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将小组合作模式运用到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很多班主任都遇到过和案例中二位老师一样的问题:小组各自为政,班级热闹无序。笔者,也同样遇到过类似的困难。细细想来,小组合作模式的重心在合作和竞争。我们的基本定位是小组内合作,小组间开展竞争;而我们为之指定的一系列评价体系更固化了小组之间的竞争关系。可以说小组是车、竞争是辙。甚至在班级各小组的学生心理所产生的指向就是"一切为了竞争"。所以也  相似文献   

2.
刘克军  王磊 《教育》2013,(18):44-45
学习小组是班级的缩影,是构成班级的重要元素。小组建设是以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为基础,促进每个学生自我发展为目标,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组际之间的合作、竞争,实现班级个性化管理,注重竞争意识、团结意识、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3.
我校地处城郊,学生生源差,学生互相合作、竞争意识不强,班级对学生进行管理过程中,主要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在校常规要求》《班级常规管理》等硬性的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弊端很多。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我校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建立小组合作竞争模式,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了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将会有利于温馨班集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姚艳 《考试周刊》2013,(59):74-75
<正>新课程理念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从而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己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下面我就结合我校具体实际情况,谈谈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低效的成  相似文献   

5.
小组的力量选择做"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的专题研讨,是从读者、作者身上得到的启发。大量的来稿让我们看到了班主任对这一模式的热情和困惑。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是指在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班级管理全过程的教育组织方式。较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而言,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更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在组间和组内的竞争、合作中,获得能力、品质的成长,最终通过小组的有效自治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6.
晏定国 《考试周刊》2013,(79):61-61
<正>新课程理念提倡小组合作学习,这种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合作学习一种教学活动,是同学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把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改变为以小组总体成绩为依据,以整个小组为奖励对象。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之友》2015,(Z1):78
大多数小组按部就班,个别小组成为班级主角,如何提升每个小组的竞争意识?落后组动力不足,优胜组毫无悬念,如何帮助各小组提升竞争能力?小组各自为政,班级热闹无序,如何指导各小组在竞争中合作?小组长弄虚作假,相互拆台潜滋暗长,如何让组间竞争对整个班级管理更具建设性?组内、组间、师生因量化评比滋生矛盾,什么才是长效、可信、可执行的评价方式?小组合作成为组内合作、组间相斗,小组合作管理班级终极目标到底为何?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分组教学就是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个小组之间互为竞争和合作关系,学生在小组之内互相促进、互相监督、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学习任务,并在互相合作和竞争中提升学习兴趣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如今的90后、00后的孩子个人中心意识相对增强,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弱化,如果在班级学习小组管理中创设一种良好的竞争机制,不仅可以使班级充满生机和活力,而且能激发各学习小组同学的进取心、培养学生参与竞争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如何将班级学习小组的竞争引上健康的轨道呢?笔者的做法是:在引入竞争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会合作,让合作竞争成为班级学习小组成长的助推器。一、创设背景,充分准备,确保合作竞争的公平合作竞争可以避免学困生在竞争中丧失信心,让所有学生都能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和热情,对未来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0.
班级分组管理模式是一种与分组教学相配套的新的管理模式,它与以往的班级管理不同之处在于:整个班级并不是由班主任和固定的班委全权管理,而是由均衡分配的几个小组来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班主任不必事必躬亲,只起一个组织者的作用。它注重了小组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充分调动了小组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在素质教育盛行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意义。班级分组管理处于一个探索阶段,有许多不同的模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毕竟是一个新事物,不可避免也会有不足之处。下面就根据我们班分组管理的一些经验,来谈谈班级分组管理的操作模式、优点、不足之处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行为的主要属性是竞争与合作.深刻认识课堂教学中学生竞争与合作的实质,并反思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从而构建有效课堂学习小组,提高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有效性.在班级中构建"自主互动教学组织形式"是促进学生有效竞争与合作的最好方式之一.构建有效课堂学习小组,促进学生有效竞争与合作,应注意以下三点:指导学生学会竞争与合作的技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保证小组成员积极参与集体学习.  相似文献   

12.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教师将班级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能够促使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就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论述,旨在将小组合作学习科学地运用于数学课堂上,使之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小组合作管理,是近年来出现的班级管理创新模式,跟导学案一样,它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班级管理逐渐放手让学生中的能干者管理,让学生之间互相管理,实现从他律到自律。本文从组建小组、管理小组和评价小组三步骤,从实践出发,详细论述了其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史成 《中学教学参考》2013,(27):128-128
小组合作是系统利用教育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一直坚持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来管理班级,以实现"学生自律、小组自治、班级自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式管理成为了现行教育模式下的重要班级自主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班级管理不同,小组合作强化了学生自主管理功能,对于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为此文章将深入分析当前小学高年级教育大环境下利用小组合作式管理推进班级自主管理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6.
学生学习共同体的组建有效地发挥了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学习小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裁体,促进小组成员的全面发展.班级学习共同体是在班级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建立的,它是全部学习小组的集合体,有效地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班际学习共同体则实现了班与班之间的交流互助,互相学习,极大地促进了班级之间在学习上的竞争意识,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17.
在班级里运用“小组合作”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小组合作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完善自己的人格,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也提高了班级的管理效率。因此小组合作模式应该是管理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18.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下的竞争学习模式转化成合作的关系,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结构,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积极交流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养成较强的交流习惯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交流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模式下的产物,同时还是初中语文传授教学中的新模式,不仅能促进群体的发展,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教学,一般采取的合作的模式为  相似文献   

19.
阮南阳 《教师》2020,(6):9-9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平江县大桥中学在学生自主管理方面找到了一条以学习型合作小组为核心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班级自主管理以小组合作为切入点,对学生发展和学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小组合作管理必须明确划分小组的基本原则、小组机构的设置,对核心人物进行选拔和培训,对小组进行定期考核评比,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于洁 《班主任之友》2015,(Z1):97-98
净化合作的空气,引导合作的意识,保持时时的关注,让小组合作更健康。很多老师都采用过小组合作与竞争来管理班级,小到讨论学习上的某个问题,大到开展班级的某个集体活动。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多老师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有的小组出尽风头,有的小组沉默不作为,有的小组投机取巧,有的小组推诿扯皮,有的小组恶意攻击其他小组。原本想小组竞争合作,却得到一堆麻烦,最后散伙。我采用小组合作很多年,总结出来了"净竞静敬"四字法,收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