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内涵丰富,文、行、忠、信是他的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其逻辑进程是:"性相近,习相远"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人性论基础,"中庸"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方法论原则,"内圣外王"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2.
责任是康德伦理学的一个中心概念,是构成一切道德价值的源泉。康德从不同维度对责任进行了划分,归结起来可分为对自己的完全责任、对他人的完全责任、对自己的不完全责任和对他人的不完全责任。从康德对责任的划分中反思我国道德教育,以四种责任为基本立足点,构建符合人性的道德教育,使道德教育能够真正推动人们在"自身完善"和"他人幸福"之间寻求内在的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3.
"道德"、"思想道德"、"道德教育"、"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是高校道德教育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概念,认识和区分这几个常用概念及其关系有助于廓清各自的学科边界,避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将这些相近含义的概念混同。这是正确把握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做好相关领域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西方的道德教育历经了传统品格教育、国家主义教育、个人品格教育三大阶段,这些不同的德育模式都是围绕着个人、社会和道德的关系展开的.但是这几种德育模式都没有很好地处理好这些关系,从而导致了西方的道德虚无主义.法国社会学家和道德教育理论家埃弥尔·涂尔干讨论了德育中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这一理论难题.因此,进一步探讨和剖析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的道德教育改革与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卢梭"倒转式"思考问题的方式给了康德以极大的启发。卢梭在张扬理性的高亢的主旋律中,反思启蒙运动的内在矛盾——理性与自由的冲突。这激发了康德对自由问题的关注,并成为其终身研究的核心问题。卢梭为了维护自由而主张回归自然,康德为了维护自由而主张超越自然。康德以"人有善的倾向"的人性论为逻辑起点,以"现象界"和"物自体"的世界二元划分为哲学背景,以"自然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教育二元划分为理论根据,以其关心的"自由意志"为侧重点,提出了教育应该实现由"自然教育"向"实践的教育"的转变,从"现世教育"走向"未来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人性论是传统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魏源作为近代著名思想家和改革家,对人性有自己的认识,他力主人性可善之论,并由此衍生了他对"性""情"的思考,对"才""情"的关注,而最后落脚于他一直强调的"君"应顺民意、体民情,恤民苦,体现了魏源作为进步思想家的责任与情感。学术界对魏源人性思想的关注不多,故从以上方面加以阐发,当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其道德教育思想是全面理解其教育思想的一个基本前提.以"五道念"为核心的实践哲学、以统觉论为基础的观念心理学、以教育性教学为特色的教育学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三大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女子无才便是德”最早见于晚明陈继儒《安得长者言》一书中。这种说法在晚明时出现且被普遍强调,源于传统社会对女性的道德要求与晚明世俗风尚发生了矛盾冲突,也显现出妇女道德教育对晚明世俗风尚进行的制约。这种特有的道德教育与世俗风尚的矛盾冲突启示我们:当今女子道德教育具有紧迫性与重要性;女子德才教育应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始,中国内地对宋庆龄的研究大多关注其政治角色,而对其女性角色的发掘尚不完整。私人书信文字资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一个更加真实、丰满的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宋庆龄。青少年时期,中西文化交融的生活教育环境使宋庆龄初步形成了中西融合的独立女性形象。孙中山去世后,宋庆龄带着对理想的坚持,怀着对生活、自由和幸福追求的执著,在理想的道路上独行,诠释了中西文化交融下的"现代"女子对革命理想与传统生活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她的生活历程不仅诠释了20世纪中国女性自我解放的路径,也成为中国女性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良好的道德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归宿。"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理应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体育课是新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新人、全面发展个性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中宣部与教育部联合下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主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就明确提出:"把中国传统文化———武术纳入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所以,武术教学是中小学体育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德育的渗透在武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民”和“族”已经普遍使用,并已确立了族类划分的主要标准。合成词“民族”概念是个舶来品,其含义深受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前苏联民族理论的影响。只有在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的基础上,在“因地制宜”和“与时俱进”两个维度中,才能更好地把握“民族”概念的中国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古代的文学范畴是十分广泛的,文学教育是大文学教育,也就是文化教育。古代的文学教育途径与整个古代教育相一致,主要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文学教育实践活动也促进了文学教育的发展。文学教育在中国古代有很强的功利性,即道德教化功能、经世致用功能及提高文学创作和欣赏水平。古代文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传承文化,树立经典,服务现实,塑造人格,发展学术,促进创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蒙学教育源远流长,蒙学读物更是五花八门、各具特色。蒙学读物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符合儿童特点,注重文道统一。蒙学读物更饱含着丰富的德育意蕴,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以"仁"为本、仁者爱人,以孝立身、忠孝一体,以诚为本、诚信守信,以礼为本、修身做人,以学为本、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14.
卢梭是一个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在道德教育上有诸多见解。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主张人性是向善的,人天生充满着自爱、同情性、对幸福的关切。在道德教育的目标设定上,卢梭主张要把人培养成一个整体的自然人,同时也是"美德共和国"的公民。在道德教育的方式上,卢梭比较看重情感主义润育,注重道德感化和情感激励。不过,卢梭虽然反对理性主义教育路线,但是他也并非完全否认理性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的方法 ,就体育专业研究生德育工作内容、方法、途径问题对体育专业研究生进行了专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体育专业研究生德育工作内容应以人生观、道德观、专业思想等为主 ;德育工作方法应以行为实践法、自我教育法、情感陶冶法为主 ;工作途径应以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为主。各自体育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报告为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专业研究生德育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萌芽,以“天人合一”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始终关注于人与社会、自然的协调,并以看待“人”的眼光审视、关怀自然万物。这种建立在道德心性论基础上的“天人舍一”思想的生态学价值在于,它将人对待宇宙万物的态度升华成做人的道德要求,并将此伦理作为本体与宇宙自然相通而合一。  相似文献   

17.
东西方关于体质的学说都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西方关于体质(与气质)学说已不下30多种,东方十分重视体质与健康的关系。体质实际涵盖人体测量学、运动能力、身体素质、以及身体适应等方面的内容。在我国"体质"通常是指体育、卫生、教育部门联合倡导的有关"体质与健康"方面所涉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战略以来,国内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及其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2015年“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全国理论研讨会的与会学者们聚焦于法治与德治二者之间的关系,分别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中国德治中心主义与西方法治中心主义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至善-共同善-基本善三重维度下的法治价值坐标系、基于多维视角避免单边主义的法治建设以及于具体实践中寻找德治与法治的结合点等重要理论问题;从微观角度结合具体实践,探究了志愿服务制度化、医学文化中的德法关系等具体问题;从历史高度评析了中国古典人性论与儒家社会治理思想、中国古代的德治法治思想资源及其对基层治理的历史价值与意义;从现实角度探讨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道德文化建设以及制度伦理建设与德治法治建设的现实关系。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尚处于幼年期,教育教学中还有许多亟待发展的方面,其核心是教学设计思想没有形成和范式没有统一和规范,与普通高等教育在理论上没有区别开来。文章尝试从高职教学设计思想入手,研究高职教育的性质、层次、定位、办学理念、教学方案等基本问题,并从人类文化分类入手,找出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教的本质区别,提出了较为理想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案与范式。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一直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基础与核心。德育则是其根本内容:其初伸之以孝道,其终则要成贤成圣;在主张灵活多样教育方法的前提下,更突出强调父母与子女血缘亲情的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