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近年来研究日本小学状况的美国专家们发现,日本学校并非象外传得那样是“学业的高压蒸锅”(academicpresurecookersofmedialore);恰恰相反,日本学校是生气勃勃、充满友爱的儿童伊甸园;小学阶段教育的基础就是三个“C”,即联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研究日本小学状况的美国专家们发现,日本学校并非像外传的那样是“学业的高压蒸锅”,恰恰相反,日本学校是生气勃勃、充满友爱的儿童伊甸园。日本小学阶段的教育基础可以概括为三个“C”,即联系(connection)、品格(character)和知识(c...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研究日本小学状况的美国专家们发现,日本学校并非象外传得那样是“学业的高压蒸锅”(academic pressure cookersof media lore);恰恰相反,日本学校是生气勃勃、充满友爱的儿童伊甸园。 小学阶段教育的基础就是三个“C”:联系(connection)、品格(character)和知识(content)。 一、建立联系 日本小学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帮助孩子培养起对学校强烈而积极的情感联系。 “孩子们来上学,最原始的动机并非是想学习知识,而是想见伙伴。因此,我就尽我们所能为每…  相似文献   

4.
日本从一九八○年开始实施的小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集中地反映了日本小学教育的研究成果,有不少东西可资借鉴。这里仅就大纲在道德教育方面的规定作点简略介绍。大纲关于道德教育的规定包括三个部分:第  相似文献   

5.
小学阶段教育的基础就是三个“C”: 联系(Connection)、品格(Character)和知识(Content)。最近,有研究日本小学现状的专家发现,日本的小学校生机勃勃,充满友爱。在那里强调亲近的人际关系、学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化以及课程的深度。  相似文献   

6.
海外短波     
五岛市将成为全日本首个“小中高一贯教育特区”作为规制缓和的构造改革特区,日本长崎县五岛市将实行小学、初中、高中以“4·3·5”学年划分的“小中高一贯教育特区”。此项决定将于2008年正式实施。此前,东京品川区等地已经实行了小学和初中的一贯教育,而小学、初中、  相似文献   

7.
日本中小学教育概况河南省教委扈政卿笔者于今年6月15日至6月22日参加了“中日教师教育第三届国际研讨会”。为了让我省广大教师了解日本中小学教育的一些情况,谈点见闻,以供参阅。一、日本的学制日本的学制为小学6年,初中3年(小学、初中为义务教育阶段),高...  相似文献   

8.
日本“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提出,到2005年,全国小学所有科目都要实现计算机和因特网授课。小学通过使用计算机和因特网教学,实现三个根本转变,即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转变,课堂教学方法的根本转变和学校管理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9.
从综合课程的本质来看,我们把它归为三点:即综合课程的育人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日本小学为什么要率先开设综合课程呢?日本小学普遍开设综合课程的目的就在于让小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其特点及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日本小学开设综合课程的特点日本文部省为了检讨战后20年的教育,寻求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针对国情,在1971年提出了最终审议报告(一般称为“四六答申”)。报告中“学校教育的任务及其改善方向”一节中提出:“如果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那么所从事…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教学是我国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数学计算能力的养成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讲究三个“结合点”,对着三个“结合点”进行具体分析,针对如何利用好三个“结合点”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效率,探讨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战后日本共颁布三个幼儿园教育大纲,1948年《保育大纲》,1956年《幼儿园教育大纲》和1964年《幼儿园教育大纲》。现行的1964年《幼儿园教育大纲》是在修改1956年《幼儿园教育大纲》基础上提出的。 五十年代末,日本社会上掀起一股重视知识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一贯性的思潮。不少人认为幼儿园实施跟小学同样的教育是进步的,主张知识学习,改变幼儿园是“游戏”,学校是“学习”的分割状态。在这种教育思潮影响下,1956年的《幼儿园教育大纲》强调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一贯性。过分重视幼儿园同小学的关连,而忽视幼儿本身的特点,使幼儿园教育内容同小学的学科接近,结果给幼儿教育带来了极大混乱。有的地方幼儿园课程分类非常类似小学的学科,如幼儿园的语言时间只读写文字,音乐时间反复演奏乐器,练习  相似文献   

12.
班级崩溃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小学教育中出现的一种病理现象,如今已蔓延到韩国。构成班级崩溃需具备三个要件:首先,它是小学中发生的现象;其次.它是涵盖整个班级的现象;最后,它指的是“授课不成立”状态。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的中、小学道德教育实践研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实践研究的特色主要是“注重运用道德教学理论的新成果”、“注重根据道德教育改革的精神进行实践研究”和“注重探索道德教育的各种途径”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小学教育实际,提出从“小学教师基本教育技术素养”、“小学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技能”和“小学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技能”三个方面培养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观点,并以此构建出了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第13届APEC教育论坛会议”于1999年1月25-29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会议期间,举行了题为“经济变化与教育改革之间的关系”的研讨会。在这次教育论坛会议上,有19个亚太地区的APEC成员共2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人随我国教育部代表团参加了会议,现将五个亚太国家在会议上所提供的有关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信息整理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日本的中小学教育改革 1、增强情感教育 (1)提高对情感教育重要性的国家级认识,在全国兴起“与儿童谈话”的运动,加强各方的合作,如与私立企业、非政府组…  相似文献   

16.
日本小学教育纵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里,日本所发生的“经济奇迹”为世人所瞩目,不谋而合的是日本学生在国际学业比赛中,其数理学科的学业成绩在美、德、英、法等国的比较研究中居最高水平。这不能不使人们把日本的经济发展归因于教育的成功上。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上与日本小学教育相关的几个方面,或许从中能窥视到日本教育成功的秘诀,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吴英姣 《小学生》2024,(1):121-123
小学语文“教学工具箱”主要由教材中“阅读链接”“交流平台”“课后习题”等内容组成。此类内容可在巩固学生知识点的基础上,实现其语文学习能力与思维的拓展。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本文从搭建小学语文“教学工具箱”的角度,围绕“阅读链接”“交流平台”“课后习题”三个板块内容设计教育三部曲,对三个不同的教学计划进行了探究,以期能够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与改革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8.
日本现在实行六、三、三、四学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制,从小学到大学都要学习历史.现行的日本历史教育,和战前相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战前,日本的历史教育是进行法西斯军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支柱,是灌输“尊皇爱国”思想的重要阵地,宣扬迷信和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把历史和神话混杂在一起,不成为科学的历史教育.1945年8月盟军占领日本后,对日本的法西斯军国主义教育实行了改革,并于1947年3月制定《教育基本法》,建立了以个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9.
面对双职工家庭数量增加、“少子化”现象加剧、儿童放学后安全保障不足以及国际学业测评结果不理想等问题,日本自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逐步推进课后服务。日本小学课后服务历经三个阶段:法制化阶段,将课后服务纳入基本法律体系,并逐渐形成课后服务福利事业;普及化阶段,一体化推进课后服务面向所有适龄儿童;“五年计划”阶段,将小学课后服务建设成为与正式教育平行共生的普及化教育事业,实现常态化。通过对日本“放学后儿童俱乐部”和“放学后儿童教室”两大类项目课后服务模式的分析,发现日本课后服务趋于稳定和完备,在多元化和一体化之间实现稳态发展,体现出支援制度依法健全化、联合“家校社”一体化、双重评价机制走向可持续化、师资专业且多样的课后服务特征。  相似文献   

20.
1980年11月27日,我们参观了日本大阪市立都岛工业高等学校。在日本现行学制中,“高等学校”是指高级中等学校,就象美国有些州称呼他们设有九——十二年级的中学为high school一样,是中等教育机关,而不是高等教育机关。日本的“高等学校”是建立在六年小学教育和三年中学教育的基础上的,修业年限三年,相当于我国十二年制中小学教育的高级中学。日本的高中有几种类型:一种是普通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