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简述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特点及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开展信息共享空间的意义,并从信息共享空间对传统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挑战,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来建设信息共享空间,信息共享空间对图书馆员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构建适合信息共享空间的信息资源体系及信息共享空间对图书馆管理的挑战等5个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对信息共享空间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规划的实施方案,包括建设目标、物理空间改造、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方式及信息共享空间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介绍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内涵,目前信息共享空间的发展状况,分析军校图书馆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军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4.
论文以信息共享空间为出发点,介绍了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国内外研究历史,通过对国内外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提出了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模块化模型;最后对信息共享空间在新的信息技术形势下的发展——学习共享空间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构建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信息共享空间文化与精神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信息共享空间文化与精神的内涵出发,探讨文化与精神在信息共享空间中的重要价值,进而分析信息共享空间中文化与精神元素的具体体现,最后,着重从信息共享空间的实体层、虚拟层、支持层三个角度,系统分析信息共享空间文化与精神的构建。该文为《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年第2期本期话题“信息共享空间”的文章之一。  相似文献   

6.
借鉴国内外信息共享空间的成功案例,在理解高校图书馆整合型信息共享空间的功能和设计理念基础上,从馆舍空间、虚拟空间的构建和信息共享空间的组织与管理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整合型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模式和功能;在分析国内外信息共享空间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国内 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应采取渐进式策略;以南京大学杜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为例,介绍大学图书馆信 息共享空间的建设情况,指出优势和不足,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阐述信息共享空间概念、调查与研究信息共享空间案例的基础上,探索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9.
国外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理论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的概念、特征、功能、结构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外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理论研究状况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指出了国外信息共享空间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图书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国内学界关注信息共享空间研究的背景,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内涵与国外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经验,着重从提升图书馆校园价值、提高图书馆地位、回归图书馆“场所“位置、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大学图书馆构建信息共享空间对大学、图书馆、读者三者所产生的影响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国外信息共享空间实例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调查了国外25所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实例,主要介绍了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Richard J.Klarchek信息共享空间,从创建背景到服务内容、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又描述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大学的信息共享空间的实施情况;随后,分析了宾夕法尼亚大学David B.Weigle信息共享空间2007年年报,阐述了IC的使用情况;最后,提出了对我国建设信息共享空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公共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已在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开展,但由于建设成本过高,我国大多数公共图书馆还没有构建信息共享空间。通过分析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模式,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途径,以适应免费开放环境下读者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3.
开放存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开放存取(Open Access,OA)的产生和发展着手引出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概念,介绍了信息共享空间的特征和优点,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要素,最后简要阐述高校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4.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information commons has been discussed in many venues since the concept was first implemented. The Harold B. Lee Library at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confronted this same struggle. After two years of activity, the information commons had not been assessed to see whether the purposes for which it was planned were being fulfilled. This paper describes its first assessment. Measuring the number of groups who used the information commons over the period of two years, the assessment showed that indeed the commons is being used to a great extent for group work, one of the goals set for the cre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commons.  相似文献   

15.
整合型信息共享空间是图书馆与其他相关部门合作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一种模式,能够较大限度地满足高校用户对专业化、个性化、知识化深层服务的需要。以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网络阅览室为例,阐述了基于专业的整合型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思路、方法和步骤,以及实践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展示了一个关于特色整合型信息共享空间的操作案例,为进一步探讨适合我国实际的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的新形式、推动信息共享空间在高校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参考咨询服务是信息共享空间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论述了信息共享空间环境下参考咨询服务的新特点,从服务台设置、服务方式、服务模式、服务人员配置等方面阐述了参考咨询的服务机制,通过比较和分析两个大学信息共享空间中的参考咨询服务,提出对我国。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启示和思考。该文为《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年第2期本期话题“信息共享空间”的文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中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文在分析信息共享空间对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作用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information commons(信息共享空间)入手,对高校图书馆各种共享空间模式的发展轨迹进行梳理,从内涵和特征角度,对高校图书馆共享空间从信息共享空间到学习共享空间和研究共享空间等不同发展阶段的服务模式进行比较。在介绍南非开普敦大学图书馆研究共享空间建设状况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共享空间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吴浪 《图书馆杂志》2011,(12):53-55
从IC的服务优势着手,对IC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实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理性思考角度对IC建设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rameworks used to understand the commons, the knowledge commons, and indigenous knowledge. Discussion of enclosure, participation, rivalrous and non-rivalrous commons reveals that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are resources that increase in value through use. The author examines current IK practices, focusing on documentation strategies and the role of the librarian. Studying IK practices in relation to the commons allows shared language to emerge. Challenging the frameworks, discourse and practices of both IK and the commons exposes and strengthens their connections to one another. This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stronger advocacy for IK projects and the commons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