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编辑在对作者文稿的加工过程中,应提高自身的著作权法意识,积极维护作者(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在具体的编辑工作实践中,一方面要帮助和指导作者正确行使署名权,另一方面要尊重和保障作者对文稿的修改权,正确行使编辑的修改权,以达到纯洁学术研究、防止学术腐败蔓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编辑修改权的行使涉及作者、学术期刊以及读者利益的协调。综合编辑对文稿的修改实践,文章将编辑修改权的行使分为能动模式和被动模式两种并对其利弊进行分析,主张在处理各方关系时,无论采取何种模式,都必须明确编辑修改权行使的目的是兼顾作者与期刊的利益,不能通过修改论文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作者。  相似文献   

3.
科技期刊编辑实践中常见的著作权问题剖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马敏峰  施业  熊水斌 《编辑学报》2003,15(3):172-174
结合编辑工作实际,对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实践中常见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等几个著作权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在编辑实践中,不能发表违禁作品;未经作者授权不要改动作者署名;正确行使编辑修改;在对稿件的编辑加工中保护好论文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编辑意识是编辑主体在规划选题、组织稿件、联系作者、加工稿件、选择稿件以及编辑管理等一系列编辑工作中的思维表现。编辑意识一旦形成,便将影响和指导编辑的行为,使之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预见性。树立正确的编辑意识,会给编辑实践指明正确的方向和具体的前进道路。...  相似文献   

5.
刘佳 《编辑之友》2018,(3):86-89
编辑权并非法定专有权利,但编辑权的行使与著作权存在着交叉关系.在著作权语境下,编辑修改权、专有出版权与版式设计权三种邻接权同属于编辑权.另外,编辑可根据作者的授权获得著作权,或依编辑权行使过程中形成的独创性表达享有著作权.数字出版时代,编辑与读者的身份不再固定,而是可互相转化,提供存储功能的网络服务提供商也开始承担编辑角色.当网络用户上传的内容涉及著作权侵权时,网络服务提供商行使编辑权的行为无疑会影响“避风港原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6.
学术期刊编辑修改权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修改权是学术期刊编辑履行工作职责的基本权利,是编辑对作品作修改、加工、制作的基本依据和准则,因而也是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毫无疑问,一方面,应充分保证学术期刊编辑的合法修改权;另一方面,学术期刊编辑要强化修改权意识,合理、合规、主动、积极地行使修改权,使期刊真正成为真知和良知的载体,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一、学术期刊编辑修改权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对编辑的修改权做出明确规定:“报社、期刊社可以对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应当经作者许可。”①认真解读这一法律…  相似文献   

7.
编辑的社会角色是通过作者和读者两个维度来定位的。从作者一方而言.编辑是作者作品的裁决和加工者,编辑的二度创作是作者作品走向社会读者的关键环节。在这个阶段,编辑意识或称编辑的主体意识是决定编辑能力和编辑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读者一方而言,他们接受的是编辑产品,是编辑人员经过对各类信息的搜集、选题的设计与构思、作者的发现与选择、稿件的审读与加工以及文化市场的调查与开发等等一系列工作之后的精神和物质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编辑的作者意识与作者的编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办报刊、出精品,作者和编辑都责无旁贷,而且,作者和编辑多一些沟通,各自增加一点编辑意识或作者意识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编辑行使修改权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著作权法》出台以前,编辑理所当然地行使对作品的修改权而无须作者的授权;作者也就无法主张其修改权。《著作权法》实施之后,可谓形势急转直下,法律将作品的修改权授予作者,将修改权规定为著作权人的人身权之一;同时又授予报刊社“对作品作文字性修  相似文献   

10.
选题策划是现代编辑工作的重要一环,是编辑主体参与现代社会文化高层建构的重要体现.然而,在早期的社会文化传播中,文化传播的控制是以作者的意识为导向的,作者写什么,编辑就编什么,出版社就出什么,当然读者也就读什么,是一种完全的作者导向意识.  相似文献   

11.
金平 《出版科学》2011,(4):35-37
改稿始终是编辑最基本、最原初的工作,是编辑之为编辑的根本。编辑改稿是有边界的,编辑应具有"边界意识"。在改稿工作中,编辑应注意改稿权利之边界、改稿主体之边界、改稿正误之边界和改稿风格之边界等问题,以更好地履行编辑职责,促进编辑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发展条件下科技期刊编辑理念的变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朱辉 《编辑学报》2004,16(3):161-162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科技期刊编辑理念要进行变革:1)专家型编辑应越来越成为科技期刊的主角;2)要激发编辑的策划意识,编辑应具备学术敏感性,要以独到的视角关注和发掘选题;3)编辑要具备创新意识,体现出鲜明的办刊思路和编辑理念.  相似文献   

13.
写好稿件退修意见的"一二三四五"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程春开  李昕  孙立杰  吴进  罗杰 《编辑学报》2002,14(6):425-427
稿件退修意见是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作者修改稿件的"金标准".写好稿件退修意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怀着一颗平常心;综合专业和编辑2方面的审稿意见;尊重作者、审稿人和编辑3方面的劳动;处理好补充和删减、内容和形式、重点和次要、肯定和疑问等4个关系;注意数据处理、标准和规范、作者姓名和单位、图表、参考文献等5个细节.  相似文献   

14.
科技期刊稿件退修中编辑主动性的发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结合编辑工作实践,论述编辑在稿件退修中应积极发挥的主动性:主动思考,重视沟通;主动突破,耐心指导;主动交流,与作者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5.
为他人做嫁衣:也谈科技期刊编辑的作者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编辑学报》2017,29(3):304-306
合理调节编辑、作者之间的关系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关键.科技期刊编辑的作者服务是建立编辑与作者关系的桥梁,有利于稳定和扩大作者队伍,营造良好的学术道德氛围,树立期刊良好的品牌形象.科技期刊编辑应通过坚守职业道德,加强学科专业和编辑业务理论学习,尊重作者,服务作者,积极应用新媒体技术,构建与作者互相尊重、互相进步的和谐关系,最终达到提升期刊影响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张静 《编辑学报》2015,27(1):58-59
阐述编辑与研究生作者就稿件问题有效沟通的方式.基于研究生作者所投稿件的特殊性,提出编辑应从增强服务意识出发采用与研究生作者电话沟通的修稿方式.认为这一方法具有提高修稿效率和吸引更多作者投稿的作用,沟通时编辑应做到对稿件内容的真正理解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论科技期刊编辑与作者权利的界限及其统一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通过对编辑与作者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各自权利的分析,指出编辑与作者对自身权利的认识的误区及其权利的界限.认为编辑与作者的正当权利来源于科学技术研究信息和知识创作与传播的需要,编辑与作者的权利具有依存关系,因此,编辑与作者的权利在实质上和在操作层面上都是统一的.认识到这种一致性,将有助于编辑与作者相互尊重对方权利,并使之认识到保障对方的权利就是保障自身的权利,从而形成有利于科学研究信息和知识传播的良性互动局面.  相似文献   

18.
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应增强为作者服务的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琳  王跃军  王秦玲 《编辑学报》2014,26(2):175-177
服务意识是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也是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近年来,部分科技学术期刊编辑为作者服务的意识已经日渐淡化。本文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阐明由此带来的后果,同时呼吁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应增强为作者服务的意识,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刘凤华  席慧 《编辑学报》2012,24(4):350-352
通过对《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部分稿件退修情况的统计分析,论述科技期刊文稿退修的必要性,即:退修是联系审稿专家、编辑和作者三者的桥梁;可提高论文的学术价值;使论文在格式上更规范;提高作者写作水平,储备优质作者资源;提升编辑的业务素质,培养编辑的审稿能力。认为退修时应注意以下问题:重视政治问题;切忌照本宣科;叙述明确,主次分明;尊重作者,体现修养;注明修回日期。  相似文献   

20.
作者与科技期刊编辑权利及其权利限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付中秋  吴利平 《编辑学报》2005,17(6):447-448
从作者与科技期刊编辑权利取得的法律依据、主要权利内容的不同、权利限制以及可能发生的侵权行为阐述他们各自在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的权利义务.认为作者与科技期刊编辑在<著作权法>上表现为不同的权利主体,分别拥有不同的权利及其权利界线,编辑与作者双方权利义务的正确行使和履行,有助于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