"礼"为文化核心元素和文化向度。本文试图从孔子学说的忧悲文化入手,探讨孔子学说的双重品质:仁乐文化和忧悲文化实际上融为一体,深远且辩证地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延续和升华,孔学忧悲文化和孔子哲学的基本价值是完全契合的。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思想体系是历史的产物。既具有历史的限定性,又有超历史的内涵。孔子思想体系中的超历史的内涵就是以“知人”“爱人”为特色的“仁”“德”精神,它实质是一种“人性”的自觉与升华。我们的时代物质生产水平有了高度的发展,对完美“人性”的追求已成为清醒的自觉,需要创建理想的道德原则和道德精神。因此,未来的中国和世界需要孔子精神,孔子精神只有在未来的中国和世界才能真正闪射出其光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体育美学思想产生于奴隶社会,其主要思想主要表现在以儒家孔子“仁学”为基础的“游于艺”、孟子“养气”说和以道家庄子“自然”为核心的美学思想。儒道两家最后都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作为体育美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后的朱光潜美学已是实践美学,从以物的形象为审美对象到强调美的意识形态性,再到提出文艺是生产劳动,是朱光潜实践美学形成的基本轨迹。以文艺的主观性说明实践的能动性,以审美的创造精神沟通的物质与精神生产,寄托人类全面发展的文化理想,是朱光潜实践美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池州学院2010年提出的"以孔子为师,以行知为友"新校训,是池州学院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和文化精神的集中表述,是学校勉励师生积极进取健康成长的格言。"以孔子为师"表现了学校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孔子儒家教育思想中汲取智慧,做到古为今用,孔子的教育纲领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池州学院在人才培养实践中,也强调以"道"(人生理想)为目标,以"德"(德性教化)为根据,以"仁"(关爱奉献)为依靠,以"艺"(文化专业学习)为内容。"以行知为友"就是积极从陶行知先生求真、求实、求新、求活的教育思想中,寻求学校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教育启示,推进学校改革创新。"以孔子为师,以行知为友"校训也基本契合了池州学院的办学实际,学校在近四十年的办学实践中,在人才培养上注重以生为本,在科学研究上注重博学重行,在社会服务上注重以用为先,在文化传承创新上注重传承创新。池州学院"以孔子为师,以行知为友"新校训,充分体现了学校追求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与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不可否认,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正因为如此,对孔子的仁学思想进行深度挖掘和重新解读,对于促进我们今天社会的和谐发展也便具有了某些积极的支撑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体育是美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借助体育教学把美学教育贯穿到整个体育活动之中,体育教师应更进一步了解体育美学的重要性。美学的价值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美学以体育的表现形式,展现人类的自我健康美,力量美,形体美。体育教师只有明确体育美学的性质与特点,才能塑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材。体育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体育美学的能力,就得不断地丰富生活经验和运动实践经验,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等,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去欣赏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9.
孔子提倡仁义,推行礼教,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人伦礼数与和谐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同时,为了实现社会整体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孔子也认为,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礼"。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传统人文价值体系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唯利是图、道德冷漠、诚信缺失、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一些现代文明的衍生物像毒瘤一样,不断侵蚀着我们正常的社会秩序。对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和弘扬,对矫治当代社会的一些弊病,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有必要对孔子"仁"、"礼"思想中的积极价值加以总结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孔子注重道德教育,以"仁爱"、"复礼"、"君子"为他道德思想的三个支撑点,即以"仁"为道德情感和道德原则,以"礼"为道德行为规范,以"君子"为现实世界中的道德人格,形成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深刻影响着我国道德教育的发展,是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