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高校体育应该以健康体育为主线,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满足大学生进行强身健体的需求.在对165名大学生进行体育卫生知识的调研中,分析广大读者影响健康体育的因素,并提出体育卫生的自我监督指标,以达到健康体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大学生健康的体育消费心理和行为,从而推动大学生闲暇体育的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质健康的调查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体育态度现状,探讨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质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体育态度调查问卷》对随机抽取的465名大学生的体育态度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要求对其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对调查与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学生体育态度总体上比较积极,但体育认知、体育情感、体育行为意向三者之间不平衡,体育认知水平得分较高而体育情感、体育行为意向得分较低。大学生体育态度总评与体质健康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485,P0.01)。但体育认知与体质健康水平之间相关关系不明显,而体育情感、体育行为意向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之间呈中度到高度相关(0.40≤r0.80,P0.05或P0.01)。结论:培养正确、积极的体育态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提高体育行为意向水平。  相似文献   

4.
我国青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日益下滑,我国大学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构建新的大学体育活动课程体系有利于扭转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的不利局面,也为大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做铺垫。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法对美国大学校园娱乐体育的组织管理机制进行梳理和研究,提出我国大学必须完善体育活动课程组织管理体系、加强体育活动课程制度化管理、拓展学校体育活动课程空间、增加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纳入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推进体育活动课程有偿化服务等建议,以图为我国大学体育活动课程新体系的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适应体育改革的趋势,高职院校要改变目前的课余体育格局,把握现代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重斯组建并发挥"课余体育"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现,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把握体育课程改革转向,搞好高校课余体育链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顺应体育改革的趋势,高等院校要改变目前的课余体育格局,把握现代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重新组建并发挥“课余体育”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旨在探讨体育消费心理预期对消费价值观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样本来自于湖南8所高校的1386名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结果表明:1)消费价值观、体育消费心理预期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消费价值观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预期、体育消费行为有正向影响;3)体育消费心理预期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有正向影响;4)信息来源与渠道、信息量、预测依据和体育消费心理预期在消费价值观与体育消费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预测经历和价格知觉水平在消费价值观与体育消费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浅谈大学生体育意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当前大学生体育意识淡薄的现状及其原因的阐述,强调高校体育的目标是“健康第一”,高校体育的重点是培养大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高校体育模式需要转变,以适应新的形式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和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对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对比研究,寻找推行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具有的优势和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及影响效果。得出结论: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有一定促进和强化作用,改善了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其效果要比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显著。  相似文献   

10.
探讨休闲体育在高校体育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休闲体育作为“人类着力建造的美丽的精神家园”,是一种积极、健康、明、高尚、科学的生活方式,是人们从事体育活动指向的主要类型之一。我们认为休闲体育的内容丰富、娱乐性好、趣味性高、自主性强、参与面广,既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要,也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休闲体育是大学生实现身心健康、人格完善、追求人生命意义的需求中一条有效、健康、科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师范类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回顾我国高校体育课改革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师范类大学生体育课的教学改革进行积极探索,提出:应严格区分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体育课,师范类培养目标与就业性质决定了其体育课具有较非师范类更多、更广的素质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师范类大学生体育课,有利于师范类大学生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高师素质教育与师范生体育素质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一个热点问题。采用文献法,研究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如何顺应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指出,应该抛弃原有狭小“身体素质”观,树立大的“体育素质”观,重构师范生的体育素质结构。在重构师范生的体育素质时,必须改革原有教学形式、方法、内容以及体育课评价体系,使之与新的目标体系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高师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理性分析法对高师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体育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提出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明确培养目标,促动学生树立努力方向;把握新生教育良机,处理好体育学科"本""木"关系的教育;强化人文社会科学等深层次学科教育;注重课外实践,强化学生的道德人格教育;推行体育学科的探索性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提高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体育创造力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表明,体育课的教学内容、结构不适应大学生创造力发挥的需要及体育教师在创造性教学过程中主导意识不明确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创造力发挥的主要因素,课外体育活动中场地、器材不足,缺乏科学指导等原因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创造力培养途径,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建议提高体育教师素质,使之掌握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营造促进大学生体育创造力发挥的情境,改善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创造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反馈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针对体育院校特招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现状,分析影响其英语听、说能力的因素,结合《大学英语零起点》教材,尝试适合体育院校特招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并提出建议,为体育院校创新英语教学体系的形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师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阐述了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四个方面。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思想;加强高等院校人力资源制度建设和信息沟通;竞争上岗,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市场;增值人力资本,加强体育教师再培训。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课程既是大学体育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因素。借鉴经营理念,从提供优质环境、建设一流管理和教学团队、树立服务意识、形成品牌优势、引入竞争机制、营造独特体育文化等六个方面提出研究型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策略,以期为研究型大学引领中国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影响大学生体育选项课因素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采用调查问卷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影响大学生体育选项课的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体育选项课的主要因素是:兴趣和爱好、体育特长、教师、运动项目的特点、场地器材因素、体育考试的难度及同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健康教育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学生健康教育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搞好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要加大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提高学生对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在加大理论指导的同时。要加大实践性环节对终身体育开展的作用。在学习的内容上把个体的,可挖掘的,便于学生长期坚持的体育活动定为终身体育的项目,另外,还应充分发挥教师在终身体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应试教育”向“健康教育”转变、使“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终身体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述了信息素质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的作用,进而提出利用高校图书馆对进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