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选取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147个进球战例,对导致进球局部进攻战术配合进行研究,得出:本届世界杯足球赛有126粒最终是通过局部进攻战术配合觅得射门得分机会的,主要通过斜传直切、斜传斜切局部进攻战术配合推进至1区或2区最终获得射门得分机会的,其他局部进攻战术配合形式导致的进球数较少、运用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2.
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进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161个进球特点做了分析,与前四届进球情况对照,发现在本届世界杯比赛中:上下半时前后15min是进球高锋,下半场三个时段进球数相近;短传和长传球是攻入对方三区的主要战术方法;边路进攻和流动进攻战术进球都高于前四届,边路传中进球是得分的主流战术;定位球战术是球队摆脱困境的重要手段;禁区外射门得分高于上届;前锋队员得分呈逐届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运用录像标记统计法和因子分析法,对2012年欧洲足球锦标赛31场比赛823次射门(其中包括76个进球)的进攻战术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射门进攻战术的因子是:中前场发动快攻是形成射门进攻最常用的核心战术手段,后场断球发动长传转移是形成射门进攻最重要的战术方法,外围吊中与利用前场定位球是形成射门进攻的战术强化形式,个人突破与界外球是形成射门进攻必不可少的战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2001年美洲杯足球赛进攻与进球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电视录象观察、统计表、文献资料法等。收集了 2 0 0 1年美洲杯赛的有关资料 ,分类整理 ,综合分析了美洲杯足球赛进攻与进球情况 ,找出美洲杯进攻与进球的特点及差距 ,并与中国队的进攻、进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为今后的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有效进攻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进攻的特点。结果表明:把握机会能力是取得进球的先决条件;中路渗透、远射的进球比例明显高于其它战术方法;射门方式以脚射门为主,其中抢点脚射最多;前场组织发动进攻的进球率最多;前锋队员是本届杯赛进球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6.
第13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威胁性进攻测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年一度的欧锦赛是最高水平的洲际杯赛其影响力不亚于世界杯,当代欧洲各种足球风格和流派之间对抗与碰撞是部精典的足球攻防技战术教学片。本文对2007-2008赛季第13届欧锦赛全部16队31场比赛威胁性进攻运用数量/质量、属性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其主要观点是:威胁性进攻(威胁性射门、险球)是有效进攻-威胁性进攻-进球-致胜逻辑的关键环节,创造进球机会(前提条件)、把握良机(进球能力)是决定比赛胜利的核心要素,是衡量强队进攻实力与控制比赛能力水平的集中体现与鲜明指标。  相似文献   

7.
第十一届欧洲足球锦标赛进球情况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观看电视实况和录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第十二届欧洲足球锦标赛的进球数、射门方法、区域、进球方法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进球率高;技术性球队进攻欲望强烈;边路传中和中路的传切配合是得分的重要途径;定位进球进攻仍是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第九届全运会女子足球运动员若干比赛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临场统计、观察和比较等方法对第九届全运会子足球比赛决赛阶段足球运动员的若干比赛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路进攻获得的射门以及进球率仍居首位,个人运球突破获得的射门及进球率有较大幅度提高;传接球失误仍是进攻失败的主要原因,而盯人不紧仍是造成射门和失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采用观察法、文献资料法以及图示法,对第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进攻战术进行分析,从进球的战术中筛选出典型的进攻战例,研究表明:各队十分重视中路进攻,中路进攻出现交叉跑动创造战机的方式,在快速反击中,如何创造快速反击的机会是此种进攻的核心所在,还出现了在禁区角横向带球来创造射门机会,同时阵地进攻重视短传配合,高大前锋在禁区的作用也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10.
第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143个进球的进攻组织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第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143个进球的观察统计、归纳分析,结果表明创造进球的有效进攻组织特征是:重视中、前场的抢断发动快攻;注重进攻速度的提高;充分利用对方后卫线队员与守门员之间的空当;前场区域无球队员有目的的积极跑位;射门得分前最后一传以横、回传球形式较多。  相似文献   

11.
对29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一攻与防反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看直播和比赛的录像,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对中国女排在第29届奥运会上的失利场次即与巴西、美国、古巴(预赛)的一攻、防反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试找出中国队的不足与差距。结果表明:中国队的一传稳定性不够,一攻扣球命中率不高;防守不到位,拦网中拦网比重与拦住率偏低,反攻扣球成功率不高。  相似文献   

12.
以排球比赛分竞赛过程发球进攻系统和接发球进攻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建立发球进攻系统和接发球进攻系统对抗理论模型,通过世界高水平男排的技术统计对该理论模型验证,并揭示了世界高水平男排发球进攻系统和接发球进攻系统分竞赛过程的得失分规律。  相似文献   

13.
对新一届中国男排进攻结构和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男排在2005年美国邀请赛的4场比赛进行统计分析,认为新一届中国男排的进攻结构不尽合理,进攻能力较世界强队还有一定差距。应努力扩大进攻区域,发展多点化进攻;应加强进攻能力,尤其是加强一传不到位情况下的进攻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运用对比实验法 ,对强化横拍两面攻选手侧身攻技术的优越性作了追踪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强化横拍两面攻选手侧身攻技术能明显提高脚步移动频率、步法移动到位率和侧身攻成功率 ,有助于改变比赛节奏 ,摆脱对手攻中路的威胁 ,增加正手控球范围及技战术变化 ,提高比赛成绩。这种技术是横拍两面攻选手比赛成绩突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篮球快攻战术概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传统快攻战术的定义已很难界定比赛中短时间完成的进攻战术配合是否属于快攻,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问卷调查法,对于快攻理论和比赛中快攻统计的依据进行了分析,并对快攻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旨在使快攻的战术理论与竞赛实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内线攻击是现代篮球进攻体系的核心,也是球队攻击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对内线攻击的内涵、主要攻击形式、攻击结构和配合意识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树立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篮球攻击意识,提高所有进攻队员的内线攻击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每球得分制条件下一攻与防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观察统计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通过对1998~2000年国际与国内大型排球比赛的调研,探索了一攻与防反的关系.结果表明,发球得分制下发球、拦网、防反等得失分规律在每球得分制规则下仍发挥着作用.技术得分排序没有变化,发球得分的比重增大.防反在比赛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弓步刺进攻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击剑比赛中,为了战胜对手,所采用的各种技战术都要通过步法配合出剑来达到进攻的目的。我们统计第六届全运会78场花剑和重剑决赛录相,运动员采用弓步刺进攻(包括原地弓步刺、向前一步接弓步刺、跃步接弓步刺)占总出剑数的68%,并且弓步进攻刺中的比例也高,占58%。中国女花竞技能力曾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准,个人曾获奥运会冠军,团体也进入八强。因此,对中国优秀女花运动员的弓步刺技术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为今后教学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意见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两台高速摄像机定点拍摄三名乒乓球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正手攻上旋球技术动作,并分别对运动员攻球技术动作的拍摄结果进行采样,然后对其进行解析,从中取得每个运动员技术动作各个阶段和各个技术环节的定量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运动员正手攻上旋球的共性与个性特征,为乒乓球正手攻球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国女排参加2010年世锦赛的11场比赛的录像进行技术统计,结合中国女排的自身特征与国外优秀女子排球队的进攻效果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次世锦赛中国女排在扣球、拦网环节上得分率均低于世界女排强队平均水平;在发球得分环节中国队平均水平高于世界女排强队平均水平;在失误送分方面,中国女排低于世界女排强队平均水平,但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