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珠三角七个城市的农村地区,采用“入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珠三角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特征、内容特征、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形式特征、效益表现及体育锻炼的相关影响因子.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表明:1)珠三角农村留守老人与非留守老人在体育锻炼动机、锻炼频度、锻炼持续时间、锻炼形式、锻炼场地选择等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老年人在体育锻炼后有着良好的心理感知;3)场地设施不足及体力劳动代替体育锻炼是阻碍珠三角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主客观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拖延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考察锻炼动机的中介效应。方法:在理论研究与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采用Aitken大学生拖延行为量表,体育锻炼动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09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具备中低度拖延倾向和中等水平的锻炼动机,其锻炼行为亟待改善;锻炼动机和锻炼行为在性别上存在差异,而拖延在性别上却具有同一性;拖延对锻炼行为的负向影响显著;在拖延的基础上,锻炼动机对锻炼行为的回归效应显著,在拖延解释锻炼行为时的中介效应显著,并且,不同自我决定程度的锻炼动机在此关联的中介效应具有特异性。结论:拖延对大学生锻炼行为具有阻滞影响,以及锻炼动机在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上具有的重要作用。研究为制定大学生锻炼行为激励策略提供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3.
主要调查山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意外伤害事件现状,并探讨学生对体育锻炼安全的认知,研究结果如下:不同性别、是否受伤学生对于自我认知、场地器材设备、体育教学风险因子的认知,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身份的学生,对于自我认知、体育教学风险因子的认知,统计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对于场地器材设备风险因子的认知,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者依据统计结果分析,代表队学生因为需要练习以及参加比赛,使用场地器材设备频繁,相对受伤几率较多,因此对场地器材设备的安全需求较为注意。因此我们提出建议,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安全做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减少学生运动伤害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陇南地区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与行为进行分析探讨。旨在研究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为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树立正确的锻炼动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对体育锻炼的选择和需要以及体育设施、场地和课余体育锻炼时间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拖延行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验证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作者采用特质拖延量表、运动情境动机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 0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拖延倾向令人堪忧,但有较好的自我效能感和锻炼动机;自我效能感和锻炼动机在性别上存在差异,性别在拖延行为解释锻炼动机时不具备调节效应;拖延行为各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和内部整合动机皆负相关,与外化原则动机和缺乏动机皆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拖延行为对自我效能感和锻炼动机皆具负向预测效应,自我效能感在拖延行为基础上对锻炼动机具有正向预测效应,在拖延行为解释锻炼动机时具备部分中介效应。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拖延行为对锻炼动机的影响,以及自我效能感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为制定大学生体育锻炼决策提供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6.
对四川省10所大学贫困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现状、锻炼动机、业余爱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多数贫困大学生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他们的锻炼动机既有短期切近的动力作用,又有长期终身的动力特点;"学业、就业压力,睡眠休息不够好"是影响少数贫困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近一半贫困生"没有什么突出的业余爱好".提出对贫困生应加强健康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研究了内蒙古地区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成就动机现状.通过调查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心理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心理在各年级之间的整体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且,在不同动机因子上也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体育意识、体育动机、体育行为等多角度、多方位对福建省各高校800名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福建省高校女大学生对锻炼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但自觉参与的程度较低.仅1.55%的群体有体育锻炼的习惯,其他都属于无规律或不锻炼状态,表现为体育意识和行为的不一致性;(2)福建省高校女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大多集中在跑步、羽毛球、排球、篮球、乒乓球和跳绳,项目覆盖面不广;(3)体育锻炼需要、体育锻炼动机、体育锻炼态度是共同影响福建省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主观因素,"增体促健"是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之一.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大学生运动员的竞技动机进行研究。结果:大学生田径运动员竞技动机总体较强,与社会认可、竞技水平、娱乐、感性体验和努力取向5个维度都呈正线性显著相关。在不同竞赛组别之间竞技动机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其他因素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建议:大学生田径运动员竞技动机总体比较强烈,动机取向多元化,体育主管部门、学校体育协会和学校要顺势进一步加强赛事组织管理,以竞技为平台,尽可能满足运动员参赛的多种竞技动机需求。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竞技动机需求取向特点,因材施教,力求运动员具有较强的竞技动机。  相似文献   

10.
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行为心理学理论为分析框架,在理论分析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机制是具有社会性和心理性特征的,集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于一体的复杂工程。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和动机具有多样性、多向性、多层次性特征。偏倚的行为目标、淡漠的消费意识、不良的行为结构、受限的行为内容,导致大多数女大学生不符合体育人口的标准。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家庭因素是制约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要因素。建议:科学的引导体育认知、培养良性的体育需要、激发健康的锻炼动机、规划科学的体育行为、充实行为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1.
普拉提形体练习对女大学生生理指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普拉提形体练习对女大学生生理指标(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普拉提形体练习对女大学生的健身作用及机制。研究样本为在校女大学生60名(年龄为19.12±1.08),其中对照组(n=30)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而实验组(n=30)则进行为期16周的普拉提形体练习,实验结果显示:经过16周的普拉提形体练习后,其中肺活量由2430.7±429提高为3071.68±408,腰皮褶厚度由14.55±2.75下降到12.28±3.01,坐位体前屈由11.61±5.47提高至17.94±5.18。可以得出女大学生经过普拉提形体练习前后的心肺功能、身体脂肪含量、柔韧性等各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有氧健身操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氧健身操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对广州大学183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进行有氧健身操训练的大学生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的大学生(P<0.05)。结论:有氧健身操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3.
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境和情绪的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POMS测量工具,经过筛选后,对安阳师范学院120名得分较高的大学生进行3个月的体育锻炼指导实验,结果表明:1)有规律、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心境和情绪状态;2)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对大学生的心境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境影响过程中,存在着性别差异,这可能与学生项目选择中的性别偏好有关.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进行大学内的体育俱乐部改革;尽可能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的需要,但要有一定的纪律或契约的约束.  相似文献   

14.
体育锻炼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功能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情绪改善的功能,从而深化对体育锻炼的健心功能的完整认识,为更好地开展体育锻炼和运用体育锻炼为手段和途径来维护个体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五所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问、现场访谈、问卷调查和逻辑归纳等方法,对中国人民大学等5所高校的205名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体育行为的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安排满意,课余锻炼的比率较高,但其量和频次尚欠科学,锻炼效果欠理想.锻炼的时空特点较合理,一般是校内、下午.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是篮、足、乒乓和羽毛球,且爱通过电视观看上述项目的国际比赛.爱和朋友一起锻炼,锻炼知识和技术大都是在体育课或自学获得,体育老师、同学和朋友对其锻炼影响最大.锻炼目的基本达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时间、环境和服装器材.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6.
就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形成的教育学因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重要性的认识是养成锻炼行为习惯的基础,教师是系统影响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形成的首要因素,必要的学校体育锻炼规章制度是养成锻炼行为习惯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高校在读研究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江西省高校在读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初步对策.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省高校对研究生体育工作重视不够;研究生体育锻炼的需求较大;研究生体育人口较低,体育人口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研究生体育锻炼形式以结伴锻炼为主,参与体育锻炼项目以球类为主,研究生体育锻炼时段选择在下午和晚上,锻炼的规律性不明显,锻炼的场地以学校运动场为主;研究生的体育消费较低,体育消费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课外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调查问卷及改进型无聊状态量表,对天津市普通高校52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态度及行为的现状,探讨对无聊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锻炼态度较积极,"增进健康"为首选锻炼动机;但锻炼频率较低、持续时间不足,且时间长短、强度大小不固定。2)无聊状态大部分属于轻、中度,但存在一定比例的问题群体;3)锻炼动机、锻炼态度和锻炼行为三者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对无聊状态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锻炼态度在锻炼行为与无聊状态的关系中还起着调节作用,当锻炼态度较消极时,锻炼行为对无聊状态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技术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比较分析2004年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集体项目前8名成绩,结果表明集体项目的实际得分(技术分、艺术加分)与填表分数差距较大,其中,前8名有6个队的技术分值填表分与实际得分的差距在30%~50%,从而导致一系列扣分;在艺术价值加分中,动作选择不合理是加分不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