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实践中 ,在证据对某一事实的证明无法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情况下 ,对盖然性较高的事实予以确认 ,我国诉讼证明中的最高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 ,证据确实充分 ,即高度盖然性 ,法官通过采用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对已有的证据作出评判 ,因证明标准具有的特征 ,使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 ,因此在司法实践中 ,弄清认定证明标准及其依据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目前三大诉讼通用的证明标准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而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又将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套用于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之中。由于行政诉讼在性质、任务、证明对象以及举证责任的承担等方面不同于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在证明标准上不宜采用与其相同的证明标准。而应适用差别证明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3.
法系是比较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当今世界最主要的三大法系是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社会主义法系。社会主义法系的主要代表国家——中国在历史上属于中华法系。从法律史的角度出发,对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中华法系三大法系之历史渊源和形成特点进行比较研究时,可以发现一些人类2000年来法制进程的普遍规律,对今天法治社会的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被迫行为作为一种辩护理由最早出现在英美法系刑法中,而后大陆法系不少国家也将其引入。在大陆法系刑法中,被迫行为包含在紧急避险中,我国刑法虽然没有这一明确规定,但也在紧急避险和胁从犯的规定中有所体现。被迫行为这一理论在我国还鲜少研究,但其进入我国刑法理论体系乃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国际公约三个方面论述了船东责任限制制度的演变,以使读者了解这一制度的起源、发展和现状,进而认识这一制度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英美法系的陪审制和大陆法系的参审制经过漫长历史发展、传播,已为绝大多数国家司法审判制度所采用。试图介绍这两种陪审制度、分析各自功能,以期能够找到其中蕴含的普适性内容。  相似文献   

7.
重合同的默示条款制度,产生于英美法系,有其独特的制度价值.着眼于与大陆法系相比较的视角,认真研究其渊源、分类与效力等问题,会对我国的合同法实践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和我国刑法中关于抢劫罪的定性、分类和处罚等规定都有不同.本文从抢劫罪的概念、性质、犯罪构成、种类及处罚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与比较.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司法实践中,对侵权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通过普通法系近因理论和大陆法系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兼收并蓄,探究以近因说中可预见性规则为主,以相当因果关系中的可能性(盖然性)规则为辅来认定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英美法系国家的体育法渊源进行总体分析,对于研究不同国家体育法律制度的特色和共性具有重要意义。英美法系国家体育法的渊源主要包括体育判例法和体育制定法两大部分。根据英美法系的特征,英美法系国家体育法应以判例法为主要渊源,而制定法是作为判例法的补充。近年来,随着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两大法系相互融合的趋势,以及体育全球化的发展,即使是以判例法为主导的英美法系,在体育判例法和体育制定法的关系上,也应该是一种相互借鉴、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关于当事人举证与仲裁庭查证的关系问题是我国仲裁法学举证责任制度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的争论的焦点。我国民商事仲裁举证责任的配置应当按照现代民事证据制度的一般法理与民商事仲裁的通行做法 ,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 ,正确地划分当事人举证与仲裁庭查证各自的范围并完善相关的保障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民法史上,典权制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最初,典权制度以习惯法的形式存在于民间;清代,典权制度散见于大清律例、户部则例中;清末修律时,“一草”对它只字未提;民初,“二草”将典权制度列为专章,但与不动产质权相含混;《民国民法典》对典权制度进一步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典权制度再次沦为习惯法。考察典权制度在民法史上的立法状况,关注其命运变化,分析其存在的独特价值,也许能为当前中国的法制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财产共有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在各国民法中均有体现,但是我国《海商法》中关于共有船舶抵押权设定的规定却显得比较模糊。本文运用物权法的基本理论对此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海商法》第16条规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从法律的角度,对学校和学生是什么关系,证明过错的举证责任是谁,如果学校和学生都没有过错怎么办,是否适应公平责任原则进行探讨,认为:《民法通则》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在处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时,出现了学生和学校关系不明确,举证不合理,公平原则无根据现象。建议: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中的法律条款。  相似文献   

15.
在康德看来,一切自然状态都是需要进入公民状态的,人类只有进入伦理和律法的公民共同体,才可能真正谈得上尊严和价值。宪法公民社会是包含国家共同体和自由国家联盟共同体在内的法权体系,是康德所要构建的律法的—公民共同体。宪法公民社会体现出几方面的主要特征:权利概念是宪法公民社会的基本内涵;建立在道德原则基础之上的律法正义原则是宪法公民社会构建的基本原则;而共和制、代议制和自由言论则是宪法公民社会的主要制度性特征;彻底消除战争、实现永久和平则是宪法公民社会的终极目标。宪法公民社会是人类实现善德与幸福统一的至善——"上帝的国"在地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的母法,是市民社会中具有普遍适用效力和衡平作用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本文通过探析确立民法基本原则的准则,以期重新审视我国民法基本原则在我国的适用问题,使我国民法基本原则渐趋科学、规范并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为司法实践中有关基本原则适用问题的矛盾和冲突提供一个解决的途径和平台.  相似文献   

17.
这马斯卡运用对比的手法分析了影响事实认定的五大要素即司法组织的构成、法律程序的目的、政治/权力结构、法律文化、事实认定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并从举证责任、证据调查方式、证据可采性与证明力、证明标准、品格证据等方面对两大法系的证据法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8.
合同的效力制度是合同法中的重点和难点,对合同的效力要件作出具体而明确规定,将会使《合同法》更具操作性。虽然我国《合同法》未对合同的效力要求件作出具体规定,但我们认为,合同的效力,应遵从于《民法通则》关于民事法律行为一般要件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市民社会这个概念冲击着我国的法学研究,市民社会概念之演变表明它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使用。它既可以作为一个基础性概念,又可以作为民商法学研究中具有一定技术性的概念即仅指相对独立的私人生活领域。现代市民社会的法治蕴涵主要体现在:主体是“市民”而不是“公民”,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不属于市民;意思自治是依法自治,是市民社会的基本理念;民法是市民社会的一般私法,它推动中国市民社会的发达,并形成中国法治的天然基础;市民社会是制约政治权力因素,但其与政治国家又是一个辨证发展过程,真正的法治社会应是二者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物权行为理论是德国民法理论的基础,在我国却长期处于被否定的地位。目前在探讨物权法的立法实践中,学们对我国物权立法是否采取物权行为理论仍存有较大的争议。本主要论证了物权行为理论的区分原则和无因性原则,认为物权行为独立于债权行为,二是不同的法律事实,债权行为的无效并不必然导致物权行为的无效。随着物权行为理论的深入研究,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必将会被我国学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