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目的: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探索中学生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中学生体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运动调节行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定西市4所中学的564名中学生的运动动机及体育锻炼行为进行测量及分析。结果: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由高到低依次是认同调节,内摄调节、外在调节、内部动机、无动机。且内部动机和认同调节与体育锻炼强度、时间、频率和运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内摄调节、外在调节及无动机则与体育锻炼强度、时间、频率及运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内部动机及认同调节能够有效预测体育锻炼行为,且外在调节、内摄调节对锻炼强度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无动机对锻炼频率、强度都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高校教师余暇体育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高校教师的余暇体育行为进行词研。结果表明:辽宁省高校教师的余暇体育动机以健身防病、娱乐身心为主选,时间紧张是影响参与余暇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体育锻炼内容的选择呈多元化并男女有别,参加锻炼的形式为个人锻炼、与家人锻炼、参加单位活动等;辽宁省高校教师的体育人口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3.
对农职中学体育园区课外体育锻炼进行实践研究,运用美国心理学家Water-man的5点量表对实验前后学生的体育动机、态度、兴趣、习惯等体育动力系统进行测量,经t检验,结果显示,体育园区课外体育锻炼对农职中学生参与体育的动力系统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运用文献研究法等,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已见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体育锻炼目的、组织形式、参加锻炼的人数比例和频度、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及相关因素、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因素和坚持锻炼的因素、终身体育锻炼观、体育锻炼研究的方法学以及锻炼行为的干预等9个方面.还对目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的局限性和继续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体育运动习惯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成都市普通中学502人进行问卷调查,并用《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量表》对他们的体育运动习惯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加以分析,认为目前中学生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越长,越不易出现问题行为,每周体育锻炼次数在3至4次的中学生也有更高的成就欲求,人际关系适应能力也越强,从而为“健康第一”的学校教育思想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将归因理解为一种过程,是指根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通过知觉、思维、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而确认造成该结果之原因的认知活动。不同的归因会引起人们不同的情绪、动机和行为反应,进而影响其后继的行为。归因前因的研究是归因研究的重要方面,包括原因因素和归因倾向研究。本以问卷测量为手段,研究我国中学生体育学习归因原因因素的特色及归因倾向,构建中学生体育学习归因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7.
高校女生体育意识及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女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认为高校女生对体育的多元功能有正确的认识和高层次的需要.但在实际参与中带有很大的被动性,缺乏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参加体育锻炼主要动机是为了体育考试和达标;高校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短,强度小,频度低,项目选择单一且以考试内容为主;缺少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是影响女大学生所喜欢体育项目和实际选择体育锻炼项目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对我省高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对项目的选择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我省高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对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通过国内外的献资料研究,并结合最新的心理研究成果,认为:活动动机是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影响体育锻炼的活动动机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其中主要有目标刺激方面的、行为方面的、认知方面的以及社会环境方面。而且,这些因素贯彻于活动的始终;有些心理因素不仅有利于促进体育锻炼,而且对人的健康成长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拖延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考察锻炼动机的中介效应。方法:在理论研究与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采用Aitken大学生拖延行为量表,体育锻炼动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09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具备中低度拖延倾向和中等水平的锻炼动机,其锻炼行为亟待改善;锻炼动机和锻炼行为在性别上存在差异,而拖延在性别上却具有同一性;拖延对锻炼行为的负向影响显著;在拖延的基础上,锻炼动机对锻炼行为的回归效应显著,在拖延解释锻炼行为时的中介效应显著,并且,不同自我决定程度的锻炼动机在此关联的中介效应具有特异性。结论:拖延对大学生锻炼行为具有阻滞影响,以及锻炼动机在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上具有的重要作用。研究为制定大学生锻炼行为激励策略提供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中学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中采用精神卫生调查问卷SCL-90,对实施健身运动处方的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通过专家及学生调查来探讨中学生实施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对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以研究实施健康运动处方的心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对参与者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对人际关系、焦虑等方面的调节和改善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教育处于终身体育的中间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这个时期所受到的体育教育是正规的,密集的,系统的又是全方位的。因而这个时期对于学生体育意识、技能和习惯的培养十分重要,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仅仅依赖于学校体育课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而应由课外体育来共同完成高校的体育教育任务。通过对南京仙林大学城四所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找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在组织形式、内容、功能及指导思想上存在的异化现象,并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帮助,也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集体效能感,进一步通过集体效能感影响中学生在运动中的心理与行为表现,更好地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研究采用教学实验的方法,选取某高中高一年级篮球专选班的6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成功经验的训练与反馈对高中男生集体效能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集体效能感对学生运动成绩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预测作用。研究得出,成功经验的训练与反馈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提高高中男生的集体效能感;集体效能感对高中男生的运动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集体效能感对高中男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学生亚健康的诊断标准并了解南宁市城区中学生亚健康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和向健康转化的途径与对策。方法:采用自拟的中学生亚健康诊断标准对受测中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南宁市城区中学生亚健康现患率为29.83%,重点校的中学生亚健康现患率高于普通校;亚健康的高发年龄为15岁和18岁;高中组的轻度亚健康现患率高于初中组。结论:中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形成,与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索有关,向健康转化的干预对策,应从心理、生活行为、体育锻炼、科学用药及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进行。  相似文献   

15.
以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方法为基础,建立了基于关联度的聚类分析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1995年全国汉族7~22岁男性学生的体质进行了聚类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大学阶段的各年龄组学生群体体质处于最优这一层次;高中阶段的各年龄组学生群体体质处于最差层次;初中阶段的各年龄组学生群体体质处于中等层次;小学阶段各年龄组学生群体体质分属于优、中、劣之间.同时显示出,该方法计算简捷,结果直观清晰,从而为群体体质的综合评价提供一种新的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广东沿海地区中学生余暇健身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中学生具有良好的余暇体育锻炼习惯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剩广东沿海地区中学生余暇健身的现状。文章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广东沿海地区中学生的余暇健身现状,并以此寻找中学体育改革的方向,制定符合当代中学生特点的余暇健身方案,切实提高中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以1165名在校学生为被试,对中学生抑郁、焦虑、人际敏感与体育锻炼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中学生抑郁、焦虑、人际敏感病态检出率分别达到4.5%、5.7%和5.0%,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整体情况与产生良好身心效果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性别差异显著;不是每个体育锻炼因子都能对抑郁、焦虑和人际敏感起显著的积极作用。存在因子差异,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家庭-个体)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家庭—个体)影响因素。方法:以1690名中学生为被试先后两次取样施测,编制了信、效度较好的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家庭—个体)影响因素问卷。结论:(1)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家庭—个体)影响因素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家庭—个体)影响因素的测量工具;(2)家庭支持与偶像崇拜、价值取向与意向对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具有较好的预测,积极体验与效益对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预测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生是身体性生命和精神性生命的双重存在。而生命是中小学体育课堂的原点,中小学体育课堂能够促进中小学生双重生命的成长和发展。然而,当前的中小学体育课堂存在僭越学生生命的现象和问题。建构生命化中小学体育课堂是实现学校体育完善学生生命价值宗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四川省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2008—2010)学员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学员来源、学历、教龄、职称)、培训现状(目标设置、培训路径及内容筛选、培训方法、管理措施、评价手段)进行分析,探讨其培训产生的主客观矛盾及存在的问题,为培训工作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