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学术论文评价是学术评价中最基础、最微观又最模糊、最难把握的评价,目前已有的各类评价体系均未将其具体过程环节展开讨论.学术论文评价的本质是学术价值评价,其评价主体包括学术编辑、同行专家、主编等.当前的学术论文评价存在消极评价现象,主要包括学术编辑的消极评价以及同行评议的消极评价.学术期刊应坚守应有的学术品质,确立基于积极评价的论文评价标准,坚持一个原则,确立两个标准,抓住三个环节,健全四项制度,真正释放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学术原创力.  相似文献   

2.
学术评价是规范学术行为的重要手段,包含定量和定性两种评价方式.国内外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各自的学术评价特点.文章分别从论文质量的表征方式、量化指标的理论基础、对客体差异性的考虑三个量化评价角度,及同行评议的目的、组织形式、专家遴选等质性方面就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学术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我国学术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期刊同行评审专家与编辑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沫  王维朗 《编辑学报》2013,25(3):214-215
为了正确认识评审专家与编辑的关系,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通过对评审专家与编辑在同行评议中作用的分析,阐述评审专家与编辑的博弈关系。认为:审稿专家与编辑之间是合作不是替代,是制约不是对立,两者在博弈中的合作与制约可有效发挥同行评议的作用,最终提高科技期刊质量。  相似文献   

4.
学术出版同行评议决定着学术出版资源的分配,支配着学术交流的秩序。本文基于社会行动理论,首先归纳了学术出版同行评议危机的现状,进而解释了同行评议中各方行动者(作者、编辑人员、同行评议专家)如何理性权衡,并由此产生行动结果,以致制度危机出现。最后,提出了缓解学术出版同行评议危机的思路,包括充分给予作者申诉的权利和通道,构建一个及时、互动的平台,以及建立相关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5.
对学术图书质量进行评价是学术成果交流、传播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是引导学术规范发展的重要方法.本文主要对学术图书质量评价的相关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对国内外学术界、出版界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对学术图书质量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了梳理,以期为改进目前我国学术图书质量评价体系混乱、缺乏规范有序的同行评议等现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研究人员的学术评价主要采用量化评价和同行评议两种方法。文章以改善现有的学术评价体系,建立开放、透明的学术评价环境为出发点,结合量化评价和同行评议的特点,引入个人学术评价档案的概念,从研究者、管理机构和图书馆三个角度分析建立个人学术评价档案的意义,阐述个人学术评价档案的实现目标、总体架构、服务体系、保存内容和形式以及审核流程,探讨其搭建在机构库平台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评价功能和作用不可忽视,探讨学术期刊编辑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及其学术评价功能的实现路径具有现实意义。学术期刊编辑是学术成果的"伯乐"和"把关人",是学术评价的"组织者",学术研究的"助推者",学术导向的"引领者"。其学术评价功能的实现需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术共同体的力量和作用,在期刊的编辑中抵制不良外在评价的影响,重视与读者的交流,集聚学者群体力量,坚持学术标准,净化学术家园。  相似文献   

8.
夏爽 《编辑学报》2015,27(3):207-209
同行评议是保证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手段.编辑在审稿过程中应努力发挥主导性:在初审环节发现学术不端,初步评价稿件的科学性,提高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在外审环节与审稿人相互尊重、教学相长,从而提高审稿质量.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当下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评价的现状,指出其主要瓶颈因素:工作量大、内容评价费时费力、学术图书的非定量化、非公式化特征以及非共识性特征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精选一批有耐心和责任心的学科同行专家并建好用好同行评议专家库;建立规范的中文图书引文索引数据库;建立以同行专家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的学术图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建立宽容"非共识"的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0.
彭芳  金建华  董燕萍 《编辑学报》2018,30(3):240-243
同行评议是确保学术成果在评价中具有公正性和有效性的一项制度.近几年,频繁出现的同行评议造假行为使研究人员乃至整个社会的科研诚信受到质疑.然而,同行评议造假涉及多个环节,本文将从评审专家、编辑、作者以及审稿制度等方面出发,分析同行评议存在的问题及可行的防范措施,以促进学术期刊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术期刊编辑如何防范学术不端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要防范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学术期刊编辑应充分发挥编辑主体意识,当好把关人和"守门员".编辑应采取以下措施:树立责任意识和品牌意识,杜绝人情稿、关系稿和学术泡沫;提高服务意识,加快稿件处理速度,缩短发表周期;坚持"小同行"送审,发挥审稿专家在防范学术不端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检测的效率和精度,将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2.
结合高职高专学报稿源质量差、编辑队伍弱的特点,提出积极的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制定高职高专学报可操作性的学术规范,普及利用"科技(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建立偏重技术性、应用性的小同行审稿专家数据库,提高编辑自身的学术识别能力,设立高职高专学报同盟,联合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3.
李新根 《编辑学报》2022,34(2):179-183
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CY/T 174-2019《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为参照,探讨了同行评议中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及成因.为更好地防范此类学术不端行为,学术期刊及编辑应对专家信息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及时淘汰不合格审稿专家;强化编辑初审力度,控制稿件送审频次;加强交流互动,提高稿件送审精准性和有效性;完善期刊...  相似文献   

14.
《新上海档案》2004,(12):27
田垣在2004年8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上撰文指出,我国的学术评价陷入了一个怪圈,同行评议有问题,就以刊评文,  相似文献   

15.
编辑在学术评价中的道德引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不端行为的频繁发生将学术道德建设推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也使得编辑在学术评价中加强道德引领显得更为重要。针对学术不端行为,不能一味谴责作者,编辑也应做些反思,要把好学术出口关。编辑在学术评价中,要彰显公平,净化科学研究环境;要伸张正义,召唤知识分子良知;要探求真知,践行学术出版使命。努力做学术道德和良好学风的践行者、维护者和弘扬者。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术期刊普遍存在学术论文水平不高、编辑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和出版发行渠道有待创新等问题。要提高我国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必须加强编辑的把关人作用、优化编辑流程、加强审稿专家队伍建设、建立学习型编辑组织,以及完善期刊评价,改变论文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7.
唐志荣  康锋  杨一舟 《编辑学报》2019,31(5):560-563
目前学术期刊稿件处理过程中存在一些没有合理应用编辑学术意见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学术期刊编辑部应当重视稿件的学术性和编辑的学术意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稿件处理的规范流程,合理应用编辑对稿件的学术意见,以提高稿件的学术质量、提升期刊影响力,进而满足社会创新发展的服务需求。编辑应坚守学术为先的理念,尊重作者的学术成果,加强学术素养,掌握学术论文写作和传播规律;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对稿件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以诚恳的态度与作者和审稿专家有效沟通,在审读加工时把握分寸,以谨慎的工作态度合理应用个人意见,针对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稿件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引文用于评价学术网站的可靠性及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毅  王大勇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3):72-75,143
针对网络学术资源内容涉及面广、形式多样且分布现象复杂,传统的同行评议方法及一些定性评价指标难以付诸实践的现状,提出一个新的评价学术网站功能的量化指标--网站被文献引用数,并通过实证分析及理论阐述论证该指标用于学术网站评价的可靠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同行评议是科技期刊非常重要的质量控制机制,而编辑、审稿专家和作者是同行评议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对同行评议制度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提出三者之间关系的重构与强化的策略:期刊编辑与审稿专家之间的合作与约束关系,审稿专家与作者的双向交流关系,期刊编辑与作者的反馈与诉求关系,从而建立稳定的三角关系,提升同行评议质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学术背景和学术范式会影响评审专家评议意见的问题,提出利用可视化著者同被引(ACA)技术辨别同行评议专家的学术范式,降低同行评议结果的误判,提供“非共识”项目的判断依据,为同行评议专家的遴选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凭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