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索用户对移动健身App的持续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引入社群影响、信任等变量对技术接受模型进行拓展。通过对338名移动健身App用户进行调查,采用AMOS 22.0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检验。结果:1)感知有用性、社群影响及信任正向显著影响移动健身App持续使用意愿;2)感知易用性正向显著影响移动健身App感知有用性,社群影响正向显著影响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信任;3)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信任的影响不显著。结论:感知有用性、社群影响、信任是影响移动健身App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建议移动健身App企业:1)提高移动健身App健身指导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拓展其社交、娱乐等功能;2)应注重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提高风险防范能力;3)重视社群影响对用户的影响,加强产品宣传。  相似文献   

2.
引入感知健康结果和社会比较倾向两个变量对期望确认理论模型进行拓展,来探索用户对健身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持续使用意愿。通过对306名健身智能可穿戴设备用户进行调查,采用AMOS24.0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检验,显示:用户确认程度正向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满意度和感知健康结果;用户感知有用性正向显著影响满意度,感知健康结果正向显著影响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用户社会比较倾向正向显著影响感知健康结果,满意度正向显著影响持续使用意愿。由此认为,确认程度、感知有用性、感知健康结果是影响健身智能可穿戴设备用户满意度的重要前因变量,并对持续使用意愿产生间接影响;感知健康结果、满意度则是持续使用意愿的直接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指出,企业要加强用户数据分析,强化健康结果反馈;注重专业性、科学性设计,提高用户满意度;注重细分市场,加强对不同用户群体期望功能的调研;注重游戏化设计,为用户搭建分享、竞争平台。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网络招募平台使用意愿的影响机制,基于信息生态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引入信息素养和政策激励对模型进行拓展。通过滚雪球抽样对498名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网络招募平台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SPSS25.0和AMOS2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发现:1)信息素养、政策激励正向影响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网络招募平台的使用意愿;2)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在信息素养和政策激励与使用意愿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3)感知有用性在感知易用性与使用意愿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建议:1)加强潜在服务参与者的信息素养水平调研,实施分类引导与宣传;2)深化行业信息发布的政策引导力度,优化网络招募环境与氛围;3)注重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网络招募平台的应用创新,提高易用性和有用性感知程度。  相似文献   

4.
运用扎根理论方法,以健身App用户评论数据为样本,对影响健身App用户购买意愿的因素进行识别分析,构建线上健身情景下用户感知对购买意愿影响的模型。从功能设置、软件运行、界面设计等26个范畴中提炼出系统质量、服务质量、功能价值、情感价值、社会价值等10个主范畴。通过典型关系结构进一步验证模型中各类因素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健身App用户的购买意愿受到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和感知风险3类因素影响,并发现感知价值和感知风险在感知质量和购买意愿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据此提出,应提升软件感知质量,优化用户使用体验;丰富软件价值功能,增强用户使用黏性;保障软件环境安全,改善用户风险感知。旨在助力在线健身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后疫情期时代同步在线学习何去何从?为了获得影响大学生同步在线学习行为意向的各个因素,研究结合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及学生个体要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相关性分析、路径分析和影响效应分析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同步在线学习的感知有用性、行为态度对其线上学习行为意向有直接的、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无直接影响;大学生对同步在线学习行为意向的影响效应从强至弱依次是感知有用性、主观规范、行为态度、信息素养、便利性。由此,实现同步在线学习常态化,学习空间的变化不仅需要师生更高阶的信息素养加持,教师还应从学习任务要求、学习目标分解上使学生的本性得以释放,来形成更加持久的内在动机,并且教师需要构建及时的、多元的、有深度的交互,促成更加紧密的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归纳等方法,对我国健身俱乐部产业的发展阶段、产业链条与盈利模式,新冠疫情的影响及后疫情时期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健身俱乐部产业经历了萌芽、初创、成熟和创新4个阶段,逐步形成了特有的产业链条和盈利模式;新冠疫情下出现了线上健身服务、云健身活动或竞赛以及电子商务新动向,这些新动向将持续影响后疫情时期健身俱乐部的产业链条及盈利模式。文章最后提出多方联动进行整合联合营销,逐步推进健身服务产业链延伸,探索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盈利模式以及构建线上健身服务的监管体系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线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确立了学习行为预测与改进的方向与路径,对于在线学习、学习分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基于行为科学的理论视角,系统回顾在线学习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构建所依据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具体建模研究进行文献评述.研究结论认为:在行为科学视角下,现有的在线学习影响因素建模遵循"外部变量-个人认知信念-行为意愿-实际行为"的基本路径;行为科学理论建模的核心变量为认知信念,包含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四个具体变量;学习行为影响因素建模应根据行为的发生阶段和学习环境的类型来选择合理的行为理论.后续研究可能的改进方向在于:综合多种模型来提升行为模型的解释力度以及更为全面准确地测量在线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8.
在综述国内外关于在线体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感知有用、关联互动和情感状态为在线体验的前置变量,以顾客的重购意向作为在线体验的产出变量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关联互动和情感状态对在线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线体验对重购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购买体育用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为此,分别构建基于 TAM、TPB、DTPB与 TAM-TPB的体育用品网络购买意愿结构模型,并对其适用性和优劣性进行比较,以为今后模型选择问题提供理论参考。采用结构方程模型 (SEM)对445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从模型拟合度和简约性来看,TPB 优于 TAM、TAM-TPB、DTPB。从模型解释力来看,4个竞争模型相差无几,TPB 在购买意愿上的解释力略优于其他模型,但 DTPB 在态度上的解释力优于 TAM 和 TAM-TPB。从路径系数及其显著性来看,态度是购买意愿最为重要的影响变量,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感知有用性与态度、态度与购买意愿之间的显著性关系在不同模型构造下具有高度的稳定性。经综合考量,认为 TPB用于分析消费者体育用品网络购买意愿最为恰适。  相似文献   

10.
2020年春季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指示,很多高校仍然按照原定的校历时间,依托教学平台开启在线教学,共同确保防疫、教学两不误。在线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受疫情影响学校传统教学无法正常进行的情况下,显现出了更多优势。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校外语在线教学的特性,接着重点分析高校外语在线教学的方法,最后分析高校外语在线教学优化策略,为外语在线教学的发展规划提供进一步的决策依据,从而保障高校外语在线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加快转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基于TPB理论,分析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主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相互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主体态度、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主观规范、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主体的感知行为控制通过影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主体意愿进而影响其绿色技术创新行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主体态度、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主观规范、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主体的感知行为控制均能通过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主体意愿的部分中介效应影响其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发生。基于以上,提出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加强绿色技术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模式选择和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运用公共资源,为满足公民体育健身的共同需要,为其提供大致相等的体育健身公共产品和服务。我国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中存在着基本标准缺失、城乡和区域之间不均等的现象。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保障体育权利的角度出发,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适宜选择最低公平模式。为了实现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应当对公共服务职能转变、服务内容标准确立、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和构建体系完善机制的相关路径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网络动员在全民健身中的应用,旨在为信息化时代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提供对策。主要结论:网络媒介为全民健身提供了新的动员途径;全民健身网络动员具有主体不确定性、地域性、低冲突性、弱组织化与民间性等特点;全民健身网络动员的主要流程为话题拟定阶段、网上组织阶段、网下实施阶段以及信息反馈阶段;全民健身网络动员中存在缺乏安全保障体系、缺少有效的指导与监管机制、没有明确的组织管理体系等问题,政府需要改变角色定位,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完善相关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4.
摘要:为探讨“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的理论体系,在国家、社会和市场的分析视角下,以“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的理论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法和文献法进行研究,认为:1)全民健身的理论框架是政府角色从管理者过渡到治理者,充分利用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在国家政策的约束下,充分调动体育社会组织构筑的社会网络的积极性,发挥体育产业网络的行业组织带头作用,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差异化需求;2)全民健身工作的理论思路是支持体育设施的长效发展、减少社会阶层阻隔,整合现有的体育协会或社会组织,构建体育产业的创新体系,既要完成“传统体育产业+互联网”的转型,又要支持“互联网+体育”新兴产业的发展;3)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健康中国的总体目标是全民健身意识的提高,体育参与度的提高和参与权利的均等化、体育专业化社工的建设,人们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教学对全民健身运动科学化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高校体育教学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关系及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此论证高校体育教学对全民健身运动科学化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学应当承担起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科学化发展的重任;必须改变高校体育教学理念,加大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力度,着力传授运动健身的原理、方法及体质评价的有关知识;合理引进体育教师,使其所学专业与所授课程相协调,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摘要: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主席面向全国教育工作者提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其中的“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运动乐趣”是对学校体育和体育课程教学的非常明确的要求,如何响应习主席的要求,让学生享受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乐趣是本文要论述的问题。本文认为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失去乐趣的原因是多重的,有运动(sports)变成体育(physical education)后失去运动固有乐趣的因素,有因为体育课变得“蜻蜓点水、低级重复”后失去学习成就感的原因,有身体锻炼内容萎缩导致体育锻炼变得无味的原因等。因此,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体验运动乐趣,必须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以确保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就要加强体育比赛与展示以让全体学生有展示成就的舞台,就要加大体育教学的可选择性让体育学习过程充满自发性和自主性,就要加强学习集团的互动和粘合以提高体育集体的教育作用和温暖度,就要加强快乐健身游戏内容的恢复与开发以提高体育锻炼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在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运动乐趣的施策方面,本文建议要加快实验“体育走班制”教学以探索确保学生掌握技能的新课程教学模式;要学习借鉴“运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狠抓教、练、赛三个环节的融合;要大力普及“全员运动会”以确保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竞争与表现的机会;要普及“体育趣味课课练1 260例”以大力提高体育锻炼实效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7.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动力与路径。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构建完整的体育产业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完善的体育产业链、供应链,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当前,体育产业形成了“政府—政策—产业— 市场—企业”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的“双循环”支撑动力。鉴于此,通过紧扣更高水平供需平衡,围绕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抓紧以扩大体育内需、促进城乡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构建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现代体育市场体系、新型体育消费体系,提出 “一个”主线、“两个”改革、“三个”重点、“四个”体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失地农民对体育的认识、体育组织形式和体育消费情况入手,对我国失地农民的体育生活现状进行研究。指出在文化转型背景下,发展失地农民的体育生活应该遵循传统体育为本原则,与经济发展水平匹配原则和竞技、健身、娱乐三结合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失地农民体育生活的对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政策的操作性;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生活;积极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体育工作者,旨在不断提高失地农民的体育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及有氧体适能的内在关系,对323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有氧体适能的测试.运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行为习惯、行为认知和行为控制感能正向预测体育锻炼行为;主观标准负向预测有氧体适能;行为习惯正向预测有氧体适能;体育锻炼行为能正向预测有氧体适能.2)路径分析支持体育锻炼行为的中介作用,行为习惯、行为认知和行为控制感均通过体育锻炼行为间接影响有氧体适能.其中,体育锻炼行为在行为习惯和有氧体适能之间扮演着部分中介的作用,而在行为习惯、行为认知与有氧体适能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3)采用促进和抑制策略养成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行为控制感,让青少年充分感受到自主性;加强青少年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内化,形成正确的行为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