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传统体育养生课程,使基于多样运动养生理论逐渐形成的系统性学科,对学生健康保健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促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的养生和保健理念、二是学生健康保健有了完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体系、三是学生可将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进行科学的融合、四是学生依托科学的传统养生课程可获得正确的保健养生方法。基于传统体育养生课程体现出的诸多育人功能,教师应将其贯穿到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体育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对体育以及养生保健有过许多精彩、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涉及到体育文化的本质和精髓。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孔子的体育思想与古希腊奥林匹克精神有不少相通之处。孔子的体育思想和古代奥林匹克运动都对人类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养生保健与体育锻炼的效能差异及运动处方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的保健养生锻炼可以使机体内气畅、神旺,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体育锻炼则主要以身体的运动来带动呼吸系统功能的运动。然而不论是养生保健还是体育锻炼,它们都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来达到健身的目的。作者对养生保健与体育锻炼进行效能资源整合,并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使人们在现代社会中能有效地弥补现代社会给人类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怀志 《职大学报》2009,(3):109-110
孔子体育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作为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位提倡体育的教育家,他建立了完整的体育思想体系和养生观,其提倡的勇武观和德、智、勇力的教育内容,礼乐观和射御的教学实践,寿夭观及其动静结合的中庸之道,时古代和近代体育的发展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当研读孔子的体育思想的经典著作,科学剖析、提炼贯穿其中的"礼""义""仁""中庸"的思想精髓,结合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工作的实践需要,优化融合,进而实践运用,以达丰富内涵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体育观念的形成,齐文化的功利性、尚武勇精神是最为基本的影响因子,由孔子发端的儒学思想,为单纯的体育竞技活动赋予了丰富的泛道德要求,道学思想则在吸收齐文化精神的基础上,从人的养生保健出发,开辟了体育活动大众化的新路子.这一基本的凝练过程,是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稷下文化中心形成过程当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甘肃省14个地州市社区体育开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场所的非正规性特点明显,体育锻炼以传统养生型和消遣娱乐型相结合的活动项目为主;社会体育指导员呈现出相对数量较少、级别低、技术和文化层次低的特点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实验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传统保健体育锻炼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和总结,研究表明:传统保健体育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终身体育培养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国部分高校开展传统体育养生课程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高校开展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并不普及;高校体育学院(系)内部的传统体育养生技术与理论课时比例安排不甚合理;担任该门课程的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另外,所存在的问题还集中表现在起步晚、规模小、范围窄、意识弱等方面。同时提出了增强传统体育养生与保健意识;拓展和挖掘传统体育养生内容,丰富教学素材;充分利用学生喜欢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优势,研究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特点及授课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娱乐体育、民俗体育、养生体育、练武体育、"百戏"五方面对东汉民间体育的功能和文化特征进行研究,得出娱乐体育的娱乐功能及人文精神特征,民俗体育的文化聚合功能和民族性特征,养生体育的保健养生理论体现了我国古代哲学对生命的思考和探索,练武体育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套路和流派逐渐形成,武术成为古代体育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传统体育道德体系的全息影像,很多体育活动以艺术的形式存在于"百戏"中,体现了体育文化的融合性和继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傅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文化大家,他一生诗、书、子、经、画、医、武涉猎甚广,均颇有成就。他的治世哲学、医学保健和拳术养生等思想和践行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提倡经世致用,关心民众医疗保健,并研习拳术,是我国古代体育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孙钦善先生的《论语本解》作为诠释《论语》的注本,学术价值极高,但某些注解似乎存在值得商榷之处."吾与女,弗如也"之"与"字应释为连词"和";"乐则韶舞"之"舞"字应释为通"武",指《韶》乐和《武》乐;"义以为质"之"义"字应释为"正义","质"指本质;"小知"应指掌管小事,"大受"应指受以大任;"吾老矣,不能用也"的主语是齐景公,而非孔子.  相似文献   

12.
《论语》所蕴含的诸如“仁”、“忠”、“恕”、“孝”、“义”、“勇”、“敏”、“宽”、“恭”、“中庸”等优秀传统伦理道德和规范,在内容上是朴素的,在价值上是普世的。当今大学生应从中汲取符合时代要求的成分,通过自身努力和教师的教育引导来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培养健全的人格,便于日后顺利地走上社会、立足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世人多谓孔子姓孔,根据上古三代的姓氏原则进行追根溯源,认为孔子应该姓"子","孔"仅是他的氏号。然后对孔子氏号——"孔"之来源进行分析辨证,指出孔子之"孔"当源自其六世祖孔父嘉。据《说文》"以字连父"的记载及"春秋时名嘉者字多孔"的现象,排除"孔"乃孔父嘉"赐号"和"为名"之说,认为孔子之"孔氏"取自孔子六世祖孔父嘉的字。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法和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从健康、文化、经济以及医学的视角,对孔子养生文化产业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期孔子养生文化这一人类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得以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法对孔子养生思想进行新的挖掘,阐明孔子从生命关怀意义上重视养生,以生为乐,将道德修养和提高生命的质量作为养生的根本,并认为"天人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注重个人养生、养性的专家。其健身养生思想除对人体的气血、饮食起居颇有研究外,还主张身心并修、动静结合,并身体力行。其丰富的健身养生思想内涵、健身哲学理念和健身之终极目的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是我国传统健身养生思想的起源之一。根据孔子和其它古代思想家关于健身方面的论述,对孔子的健身养生思想进行系统的比较性的评析。  相似文献   

17.
产生于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既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又在道德养成、自强不息、和谐包容等方面具有共通之处,因此具备了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基础。通过对儒家义利观与奥林匹克异化的遏止、通过互相碰撞、交流后,两种文化互通互学使自身更完美,有力地促进了二者的共赢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控制的视角对乒乓球技术发展与规则限制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发展问题是规则理性中合法性和公平性的核心.目前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的市场取向,决定了规则理性中合法性和公平性在比赛双方技术的运用上不仅要保证机会公平还要保证游戏公平,以便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  相似文献   

19.
"六艺"是指两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至圣先师"孔子教授弟子们的六种教学科目,即"礼、乐、射、御、书、数"简称"六艺"."六艺拳",是以孔子的"六艺"之教和健身养生思想等为内容.以拳术形式为载体,融入家优秀传统的道德文化益智养心,按照民族传统的武术文化修身强体,修文习武,中和达道,性命双修的新创意."六艺拳"的创意,旨在弘扬儒家优秀文化传统,让现代人们在休闲与学练中,享受轻松和谐的文化沐浴,弘文习武,知儒养心,体悟孔子"智者乐,仁者寿"的养生之道,强身之术,"虽日习武,文在其中矣".  相似文献   

20.
在体验教学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的背景下,就目前孔子学院武术课教学问题提出了"体验课程"的教学模式.指出武术"体验课堂"应以传播文化为重点,提高武术文化的体验性,并提出了情绪性原则引领入门、认知性原则掌握武艺、文化性原则彰显武德的创建原则,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指出,新授课以引起兴趣的过程参与体验为主、家庭作业以主动解决疑惑的知识探索体验为主、复习课以建立和巩固知识体系的审美体验为主、教学评价以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成就体验为主、教学过程以师生互动的感情交流体验为主的操作依据.为孔子学院武术教学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