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运动生理学理解,凡依一定的程序、周而复始地做相同的自动化动作,如跑、游泳、划船和自行车等运动过程的动作便称为周期性自动化动作.在神经系统的各级中枢上‘至大脑皮质,下至脊髓灰质,都有支配骨骼肌完成从复杂到简单的各种躯体运动的调控装置和记忆装置。牵张反射的生理现象给我我以启发,同一块肌肉被拉长后,能引起该肌肉的收缩。而周期性自动化动作中,动作环节的节律转换,绝大多数是运动环节向即时运动方向的反方向运动,如跑时(?)、膝和髋关节的屈伸转换,也就是骨骼肌在不同的时刻充当不同的角色,彼时的原幼肌,此时则是对抗肌.实现动作环节转换的感受,启动装置是肌梭、腱梭和关节角度感受器,控制这种转换的基本中枢是脊髓灰质。周期性自动化动作是后天形成的、是类似牵张反射的一种中间反射.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以我国幼儿园普遍开展的韵律性身体活动为切入点,尝试将幼儿阶段应掌握的基本动作技能融入到活动中,比较动作发展视角的韵律性身体活动与一般性的韵律性身体活动效果的差异,为促进幼儿动作发展进行实证探索。方法:采用教学实验法,将289名受试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共142人,对照组共147人。实验组进行动作发展视角的韵律性身体活动,每天累计活动时间为20-30 min,运动干预周期为1年。对照组除了进行一般性的韵律性身体活动外,其他所有实验条件与实验组均相同。结果:1)经过动作发展视角的韵律性身体活动干预后,实验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总得分、移动动作得分、操作动作得分均显著高于运动干预前得分(P<0.01),且各年龄组各具体动作得分基本上都有明显提高,发展水平较为均衡。2)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总体水平在运动干预前无显著差异(P>0.05)。运动干预后,实验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动作发展视角的韵律性身体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且此方面的效果优于一般性的韵律性身体活动。在韵律性身体活动中必须强调基本动作技能的学习,采用重复、变异等练习方式,促使幼儿掌握这些基本动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前动作相关学科理论与实践作为指导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的作用逐渐体现出来,人类动作发展特征在体育课程设置、训练计划制定中突显指导意义。运用文献资料、实验法,基于个体动作发展特征针对体育与健康武术课程设置进行研究。理论层面上得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用书、教科书中武术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即,动作难度和体能发展设置有待商榷、动作技术比例较低。实验得出小学U6—7阶段武术教学设置中健身操难度大、基本动作专业评价高、协调性评价有待商榷、U10—11阶段“基本掌握”要求较低。初中U12—14阶段武术套路评价中的打出“武术劲力”不宜要求。全国武术项目联盟小学阶段武术教学设置中基本动作部分内容学习难度较大,以及展演活动和教学设置欠明确。依据动作相关学科、发展科学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意见或建议,即全国学校武术项目联盟武术教育体系设计中课程内容细化和具体设定展演活动比重等。本研究以提供给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武术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4.
摘要:为了发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健身锻炼功效、发挥中小学踢毽子活动的育人功能,以及科学探索不同年龄阶段健康个体在学习踢毽子动作时的典型动作特征。采用现代动作学科知识理论研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实施体育育人的操作手段。梳理文献资料得出U6—14阶段健康个体典型的动作发展特征,即U6—7阶段的学习运用自我、U8—9阶段的基本动作过程学习、U10—11阶段的基本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应用,以及U12—14阶段的基本动作技术向专门动作技术过渡。录像观察得出踢毽子活动的动作发展序列特征,即,整体发展序列的5个阶段和4个部位发展序列的不同阶段发展特征。案例教学实验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师用书中关于踢毽子课程设置的客观性,得出U6—7阶段和U10—11阶段踢毽子课程设置难度大。本文揭示了儿童、青少年踢毽子动作的学习与掌握不仅依赖于直接教学,更要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发展;体现儿童、青少年对特定运动项目的学习特征是自然发展的,而不应是学习与训练促成的。  相似文献   

5.
学习并掌握运动技能是体育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 ,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合理安排运动技能教学过程 ,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体育教师应研究的重要课题。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各阶段所要求的教学各异 ,总体上看 ,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总是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 ,由不太熟练到熟练运用。运动生理学研究证明 ,运动技能的教学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改善与提高动作阶段 ;巩固与适用自如阶段。1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的动作特点及教学要求1.1 粗略掌握阶段的动作特点该阶段大…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低姿匍匐训练中,普遍存在动作速度慢、身体姿势高等不足,为揭示其运动规律,选取部分优秀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低姿匍匐是周期性动作,分为两个阶段;下肢的伸展动作是低姿匍匐的关键环节,但上肢的配合也很重要;训练中要遵循“低”和“快”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动作频率是运动速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对许多体育项目,特别是周期性运动项目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动作频率受什么影响?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如何?长期以来,不少专家学者对此做了广泛的研究。有人认为:动作频率主要受神经灵活性的影响:有人认为:动作频率主要受带动运动物体的力量(主要指肌肉力量)的影响。我们认为:评价运动者的动作频率,应该考虑到运动时间、运动次数、运动幅度、运动负荷等因素。从总的意义上来说:任何动作频率都受到运动者身体内部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特征的制约,也受到运动者身体外部所表现出来的带动肢体运动的肌肉力量的影响。但是,对于不同运动幅度、不同运动负荷的动作频率,其各种影响因素所起的作用的大小应该是有所不同的。我们还认为:不同幅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学习基本教材的过程中既有心理活动,也有生理活动,其中心里活动对身体活动起着调节、控制的主导作用。因此,了解学生在掌握动作的各个阶段中的心理活动和学习不同教材时的心理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证明,掌握动作的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即: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动作发展的视角出发,将幼儿阶段应掌握的基本动作技能设计到韵律性身体活动中,通过分析幼儿侧滑步下肢肌肉放电情况的变化,比较这种新幼儿韵律性身体活动与一般性幼儿韵律性活动效果差异。方法:将38名受试对象按照年龄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幼儿周一至周五每天进行动作发展视角下的韵律性身体活动,每天累计活动时间为20-30分钟,运动干预周期为一年。对照组则进行一般性的韵律性身体活动。运动干预前后,记录受试者侧滑步时下肢肌电活动,选取积分肌电值、下肢主要肌群积分肌电贡献率为指标评估幼儿下肢肌电活动的变化。结果:(1)运动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积分肌电贡献率较运动干预前的整体变化为主动肌积分肌电贡献率的上升和拮抗肌积分肌电贡献率的下降。(2)运动干预后,侧滑步第一时相中,实验组3岁组幼儿腓肠肌(右)积分肌电贡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股直肌(右)积分肌电贡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岁组幼儿腓肠肌(左)的积分肌电贡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股二头肌(左)积分肌电贡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运动干预后,实验组幼儿的侧滑步动作发展水平都有了提高,在做侧滑步时对主动肌与拮抗肌的控制变得更加协调;动作发展视角下的韵律性身体活动在改善幼儿侧滑步动作下肢肌肉放电情况,促进幼儿侧滑步动作发展方面优于一般性的韵律性身体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散打运动员侧踹腿技术的动作质量,对于运动阶段肌肉活动形式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肌电学的角度对不同水平散打运动员的侧踹腿动作进行研究,评定技术的优劣,分析和改进技术,为提高运动成绩、选择和改进训练方法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各项武术比赛的开展,武术向着“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新规则对难度动作的规定使得难度动作在套路比赛中的重要作用更加明显,这就需要武术训练科学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对难度动作进行详细的理论研究,寻找动作运动规律进行科学化训练也势在必行。助跑是完成旋风脚720&#176;动作的准备阶段,好的起跳是成功高质量完成动作的保障。运用文献资料法、立体定机摄影摄像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优秀武术运动员的旋风脚720&#176;动作的助跑起跳阶段进行运动学分析,并对不同运动员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运动员在助跑起跳阶段的各个运动学参数以及最有利于完成动作的运动状态,为今后运动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一、简述现代体操训练工作中学习新动作的各个阶段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答:目前直观教学已被现代化教学运用到形成动力定型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在高级运动员的学习过程中,直观教学越来越明显地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我国近年来的训练实践及国内外科技文献来看,直观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录像、肌电测定、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等方面的成就),已由原来“初步建立动作概念”的作用逐渐扩大到学习新动作的各阶段,但  相似文献   

13.
意念训练对投篮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过程,是反复强化某种条件刺激而建立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形成中,准确而清晰的意念想象训练十分重要.意念想象训练是心理训练的一种方法,它要求有计划地、反复地想象准确技术动作,而不必实际去做这些动作.其原因是:通过反复意念想象,不断刺激大脑皮质,可帮助学生在技术训练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强化正确的条件反射.在意念想象中做动作,可培养学生对动作技术预见能力和调动神经支配能力.因为每一种实际动作都伴随着一种内心的图象,在计划做某种动作的同时也支配肌肉,并引起相关神经生理反应.在预见动作时,既涉及到时间,也涉及到空间,时空观的建立是动作技术掌握的基础,因而能达到预见动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竞技体操动作繁多,为便于归类、分析,探讨其运动生物力学原理,选择科学的教学和训练方法,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有必要对其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一些体操教材对体操动作结构作了专门论述,但尚有不足和不安之处,笔者认为,体操动作结构就是体操动作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排列和相互关系;每个动作都应按技术特征划分成二至七个阶段;将动作的第一阶段称作“准备阶段”是不安的。  相似文献   

15.
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根据篮球运动技术特点,对不同运动技能形成阶段“教”的重点与“学”的难点,从方法学意义上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使学生规范掌握技术动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从动作发展的视角分析目前幼儿韵律性身体活动开展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促进我国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提供参考。调查表明:韵律性身体活动广泛分布于幼儿体育活动、音乐教学活动和舞蹈活动中。大多数的幼儿园都自主设计韵律性身体活动,且需求量大;教师对活动设计的理念把握得较好,认同在设计活动时应该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相关的设计原则,但多数教师在设计实践中不清楚不同年龄幼儿具体的动作发展特征是什么,很难依据幼儿动作发展特征与规律设计韵律性身体活动;教师能够认同“动作”在活动设计时的核心要素地位,但多数教师凭直觉设计活动,不知道具体应该选择哪些动作内容,势必影响幼儿动作发展的效果;教师对自己设计的韵律性身体活动评价不高,感觉自主设计活动较为困难,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对幼儿动作发展的认识,补充关于幼儿动作发展的知识,明确幼儿阶段应该学习和掌握的基本动作模式与技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科学地设计出韵律性身体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抓举成绩,从事举重运动的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对抓举过程中杠铃的上升路线、速度以及主要参与用力的肌群、用力顺序进行了多年的探讨和研究,并总结出一条比较合理的技术原则。这就是:“近、快、短、协调性。”然而,随着举重运动水平的迅猛提高,技术动作也随之而改进。有些是人们有意识地改进,而有的则是不自觉地在变。如我在这里要谈到的“碰腿”动作就属后一种情况。它不符合“近”  相似文献   

18.
少年运动员脑电图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动技能的形成就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器的运动条件反射。大脑皮质神经元在机能上进行排列组合,使兴奋和抑制在运动中枢内有顺序地严格按照时期间隔交替发生。在非周期性练习及混合性练习中,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机能非常复杂,且运动过程的演变紧凑,要求神经过程的转换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据文献报导,少年时期神经系统工作能力较低。他们能否从  相似文献   

19.
在运动场上研究短跑动作的皮质调节,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因为短跑运动员要受到大小不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会改变动作活动过程的性质.但工作经验表明,唯有在自然条件下的实验,才能对各补动作的皮质调节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克拉斯诺高尔斯基于1911年首次确定,由肌肉和肌腱的周围神经传向大脑皮质细胞的刺激,可能与有机体的各种活动有关,即可能形成暂时联系.他就会在狗的某一关节的弯曲与唾液腺工作之间建立了暂时联系.  相似文献   

20.
对跑的周期各动作阶段划分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对跑的周期动作阶段划分问题存在着分歧的现状,以文献资料法归纳各种不同观点的可取与不足之处,指出了进行跑的周期各动作阶段划分问题研究遵循的原则,并根据动作任务、运动时肌肉用力的工作情况,提出了新的观点:在跑的周期中,动作阶段应划分为着地缓冲、伸蹬、折叠前摆、前摆带髋、下压伸膝、后划扒地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