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摘要:在考查自我损耗对中学生身体活动意向的影响后,进一步考查对身体活动的影响。实验一,58名中学生(男31人,女27人,平均年龄为13.28±0.45岁)完成白熊任务,随后测量身体活动意向,结果显示损耗组的身体活动运动量的意向显著低于控制组(t=-3.34,df=56,p<.05,d=.89),强度的意向显著低于控制组(F(1, 56)=5.85,p<.05,Partial η2=.10),时间的意向差异也显著低于控制组(F(1, 56)=6.96,p<.05,Partial η2= .11),而两组频率的意向差异不显著(F(1, 56)= 0.73,p>.05,Partial η2=.01)。实验二,56名中学生(男26人,女30人,年龄为13.41±0.50岁)进行数学测验,随后测量身体活动行为,损耗组的身体活动的运动量显著低于控制组(t=-2.27,df=54,p<.01,d=.74),强度显著低于控制组(F(1, 54)=5.36,p<.05,Partial η2= .09),时间也显著低于控制组(F(1, 54)=4.27,p<.05,Partial η2=.07)。结论:自我损耗影响中学生身体活动的意向,具体表现为运动量下降,强度不足与时间缩短;自我损耗影响中学生身体活动行为,具体表现为运动量下降,强度不足与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锻炼者提供一份有关登楼运动能量消耗的参考,有助于激发锻炼者更好地利用楼梯锻炼。方法:61人,33人为上楼组,28人为下楼组。GXT试验确定HRmax和VO2max。登楼测试,上下楼分开进行,测量运动中HR和VO2等指标。结果:GXT测试:上和下楼组HRmax均值分别为189±10b/min、188±11b/min;VO2max分别为2790±643ml/min、2654±421ml/min。登楼测试:上和下楼组HR均值分别为165±12b/min、108±14b/min;VO2分别为2362±698ml/min、1295±231ml/min;能量消耗分别为25.6kcal(11.4METs)、12.7kcal(6.1METs),总耗能38.3kcal;上或下一个阶梯耗能为0.129kca、0.064kca。结论:上楼运动VO2和HR相当于85%VO2max和87%HRmax,下楼为49%VO2max和57%HRmax,符合ACSM健身标准。每天登12层楼5次(或持续21min),可消耗200kcal,每周四次,共800kcal,符合ACSM健身指南。因此,登楼锻炼可达到健身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气复元合剂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Non dementia vascular cognition impairment,VCIND)患者认知及执行能力及P300的影响,并且与丁苯酞软胶囊相对比,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VCIND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调控血压、血糖、降脂、稳斑等基础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益气复元合剂50ml口服,tid;对照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口服0.2gtid,疗程为3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和MMSE评分,检测P300潜伏期及波幅的改变,同时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MoCA、P300波幅及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MoCA评分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300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4.
按照新修订的JY9—87《J2462型低频信号发生器技术标准》规定,仪器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kHz,分三档可微调;输出波形有正弦波、三角波、方波三种。其中正弦波输出幅度不小于3.5 V(有效值)连续可调,分0dB、20dB、40dB三档衰减,精度为±3dB,频幅特性在整个频率范围内不劣于±3dB;方波幅度不小于3V峰峰值,连续可调;三角波幅度不小于2V峰峰值。根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长期观察42式太极拳锻炼对老年女性血清睾酮(T)/皮质醇(C)、免疫球蛋白(Ig)和生长激素(GH)的影响。选取长期进行42式太极拳锻炼的老年女性10人为锻炼组,锻炼时间为3—8年,年龄(63&#177;8)岁,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的老年女性,10人为对照组,年龄(60&#177;7)岁,所有受试者皆无免疫系统疾病。在医院空腹采血并测定指标。结果显示:锻炼组的血清睾酮含量比对照组高18.7%(P〈0.05);锻炼组皮质醇含量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锻炼组的血清睾酮/皮质醇比值比对照组高13.6%(P〈0.05);锻炼组的IgG含量比对照组高24.3%(P〈0.05);锻炼组IgA含量比对照组高40.6%(P〈0.01);锻炼组Ig M含量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锻炼组生长激素含量比对照组高2倍多(P〈0.01)。得出结论: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对老年女性的内分泌系统形成了良好的影响,提高了老年女性的机体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究湿热环境力竭运动后的脑电活动变化特点及导致其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17名非体育专业男性大学生在温度36.0 ℃,相对湿度60.0%的环境下以60%VO2max强度运动至力竭。运动中监测受试者的心率(HR)、核心温度(Tc)和额温(Tf),运动前后测量受试者的体重与脑电(EEG)。结果:受试者运动(29.88±4.06) min后力竭,力竭时刻的HR达(200.94±9.76) 次/min,Tc和Tf分别上升至(39.14±0.32)℃和(39.64±0.71)℃,体重丢失(623.53±536.81)g。运动后脑电波功率谱能量(SP)与运动前相比总体升高,右侧脑区升高区域多于左侧。α与β波频段内的α2与β2波的SP显著升高脑区多于α1与β1波。唤醒水平(α/β)主要在左侧脑区显著下降(P<0.05)。α波相对能量(α/(α+β))在F3、F7、T3区显著下降(P<0.05)。相关分析发现躯体指标与脑电活动在多个脑区呈中度相关(r是0.48~0.74)。结论:湿热环境力竭运动后机体脑电活动整体升高,右侧脑区α2与β2波是潜在的运动性疲劳和运动热疾病的预测指标,机体疲劳是脑电活动与躯体指标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7.
持续20 km跑步中足底压强变化与主观舒适评分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探讨跑鞋的舒适性变化规律及成因,运用主观评分量表和足底压力测试结合机械测试,为专业跑鞋的设计研发提供数据及理论依据。方法:12名跑者以10 km/h跑步20 km,检测实验前(BF)、10、20 km主观舒适评分和足底压力及减震性的变化。结果:受试者整体舒适度20 km(5.33±1.97)与BF(7±1.1)达显著差异P<0.05。足底压强峰值第一跖骨区20 km(317.29±81.96 kPa)与10 km(299.58±84.65 kPa)及BF(277.29±83.03 kPa)达显著差异P<0.05;内侧足弓区20 km(121.46±21.83 kPa)与BF(96.25±11.51 kPa)达显著差异P<0.05;足跟区20 km(226.67±37.93 kPa)与BF(209.79±37.45 kPa)达显著差异P<0.05。鞋底后跟的减震G值20 km(12±0.33)与BF(11.47±0.42)达显著差异P<0.05,鞋底后跟的回弹率20 km(48.45±1.41)%与 BF(44.73±2.63%)达显著差异P<0.05。结论:1)跑者20 km跑步后足底压强第一跖骨区、足弓内侧区和足跟区显著上升。2)跑者对跑鞋的舒适评分并非恒定不变而是随跑步持续呈下降趋势,鞋底减震性的主观感受并不稳定,需结合生物力学及机械测试方法。3)20 km后鞋底材料的减震性能显著衰减,未来研发应重点解决鞋底材料的物理性能稳定性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8.
摘要:研究目的:对比赛情境因素对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技战术表现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与分析。研究方法:以2014和2015赛季中超联赛的480场比赛为研究对象,以每场比赛中的每支球队的19个技战术行为与事件的统计次数(技战术指标)为因变量,以参赛球队实力和比赛对手实力(赛季末排名1-8名为上游球队、9-16为下游球队)、比赛场地(主场和客场)以及比赛结果(胜、平、负)为自变量。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比赛情境下,中超联赛球队的技战术指标的统计均值进行差异性检验。研究结果:1)上游球队在射门、射正球门两项射门相关技战术指标,控球率、传球、传球成功率、传中、被犯规、越位和角球7项进攻组织相关技战术指标均高于下游球队(P<0.01),而在所有的防守相关变量中,上游球队与下游球队的技战术表现未体现出显著性差异(P介于0.359和0.882);2)相对于面对下游球队,当面对上游球队时,参赛队伍完成更少的射门、射正球门、传球、传中和角球(P<0.001),实现更低的控球率和传球成功率(P<0.001),但完成更多的抢断、犯规、黄牌和红牌(P介于0.001和0.019);3)主场球队在射门、射正球门、控球率、传球、传球成功率、传中、被犯规、角球和头球成功率9项技战术指标均高于客场球队(P<0.01),同时,主场球队在犯规和黄牌两项指标上低于客场球队(P<0.005);4)区分获胜、战平和失利球队比赛技战术表现特征的指标包括:射门(F2,957=20.099, P<0.001, ηp2=0.040)、射正球门(F2,957=79.113, P<0.001, ηp2=0.142)、射正率(F2,957=51.026, P<0.001, ηp2=0.096)、控球率(F2,957=4.181, P=0.016, ηp2=0.009)、传球(F2,957=5.107, P=0.006, ηp2=0.011)、传球成功率(F2,957=8.713, P<0.001, ηp2=0.018)、直塞(F2,957=8.762, P<0.001, ηp2=0.018)、越位(F2,957=6.658, P=0.001, ηp2=0.014)和红牌(F2,957=16.486, P<0.001, ηp2=0.033)。研究结论:数据统计的结果证实了足球运动队的比赛技战术表现在不同的比赛情境因素影响之下体现出不同的特征。足球相关从业人员在足球比赛和训练实践中应该纳入比赛情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青春期是骨质疏松初级预防的重要时期;游泳作为一种非负重运动方式,对改善青少年骨量方面的作用有待证实.研究通过对2~6年室内游泳训练儿童骨量的研究,探讨长期室内游泳训练对骨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运用定量超声骨强度仪对招募的20名长期系统室内游泳训练(平均训练年限4.3±1.7年)的儿童(游泳组)和20名无训练史的普通儿童(普通组),进行骨强度测试.结果 游泳组身高高于普通组(145.5±11.3,142.3±15.1;P>0.05)、体重低于普通组(36.1±9.1,39.25±17.0;P>0.05)、BMI低于普通组(16.8±2.3,18.8±4.7;P>0.05).游泳组SOS值(3738±92m/s)显著低于普通组(3824±52 m/s),经T检验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游泳组骨量百分位数(游泳组61.55%±25.07%、普通组84.25%±12.30%;P<0.05)和Z-值(游泳组0.33±0.80、普通组1.14±0.54;P<0.05)均显著低于普通组.对Z-值的具体分析发现,游泳组有6人(33.3%)骨量低于平均基线水平,普通组骨量均高于平均基线水平.相关分析显示,游泳组SOS值与身高(r=0.628,P<0.05)和体重(r=0.551,P<0.05)存在中度相关,与其它指标无显著相关;普通组SOS值与其它指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长期的系统游泳训练可有助于青少年获得更理想的身体质量.长期室内游泳训练将引起青少年骨量减少;长期室内游泳训练产生的骨量减少,会对身高和体重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低强度电刺激治疗腓肠肌拉伤,观察其对于肌肉损伤部位成肌调节因子MyoD与Myog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D14组和D14-40Hz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腓肠肌拉伤动物模型。于造模后第5天D14-40Hz组开始予以电刺激,其余组继续喂养。正常对照组在实验开始当天,模型组在造模当天,D14组和D14-40Hz组在第14天进行在体力矩测试,测试结束后处死动物,分离腓肠肌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MyoD与Myogenin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关节最大等长力矩值为0236±0045(Nm),模型组肌肉拉伤后即刻关节最大等长力矩下降为0176±0034(Nm),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第14天D14-40Hz组最大等长力矩值为0247±0038(Nm),与D14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yoD与Myogenin蛋白表达测定结果:肌肉拉伤后第14天MyoD蛋白表达D14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但是MyoD蛋白表达D14-40Hz组比D14组增强明显(P<005);肌肉拉伤后第14天,D14-40Hz组Myogenin蛋白表达明显强于D14组(P<005)。结论:腓肠肌急性拉伤后,早期采用低强度电刺激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关节力矩,并促进了MyoD与Myogenin的表达,对组织修复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观察了 2 1名单纯性肥胖少儿和 18名同龄正常非肥胖少儿的运动心电图、血浆内皮素 (ET- 1)、血脂及血压的变化。结果显示 :肥胖组少儿的安静 HR (10 1.11± 12 .11)明显高于对照组少儿安静 HR (76 .1± 7.91) ,两组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P<0 .0 5) ;而运动时间和运动级别则少于正常少儿组 ,肥胖组少儿的血 TC、 TG、 L DL及 Apo B较非肥胖少儿明显升高 ,但仅TG和 Apo B的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 <0 .0 1和 <0 .0 5)。结果提示 :单纯性肥胖症使少儿心功能下降 ,储备能力降低 ,脂质代谢发生紊乱 ,进而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血浆 ET水平升高可能是单纯性肥胖症少儿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膜ATP 敏感性钾通道(sarcKATP)在较大强度运动预处理保护缺血再灌注(I/R)心脏中的作用及其与 Kir6.2 亚基蛋白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108只成年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安慰剂后假手术对照组(PS)、抑制剂后假手术对照组(DS),运动与安慰剂后假手术对照组(EPS)、运动与抑制剂后假手术对照组(EDS),安慰剂后I/R组(PI)、抑制剂后I/R组(DI),运动与安慰剂后I/R组(EPI)、运动与抑制剂后I/R组(EDI)。除PS、ES、EPS、EDS组进行假手术外,其余4组均建立在体I/R(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心脏模型;且术前分别采用对应方式进行干预。观察心电图及左室内压变化,每组随机取8只实验成功者进入后续实验,检测血液cTnI、CK-MB浓度及心肌sarcKATP中Kir6.2亚基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缺血前相比,缺血30 min时各I/R组心电图J点及T波幅度显著增加、Q-T间期显著延长(P<0.05),再灌注60 min时的J点及T波值显著回落(P<0.05)。与 PS 组相比,各运动组术前LVSP与±dp/dtmax 显著升高、LVEDP 显著下降(P<0.05)。与缺血前相比,缺血30 min时各 I/R组 LVSP与 ±dp/dtmax 显著下降、LVEDP 显著升高(P<0.05),而再灌注60 min 时的异常变化较缺血30 min 时更明显(P<0.05);与PS组相比,各I/R组术后血液 cTnI、CK-MB浓度显著升高(P<0.05)。对I/R引起的上述心电图及左室内压参数、血液指标等异常程度进行组间比较,DI组大于PI组、PI组大于EPI组、EDI组大于 EPI 组(P<0.05)。此外,运动引起心肌sarcKATP中Kir6.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结论:运动锻炼提高了心肌功能,而SarcKATP介导了运动预处理对I/R心脏的保护作用,并可能是通过诱导其亚基Kir6.2的蛋白表达即增加孔道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单纯性肥胖少儿血内皮素、血脂、血压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观察了21名单纯性肥胖少儿及18名同龄正常非肥胖少儿血浆内皮素(ET-1)、血脂及血压的变化。结果显示:肥胖组少儿的血ET-1水平(33.32±6.69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少儿水平(23.51±10.11pg/ml),两组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肥胖组少儿的血TC、TG、LDL及ApoB校非肥胖少儿明显升高,但仅TG和ApoB的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1和<0.05)。结果提示:单纯性肥胖症已使少儿的脂质代谢发生紊乱,进而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血浆ET水平升高可能是单纯性肥胖少儿合并高血压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观察青年男性在湿热环境运动中心率(HR)、心率变异性(HRV)、核心温度(Tc)、额温(Tf)的变化,探讨并建立青年男性湿热环境运动中Tc的预测公式。方法:选取非体育专业大学生21名,在温度36.0 °C、相对湿度60.0%的环境下完成运动平板实验,初始以40%~50%VO2max的强度(≈6.4 km/h的速度)运动20 min,而后增加强度至60%VO2max左右的强度(≈9.6 km/h的速度)运动至力竭。在运动过程中实时监测受试者的HR、HRV、Tc、Tf,并在运动前后对受试者的体重进行测量。结果:受试者在运动29.7±3.8 min后达到力竭,力竭时刻HR达到201±10 beats/min; Tc达到39.1±0.3 °C;Tf到达39.6±0.7 °C;体重丢失达到590±512 g。运动过程中HR、Tc、Tf显著升高(P<0.05),HRV的时域指标STD、RMSSD、RRindex显著下降(P<0.05)。经回归分析显示,HR为良好的Tc预测指标,预测公式为Tc =39.17-0.02HR-4HR2(r2=0.969;P=0.001)或Tc =0.02HR+34.66(r2=0.977;P=0.000 6)。此外,还发现HR是预测5 min后Tf值的良好指标(r2=0.974;P=0.006)。结论:青年男性在湿热环境下进行先低等强度后中等强度的运动时,可以运用HR对机体的Tc进行预测,以预防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矢量编码技术来分析竞走项目运动员动作协调模式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竞走运动员的动作技术和协调模式进行分析。方法:以参加2010年北京竞走挑战赛、2010年广州亚运会竞走比赛以及2012年太仓国际竞走挑战赛男子、女子20 km项目前10名和后10名运动员技术资料作为数据来源。使用CASIO FH25高速摄像机,采用立体定机定焦拍摄方法进行拍摄。使用SIMI Motion运动技术分析系统对运动员的视频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得到髋关节和膝关节角度参数。在得到髋—膝关节角相图基础上,计算髋膝耦合角,并利用矢量编码技术对运动员下肢协调模式进行频次统计。结果:①高水平组运动员步频(361±018步/秒)显著高于普通组(343±012步/秒);②在支撑期,两组运动员在HP+和H+K+协调模式的出现频次上存在显著性差异;③在摆动期,高水平组运动员的耦合角变异度(152±67°)值显著低于普通组(225±91°)。结论:矢量编码技术可以实现对竞走运动员下肢环节间协调模式的量化分析。在支撑期,普通组运动员以固定膝关节并伸髋的动作协调模式为主,而高水平组运动员的协调模式则更为多样。在摆动期,两组运动员的动作协调模式无显著性差异,但普通组运动员的动作协调变异度显著高于高水平组,动作稳定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借助多元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性别、层次、学校类型和生源地中学生的心理应激进行身体锻炼干预效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锻炼强度下,对照组中,男女生和初高中组,实验前后差异不显著,实验组中,中小强度锻炼组实验前后差异显著,大强度锻炼组实验前后差异不显著;(2)相同锻炼强度下,实验前女生的心理应激水平高于男生,但差异不显著,而实验后男生的心理应激水平高于女生,差异显著;重点学校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点学校学生;城市中学生的心理应激高于乡镇中学生的心理应激;高中生所承受的心理应激显著大于初中生,毕业学生的心理应激显著高于非毕业学生的心理应激,不管是初中学生,还是高中学生,都是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最大,其次是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且相互间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探讨八段锦锻炼对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5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A组进行八段锦锻炼,B组进行羽毛球锻炼。治疗实验为6个月,实验前后对受试者经期PGF2a含量,以及疼痛评分进行测定。组间、组内PGF2a含量和疼痛评分变化采用双侧t检验,各组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实验后A、B组PGF2a含量均有降低(降低率分别为17.4%、10.7%),A组低于B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实验后A、B两组疼痛都有减轻,且A组比B组减轻更具显著性(P〈0.05);组间疗效比较,A组(有效率84%)要好于B组(有效率5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八段锦锻炼的效果相对羽毛球运动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观察足球运动员在重复性无氧冲刺跑测试中下肢神经肌肉和力学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以来自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的10名职业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动员进行6×35m,间隔10s的无氧冲刺跑运动.运动员在天然草坪上穿足球鞋完成测试.通过足底压力触发系统计算受试者冲刺跑的力学特征,通过ME6000表面肌电仪测试受试者冲刺跑过程中股外侧肌(VL)、股直肌(RF)、股二头肌(BF) sEMG的均方根振幅(RMS).同时采集运动员运动后血乳酸、心率以及主观体力等级感觉(RPE)数据.结果:运动员在完成6次无氧冲刺跑后血乳酸为(11.2±2.2)mmol/L、心率为(170.6±5.3) b/min、RPE为16.5±1.2、疲劳指数为(38.4±4.6)%.最后一次冲刺跑与第一次冲刺跑相比,冲刺时间和脚与地面接触时间分别增加了28.2%和10.7% (P <0.05),然而双脚腾空离地时间没有显著变化.步频和下肢垂直方向刚度分别下降了-8.4% (P <0.05)和-33.1% (P <0.01).在整个运动过程中RF和BF的RMS值分别下降了-12.3% (P<O.01)和-19.6% (P <0.01),VL下降了-7.1% (P >0.05),并且RF和BF的RMS肌电幅值下降程度与冲刺跑时间变长具有高度相关性(r=-0.89和r=-0.98,P<0.05).结论:重复性无氧冲刺跑导致足球运动员跑步力学参数以及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下降,并且在此过程中,股后肌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索非特异性腰痛(NLBP)患者中腰椎稳定性与躯干肌群形态、张力及力量等各方面特性的关系以及相关因素对这种关系的影响。方法:招募青年男性参与者,包括不同腰椎稳定性NLBP亚组(LSI组10人,Non-LSI组9人)以及正常对照组(10人)。测试采集脊柱肌群CSA、张力等数据以及最大等长屈伸力量。通过多元方差分析(MANOVA)比较各指标在参与者组别以及各种因素间的差异。结果:1)参与者组别因素与测试部位、发力位置等因素均无交互作用。2)腰多裂肌的大小和物理特性在各组别间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3)脊柱肌群最大屈伸力矩表现出2个NLBP亚组比对照组屈肌力量更大,伸肌力量更小的趋势,LSI组更甚(P> 0.05);LSI组屈伸力矩比值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腰痛以及腰椎稳定性因素与躯干肌群的形态和物理学特性并无直接关联;力量这一机能特性中F/E比值是反映不同腰椎稳定性LBP患者与正常人机能差异的敏感指标。NLBP不是一个同质性群体,采用腰椎稳定性进行亚组划分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抗阻训练时接受振动刺激对训练期和恢复期生理反应与能量消耗的影响。方法:2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为受试者,年龄(20.13±2.97)岁,身高(172.38±3.32)cm,体重(68.42±3.75)kg,在测试最大肌力后分别进行抗阻+振动训练(REV,n=20)与抗阻训练(RE,n=20),振动刺激强度为:振频30 Hz,振幅2 mm;抗阻训练内容为:70%1RM 强度,12 次重复次数的 3 组杠铃站姿弯举、3 组杠铃半蹲举,组间休息3 min。以配对样本双因素方差分析(振动刺激×时间)检验抗阻+振动训练期和恢复期的摄氧量(VO2)、心率(heart rate,HR)、呼吸交换率(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RER)、能量消耗(energy expenditure,EE)是否有显著差异,若达显著则以 LSD法进行事后检验。结果:REV 训练期与恢复期的EE及 VO2显著高于 RE,而 RE恢复期的 RER 显著高于 REV;运动时间对于EE与 VO2的影响,RE 与 REV 训练期显著高于恢复期,而对RER的影响2组皆是训练期大于恢复期。结论:REV的VO2显著高于RE,且持续至少 60 min,表示振动刺激介入可增加EE及恢复期的EPOC,至于恢复期的EE则以FAT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