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现在教育的功利主义常常导致教育的异化,从而导致了幸福感的缺失.幸福感源于对幸福的追求过程之本身.可以从三方面还原教育幸福的初衷,即教育过程幸福与教育结果幸福的连续统一,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融合和统一,着眼于"天才"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课程的价值取向决定课程目的.新学制的诞生与社会课程的出现,一改我国学校课程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而倾向于个体本位;国民党统治确立后,政治上的统一,教育政策的制度化,社会课程价值取向复归于社会本位,并最终归宿于"国家"的政策和政府的政治理念.回顾民国时期学校社会科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或许能对当今社会科教育的推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分为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价值取向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然而两者并不是割裂的,往往统一于历史和具体。我国的高考志愿填报机制作为教育目的实现的关键之一,并没有切实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为使当前的高考志愿填报机制服务于教育目的,就必须加强信息披露、完善填报体系、加强相关咨询建设。  相似文献   

4.
关怀生命:我国教师生存现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本位论”下的道德存在和知识存在无法完整诠释教师的主体存在,生命存在是教师主体存在的根基。教师体力、脑力、心理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必须以“以人为本”即教师生命存在作为其逻辑前提。生命教育理应关怀教师生命存在最基本的、最具体的生存条件,而这种生命关照必然要建立在对教师生存现状的实证研究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5.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以及比较研究等方法,以美国2008版初级体育教师教育标准为研究对象,从标准出台背景、标准的框架结构及内容、标准的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层透视,克服了以往研究中就标准论标准的表层研究缺陷,旨在为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认为:美国2008版初级体育教师教育标准是以标准本位为理念,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兼有行为主义特点的体育教师教育标准。标准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引领,以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为主线,以专业技能、专业道德、专业训练、专业自主、专业发展、专业组织等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为依据进行设计的;标准有效融合了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建议我国树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确定体育教师教育标准维度,尽快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体育教师教育标准。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对我国幼稚教育的目标进行了探索,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研究,至40年代逐步形成了"活教育"的目的论。该目的论立足我国国情,面向世界;依据幼儿发展规律,体现梯度。不仅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即使在今天,仍具有积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是在不断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依据当时实际需要所做出的应对性选择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最初总体上并没有一个先验的"经验模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的形成、演变是一个不断探索适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的认识过程。其认识基础是经济水平关系论、政治体制优势论、目标任务重点论和社会责任分工论。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体育发展模式只有与社会发展模式保持相对一致性,体育事业才会实现真正的发展。故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在认识上必须处理好竞技体育改革目标定位问题、职业化改革目标选择问题、训练体制改革方向问题和项目协会实体化的进程问题。  相似文献   

8.
建立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目的是让教师根据形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状况,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本文以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及国内外继续教育发展趋势和当代教学论为依据,在分析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提出了构建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共同组成的三个维度课堂教学目标体系的课程理念。其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确定体现了"泰勒原理"关于教育目标的确定要以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以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以学科专家的建议作为依据来源的基本原则。了解"过程与方法目标"确定的依据,准确把握"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本内涵将有助于该教学目标教育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教练员岗位培训中的能力本位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通过对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分析,结合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的教学特点,归纳总结了在教练员岗位培训能力本位教育中应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确保教练员岗位培训能力本位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社会对教师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国专科师范院校对学生的课程要求也随着社会对学生的教育要求不断的改革。师范院校的数学教育的学生,肩负着培养中小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的创造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地位。因此,如何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数学教育师资力量成为师专院校的教学追求。本文详细诠释了数学实验课程的意义以及师专数学实验课程的特殊地位和价值,然后对基于能力本位师专数学实验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师专数学实验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提出了以学科本位课程、社会本位课程、学生本位课程相结合是素质教育课程构建的理论基础,并依据上述理论基础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提出了作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目的是体育教育理论研究中基础性、本质性的问题。目前,对学校体育目的界定的观点较多,这对体育课程的选择与制定影响重大。“体质派”认为体育教育目的是增强体质;“体育多目的论”认为增强体质不是体育教育的目的,或不是唯一的目的,体育教育是运动教育。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翻阅大量与学校体育教育及教育目的等相关理论的文献资料。从健康与体质的辨证关系;从体育教育的社会本位、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及两者的辨证关系来正确认识体育教育的目的。通过研究认为体育教育目的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迅速发展的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变革中凸现的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在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逐渐构建了较具特点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但仍未摆脱传统专业教育中"知识本位教育"的影响。本文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角度探讨现阶段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并从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课程模式构建、校企合作等方面阐述如何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管理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传统的“知识本位”、目中无“人”的教育与现在社会人们所期待、需求的教学相矛盾。为此,传统的“知识本位教学”应当向“生命化教学”转变。影片《死亡诗社》中基廷老师的独特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实现“生命化教学”提供了指南。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走向知识经济的过程中,我国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完善个性为本质特征的教育。笔者认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习近平关于教师的重要论述为引领,结合当前我国体育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新时代体育教师发展策略进行理论探析。研究认为,教师价值论、教师角色论、教师地位论、教师职责论、教师师德论、教师发展论“六论”共同构筑起习近平教师重要论述的核心内涵,为新时代体育教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着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基于“六论”提出新时代体育教师发展策略:(1)激发和培养体育教师实现价值自觉,提供更优质的体育教育服务;(2)明确三重角色定位中的内在意蕴,拓展新时代体育教师的角色内涵;(3)提升体育教师四个地位,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4)践行以体育人和立德树人根本职责,内外合力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5)注重内省慎独和发挥典型引领,不断提升体育教师师德师风水平;(6)促进体育教师全面发展,培养造就学校体育领域大国良师。  相似文献   

18.
民法典源于古罗马《民法大全》.后世民法典编制体例及民法本位多有移易.民法本位是民法典编制的灵魂.对民法本位的界定,学界陈说多很模糊,对我国民法本位的取向亦多有偏颇.本文提出,民法本位即民法的指归,指民法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即其出发点和归结点.我国民法本位应坚持人的本位,即民的本位,市民的本位,个人本位.对梁慧星的我国民法应兼社会本位说提出质疑,认为社会本位应在社会法和经济行政法的份内.我国制定民法典应坚持民为本位,吸纳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乃至世界各国民法优秀遗产,不盲目套模、克隆.  相似文献   

19.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的教育本质观。在此观念的指导下,他独具特色地指出"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而杜威所谓的"教育无目的"并不是说教育真的没有目的,而是强调教育目的在于教育过程本身,反对来自教育过程之外强加的目的。拟从其"教育无目的"观的提出、概述、评价及现实意义几方面展开论述,力图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大背景出发,站在"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伦理视域,深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主体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成因,即对"知识本位"传统教育思想的被动接受、对专才培养模式和对"文凭主义"用人标准的被动适应。其结论为认清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之现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