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1999年到2011年田径运动年度最好成绩进行统计,运用统计学分析女性田径运动各项目的增长速度和发展稳定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学研究世界女性和中国女性田径运动的年度参赛最好成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女性田径运动竞技成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论:中国女性田径成绩总体增长速度优于世界女性;世界女性田径成绩发展的稳定性好于中国女性;中国女性田径成绩与世界女性的总体差异处于变小趋势;中国田径成绩男女间总体差异程度高于世界男女。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近四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普通高校组田径比赛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普通高校组大学生田径总体竞技水平有待于提高;男女竞技实力发展不均衡;田径运动各项群发展水平不均衡;田径运动竞技实力地域差距较大等.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田径运动作为学校体育中的重要内容而使得其在大众当中有着深厚的影响力.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结束,大众对金牌和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产生了质疑,从而使得总体水平不强的田径运动的发展成为了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综合分析世界各国田径运动的发展状况可知,我国田径运动的未来发展应当从国家体制向商业化方向转轨,最终实现田径运动的职业化.  相似文献   

4.
田径运动是北京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在其发展的几十年的历程中,曾培养出很多优秀的田径选手,近几年北京市的田径运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竞技体育训练体制的不断改革,北京市的田径训练体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真实的了解与掌握北京田径运动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哪些对策,以确保北京市田径运动的长期稳定发展。我们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北京市田径一、二线运动队训练现状、成绩现状和在训队员现状;北京市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北京市田径三级训练输送体制;家长支持孩子训练的动机等影响北京田径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对策研究。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北京市目前的田径一、二线田径训练状况、运动员在编人数不能适应北京市竞技体育发展的总体目标;随着社会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家长不支持孩子从事田径专业训练,致使各级训练班都难以招收到理想的田径苗子。在北京市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中也存在管理措施配套不到位的情况,运动员学训矛盾较为突出等。为此我们也提出了整合有限资源,谋求整体快速发展;完善和拓宽训练输送体系;有效改善田径二线的瓶颈问题等发展对策,力图为北京市田径运动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推理等方法,通过对北京奥运会的田径赛事进行深入分析,对北京奥运会后的世界田坛竞技实力格局及中国田径运动的竞技实力现状进行评述,通过对中国田径运动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中国田径可持续发展的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6.
对田径运动属性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事物发展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的特征,重新阐述了田径运动应具有的多重属性,并对片面强调田径运动竞技属性的“物性”认识误区进行剖析,提出了全面认识田径运动多重属性是现代田径运动发展方向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高校田径运动训练是高校体育训练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其他体育项目技能水平的基础,同时在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我国高校田径运动训练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便为提高我国高校田径运动训练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试析现代田径运动训练发展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径是竞技体育中的基础项目,“得田径者得天下”。在中国田径仍未摆脱落后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分析现代田径运动训练发展特点,旨在为中国田径摆脱落后局面提供理论研究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田径运动的“健身属性”在全民健身计划具体实施中进行了分析论证。结果显示:田径运动具有“健身属性”和“竞技属性”,在全民健身中“健身属性”的地位和作用要高于或大于竞技属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对现代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表明:以竞技体育观念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对目前大、中、小学田径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不少的困难。田径竞技技术的革新步伐不断加快,现代田径训练运动负荷定性专项性更加明确。科学技术对田径运动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1.
运用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与逻辑归纳等方法,分析了中国田径在参加世界田径三大赛事及全运会表现出的特点;揭示了中国田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中国田径症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为中国田径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第 2 7届奥运会田径比赛结果的分析 ,透视出当今国际田坛美国遥遥领先、保持世界第一 ;进入第二集团国家增多 ,竞争激烈 ;田径新生力量不断涌现 ,奖牌出现分流的总体实力格局。同时 ,从世界田径运动发展的现状来看 ,具有一定的发展不平衡性和较为明显的优势项目洲际分布特征。我国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田径比赛中的欠佳表现 ,暴露出了我们训练中所存在的许多问题。转变思想观念、注重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强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提高训练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和科学化训练水平、在全面提高田径运动整体水平的同时 ,注重几个重点项目的突破等 ,应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外优秀田径选手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中外优秀男女田径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外优秀男女田径选手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均具有鲜明的项群特征.不同分组项目运动员上述3指标不仅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且其依大小排序呈一致性.在中长、超长距离同一分组项目中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女田径运动员的上述3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短跨、跳跃、投掷及全能同一分组项目中上述3指标均明显低于世界优秀选手.说明在身高及肌肉力量素质方面我国与世界优秀选手存在着较大差距.建议应尽快完善、构建与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身体形态模式相适应,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田径运动员选材模式及评价标准,加强我国田径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及其专项力量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田径运动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通过分析田径运动的项目特点、国际田径运动发展的趋势、近年来我国田径运动训练管理体制改革及运动训练水平的现状,提出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深化田径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强推广宣传,推动田径运动的广泛普及,加强高水平田径运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田径运动技术水平,注重市场营销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办田径的积极性等促进田径运动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及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田径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运动技术个性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中外优秀田径运动员有关技术参数的对比分析 ,认为田径技术是相对的、发展的 ,并不存在理想的固定模式。并提出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运动技术个性化思想 ,即经多学科综合分析研究 ,符合运动员个体特点和实际能力 ,最能发挥运动员个体所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社会环境对我国残疾人田径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残疾人田径运动主要社会背景中,训练条件和国家政策和政府投入是起了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残疾人田径运动继续发展的前景.我国在近些年来由于发布了许多有关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规和政策,对我国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提供了良好的精神环境.但是在一些具体的配套措施上和物质投入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使我国残疾人田径运动的物质环境得到改善.我国优秀残疾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条件日趋改善,但相应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还需加强,经费还需增加,场地器材还需增设,以保证残疾田径运动员能够得到长期的系统训练,在国际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以此来带动更多的普通残疾人提高体育意识,主动地参与身体锻炼.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世界田径运动成绩趋势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91~2000年间世界田径各项前十名成绩为依据,根据不同项群进行分组研究,从中探索并揭示世界田径运动近十年的发展趋势,并通过灰色包络模型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通过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与逻辑归纳等方法,分析了中国田径在参加近20年来世锦赛、奥运会国际赛事所表现出的特点,描述了中国田径实力的演变过程和特点,揭示了中国田径优势项目发展规律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北京奥运会世界和中国田径成绩进行预测,为中国田径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以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很久以来,对田径运动的解释是:在跑道上进行比赛的项目叫径赛;在空地上进行比赛的项目叫田赛,并进一步从竞赛计算成绩的方法来解释.这些解释没有涉及人体的运动、运动特征等问题,因此,必须给田径运动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以及提出田径运动的特征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田径运动在高校遇到的困境,对武汉地区高校田径运动开展的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指出了影响田径运动开展的原因,并提出了培养学生兴趣、改革体育课堂的组织形式、营造学校田径运动氛围、重视体育教师角色转变和自身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