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将传统夏季奥运参赛国界定为,在现代夏季奥运会上获得过的奖牌数不小于17届的28个国家,其奥运之路或为我国新常态下奥运方略的“后事之师”.选取传统奥运参赛国8个因素的总体和近三届奥运会的数据为研究对象,采取历史的研究思路和统计学的方法相结合.通过对传统奥运参赛国的系统研究认为:奥运会竞技实力受到三大球奖牌数、基础大项奖牌数、举办奥运会次数、GDP共同构成的国家体育实力因子的积极影响显著,且在国家政治背景因素中一党执政或社会主义政体更加高效.但总体而言,国家体育实力因子比国家政治背景因素对传统奥运的参赛国竞技实力的影响更大.传统奥运参赛国经验告诉我们:奥运体制与三大球应并行不悖,奥运体育强国与三大球和基础大项等大体育时代本就融为一体,这也充分证明了新常态下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耦合,且更加明确了奥运方略若干内容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普遍认为:二战之后,日本政府为实现其政治目的,制定了奥运公关策略,并从1952年芬兰赫尔辛基奥运开始逐步实施,到1964年,日本政府成功举办东京奥运会,而日本队一举挤进奥运会金牌和奖牌榜前三甲,挤进奥运强国行列。至此,日本奥运军团出色完成了日本政府的政治的使命,竞技体育从此逐渐淡出日本政治历史舞台,却迎来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发展的新高潮,笔者对日本代表团历届现代夏季奥运会成绩进行资料收集、数据统计、逻辑分析,研究表明:与上述结论不一致,日本奥运军团在奥运赛场上经历了"游泳时代"、"体操时代"、"综合繁荣",三次辉煌;摔跤和柔道项目是为日本竞技体育文明于世做出了重要贡献;日本军团夺金和夺牌项目较多;男子表现优于女子,但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始女子表现异军突起,到第28届奥运会已出现男女均衡之势;日本的奥运攻关策略富有弹性和灵活性,值得中国体育当局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奥运对和平的追求是人类对富有政治意义的体育精神家园的向往.在已有的奥林匹克运动研究中,大都关注提高运动成绩和经济效益等问题,以及一般的体育与政治问题,尚未发现探索奥运追求和平的课题.从政治学的角度对奥林匹克运动追求和平的历程进行追溯与分析,找出阻碍奥运和平进程的因素,总结出现代奥运促进和平采取的改革措施.以期能为奥运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探讨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回顾中国早期步入奥林匹克大家庭的苦涩经历和两岸体育交往的曲折历程基础上,有感于两岸同胞心系北京奥运的民族情结,对加强后奥运时期两岸体育交流与合作进行理性的思考,以期发挥体育交往的政治、文化与教育功能,加快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5.
竞技体育是表达国家自豪感和提升国家凝聚力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探讨竞技体育成绩尤其是奥运奖牌指数对国家自豪感的影响,为我国民众理性地看待奥运奖牌指数以及竞技体育经费的理性投入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国家自豪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国家特征,竞技体育成绩仅可以引起其小幅波动;通常情况下,国家自豪感是意图增加竞技体育经费的一种政治话语,即赢得更多奖牌,进而提升国家自豪感。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奥运体育广告及我国体育广告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奥运广告具有意境符号化及情感化的特点.结合奥运广告成功营销的经验分析目前我国体育广告存在的问题:缺少品牌及市场建设,运作理念缺创新等,并指出奥运体育广告对我国体育广告发展的影响,以期加速我国体育广告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国际体育领域里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实践主要包括国家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经济利益3个方面。在国家政治利益方面,中国争取主权与平等,获得国际尊严,加入国际体育组织争取话语权;在国家文化利益方面,以传播武术文化、凝聚中华民族精神为主;在国家经济利益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国际体育领域中的经济利益认识较晚,实践也比较落后。当前主要以国际体育大赛(包括奥运经济)和职业体育领域的实践为主。  相似文献   

8.
后奥运时代,我国面临构建和谐体育的新任务,弘扬传统中和思想精华,对于促进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多方面的现实意义。首先,“天人合一”强调身心和谐正与后奥运时代体育的终极目标相契合;其次,“时中权变,,要求后奥运时代的体育要与时俱进;再次,“和而不同”为后奥运时代体育多元并存、和谐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最后,“以礼制和”可以对现代体育伦理道德的重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竞技体育制度框架经历了孕育与初创阶段、尝试性创新阶段、多元化创新阶段。通过对后奥运期我国竞技体育制度框架创新时代背景的分析,得出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制度的改革将提速进入轨道,并对后奥运期我国竞技体育制度框架创新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设计和构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国内竞技体育发展现状,认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非均衡性具体表现为: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发展的非均衡性,奥运项目分布的非均衡性,奥运项目内部发展的非均衡性,以及奥运项目与大众体育、学校体育项目发展的非均衡性。为了实现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我国奥运项目的均衡发展,缩小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分布的地区差异,协调好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发展的同步性,以顺利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11.
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为通俗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可能,由此引发了通俗文化与精英文化在社会转变期的尖锐对立.但事实上,它们是互动、辨证的关系.在现阶段,我们应积极甄别通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内涵、关系,剖析它们的现状与走向,以形成它们之间的良性循环发展.作为文化一部分的文学,同样如此.无论通俗与精英,都应在时代急流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主导力量,其领导人员能否牢固树立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工作准则,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国 有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既有其理论的必要性,也有其现实的紧迫性,更有其工作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人·球·时间·空间——现代篮球运动的新观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球、时间、空间是篮球运动的构成要素,认识它们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机制,探索它们对篮球运动发展及其趋势的影响,将有助于改进人们对篮球运动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唐代夹城建置,至玄宗时期大盛,通过禁中宫门与复道互相联络,三宫防卫与政治构成管理的整体。夹城于武后时期已在上阳宫启用,玄宗经历重重复杂政治而得位,宫廷护卫的安全意识更为强烈。夹城除方便君主游幸与潜逃之外,且有监察诸王的功能,宦官作为帝王耳目,在夹城内外的活动日益频繁。  相似文献   

15.
浅议巴蜀文化的地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史学观点普遍认为巴蜀应属同一文化,没有区别。事实上,巴蜀文化渊源不同,实质内涵各异。“巴有将,蜀有相”,巴人“少文学”,勇猛善战,“质直”“敦厚”,喜《巴渝舞》,唱《竹枝歌》,形成独特的“巴渝文化”,这与人才济济,文化发达的蜀地不可同日而语。经过长期相互融合,两地文化渐趋一同,仅在边远山区保留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近代,巴文化迅速崛起,大有超过蜀文化的趋势。历史上两地文化的差异,应是今日设置重庆直辖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唐赋在唐代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重视不够 ,唐代咏物赋自然也就很少论及。而唐代咏物赋在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由此奠定了其在咏物赋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中老年居民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心理量表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安市城区中老年人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以期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不同锻炼方式与西安城区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年人群身心状况不容乐观,身心负荷较重,主导心境、生活满意感和整体自尊意识模糊,他们既是家庭的主要经济和精神支柱,又是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主力军,他们的身心健康问题对家庭幸福、社会安定、国家富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坚持健身活动的中年组和老年组身心健康状况均呈现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8.
新残疾人保障法与旧残疾人保障法相比整体有了不少的进步,其中进步较大的是残疾人体育的相关规定—不但体现了爱残、助残、惠残、权利为先的立法指导理念,扩充了违法者的法律责任,增设了无障碍设施环境,而且有了一定的保障落实措施;但新残疾人保障法中残疾人体育相关规定仍然有不少地方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家庭体育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休闲逐渐成为家庭健康生活方式不可缺少的内容,体育作为家庭成员重要的休闲方式之一,以它能够使人们获得许多独特的体验与需要而备受关注。因此,对家庭体育模式构成要素、环境及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对提高政府部门体育政策的宏观决策水平,加快家庭体育模式形成,引导城市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养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写作能力的养成与提高是汉语言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学习者的写作能力的养成与提高受到包括学习资源的僵化、陈旧甚至缺失等多种因素制约。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为学习者设计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值得关注。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写作通识课程的教学需要结合读写互动、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等理论与方法进行合理设计。与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方式相适应的写作通识课程教学设计将逐步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