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研究补服不同量的乳清蛋白后人体最大吸氧量及有氧耐力的变化,探讨补服乳清蛋白对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实验法,以体育系12名健康男性大学生作为被试,分为两个阶段共六周进行试验。每个阶段补服3次不同的补剂,第一个阶段在无氧功率自行车上进行3个连续3min的递增负荷运动;第二个阶段进行12min跑的耐力运动。补服7g和14g乳清蛋白与安慰剂相比最大吸氧量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补服7g,14g乳清蛋白与安慰剂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机体有氧耐力水平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1)补服不同量的乳清蛋白都不同程度影响人体的最大吸氧量水平。(2)补服乳清蛋白饮料可能会提高人体的有氧耐力。  相似文献   

2.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跑的经济性与运动成绩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体校男女各13名少年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跑台逐级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测试最大吸氧量,并以24m·min-1的恒定跑台速度测试跑的经济性RE,呼出气体通过JaegerEOS心肺功能测试仪,用开放式气体测试法分析。文中运动员成绩均为竞赛成绩。实验结果表明,跑的经济性RE(ml·kg-1·min-1)无显著性性别差异(P>0.05),但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RE(ml·kg-1·min-1)与1500m、400m跑运动成绩无显著性相关,RE(%V2max)与10km跑成绩呈显著相关。提示RE在较长距离跑中起重要作用。运动员想提高耐力水平,可以通过提高最大有氧能力或改善技术以提高经济性这两种方法实现。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功率自行车进行渐增负荷运动 ,测定了 2 1名高校优秀女子手球及足球运动员最大吸氧量 (VO2 max)、无氧阈 (AT)及无氧阈时主观感觉 (RPE- AT)。结果表明女子大学生手球与足球运动员相比 ,虽然运动项目不同 ,但是最大吸氧量、无氧阈及其时的主观感觉却无明显的差异。研究认为这两种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影响大学生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无氧阈及无氧阈时主观感觉 ,同时这些指标可作为评定高校优秀女子运动员有氧耐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使用心肺功能仪和与之配套的高速跑台对12名CUBA男运动员和12名在校普通男大学生进行多种动态心肺功能指标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试验组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及其相对值、最大通气量、心率、氧脉搏及通气阈时的吸氧量百分比比对照组在校大学生高,两者具显著性差异。以体育学院在校男生为对象,通过测试大学生的最大吸氧量、通气阈、氧脉搏等生理指标,动态地观测和科学地评价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心肺功能状况及有氧工作能力,并可为他们日后进行运动训练、比赛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是测定优秀男女手球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无氧阈,最大无氧功率及无氧阈时的主观感觉,探讨性别对手球运动员无氧阈及无氧阈时的主观感觉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手球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为502±52ml/kgmin(男子)、451±32ml/kgmin(女子),无氧阈为423±47ml/kgmin(男子)、369±34ml/kgmin(女子)。手球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无氧阈与耐力成绩密切相关,后者大于前者。同时最大无氧功率与最大吸氧量、无氧阈密切相关。同样与无氧阈相关大于最大吸氧量。因此,提高无氧阈对于手球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具有重要意义。手球运动员无氧阈时的主观感觉男子137±06、女子138±07。不受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最大吸氧量是预测中长跑运动员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与最大吸氧量相比,决定最大吸氧量利用程度的因素对中长跑运动成绩的影响更大.由于无氧代谢引起代谢性酸毒症和肌糖元较快地耗尽使耐力下降,所以提出无氧阈(AT)是限制赛跑运动员能力的一个因素.至今,一直是通过测定血乳酸与跑速的关系,或是通过测定呼吸气体交换变量的变动来推断AT.佩德盖斯特曾证明,独木舟运动员和惯于久坐的受试者,在AT以上,吸氧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心台阶试验作为有氧耐力素质指标的有效性,对358名普通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和最大吸氧量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最大吸氧量与台阶试验测试值和台阶试验得分无显著线性相关(r=0.015,P>0.0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台阶试验不能作为评价大学生心血管功能和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有效指标;男、女大学生台阶指数分别为46.53和47.30,男女生的台阶指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女大学生平均最大吸氧量分别为50.85 ml/kg.min和35.03 ml/kg.min,男女大学生最大吸氧量差异显著(P<0.01);大学生最大吸氧量与其肺活量指数之间呈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首都体育学院大学生心肺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渐增负荷运动试验,对24名女大学生进行运动心肺功能的测试,结果表明:试验组女生的最大吸氧量及其相对值、最大通气量、心率、氧脉搏及乳酸阈时的吸氧量百分比等指标均比对照组女生高,两者具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从运动医学和现代数学的角度,探讨我国优秀耐力型运动员的吸氧量(VO2)随运动时间(time)、心率(HR)变化的动态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三维动态数理关系,为体能训练过程中的实时监控提供一个可靠的生物学指标体系和数据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248名10~19岁女子的做功量、下肢相对长度、瘦体重相对值、最大心率、最大吸氧量绝对值及相对值,计算做功量及其与上述其他各项指标的相关系数。做功量与最大吸氧量高度相关,瘦体重相对值和年龄相关系数较低,最大吸氧量相对值、下肢相对长度、最大心率与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 80名受试者进行心肺功能及Vo2 max的测量 ,结果显示 :以Vo2 /HR(ml Kg- 1 beat- 1)这一指标以Vo2 /HR (ml Kg- 1 min- 1)与运动成绩更具相关性。提出采用Vo2 /HP来评定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比Vo2 max更为合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个案分析对目前国内外专家、教练员和运动员采用的耐力训练手段方法以及耐力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尽管目前越来越多的运动员采用与比赛距离的生理特点相似的训练方法,但耐力训练对所有项目仍然是必不可少的.采用多种指标综合评价训练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可采用摄氧量和心率评价中枢耐力水平,采用乳酸和强度评价外周耐力水平.不同距离、不同条件的运动员耐力训练的重点不同,手段也不同.短距离运动员应重点提高耐乳酸能力,中长距离运动员应重点进行最大摄氧量和个体乳酸阈训练.  相似文献   

13.
由台阶试验推算儿少最大吸氧量的分段追踪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台阶试验分段追踪观察 ,推算了 7~ 17岁男、女学生的 VO2 max近似值 ,呈现了儿少有氧耐力发展的年龄、性别特征 ,反映了儿少心肺机能的纵向发展状况 ,提供了群体间接测量 VO2 max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近一个世纪以来,在研究者们关注如何通过训练提高有氧运动能力的过程中,对优秀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评价方法逐渐成熟并应用于训练实践。在众多研究中,最大摄氧量及其派生指标(V.O2max、v V.O2max和tl i m v V.O2max)以及经济性(efficiency)这几个与耐力素质密切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针对以上指标,从其定义、测试方法和训练应用情况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5.
有氧代谢能力的应用及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多层次、不同途径较系统地研究影响最大有氧代谢能力的生理学因素及最大摄氧量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结果发现:少年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与疲劳主观感觉有关,其最大摄氧量负荷时的R.P.E值低于成年人;不同负荷形式测定的最大摄氧量值有较大的差异,按其大小排列顺序为:固定跑台、功率自行车、台阶;耐力训练可提高有氧代谢水平,特别是无氧阈值或最大摄氧量利用率;在白、黄、黑肤色人种中,最大摄氧量值无种族差异;在力竭性运动中,线粒体钙聚积抑制细胞呼吸,可造成有氧代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特定负荷强度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将我校体育专业健美操专修班女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不同强度训练一年,利用德国产Cortex 3B型号的心肺功能仪测试其训练前后的心肺功能指标,并分析指标数据的前后变化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无氧阈强度下健美操运动可明显改善大学生的心率、最大通气量、摄氧量、氧脉搏、等心肺功能指标.研究认为,在无氧阈强度下的健美操运动更能促进女大学生心肺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最大摄氧量和通气阀作为衡量运动员耐力水平的指标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运动实践。对1987~1990年我国短跑道女子速滑运动员各个训练时期的最大摄氧量和通气阈进行了追踪研究。发现1987年的陆地训练能明显提高了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而且我国选手的最大摄氧量也高于国内外一些速度滑冰选手;通气阈在各个训练时期有训练均有明显的提高,所以,通气阈是评定短跑道速度滑冰运动员耐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通气阈的训练是提高耐力能力的重要训练手段,它优于最大摄氧最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水平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急性低氧运动时肌氧饱和度特征。方法:采用交叉设计,通过无损近红外光谱学技术(NIRS)连续监测17名优秀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常氧和低氧(模拟3 200 m,FIO2~14.0%)急性递增负荷运动时肌氧饱和度、心肺功能及通气指标的变化。结果:1)在4个不同功率等级低氧Δ[O2Hb]均显著高于常氧对应值,Δ[HHb]在50%、75%和100%最大功率时均显著低于常氧对应值,而Δ[THb]在各相对功率等级时无显著性差异。2)低氧时通气无氧阈(VT)和最大摄氧量(.VO2max)对应的HR、SpO2和Power皆显著低于常氧对应值。低氧时VT和.VO2max对应的低氧通气指标(V.E/V.O2、.VE/V.CO2)皆显著高于常氧对照值。结论:反映心血管系统与肌肉代谢耦联的低氧通气反应(HVR)是肌氧饱和度变化的基础,是肌氧饱和度反映肌肉代谢疲劳的重要生理机制。而提高运动员高原低氧时的HVR是提高其耐缺氧能力的基础,是进而提高有氧能力和运动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选取体育专业足球队学生(专业组)、非体育专业不运动学生(对照组)和体育锻炼持续一年以上的学生(锻炼组)为实验对象,采用德国h/p/cosmos跑台和美国MAX-Ⅱ心肺测试系统等设备测定其在运动过程中心肺功能各指标及血乳酸浓度的变化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专业组和锻炼组达到乳酸阈时的跑速、血乳酸浓度高于对照组;乳酸闽和最大吸氧量(VO2max)时的摄氧量(VO2)、氧脉搏(O2P)、每分通气量(VE)、跑速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