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播体操这个曾经被誉为中国"国操"的大众健身项目不仅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同时还具有独特的文化象征意义。采用文献资料、影视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广播体操60年的兴衰演变历史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广播体操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普及期、鼎盛期、衰落期、恢复期等4个发展时期,其兴衰演变受到政府职能转变、市场经济发展、大众媒体发展、运动项目多样化、广播体操自身发展、思想观念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提出第九套广播体操的推广策略,建议从"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官方网站、建立长效机制"5个方面开展第九套广播体操的推广工作。其中"建立长效机制"是第九套广播体操推广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具体措施如:将广播体操纳入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在高中阶段推广第九套广播体操、建立广播体操的奖励激励机制。为第九套广播体操具体的推广策略供参考,充分调动人们参加广播体操活动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广播体操活动。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广播体操发展历程及运动负荷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和日本的广播体操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广播体操在中国和日本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并对增强大众体质起到重要作用。广播体操心率均在最大心率的 85 %以下 ,表现为有氧能力的运动 ,其强度为中等强度以下的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第七套广播体操各教学环节的分析研究,初步提出加强姿态、节奏、艺术性等方面的培养是提高广播体操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改良广播体操对男性大学生机体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改良广播体操对30名男性大学生机体血脂代谢的影响。选择无遗传病史,无经常锻炼史的30名男性大学生为受试对象,每天进行两次30 min多组数的改良广播体操锻炼,锻炼强度以心率来控制,要求锻炼后心率在125次/min左右。观察受试者实验前、锻炼后第15 d、30 d、45 d晨安静空腹状态下,TG、TC、HDL-C、LDL-C和瘦素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45 d每天两次30 min、多组数的有氧广播体操锻炼可显著降低机体血浆TG和TC,预防TG堆积;HDL-C和HDL-C/LDL比值显著升高。说明有氧广播体操锻炼可使血浆脂蛋白的分布得到有效改善,从而预防和有效抵抗AS发生。  相似文献   

5.
广播体操是基本体操中的一种,是由简单动作组成的一类体操。它的学名叫“保健体操”。经常坚持做广播操能增强人们的健康和预防疾病。我国早在1951年,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行广播操,收到了良好的锻炼效果,特别是在学校和厂、矿、企事业单位的广大学生和干部、职工中间广泛开展,它对促进身体  相似文献   

6.
对广播体操的特点和广播体操对人体健身、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的作用做了较系统地论述。  相似文献   

7.
对第三套中学生系列广播体操"舞动青春"套路的特点与教学技巧进行分析与研究,阐述了四个特点,提出四条的教学技巧,旨在提高广播体操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广播体操不仅是锻炼身体的手段 ,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教学中有目的地结合广播体操的动作表现特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就广播体操教学中培养学生充分的感受美 ,鉴赏美与表现美等方面能力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江南style”能否代替广播体操的现象引发的关于学校体育相关问题的博弈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江南style”与广播体操的博弈是时代体育文化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一种批判式的冲击。研究认为: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思想文化层面上主要表现出8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我国学校体育未来的发展除了加强各级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的重视,提高学校体育的课程地位等因素外,学校体育的发展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为目标;在学校体育的内容和形式上,要能够适应时代的博弈、适应文化的博弈、适应学生的博弈,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迎合文化的发展需求、迎合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需求,要不断创新、不断变化、不断丰富,不断自我博弈、不断完善提高,始终保持学校体育内容与形式的先进性、文化性、时代性,才能使学校体育的发展蓬勃繁荣。  相似文献   

10.
旨为了解本院近二年的科研工作概况,进一步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我们从批准立项课题在本院各单位的分布状况、各单位投入课题含本单位人数比例、承担课题人员的基本情况、课题研究内容与方向、研究方法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近两年本院科研选题的现状,肯定了选题的可取之处,指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政策导向增加科研投入,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等四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乌江流域的20个区、市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乌江流域农村群众体育进行多维调查.客观认识分析乌江流域农村体育现状。乌江流域参与体育锻炼人员少,锻炼人群结构分布主要集中于青少年;锻炼人群的活动时间较少、场所不固定、活动方式多样;体育认知水平较低;体育消费能力不高:体育服务水平低;机构组织不完善;体育文化建设落后。提出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扩大农村群众体育参与意识与能力;应着眼农村下一代;加强体育硬件与软件建设,充分发挥旅游优势带动乡村体育发展,大力挖掘民间民族乡土体育。  相似文献   

12.
正念是现代心理学中一个新的构念,近年来,正念已成为众多应用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基于此背景,本文介绍了正念的研究概况;分析了锻炼心理学中特质正念研究的价值和依据;构建了锻炼心理学中特质正念研究内容的理论框架。综合分析说明:特质正念是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特质正念研究是锻炼心理学发展的内在需要;体育锻炼心理结构与正念心理结构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为锻炼心理学中特质正念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特质正念研究内容丰富,为解决锻炼心理学中多方面问题提出了新的切入点。因此,特质正念为锻炼心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运动生理学也日新月异,一些老的议题也有了新的阐释和理解。本文就运动生理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经典议题给予了新的理解和梳理:肌纤维类型能否改变、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原因辨析、运动员心脏的争议和发展、肌肉因子在运动与免疫中的作用、最大摄氧量的限制因素之争、无氧阈出现的真正原因、疲劳的中枢和外周机制、衰老与肌萎缩、运动是良医等。最后,对当前运动生理学的历史发展机遇进行了阐述,认为当前运动生理学的发展更应该注重实践性以及运动中的人。文章期望为未来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规则下男子自由体操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一个奥运周期三大赛事决赛中运动员自由体操成套加分动作类型、动作难度及完成方式的统计分析,结合新规则的变化,全面揭示男子自由体操在新规则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运动预防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流行病学的研究都显示运动能减少肿瘤发生的风险.虽然其作用机理并不完全清楚,但是运动可能通过影响性激素、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分泌,调整免疫,增加自由基的清除,改变体脂的组成及直接抑制肿瘤等方式发挥作用.体育工作者在肿瘤的预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997-2005年的FIG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变化的分析和比较,探讨我国竞技健美操技术的发展方向,旨在使广大的教练员、运动员吃透规则精神,把握新规则动向,刻苦钻研,科学训练,为提高训练编排水平和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为竞技健美操早日步入奥运会大家庭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奥运新周期世界蹦床运动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据统计法对 1998年以来四次世界蹦床大赛、技术发展及现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明确了当前世界蹦床运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认为在新周期 ,世界蹦床运动旧有竞争格局受到挑战 ,世界各蹦床强国将重新排序 ;由于世界各蹦床强国对蹦床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 ,运动员培养周期将逐步缩短 ;自选成套动作的难度值逐年上升 ,整套动作中的三周空翻及两周多度数转体动作将成为主要构成成分 ;规定动作在趋于完美的情况下 ,个性化更加突出 ;动作难度在决定运动员的名次方面将起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太极柔力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改传统硬性击球方式,以弧形引化过程触及球体并顺势将球抛出为主要技术特征的,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就太极柔力球的发源、发展及运动特点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并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今后更好发展该项目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篮球运动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今年来,随着西方三人制篮球、街头篮球的传入,我国 学校篮球运动出现了新的气象和发展趋向。结合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大背景,本研究在综 合研究众多学校篮球运动材料后提出,休闲篮球将是我国未来学校篮球运动发展的新成员,它必将与竞技 篮球一同成为学校篮球运动的主要形态。为此,学校教师、科研人员和体育教学相关管理者都必须做好准 备,积极促进学校篮球运动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试述太极拳对老龄化群体身心健康的积极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对老龄化群体的身心健康有着良好的积极影响。在新世纪“新健康”观念的影响下,对太板拳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整体性研究还是一个新的课题,尤其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对老年人的研究更有待于深入。因此本文论述太极拳对老龄化群体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与影响,目的是进一步促进太极类运动的普及,为太极拳的进一步在老年人群中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确定太极拳在“健康老龄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地位。使健康老龄化成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