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当下,中国国家文化建设必须强化中华文化认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背景下,对中国武术发展中的文化认同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武术单向度的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上,衡量传统武术的价值标准,造成武术文化认同的危机;而不加甄别的强化对传统武术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也不符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国武术的发展必须在符合国家文化建设的前提下,提炼出提升中华文化认同的中国武术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武术文化认同,合理引导拳种文化认同,淡化门派认同;把中国武术文化发展引导至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轨道上,使中国武术文化真正起到促进国家文化建设的作用,惟有如此,中国武术文化才真正走进现代化,才能在国家文化发展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挖掘文化内涵,实施深度传播,提升国际认同,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中国武术的深度传播具有彰显“中国精神”、呈现“中国智慧”的意义指向,应坚持文化主体性这一核心,抓住传播与传承两个重点,做好从国际传播走向全球传播、从宣传思维走向故事思维、从分散传播走向主体互动传播三个转换,重视转换性话语、解释性话语、修复性话语、历史性话语四大话语体系的构建。在具体的传播路径上,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理路,积极打造合理阐释的讲述模式,但不应全盘否定强制性阐释模式,在“走出去”的基础上更要“走进去”,从“主动去做”转变为“自动去做”,实现中国武术的深度传播。  相似文献   

3.
从韦努蒂所提出的“异化”和”归化”翻译法中,可以对应地引出翻译中一般对文化因素处理的两种方法,即主要以原语文化为归宿(异化)的翻译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归化)的翻译。尽管两种方法都有其存在价值,但归化翻译扭曲了被翻译文化的文化身份,而异化翻译法对于保存文化“异质因素”尤为重要,且有利于彰显多元文化,从而确立翻译中的文化认同。因此,在对中国文化中令人瞩目的古诗翻译时,异化翻译是保留中国古文化特质不二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实现东盟区域优先,文化先行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武术文化的东盟传播具有新的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华人华侨的迁徙历史推动着武术文化在东盟传播的脉缘,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给武术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传播理念缺失、模式单一,文化差异仍是现阶段的发展困境。 研究认为:中国武术应从技术“走出去”向文化“走进去”转向,树立“溯本与开新”的传播理念;以文化差异性为切入点,加强武术文化交流,树立“亲善共享”观念;传播模式从“游离性”的宣传到“整体性”传播;以“武术人”为纽带,落实中国面向东盟传播“三步走”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已成为当今研究语际翻译的主流。文化的转向不但属于学术研究的领域,同时也属于跨文化交际中的实践研究。在实践当中,语际翻译中文化转换的模式主要有以下的五种基本情形:文化相符、文化相含、文化相斥、文化相缺和文化相融。前两种模式着重于文化的“同”,文化相斥和文化相缺着重于文化的“异”,而文化相融关注的则是文化由“异”向“同”的转换。因此,在从事翻译工作和翻译研究时,必须对作用于整个语际翻译过程的文化转换模式予以足够的重视。同时,语际翻译过程受文化转换制约的事实也给翻译学的构建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翻译中“原味”(异化)和“异味”(归化)是辩证统一的。文化翻译中,为使译文能够体现其宏观的“原味”,应遵循以下几点翻译原则:一是保证文化信息的准确传递;二是保持文化信息的“原味”;三是目标语读者能够理解相关的文化信息。只有在文化翻译中兼顾源语言文化内涵的有效传递和目标语读者的准确理解,才不失为文化翻译的佳译典范。  相似文献   

7.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理论中传递文化内涵的两个重要翻译策略,在国内外曾经引起了广泛争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使用“归化”还是”异化”的能动选择受制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以“OTHER quachs,plague take them”中译本为例,笔者从归化与异化的概念、文化因素及其翻译、信息对等和归化与异化的融合等四个方面浅析了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异同,进而得出译者只有在翻译教学中采用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相互融合的原则,才能够实现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内涵的鉴赏和吸收,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8.
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典籍外译是构建国家文化安全体系的重要手段。国家文化安全视野下,典籍翻译者要树立强烈的文化安全使命感,在翻译方法上,既要关注顺应目的语读者的理解顺畅,也要注重灵活采取注释、音译等策略,传达中国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外文化交流加深,中国典籍翻译日益重要.《论语》是儒家典范,辞约意丰.如何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发扬光大,做到文化信息传递的最大化?“文化转向”为中国典籍翻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安乐哲曾游学多个国家和地区,致力于中国哲学经典的翻译和中西比较哲学的研究,《论语》译本正是他跨文化研究的成果之一.《论语》术语是重要的儒学概念,正确理解其内涵对整体把握儒家文化的精髓起举重若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网络一体化的推进,人们对精神的需求更胜从前,这就要求在新时期下我们要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步伐,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及与时俱进的品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章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内涵、实现现代化的原因、目的和途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现代化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11.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科研方法,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质入手,阐述了文化是推动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力,论述了全球化背景下“共享”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研究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质是建立国与国“主体间”平等的共建、共享;共商、共赢;互惠、互利双向互动的合作新模式和国际交流新机制。并提出了新的时代背景下武术国际推广3.0时代的到来,以及所应做出的战略调整,即:由文化“软实力”向文化“柔传播”转型、由文化“走出去”向文化“走进去”转型、由武术“国际化”向武术“国际性”转型、由武术“技术教学”向武术“健康服务”转型,从而使更多的人认知、认同武术文化,让世界共享武术“自然、和谐、健康”的健身理念,这才是武术文化打造国际影响力的核心价值之所在,也是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元素”的影响日盛.从旅游资料的翻译入手,探讨“中国元素”的再现以及通过中国元素衍射出的文化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等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以齐鲁传统体育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得出:齐鲁传统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齐鲁传统体育文化的凝聚力、自信力、传播力和创新力组成;提升齐鲁传统体育“文化软实力”的策略有产业化策略和现代化改造策略,前者主要从与旅游产业联姻发展模式、品牌战略模式两个方面来提升自身的实力,后者主要从竞技化模式、学校化模式、生活化模式几个方面进行现代化改造。研究结论认为:齐鲁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其文化价值远远超越强身健体层面,因此对齐鲁民族传统体育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研究目的就是要更好的提升齐鲁传统体育“文化软实力”,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对英语课堂增加中国文化内容的必要性、增强学生“中国文化主体意识”的实践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英语课堂有必要增加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等相关内容;英语课堂既需要增加传统中国文化的精要,又需要提供现当代中国文化的鲜活素材;英语课堂上可以以中国时政新闻英语阅读、阅读英美名家对中国经典文学名著的翻译作品、开设中国文化专题讲座等形式介绍中国文化.调查结果对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英语课堂的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角度探析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的英译。以“生态范式”构筑的文本移植性、生态平衡性及适应选择性特征,结合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翻译的“完全空缺”和“部分空缺”现象,深入剖析具体的翻译策略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把握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定位,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格局中去谋划。”这是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使命责任与担当,同时也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要实现中国体育事业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战略性转变,不仅需要国家经济、科技等强大的硬实力为依托,更需要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的积淀。深入剖析和研究建设体育强国的文化基因,是坚定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先决条件,建设体育强国的文化基因与文化自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文化自信是建设体育强国的文化深层内核,体育强国是文化自信的体育展示。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翻译的过程是一个译者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影响翻译选择的既有语言差异等内部因素,也有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而往往外部因素产生的影响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本文挣脱文本的藩篱,站在文化语境的高度去审视翻译问题,分别从文化立场、意识形态、社会背景等方面讨论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顺应理论对翻译具有解释作用。在顺应理论框架内,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要把翻译过程放在宏观的文化语境中去考虑,动态地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避免出现文化信息的传递障碍,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19.
摘要:伴随着中华文化伟大复兴时代的有序开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迅速步入创新性发展新阶段。基于此时代背景,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文化学、历史学等理论知识,对国家意志、社会需求和文化发展国家战略诉求下的中国武术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担当理论命题进行了学理上阐释。研究认为:现阶段中国武术研究理应从“文化自信”的立场出发,强化中国武术是一种文明的新理念;从“文武兼修”的价值出发,重拾中国武术“武以化人”的教育意义;从“健康中国”的实际出发,找回中国武术健康促进的主体功能。而重新认识和发现中国武术的本真价值,实现真正意义上中国武术的文化使命拓展和社会责任担当,务必从“文化自信”的立场出发,重新认知“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从“提振精神”的意义出发,重新采撷中国武术“武以化人”的意义和价值;从“文化惠民”的价值出发,重新找回中国武术“健康促进”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信是大国崛起的必要条件,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不竭的精神动力源泉。研究基于中国当代体育事业文化发展趋势,借助于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深入研究中国当代体育事业文化场域变化的内在原因。研究认为,当代中国体育文化场域内,商业文化影响过度,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思潮兴起,破坏了中国群众体育文化结构,影响了中国体育文化场域的正向发展。立足于中国文化自信构建的社会背景,提出重新界定体育价值,利用多元手段去“泡沫繁荣”,构建国内各阶层的体育自信力和文化自信力;基于历史和现实,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避免被西方虚无主义等价值观念侵蚀;强调体育文化之本质,弘扬中华体育文化之精神,培育大国竞技体育之自信等手段,试图摆脱负面体育文化趋势影响,在重构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文化场域的同时,再现当代中国的体育文化自信、体育大国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