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意义] 开放科学环境对科学研究的透明性、严谨性和开放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旨在有效满足这种要求的新兴出版物注册式研究报告应运而生,进一步推动了开放科学的发展与演进。本文拟全面介绍注册式研究报告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试图窥见其在推进开放科学发展进程中的主要功能和核心价值。[方法/过程] 综合运用网络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注册式研究报告的产生背景、发展现状、内容构成、出版流程、主要功能及核心价值等方面系统梳理该新兴出版物的基本概况。[结果/结论] 注册式研究报告的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①内容构成方面,注册式研究报告既包含最终研究成果又包含详细的研究计划;②出版流程方面,多数注册式研究报告分为两个阶段出版。这种新兴出版物有利于减少发表偏倚的发生,规范并革新传统出版流程,进而提高研究成果的透明性、可靠性及严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的现状,并提出优化的对策建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结合期刊的现状,对同行评议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对同行评议的模式进行优化。【结果】同行评议设计的两个主要主体——作者和审稿专家,对现有学术期刊的同行评议制度的满意度不尽如人意。同行评议制度应该得到完善和优化。学术期刊可以通过多种措施,比如:扩充评议专家库、进行评议专家培训、细化专家研究领域标签、建立评议激励机制、建立评议评分机制、完善评议反馈机制和作者申诉机制等,优化期刊同行评议的流程。【结论】同行评议是保障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环节和核心制度,但是目前同行评议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术期刊可以通过多种措施,优化期刊同行评议的流程,提高作者和评议专家的满意度,进而增加作者投稿和专家进行同行评议的积极性,提高同行评议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国外期刊论文同行评议创新态势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意义]综述国外期刊论文同行评议的创新实践,以期为国内学术出版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外期刊论文同行评议的创新实践加以述评,分析其优势和挑战,总结创新实践的整体趋势。[结果/结论]预印本和发表后同行评议反映了人们对同行评议更快捷的期待,非选择性同行评议和注册报告反映了人们对同行评议更客观的期待,开放同行评议和协作同行评议反映了人们对同行评议更公平的期待,而这些创新实践具有各自的优势及挑战。国外期刊论文同行评议的创新实践总体上呈现出加快发表速度、拓宽发文范围、弱化以刊评文、促进科学民主和认证审稿贡献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注册式研究报告是开放科学环境下对科研的完整流程进行揭示的一种新兴的科研交流媒介,能有效促进科研全过程的交流共享。然而,当前学术界对此新兴出版物是否受著作权保护的问题尚未做出清晰解释,明确这一问题有助于注册式研究报告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对于开放科学的发展和科研交流模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综合应用网络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分析注册式研究报告的内容构成和研究类型的特殊性,并以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的概念界定和构成要件为理论依据,探索注册式研究报告能否成为著作权保护的对象及其是否具有被保护的基本属性。[结果/结论]注册式研究报告是凝聚了科研人员科研活动的智力成果,属于科学领域的科研产物;作为一种科研交流媒介,注册式研究报告促使科研的交流与共享环节提前,使研究人员能有效地交流与共享科研设想,科研设想通过文字等形式在第一阶段的注册式研究报告中表现出来,同时允许科研人员规范引用其内容,具有有形性和可复制性;注册式研究报告内容表达的复杂性、内容构成的多样性、研究类型的特殊性均不影响其作为科研成果的独创性判断,注册式研究报告凝聚科研人员思想精髓和艰辛付出,具有独创性,理应当受到著作权保护。  相似文献   

5.
于红艳 《编辑学报》2020,32(4):380-384
同行评议是学术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而同行评议中审稿人的知识隐藏行为严重影响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出版周期。本文以《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分别选取160篇稿件和11位审稿专家进行横向和纵向同行评议数据统计,从拒绝审稿、拖延审稿、无效审稿、邀约无回应4方面对审稿人的知识隐藏行为进行定量分析,并重点针对提高送审精准匹配率提出技术性应对措施,如:利用思维导图梳理送审思路、创建智能审稿专家遴选系统提高匹配度、通过学术科研类微信公众号辅助遴选审稿专家。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同行评议作为一种评审制度一直受到"主观"而不够"客观"的批评。公开同行评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学者对公开同行评议的接受度如何是学术期刊实施该制度首要考虑的问题。[方法/过程]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对学术论文公开同行评议的概念、相比传统同行评议的优势和不足进行论述,接着就公开评审流程中的公开内容对来自中国各个学科及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中国学者对学术论文公开同行评议的接受度数据,并对中国学者对论文开放同行评议的接受度进行分析。[结果/结论]问卷调查对象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其中100%有发文经历,70%以上具有审稿经历,40%以上曾为国际期刊审过稿。调查结果表明,半数(占50.33%)中国学者对学术论文公开评审是接受的,在学术论文评审的不同阶段,中国学者的接受度不同。经过非参数统计检验,不同学科同行评议者接受度有所差异;是否具有国际期刊审稿经验的同行评议专家接受度差异不明显。论文相关分析数据可为中文学术期刊实施公开同行评议制度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专家审稿意见是科技期刊在同行评议过程中学术价值最高的部分,具有一定的发表价值,但在目前多数科技期刊普遍实行的盲法审稿方式下,审稿意见只在专家、编辑和作者之间传递,造成学术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今同行评议方式向着更多元、更公开的方向发展,公开发表专家审稿意见可以作为实施开放式同行评议的尝试和突破,具有可行性和实践意义。本文建议采取先“精选”后“普及”、逐步推进的审稿意见发表方式,总结出精选审稿意见的遴选标准和程序,讨论了公开发表专家审稿意见对编辑工作的意义,以期为促进同行评议模式的转变,实施开放式同行评议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探究科研人员对注册式研究报告的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推动注册式研究报告在我国的发展。[方法/过程] 运用网络问卷调查法,面向北京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职称为讲师以上的在职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对获得的调研结果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结论] 科研人员对注册式研究报告的认知水平受到科研人员对注册式研究报告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和科研人员科研年限的影响,而与科研人员所在的学科领域关系不显著,科研人员对注册式研究报告的接受意愿普遍良好。在此基础上,从5个方面提出提升注册式研究报告认知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同行评议是保证期刊学术质量的关键环节.医学高校学报因学科范围广、来稿量大、"本校性"特点、部分专家审稿积极性差、需专业对口的"小同行"审稿专家等原因,需要不断扩增学术水平高、愿意审稿、审稿效率和质量高、研究方向对口、与待审稿件不存在利益冲突并且身份真实可靠的有效审稿专家,以提高审稿效率和审稿质量.我们结合工作实践提出通过检索权威文献数据库筛选审稿专家、核实审稿专家身份、登记详细信息、评价审稿质量等环节扩增有效审稿专家.通过实践,杂志的稿件审稿周期和出版周期均有所缩短,稿源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同行评议专家的审稿意见对医学学术期刊文章发表最终决策有重要参考作用,其存在的经济利益冲突很有可能会影响涉及产品论文的学术倾向性,进而影响学术内容的公正性。期刊有义务促进审稿专家在审稿过程中披露利益冲突,增强学术透明性。本文通过对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1万7 469位同行评议专家进行调查,了解同行评议专家人群中存在经济利益冲突及对其认知度和执行度的现状,并分析不同学科、性别及年龄区间的差异。为推动我国医学期刊适时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同行评议专家公开利益冲突措施进行积极探索,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同行评议时间控制应贯穿学术期刊专家审稿前、中、后全过程,而“审稿中”的时间控制是同行评议全程管理中易忽视的薄弱环节。对于该阶段的进度控制,编辑部可通过扩充专家邀请数量、提前设置增审、压缩增审周期来影响审稿进度。本文将围绕这3种方法调研其实施现状,以反映审稿进度控制现状并发现问题。结果显示,大多数期刊首次邀请专家人数仅等于要求回收意见的份数,审稿异常稿件需消耗1个审稿周期后才会被设置增审,审稿周期较长期刊的增审周期也未适当缩短,这些反映编辑部对处在“审稿中”稿件的时间管理处于近乎“虚空”的低干预状态。本文基于调研结果提出,期刊首次邀请专家人数宜大于要求回收意见份数但不是越多越好;分类确定提前增审对象及时间点;增审周期可控制在≤21 d;挖掘采编系统智能化辅助功能,减轻人力负担。多措并举,优化审稿进度控制效果,提升审稿运行效率,助力我国世界一流学术期刊建设。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学术背景和学术范式会影响评审专家评议意见的问题,提出利用可视化著者同被引(ACA)技术辨别同行评议专家的学术范式,降低同行评议结果的误判,提供“非共识”项目的判断依据,为同行评议专家的遴选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凭据。  相似文献   

14.
Retractions are necessary to remove flawed research from citable literature but cannot offset the negative impact those publications have on science advances and public trust. The editorial peer-review process is intended to prevent flawed research from being published. However, there is limited empirical evidence of its effectiveness in identifying issues that lead to retraction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peer-review comments (provided by Clarivate Analytics) for a sample of retracted publications (provided by Retraction Watch) to investigate how the peer-review process effectively detects the areas where the retraction causes lie and whether reviewer characteristics are related to the effectiveness. We found that a small proportion of peer reviews suggested rejections during the peer review stage, while about half suggested acceptance or minor revision for those later retracted papers. The peer-review process was more effective in identifying retraction causes related to data, methods, and results than those related to text plagiarism and references. Additionally, factors such as reviewer seniority and the level of match between reviewers’ expertise and the submission were significant in determining the possibility of peer reviews identifying suspicious areas in submissions. We discussed potential insights from these findings and called for collective efforts to prevent retractions.  相似文献   

15.
从《大连交通大学学报》的一类滞审稿件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一篇论文,分析其送审过程和审稿结果,探讨适合刊物自身特点的审稿专家遴选方法。编辑在选择审稿专家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小同行审稿专家、内外交叉审稿、选择学术水平相对较高的审稿专家,同时注意多关注和挖掘学术活跃度高、精力旺盛的青年审稿人,建设有针对性的审稿专家队伍,以期提高审稿效率和审稿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从国际开放科学运动、国内科研评价改革的现实背景出发,针对我国现行同行评议面临的挑战,指出改革我国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的必要性。立足同行评议的目的,提出我国学术期刊同行评议改革应向减轻评议人负担、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评议方式、建立事后评议机制4个方向发展,并提出净化学术生态、加强制度设计、设定行为监督、建立激励和反馈机制4条保障举措,最后对同行评议改革的模式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客观评价审稿贡献 消除同行评议瓶颈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代小秋 《编辑学报》2017,29(5):416-419
为了应对专业期刊审稿工作的困境,对国外平台审稿工作的奖励方法进行分析,旨在使审稿人的审稿工作得到经济或学术的认可.认为应建立合理的度量审稿工作的指标,寻找有效的方法来激励审稿人积极参与期刊的审稿工作,以调动审稿人审稿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期刊学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New models of scientific publishing and new ways of practicing peer review have injected a recent dynamism into the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this article, we delineate the context of the traditional peer-review model, reflect on some of the first experiences with open peer review, and forecast some of the challenges that new models for peer review will have to meet.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peer-review funct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divorced from the journal system, so that the responsibility to judge the significance of a paper may no longer fall exclusively to formal reviewers, but may be assessed by the whole readership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9.
与中文学术期刊相比,英文学术期刊对于审稿专家的遴选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如何快速、有效地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研究领域的稿件送达国内同行专家评审值得深入思考.以《重庆大学学报》(英文版)为例,分析2014年6月-2015年3月国内审稿专家的审稿行为,指出英文学术期刊在选择审稿专家时需首先考虑英文水平和年龄2个主要因素,同时综合其他因素,优先选择审稿周期短、审稿质量高的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