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峨眉武术的发展是一个有机的生态过程,各种环境因素所形成的场对其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自然场、社会场、文化场和意识场共同建构了峨眉武术生存发展之生态场,它们的合力是峨眉武术发生的首要条件,也是峨眉武术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本研究以"生态场理论"为立足点,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武术"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整体性场景进行梳理、考释与评估,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地探讨了峨眉武术的生态环境,从而为峨眉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峨眉武术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地走访法、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下,对峨眉武术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目前峨眉产业发展存在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资源配置不合理、原创力弱、缺乏健全的投融资体系、产业人才匮乏、政策滞后、管理混乱等问题;面对现实困境,应当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的关系,以峨眉武术文化发展为导向,提升峨眉武术产业原创力和感召力,确立峨眉武术文化资本化、商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理念,坚持合理规划、统筹协调、产业重组、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相关史料和研究资料的整理分析,从“道、佛之争”、峨眉山的道教背景、道教影响下的峨眉武术这三方面入手,指出峨眉武术起源于道家文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今日之峨眉武术流派.  相似文献   

4.
武术从业者是武术的创造者与实践者,也是武术文化的使者与言者,武术从业者的生存问题就是武术的生存问题。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围绕武术从业者这一概念,以武术从业者群体的历史存在与现实发生为研究基点,提出武术从业者是武术发展研究的一个新视角。首先,对武术从业者的概念进行界定与分类;其次,从古代、近代和当代三个历史时期,对武术从业者及其群体进行初步考察;最后,在武术从业者生存的视角下反思武术发展研究现状,明确武术从业者这一研究主题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论述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基础上,结合分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和类型,认为武术创意产业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特色种类,并对其进行了界定、特征分析和分类。然后通过对当今我国武术创意产业中极富代表性的武术创意表演产业的具体分析和案例调研,论证了武术创意表演产业所形成的较大的产业规模和发展潜力,以及对弘扬武术文化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其发展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建议和展望,以期今后能更好地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和谐",它是建立"尚武竞和"武术思想文化的重要依据,是将武术运动项目竞技的特点和规律(工具理性)与其育人的特点和规律(价值理性),以及制度建设统一起来的战略发展性的研究。竞技武术偏重于"夺取锦标"外延性研究,忽略了武术对人的灵魂,即武术"和谐文化"的研究,这是制约中国武术发展的"瓶颈"。因此,需要建设适应中国武术在世界发展所必需的人本位的武术文化和制度文化,对其加以规范,以提升中国武术"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1991-2015年间中国的武术文化研究学术论文,提出了武术文化研究的8个主要方面,包括:武术文化研究的新视野、新方法、新背景,中国传统历史与武术文化研究,武术文化的地域、区域研究,武术传播研究,武术文化本体研究,武术教育研究,中外武术文化比较研究,武术发展研究等. 本研究旨在总结中国武术文化研究的方向,以建立中国武术学术共同体和形成中国特色的学术范式.  相似文献   

8.
河北是武术大省,武术文化资源丰富;有拳种多、分布广、历史久、影响大等特点,是建设武术文化产业的基础优势。本文结合河北武术文化资源、中国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以同心圆理论为基础,国家统计局文化产业分类为依据,从文化产业角度剖析河北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河北武术文化产业品牌建设及"走出去"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摘要:当代武术发展的核心动力问题是武术发展的关键所在,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从知识动力学的视角分析了知识生产对于武术发展的重要性,从武术发展的本质、武术发展的动力、武术发展的方向三个层面深入展开知识生产对武术发展的动力促进作用。研究结论认为:知识生产是武术发展的本质所在,也是武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武术的知识生产终将促成武术文化与其他体育文化的融合,武术在发展过程中也必将在与其他民族体育文化的冲突、交融中变得更加丰满、健硕。试图通过对当代武术发展中知识生产作为主导作用的研究,实现对当代武术发展的全新探讨,从而使武术的未来发展能够把握正确的战略方向,实现自身文化体系的知识重构,进而推动新时期武术运动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武术是一种文化形态,是一种中华文化的外在表现。武术的发展演变是以中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为依托,逐渐走向成熟与辉煌的。不同的地域塑造了不同的武术风格和流派,这与不同地域的社会发展及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把地域武术与文化研究的观点运用于当今中华武术的研究将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方法和途径,从而为深化武术文化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到底什么是中国武术?它产生于何时?是如何产生的?此类问题虽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似乎至今并没有得出较为明确的结论。由此导致了人们对武术概念的解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认为,武术不仅是现代语境下的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因此研究武术的概念,首先应该对中国武术产生的历史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我们的研究结果是:人类原始社会的格斗技能可以理解为武术的最初源头,但中国武术直接脱胎的母体则是古代武艺。武术与武艺的最终剥离,大约发生在我国的秦末汉初时期。而作为中国武术的真正形成,则应该是在我国的宋代。  相似文献   

12.
论技击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渗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术是由人的技击自卫术发展而成的体育运动项目,技击性是它技术上最主要的特点,反映了武术本质属性。然而当今武术的技击价值日益减少,技击的作用也发生了改变。学校是传承人类文化知识的专门机构,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场所:如何使武术枝击性在高校教学中得到充分的渗透,使武术在不丢失原有的本质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值得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武术的精神产生和变迁进行研究,旨为揭示武术精神之根本,兴我中华。为当今物质的社会理智的辨析现代的武术精神,并探寻精神的驱动力,重新激发武术的能量。并得出以下结论:1)从武术本质精神引申出的战争精神,发展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体育竞技精神。2)从社会大背景影响武术产出的为统治者建功立业的封建政治精神,发展为现代武术的民族精神。3)武德应与社会大背景润泽出的不同时代和形式的伦理道德精神融合创新发展。4)应以古今中外的文化精髓为依托,创新发展武术的民族精神和伦理道德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法、以及2004、20052、007、2008年的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传统项目)、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对传统武术如何发展提出个人认识和建议,以求传统武术的发展得到有关领导部门的更加重视,使传统武术有一个飞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假动作在散手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献资料,调查访问并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从散手中假动作的几种基本手段出发,研究与阐述其运用特点.进而探索了假动作的生理学和心理学效应机理,为散手教练员与运动员进行训练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武术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入手,从武术教学与“武术文化”的教育性、武术的发展与“武术文化”的动力性、武术的国际化与“武术文化”的民族性、武术学习与“武术文化”的激励性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重视“武术文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武术发展出现高潮的因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明清时期武术发展出现高潮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明朝前期的“仁德”盛世、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为明清时期武术发展出现高潮提供了物质保障;政局无论稳定还是动荡,都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武学著作的形成、养生理论的影响、外国文化的传入又对其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畲族民间武艺是我国畲族民间传统体育中最主要的内容.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综合分析等方法,着重就畲族民间武艺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地理因素和历史条件两方面的原因进行论述.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体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传统武术从原始人类生存需要的产生,到用于战争的军事武术,再到用于民间的表演、竞赛、健身武术的演进历程,这个演进历程就是传统武术技击性的异化过程,是传统武术本身具有的导向性功能所作用的结果。最后文章指出:传统武术技击性的异化成现在的健身性、娱乐性、竞赛性武术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是传统武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为了自身的发展,而所作的导向性结果。  相似文献   

20.
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重点对影响套路运动员运动寿命的训练学和非训练学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旨在为合理延长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