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文化的雕像──论白嘉轩与隋抱朴宗元,姚明霞阅读《白鹿原》似乎让人感受到《古船》的影子。陈忠实也承认在写作《白鹿原》时受到过《古船》的影响。把这两部长篇放在一块比较分析,不难发现有许多相似和联系,特别是陈忠实和张伟都离开权威话语的阐释,站在人类文化...  相似文献   

2.
陈忠实的《白鹿原》自问世以来就被看作是一部“民族秘史”,有着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处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与关中的地域文化共同塑造了《白鹿原》的精神内核,其中儒家文化对其影响尤为深远。小说的核心人物白嘉轩是传统儒家文化坚决的捍卫者和守护者;小说中最重要的权力场域——祠堂更是完全依照儒家文化所派生出的宗族思想来运行的。儒家文化对《白鹿原》的塑造是全方位的,既参与了其人物性格的养成,又赋予了小说鲜明的历史意识。研究儒家文化对《白鹿原》的塑造,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认识小说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陈忠实的《白鹿原》展现给我们一个民族近百年的历史巨变 ,作品在思想性、文化性、艺术性方面均表现出了明显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肖洛霍夫是苏联著名作家,他创作的《静静的顿河》获得了196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陈忠实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白鹿原》获得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通过对《静静的顿河》和《白鹿原》的比较分析,我们可看到陈忠实在小说的创作思想、人物形象塑造和审美价值追求等方面都受到了肖洛霍夫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白鹿原》《四妹子》《长袍先生》《梆子老太》等是陈忠实先生的代表作品,陈忠实在他的这一系列作品中为我们展示了独具魅力的秦地物质生活民俗文化。通过对陈忠实小说与秦地物质生活民俗关系的探讨,能进一步了解关中地区其它民俗文化所形成的社会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白鹿原》中女性的整体形象分析陈忠实等男作家的男权思想。我们认为,《白鹿原》中多角度地再现了一夫多妻制,表现出作者对一夫多妻制的潜意识推崇;作品突出地表现了女人的物性和工具性,并且用美貌、贤良等男权审美标准评判女性,女人的凶死命运也表现了宗法制度仇视女性的价值倾向。《白鹿原》还采用了典型的男性化的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7.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问世以来,受到社会,尤其是文坛的极大关注。历经荆棘丛生、吉凶难卜的道路终于走上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奖台上,贾平凹浩叹这是“上帝的微笑”,足见出《白鹿原》的艺术分量。《白鹿原》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提供的艺术信息是相当丰富的,但一个令人欣慰的重要信息却被人们忽略了: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时期以来的悲剧艺术在小说领域开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反思和坚守──《白鹿原》主题解读沈庆利透过《白鹿原》深层的本文结构,我们不无惊讶地感受到了两个表现得如此强烈却又不那么合谐的音符:文化的反思和坚守。吃惊之余,疑惑的产生是必然的:陈忠实能够把它们协调得很好吗?笔者正是带着这样的好奇,走进《白鹿原...  相似文献   

9.
黑娃是<白鹿原>中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着矛盾,集国、共、匪、儒于一身.他从反抗命运到屈服于命运,从反抗礼教到屈服于礼教.这种从反抗到"回归"的转变过程说明黑娃的悲剧不仅是一种文化的悲剧,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每一位作家的作品都体现着自己的风格特色。陕西作家的作品,语言特色尤为突出,其中又以陈忠实的《白鹿原》为代表。陈忠实在《白鹿原》中,使用了原味十足的本土词汇,具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使语言、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色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1.
《白鹿原》这部长篇小说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小说从历史的跨度上囊括了新、旧民主革命两个时期,写了半个世纪的沧桑变化和两代人的命运史。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里,民主政体处在探索建设之中,封建制度逐步走向没落与解体,社会现实中充满了新与旧的冲突。《白鹿原》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我们看到,文化在人的身上所烙刻的印迹,领悟到人、历史、文化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小说里的主人公是如何在新、旧文化的冲撞与融合中去适应、调和的。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社会文化选择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民族传统体育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被西方体育一步步挤压,面临着发展的瓶颈.这既是当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认为:导致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进入瓶颈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根源和文化根源,其本质是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交融的结果,是西方体育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冲击所致.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社会文化选择,我们要牢牢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坚定信念,确立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这一坚实的理念,处理好发展中民族化与世界化,区域化与国家化,精英化与大众化,个性化与规范化等一系列的矛盾与冲突.坚持"变与不变"的原则和"文化筛选"原则,唯其如此,民族传统体育才能步入一条快速发展的轨道,在新时期发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中国当代民族传统体育界学者的研究成果做了综述和梳理基础上,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处境,文化传承研究中的"反侵略意识",中西方体育文化交融的本质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结论是:当代学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有忧患意识,在文献中表达了"反文化侵略"的思维倾向。西方体育文化元素在中国的大地上的普及的实质并不是体育文化的单向扩张,在融入中国文化同时就被注入了传统体育文化"内核",体现了文化平等交融。中国传统体育元素在世界范围的影响非常深刻,主要是借助于西方竞技体育"内核"进行繁衍,而民族传统文化"内核"没有随之发扬。总之,中国当代民族传统体育与国外体育文化从本质,是一种自然的文化交融,体现了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各民族文化对待体育元素,各取所需,为己所用,构建着中外体育文化的交融与互惠特征。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时代的变革,社会的变迁,文化的洗礼,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丰富和完善了我们整个民族的传统体育事业。满族传统体育游戏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嘎拉哈"游戏又是满族传统游戏中的最具有满族特色的游戏之一。嘎拉哈是我国北方满族人发明的,并一直保留至今的民族传统游戏,历经几千年的流传,一直没有改变,始终是民族大家庭传统游戏中的一份子,它是吉祥、如意、喜庆、平安的象征,充分证明了它所包含的文化特性是满族人民所代表的,因此,保护"嘎拉哈"游戏所代表的民族文化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支撑现代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关注民族传统体育:现状、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在查阅文献基础上,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1)"喜忧参半"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2)西方体育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挤压"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最大问题。在"现状"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文化学意义上的思考。(1)大量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正表现出一种"有其外壳,却少血脉"的文化贫瘠状况。(2)"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已经给我们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3)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应该建立一种有别于西方体育、奥林匹克运动超市的新的体育超市——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超市。(4)关注他人的体育行为,已经不再是公民的喜好,"崇拜自己的身体是我们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中都蕴含了丰富的德育资源,对这些德育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团结。本文以云南大理的白族为例,对白族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白族传统文化进行简要的概述,并对其传统文化中如住宅、服饰、饮食、婚俗、禁忌、宗教、丧葬、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德育资源进行挖掘,同时在对白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发现传承意识淡薄、研究视野较为狭窄、"传统文化过时论"蔓延、标准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要求脱节等是制约白族文化中德育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萧峰形象是20世纪中国文化与历史进程的特殊语境中产生的一个具有消费娱乐性、文化认同性与历史寓言性的多重意义蕴涵的艺术形象,它凝聚着20世纪中国民众面临民族命运孱弱现实时吁求英雄的一种幻想,其混杂迷乱的身世和尴尬惨烈的命运,则抹去了涂在萧峰式的孤独而自由的抗争者身上的光环,折射出了一种沉潜在现代历史进程中的无意识焦虑。在这个意义上,萧峰便作为一个历史的无意识镜像,喻示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乌托邦冲动和这种冲动不断遭到拆解的现实境遇。  相似文献   

18.
藏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创造的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藏民族文化中,"文"与"武"是紧密相连的,其传统体育与中华传统文化追求勇武与礼制具有一致性,是以形体活动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具有与高原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等文化内涵,而且始终与藏民族的文化、习俗、信仰相联系,有其鲜明的藏民族文化特征,在塑造民族精神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民族服饰是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的结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民族历史"。地处滇中腹地的玉溪市,民族众多,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除汉族外,玉溪世居的少数民族还有彝族、哈尼族、傣族、回族、白族、蒙古族、苗族、拉祜族等。在汉族和少数民族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  相似文献   

20.
西方体育假"普遍"之名将一切非西方国家的民族传统体育视为"特殊",此种普遍性假设很值得我们质疑.分析认为:每一种文化,在其原初的自我认识上,都是普遍性的.近代西方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包含着一种将价值、利益和意义领域里的普遍性强加给他人的过程.体育全球化的过程中意识形态的陷阱是显见的,东方民族传统体育在普遍与特殊的权力关系的投影中,存在着极其复杂的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