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特质应对方式、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对120名大学生施测。结果:消极应对与机遇(r=0.318,p〈0.01)及有势力的他人(r=0.288,p〈0.01)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效能(r=-0.281,p〈0.01)及内控性(r=-0.236,p〈0.05)存在显著地负相关;积极应对与主观支持(r=0.236,p〈0.01)、内控性(r=0.334,p〈0.01)、自我效能(r=0.54,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机遇(r=0.189,p〈0.05)存在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能有效地预测积极应对方式(p〈0.01)。结论: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会对个体的应对方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自我效能和抑郁的关系,笔者用贝克抑郁测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对120名大学生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抑郁与内控性成显著负相关(r=-0.406,P〈0.01),与机遇及有势力他人成显著正相关(n=0.358,r2=0.359,P〈0.01),与客观支持成显著负相关(r=0.169,P〈0.05),内控性及有势力的他人能预测抑郁22.4%的方差变异量。可见心理控制源与抑郁具有显著的相关,但是社会支持、控制源、自我效能都不能很好地预测抑郁。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索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控制源量表》和《职业成熟度问卷》对1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①内控性、有势力他人、机遇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157,p〈0.01;r=0.141,p〈0.01;r=0.192,p〈0.01);②机遇、内控性对职业成熟度总分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β=0.187,p〈0.001;β=0.150,p〈0.001)。结论:心理控制源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关系密切,并对职业成熟度具有一定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领悟社会支持问卷(PSSS)对89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朋友支持与社交焦虑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社交焦虑与自我效能感(r=-.29,p〈0.001)和朋友支持(r=-.11,p〈0.01)均呈负相关;自我效能感在朋友支持与社交焦虑间有中介作用。提高大学生对朋友领悟支持的主观感知能力,并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水平,将有利于减少大学生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绩公平感和心理控制源的关系。方法使用Jason.A.Colquitt编制的测量公平感的问卷和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 Scale)对250名南昌某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在学绩公平感问卷与心理控制源量表的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t=-0.276,p〈0.01);②在学绩公平感的各维度上,程序公平感、结果公平感与心理控制源分别呈显著负相关(t=-0.253,p〈0.01;t=-0.136,p〈0.05);③不同的学绩公平感水平与心理控制源存在显著差异(F=9.329,P〈0.01)。结论①当前大学生的学绩公平感处于中等水平,心理控制源的水平更倾向于内控;②大学生学绩公平感及"程序公平"维度、"结果公平"维度与心理控制源存在显著相关;③学绩公平感高分者和低分者在心理控制源的得分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以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量表法以146名高中生为被试研究了主观幸福感、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内控个体比外控个体体验的幸福存在显著差异,而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对主观幸福感的标准回归系数显著。结论:(1)相关分析表明,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2)内控的个体比外控的个体体验更多的幸福,而且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3)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对主观幸福感的效应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而且社会支持的作用要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控制源与缺陷感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并分析缺陷感在心理控制源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缺陷感量表和IPC量表对42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一是孤独感总分显著高于常模(t=9.86,P〈0.01);缺陷感总分显著高于前人研究结果(t=10.33,P〈0.01);内控性显著低于常模(t=-18.40,P〈0.01),机遇显著高于常模(t=4.09,P〈0.01)。二是对于男大学生,自尊、社交自信和体能能反方向显著预测孤独感(β=-0.29、-0.29和-0.23,P〈0.05);对于女大学生,自尊、社交自信能反方向显著预测孤独感(β=-0.29和-0.38.P〈0.01)。三是缺陷感在内控性预测孤独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率为47%;而缺陷感在两种外控源(机遇、势力他人)预测孤独感中起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心理控制源和缺陷感对孤独感都有显著预测作用,缺陷感在心理控制源预测孤独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广东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幸福感心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80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2)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3)高职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4)社会支持在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374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神经质维度例外)和主观幸福感的各因素之间显著正相关;2.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对其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素具有显著预测作用;3.核心自我评价是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部分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抑郁、自尊和自我价值保护策略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量表和内隐联想测验对200名大学生进行试测。结果:①学生的抑郁与外显自尊显著负相关(t=-0.066,P〈0.01),与自我价值保护策略显著正相关(t=0.419,P〈0.01);②抑郁对自我设限和防御性悲观具有正向预测作用(t=2.988,P〈0.01;t=5.856,P〈0.01),外显自尊对自我设限具有正向预测作用(t=2.875,P〈0.01),对防御性悲观有负向预测作用(t=-4.846,P〈0.01),内隐自尊对自我设限具有负向预测作用(t=-2.466,P〈0.01)。结论:自尊在抑郁和自我价值保护策略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使用大学生择业焦虑问卷、专业认同问卷和择业效能感量表对广西6所高校84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以探讨大学生专业认同、择业焦虑与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结果显示:①大学生专业认同、择业效能感和择业焦虑在性别、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源地上差异不显著;②大学生专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3,P<0.01),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5,P<0.01),专业认同与择业焦虑呈负相关(r=-0.26,P<0.01);③大学生专业认同正向预测择业效能感(β=0.31,P<0.01),择业效能感负向预测择业焦虑(β=-0.27,P<0.01),专业认同负向预测择业焦虑(β=-0.13,P<0.05),从中介效应来看,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专业认同对择业焦虑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由此可知,大学生专业认同与择业焦虑关系密切,择业效能感在专业认同与择业焦虑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和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关系,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大学生利他行为量表对10所高校的199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利他行为低于理论中值,自我效能感高于理论中值,获得社会支持比较高;(2)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和大学生利他行为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3)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利他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高校精神障碍学生家庭关怀、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使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以及自我效能感量表对30名在校精神障碍大学生测评.结果:50%的在校精神障碍大学生家庭存在中重度家庭功能障碍,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常模(P<0.001),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于普通大学生,其中在校精神障碍大学生中女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普通女大学生(P<0.001).在校精神障碍大学生的家庭关怀度、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呈中等程度相关(r=0.426~0.619).结论:高校精神障碍学生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差、自我效能感低,其家庭关怀度、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以探讨性格倾向、社交效能感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为目的,采用社交焦虑量表(IAS)、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大学生社交效能感问卷,对14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格类型在社交焦虑、社交效能感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F=41.172,P<.001;F=51.582,P<.001);性格倾向、社交效能感均负向预测社交焦虑(β1=-.151,β2=-.317);社交效能感在性格倾向与社交焦虑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为总效应的60.7%。进而得出结论:性格倾向、社交效能感是影响社交焦虑的因素,社交效能感在性格倾向与社交焦虑之间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世界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的投掷步步幅、速度和投掷成绩进行初步研究发现:投掷步第二步速度对交叉步保持和利用已获得的速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投掷步第二步步幅又与第二步和交叉步速度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缩小投掷步第二步步幅,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投掷步步幅节奏、加快投掷步速度节奏,为提高标枪运动成绩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2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中小学教师的各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常模,其中在人际关系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都呈现极显著差异(P<0.001);中小学女教师SCL-90测验分值均高于男教师,在抑郁因子得分和阳性项目数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恐怖因子得分上差异较为明显(P<0.01),其余无显著差异(P>0.05〕;边远地区、城市、县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测验分值依次增高,城市和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除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及阳性项目数有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差异均不显著(P>0.05),县镇农村较城市、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测验分值高出明显,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差异极其显著(P<0.001),县镇农村和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焦虑、恐怖因子差异也极为显著(P<0.001)。结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整体状况不佳,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较男性稍差,城乡差别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师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余欣欣 《高教论坛》2002,(5):120-123
该文主要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SCI-90三个量表对863名高师学生进行测量。提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90后"高职生的社会支持感现状,为教育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3375名2012级高职新生进行社会支持情况问卷调查。运用SPSS17.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结果:"90后"高职新生社会支持总均分为3.015,客观支持均分为3.228,主观支持均分为2.855。结论:"90后"高职新生社会支持情况良好,但客观支持远高于主观支持。女生、非独生子女、生活态度消极的学生、成长在农村的学生及少数民族学生主观支持较低。学校在教育与管理过程中,针对性地开展感恩教育等活动,引导他们有意识地体会来自他人的尊重、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