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墨两家长期对立,诸多学者认为墨子对儒家和孔子均持反对态度,而从《墨子》一书来看,墨子非儒但不非孔。其原因有三:孔、墨思想来源一致;墨子对孔子非常尊重;孔子思想与儒家思想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于 2 0 0 1年出版《墨子间诂》新点校本 ,与 1 986版点校本相比 ,点校质量有明显提高 ,但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标点方面存在着不当断而断、当断而不断、标点不确、不明引文起讫而误、体例不一等不足 ;文字方面亦有诸多讹误之处。  相似文献   

3.
墨子作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主要保留在《墨子》一书中。从传播学角度解读《墨子》,可以发现里面蕴含着墨子丰富的传播观。他认为传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教化社会,服务政治,以达到社会太平。对于传播者,他要求他们要以德为本,言行合一。他认为在传播过程中的言谈要有一个权威可信的标准,要有的放矢,语言要明白易懂。墨子的传播观对于我们今天的传播活动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战国时期,墨学盛行,为了维护儒学的地位,孟子对墨学进行了批判和攻击。但是,在对墨学进行批判的同时,孟子对墨子思想有所继承和吸收。对比《孟子》和《墨子》,我们看到,《孟子》的“民贵君轻”、“罪战”、“舍生取义”、“众乐独乐”、“社会分工”等重要的思想和价值观念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墨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墨子》一书中“以”字出现了1708次,而以字结构有860次,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以字句群.通过穷尽性地考察,本文总结出了以字结构的语法语义特点,以求能明了《墨子》语法一隅.  相似文献   

6.
战国时期墨学盛行,为了维护儒学的地位,苟子对墨学发动了猛烈攻击。但是,在对墨学进行批判的同时,荀子受到墨学深刻的影响。对比《荀子》和《墨子》,我们看到,《荀子》中一些重要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与《墨子》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7.
《墨子》英译的目的决定着文本形式选择,《墨子》英译本的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译目的的实现。在目前环境下,译者应灵活选择《墨子》英译本的文本形式,同时兼顾文本受众因素,方可顺利实现英译目的。  相似文献   

8.
墨子与建筑     
纵观《墨子》及其有关的先秦文献,我们认为对墨子的评价还不够全面,他理应还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家”。为此,我们力图为墨子在建筑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做一个充分的论证,我们对墨子的建筑思想、建筑理论与城市防御武器和城防工程建筑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和论述。墨子的几何学理论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和方法,墨子的力学理论是制做和建造的规则和技术,即砌筑的规则和建造房屋的方法。这两大理论为墨子的建筑成就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墨子的军事思想为他的城防工程建筑提供了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9.
认为《墨子》一书最富科学思想,并从名实合为、注重标准、着意分析和厘清谬误四个方面考察和论述墨子的认知心态。  相似文献   

10.
墨子的薄葬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墨子.节葬》中。针对当时侈靡的经济现状,墨子发出了"俭节则昌,浮佚则亡"的呼唤,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节用"、"节葬"、"非乐"的思想;其原因均在于引导人们正确合理地利用资源,通过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在现代社会也有着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墨子》中的三个主要宗教概念——“天”“鬼”“帝”进行探析.以李绍崑英译本为例,指出将三者分别翻译为“Heaven”“Ghost”与“God”是对原作概念的变异,并从译者的文化身份、中英两种语言差异及其《墨子》译介的短缺等方面分析其变异原因.  相似文献   

12.
墨子的薄葬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墨子.节葬》中。墨子针对当时侈靡的丧葬状况,发出了"俭节则昌,浮佚则亡"的呼唤,同时也阐明了"节用"、"节葬"、"非乐"等思想。墨子力求引导人们正确合理地利用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现代社会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墨学逐渐受到国内学者和海外汉学家的青睐,作为代表墨家思想的《墨子》的翻译工作也获得发展。但在翻译中,由于中西文化的冲突,经常造成翻译错位现象。文章选取了《墨子》中的《号令》一篇,选取了Ian Johnston及李绍崑的译本为语料,重点关注其中的称谓词英译,将其分为官衔类称谓词、岗位类称谓词及常规类称谓词,并且详细指出了以上两个译本在此类词汇的英译中存在错位现象。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音乐美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围绕音乐的社会功能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争论,即“百家争鸣”,促成了先秦音乐美学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空前绝后的繁荣。这一时期出身于手工业阶层的墨子提出了他的“非乐”的音乐思想。本文从分析《墨子·非乐篇》入手,从三个方面探讨墨子的“非乐”观,并且肯定了墨子的“非乐”是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非乐”,有其一定的正义性,但同时也指出其“非乐”观点的功利性,有一定的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著作《墨子》记述了他周游列国,宣传墨家思想和主张,人人要相爱相利,社会要避免战争.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即大家都象爱自己一样爱别人,人不分贵贱,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兼爱"、"非攻",是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墨子》所包含的哲学思想,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墨家学说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墨家十二战具攻守法是《墨子·备城门》的重要内容,但历来研究者甚少。本文即结合原文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一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墨经逻辑思想的考察,离不开对墨经文本的整理和研究。西晋鲁胜《墨辩注叙》至今仍然为阅读《墨经》文本的重要参考。《道藏》本为目前可见的《墨经》最原始版本。从乾嘉学派开始,《墨经》的文本整理和研究一直在向深入开展,学者们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孙诒让《墨子间诂》、高亨《墨子校诠》、沈有鼎《墨经的逻辑学》等,对于今天《墨经》的文本整理和研究非常重要。王讚源主编《墨经正读》,虽然尚存在不少“致命”缺陷,但也有许多“斩获”,值得我们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天”是墨子正义观的源点,“爱”是墨子正义观的出发点,“利”是墨子正义观的落脚点。基于这三点,墨子的正义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际等各个领域,形成颇具特色的领域正义观。  相似文献   

19.
达流 《职大学报》2010,(3):17-19
对墨子思想进行现代转换,以发现并发挥其当代价值,不能只是从概念名词、思想结论上去探究,那样难免死板和单调,还必须注重从墨子独特而鲜活的个性、传奇的经历等方面来进行把握。墨子具有中国人罕见的性格特点和人格特征,他的身上充满了相反相成的因素,大雅大俗,大开大合,大爱大恨,大贵大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对当代人的心灵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墨子的德育思想相当丰富,“兼爱”是其核心思想,从这一思想出发他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这种“兼爱”精神的“兼士”。本文试图从“兼爱”的角度来看墨子的德育思想,分析墨子的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德育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