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快乐德育是德育的一种理想追求,是通过课堂感知、细节训练、实践活动等途径,让学生在提高道德认知、优化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规范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成长的。本文从对快乐德育的理解,如何实施快乐德育,以及快乐德育给学生带来的收获等阐述快乐德育的校本实践。  相似文献   

2.
蒋玲红 《教师》2011,(24):16-16
"快乐德育"是德育的一种理想追求,是通过课堂感知、细节训练、实践活动等途径,让学生在提高道德认知、优化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规范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成长的。本文从对快乐德育的理解,如何实施快乐德育,以及快乐德育给学生带来的收获等阐述"快乐德育"的校本实践。  相似文献   

3.
吴建良 《成才之路》2014,(27):22-22
道德认知、品行养成的关键是自我体验。缺乏自我体验的品德教育活动是苍白无力的,因为这样的教育不可能沁入学生的心灵,也不可能使学生实现道德认知的自我建构。德育活动特色在于丰富学生对品德与行为的过程体验。学校的"家乡好孩子"德育活动,多样性地融入学生的生活,多方式地引导学生参与过程体验,使德育活动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生命体验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4.
德育在体验中生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型时期的德育目标要求学校德育教育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前提 ,实施主动性、开启性的教育。基于学生亲身经历和深刻感悟的德育体验将学生和具体的德育实践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在德育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中体验着自主和自尊 ,体验着互相合作、互相激励的积极的精神力量 ,体验着生命意义发生、创造与凝聚的过程。体验 ,促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校德育工作要取得成效,有两个必要的途径,其一是让学生作为主体出现在每一个教育场中,即实现其主体性;其二是将德育活动依附于现实的学习、生活,继而落实到学生个体,即实现其生活性。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置身于德育之中,通过亲身体验,产生真正属于自己的道德认知与体验,实现道德的成长。而这两个途径都要求德育工作者树立立体的德育观,把德育的总体目标细化为若干个看得见、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课堂就是在教师导学过程中,在师生思辨、对话过程中,在学生实践与体验过程中,点滴实现转变。德育的种子转化为学生的人格基因,构筑起学生成长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德育过程中如何发挥心育的作用?激励机制与德育、宽容与德育的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感受快乐,让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们—起体验自然而然的德育效果,体验心育在德育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传统德育是一种知性德育、灌输德育、考试德育。传统德育的目标、方法、内容及德育的评价制度等都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难以满足大学生道德成长的需要。改变传统德育模式,方法与对策很多,其中体验式德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德育之路。那就是把高校的德育课从知性德育模式转换到体验式德育模式中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道德情感,在体验中深化道德认知,从而让学生自己作出道德选择,升华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和体验。德育方法的尝试和实践,重心是突出德育过程中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中学是青少年学生成长和实现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加强德育教育,帮助中学生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如何优化德育过程,抓好德育建设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优化德育过程,注重情感体验,形成信念,落实行动德育过程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心理因素的作用和变化密切相关,有三个环节需要重视:认知是基础、载体;情,就是情感,它是人们心理上所认识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和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感体验;行,就是落实到实践和行动中。德育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在这过程中,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国际、国…  相似文献   

11.
德育过程中如何发挥心育的作用?激励机制与德育、宽容与德育的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感受快乐,让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们一起体验自然而然的德育效果,体验心育在德育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具有鲜明的践行性,为新课程改革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和要求。关于德育课程建设,我国起步较晚,可以借鉴日本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体验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德育工作与自我的感觉体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重视道德体验过程中体现的价值,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生存能力、独自创造能力以及集体合作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使得学生内心世界更加充实,促进新课程改革更加回归于生活。  相似文献   

13.
德育是目的和任务,不是一项工作;德育是全体教师的责任,不是德育处的工作;德育基于学校实际,不仅是完成上级任务;德育须有社会和家长的参与,学校难以承担全责;学校应直面德育困境,积极调整策略,针对教育普及化、大众化以及身心全面发展并不断改变着的学生实际,整合家庭、社会多方力量,发挥核心作用,在学生成长中创设出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在过程和经历中不断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改背景下,以课本为依据、以笔纸为方式、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德育评价的需要,成长记录袋在德育中的应用是对德育评价的改革和探索。德育成长记录袋主要记录在某个思想品德成长阶段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包括学生的优秀事迹、活动资料、所获奖励、获奖作品、优秀劳动成果等。成长记录袋评价在使用过程中要体现对学生的关怀和关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品德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德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是帮助人获得新的生命的活动。德育过程绝不仅是道德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更是人与人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德性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教师期望效应在德育中的作用及其在课程中实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德育新教材课题设计的生活性、主体性、活动性、情感性、场域性和开放性取向,既体现了现代德育新理念的要求,同时又彰显了新课程新教材的新形象。德育新教材课题,饱含童心童真童趣富有魅力,将会引领学生在亲历活动、感悟生活、孕育体验、展示自我中享受到学习和生命成长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生活化体验式德育以活动为载体,活动的生成性、活动的过程都是德育的重要素材。在体验式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尊重。要让他们真正在活动中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以提高德育的实效,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8.
特殊教育学校可通过建立健全机制、引进社会有利资源、多渠道展示学生风采等方式,实现德育活动的常态化、社会化、生活化,从而不断提升德育管理实效,帮助残疾学生在活动中实践、体验、感悟,实现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9.
德育新教材课题设计的生活性、主体性、活动性、情感性、场域性和开放性取向,既体现了现代德育新理念的要求,同时又彰显了新课程新教材的新形象.德育新教材课题,饱含童心童真童趣富有魅力,将会引领学生在亲历活动、感悟生活、孕育体验、展示自我中享受到学习和生命成长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正"强化·浸润·体验·养成"德育模式是我校基于对学生成长规律性的分析与把握而提出的。施行这个模式,目的是通过强化教育,引导与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通过文化浸润和活动体验,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固化,并内化为自身的文化素养。一、把握时点规律,强化德育标准由于地域文化、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各不相同,学生的思想情况各有特点,道德认知水平各有差距。如何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规范,及早帮助学生确立德育成长目标十分重要。第一,重视高一起始年段的德育衔接工作。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