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健身意识与健身行为习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江苏地区724名居民的调查,分析研究了江苏地区居民对健身重要性的认识、态度、健身锻炼的现状以及影响居民积极锻炼的主要因素等问题。结果表明,江苏地区居民对体育锻炼健身意义的认识和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一致性,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居民主观因素外,客观上场地设施的限制及没有科学的指导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还应进一步宣传全民健身意义,强化主体意识,进而影响其行为。  相似文献   

2.
体育健身技能对城市居民健身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安市居民健身活动的调查、分析发现 ,健身技能是影响居民健身行为以及健身活动效果的重要原因 ,开展多途径的健身技能培养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城市农民工参与体育健身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新生代城市农民工参与体育健身的动机、态度与行为、健身内容与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比较全面的体育健身知识与较强的体育锻炼意识,影响其参加体育健身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社会的歧视,提出在城市农民工中建立健身指导体系和"体质健康标准"责任制模式.  相似文献   

4.
调查沈阳市铁西区和淄博市张店区社区居民体育健身锻炼行为现况,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居民健身锻炼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结果发现,社区居民在体育健身锻炼行为各阶段的情况是:打算转变前阶段的居民占45.03%,打算转变阶段占13.91%,准备行动阶段占13.41%,行动阶段占16.05%,巩固阶段占12.58%。干预前后社区居民对体育健身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保持锻炼的信念和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百分率均有较大的提高,居民参与锻炼的人数也有增加,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5.
庆阳地区居民健身活动现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庆阳地区852名居民的调查,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居民对身体锻炼意义的认识,健身活动的开展状况,以及影响其锻炼的主管观因素等问题。结果表明,庆阳地区居民对锻炼认识比较明确,但参加健身活动的行为较差,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一致性。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除了居民主观因素外,客观上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器材的严重匮乏,没有组织指导,以及政府主管部门对全民健身计划宣传不够等问题,都是影响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开展的重要因素。只有上述问题的解决人们才能自觉地将目的与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更深入广泛地开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吉林省知识分子体育健身活动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概括出吉林省知识分子的健身认知特征和健身行为特征,并对影响其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沈阳市银山小区社区健身路径和居民健身行为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社区健身路径是实施社区体育的"根据地",社区健身路径的发展,已经成为体现城市繁荣程度、衡量城市社区居民生活质量高低的标尺之一;健身路径进入社区有助于提高、促进居民的健身意识,带动其健身行为;社区健身路径的设备、管理以及布局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荆州25个社区健身活动点的居民参加健身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对居民参与健身锻炼的动机与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推动社区居民参与健身锻炼提出相应的策略,从而为体育工作者研究国民体育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铁岭市新生代农民工参与体育健身的动机与行为、健身内容与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认为他们有较强的体育健身意识,重视身体健康,但在意识与行为上存在较大差异,影响其参加体育健身的主要因素是场地器材的匮乏及缺少正规科学的健身指导,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顺利推进全民健身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关于社区居民健身行为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献、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就社区居民健身行为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认为,居民健身的认知态度积极,参加健身的人数在逐渐增加,需求旺盛。目前,居民仍以参加福利、低价有偿服务的体育活动为主,作还就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体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在中年人群体育健身行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山东省的淄博、滨城、青岛、烟台、德州、聊城、莱芜等7城市的中年人体育健身锻炼行为现状,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中年人健身锻炼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干预后中年人对体育健身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保持锻炼的信念和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百分率均较前有较大提高,中年人参与锻炼的人数也有所增加,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自由体操技术特征的分析规则分析与健身比赛评分规则分析,发现健身运动特长比赛在自由体操难度技术动作具有借鉴意义,合理运用自由体操支撑、跳跃、旋转、翻腾等难度技术,在运动特长比赛中能提高运动员在健身比赛中运动特长的运动成绩。成套动作创编必须考虑时间、空间、动作、音乐等要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户外健身走运动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全民健身为背景研究健身走运动的起源、发展、特征、价值、意义、注意事项以及发展存在的困境,进而对我国健身走运动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参与者提供科学锻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与数理统计法,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健身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多数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多数学生认为健康状况与就业有关系;学生了解健身的途径主要是体育课;多数学生尚未养成健身习惯;兴趣、意志品质、认识和设施器材、校园体育文化气氛、天气环境是影响学生健身的因素;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等是学生健身过程中所需求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会员的运动坚持,以减少商业性健身俱乐部会员流失,促进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良性发展。依据Scanlan提出的运动承诺模型,综述了影响商业性健身俱乐部会员锻炼坚持性的因素。分析认为健身课程服务、健身教练服务、健身俱乐部员工满足感、健身效果、健身项目、健身会费等因素影响会员运动坚持。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综述的方法,分析了低氧运动减肥的科学性,以及低氧在大众健康促进中的应用,得出主要结论:多数低氧暴露结合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于脂肪代谢有积极作用,在降低体重的同时可能有利于身体成分的良好改变,提高身体健康程度,低氧对于大众健康的促进也有一定意义。建议:后续研究应提出针对青少年的个性化训练方案,例如结合个体最大脂肪代谢率等;未来应进一步确认是否低氧训练可作为一种新的减体重同时治疗肥胖相关疾病的手段,并阐明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全民健身设施使用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省城镇居民参与公共健身设施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用因子分析法对人们参与公共健身设施锻炼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环境因素、健身设施因素、组织因素、锻炼环境因素、个体需求与条件因素是影响人们参与全民健身锻炼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便更好的发挥公共健身设施的作用,并为政府部门合理制定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2005年澳门市民体质监测数据的分析比较,以期探讨澳门市民体质的特征,为政府及时了解市民体质现状,制订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5年澳门市民体质监测对象为研究对象,年龄为3~69周岁的澳门市民,采用分层随机整群的原则抽取样本。严格遵守统一的测试细则对研究对象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等指标进行测试,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澳门3~69岁人群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均随年龄的增长表现出增长、稳定和衰退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同指标间表现出的阶段性变化不同,在生长发育阶段,基本上表现为先素质、再形态、后机能的发展次序;在生长发育达到成熟期后,则体质衰退下降的顺序依次为:先素质、再机能、后形态。无论是形态还是机能或素质指标,女性的生长发育均早于男性,这体现了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性别差异。结论:揭示了澳门市民的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各指标在不同年龄的阶段性,以及不同指标的阶段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论太极拳的养生健身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其哲理博大精深,是祖国传统养生健身瑰宝,具有独特的修身、健身、防身功能。对养生、健身有着丰富的经验,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科学健身的典范。文章从太极拳的健身原理、养生保健作用等方面,阐述了太极拳对人体的健身养生功能,认为太极拳对人体的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人修身养性,从而进一步加强人们对太极拳的正确认识,并对提高太极拳锻炼效果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残疾人健身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运用分层抽样、数理统计、走访调查和文献资料法,对上海市残疾人健身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略高于全国城乡的残疾人;女性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明显低于男性残疾人和女性健全人;中老年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不及健全人踊跃;农业与非农业人口参与体育锻炼的差异性比健全人更为显著;肢体残疾人体育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其他残疾类别的残疾人。指出了制约上海市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