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高水平成年女子足球队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访谈法。在 2 0 0 0年 ,2 0 0 1年两次冬训中 ,对全国高水平成年女子足球队 12支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对目前我国女子足球的管理体制、经费来源以及教练员、运动员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研究发现 ,目前我国女子足球管理体制尚不明确 ,既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管理 ,又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俱乐部管理形式 ;女子足球普及面窄 ,后继乏人 ,没有形成良好的梯队建设 ;经费严重缺少 ,女超联赛没有看点 ,缺少高水平的比赛 ;教练员队伍不够稳定 ,需要专门培训提高。应该重视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 ,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措施 ,保证我国女子足球能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
世界女子垒球八强实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参加第27届悉尼奥运会的八支女子垒球队为研究对象,对当前世界女子垒球实力、年龄结构、技术风格与打法类型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世界女子垒球仍分为两大集团,第二集团队伍与第一集团队伍的总体水平有一定的差距;(2)加拿大、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四支队伍年轻队员多,后备力量充足,而古巴、意大利、新西兰、中国等四支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后备力量不足;(3)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投手的实力明显高于日本投手的实力,但日本队在进攻和防守上凭借着细腻的技术默契的配合,也能取得比赛的胜利。旨为我国女垒队今后训练与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观看我国2008年全国U17女子篮球比赛,运用测试法、比较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少年女子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基本技术与比赛现状进行研究,深入探析了当前我国少年女子篮球发展的现状和新动向,指出我国女子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在选材、队员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竞技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技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第11届全国运动会田径比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中前8名运动员为样本,采用比赛现场摄像与图像解析方法对研究对象的助跑技术进行运动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技术主要特征表现为:(1)助跑距离和步数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形成适合自己的固定模式;(2)助跑的最大速度、起跳前瞬间速度与世界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有显著性差异;(3)最后一步的摆动腿摆动不够积极主动;(4)和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助跑最后两步的变化幅度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2009年全国龙舟锦标赛和2010年亚运会龙舟全国选拔赛中各单项前6名的18支优秀女子龙舟队伍的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进行研究,通过研究,确立我国优秀女子龙舟运动员身体形态的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优秀女子龙舟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主要由匀称度、长度、充实度、高度、围度、高度比例、宽度等七个因子构成,其中匀称度因子和长度因子的载荷贡献率较大.(2)优秀女子龙舟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表现为:上肢和指间距较长,身材匀称、比例协调、有良好的充实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运动成绩变化规律的模糊性、未知性等 ,运用灰色理论的模型方法建立了我国女子自由泳全国纪录 5个项目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 ,并进行了后验差检验和关联度分析 ,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精度均为一级 ,模型可信度较高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可以用来揭示女子自由泳各项运动成绩的发展趋势。并对2 0 0 2年的运动成绩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运用三维摄影解析和运动学研究等方法,对河北省不同时期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推铅球的最后用力技术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李梅素、李梅菊、巩立娇3名优秀铅球奥运选手分别在1997年第8届全运会女子铅球决赛、2003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肇庆站)、2007年全国田径大奖赛(石家庄)和2008年4月全国田径大奖赛(萧山站)比赛上最后用力技术录像分析,揭示河北省新老3代女子铅球奥运选手最后用力技术上的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女子200 m蝶泳是近年来我国竞技游泳在奥运会游泳比赛中的优势项目,为进一步提高该项目比赛成绩及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对我国高水平女子200 m蝶泳运动员的技术特征进行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图像采集及解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和阐释我国高水平女子200 m蝶泳运动员的技术特征。结论:1)与世界高水平女子200 m蝶泳运动员相比,我国高水平200 m蝶泳运动员焦刘洋在出发、转身、冲刺到边技术环节均具有优势;刘子歌在转身、冲刺到边技术环节中具有优势,但在出发环节中处于劣势;2)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相比,我国3~8名高水平女子200 m蝶泳运动员在出发、转身、冲刺到边技术环节中存在不足;3)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相比,划频较快、划幅较小是我国高水平女子200 m蝶泳运动员途中游的技术特征,在技术方面均表现出减小阻力、降低能耗的技术理念。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8名优秀女子掷铁饼运动员(右手掷铁饼)的技术进行研究,利用三维运动快速解析系统获取数据,经皮尔森相关分析获得我国优秀女子掷铁饼技术的各个环节中与铁饼成绩相关密切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女子足球后备人才现状、发展布局与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献分析、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00l年度中国足球协会组织的各级全国女子足球比赛的参赛队伍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访问,主要研究结果:对中国女子后备力量运动员队伍和教练员队伍的规模、年龄结构、运动水平、知识结构和培训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从当前世界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情况对中国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掌握了中国女子足球后备人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中国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的具体措施与中国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00年奥运会男、女排比赛技术统计资料的分析,发现实施新规则后的排球比赛技战术具有如下特点:网上实力强的球队更容易取得好成绩;进攻仍是得分的主要技术手段;技术全面的球队同样能取得好成绩.这些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反过来影响球队的比赛成绩,从而构成当前世界排坛新格局.研究还发现亚洲球队与世界球队之间的差距在拉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排球运动的快速发展,当今排球比赛已不再局限于身体素质、技战术的较量。运动员临场意识、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也是取胜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势均力敌的对抗中,哪个队能稳定、合理、灵活地运用技术,就可能获得先机。因此,排球意识是排球运动的灵魂,必须把它贯穿到整个的教学与训练过程中,从细小的环节开始,一点一滴的培养,并不断地总结、提高、丰富,才能逐步形成较高的排球意识,提高排球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3.
亚洲男排同欧美男排综合实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第29届奥运会男排队伍的基本数据和比赛现场技术统计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并运用逻辑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亚洲男排同欧美男排综合实力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亚洲男排同欧美男排在近三届世界排球三大赛成绩落差较大;在年龄和扣球高度、拦网高度上经检验无差异性,在身高和体重方面具显著性差异;三项主动得分技术的运用效果经检验显示:发球无差异性,拦网得分率具有显著性差异,扣球得分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一传到位率和防守失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游程"分析法对排球比赛中的连续得失分进行界定,并对中国男排与世界男排强队之间比赛连续得失分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整体上中国男排的连续得分游程明显低于美国、巴西男排。与意大利、委内瑞拉、日本队的连续得分游程差异不显著。在胜局与胜局和负局与负局中中国男排的连续得分游程个数均低于国外男排。自身的比较中中国男排在胜局中连续得分游程优于失分游程。负局中连续得分游程明显低于失分游程。  相似文献   

15.
对九运会女排决赛阶段三种进攻打法效果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九运会女子排球决赛第二阶段12支队伍扣球进攻技术的数据统计,运用对比分析法对强攻、快攻和后排攻等三种进攻打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优秀女排队伍进攻方式以强攻为主体;快攻虽然使用率远不如强攻,但进攻效果显:后排攻使用率和效果都甚差。  相似文献   

16.
运用Data volley排球技战术信息侦测法和高速摄像视频解析等研究方法,以世界女排强队及世界顶尖女排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进攻特点与技战术发展趋势。认为:欧美国家女排强队进攻实力占优,球队内各位置上均有进攻表现突出的顶尖球员担纲重任,不同位置进攻端协同作用明显,呈现出欧美国家女排强队的进攻表现总体强于亚洲国家女排强队的态势;世界顶尖女排运动员在进攻核心指标上具有优势,进攻区域选择具有一致性,接应二传参与进攻任务;中国女排球队的进攻依赖4号位强攻,接应队员在击球高度、球体过网高度、击球速度等核心指标方面与欧美国家女排部分顶尖球员存在差距;欧美国家女排强队在进攻区域分配相对平衡且进攻迅速,后排进攻位置多变,与前排队员的协同性强,具有较高的纵深组合度。  相似文献   

17.
国际排联推出自由人规则以来,各国先后采取了自由人战术,建立了以自由人为核心的一攻和防反体系来提高本队的防守能力,以获得好的比赛成绩。通过第29届奥运会女排比赛来探讨我国女排在自由人应用上与世界强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对于比赛来说,准备活动是为克服人体各器官生理惰性,调整心理状态,适应比赛环境,缩短进入比赛状态时间和预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进行的身体练习。中国女排在重大比赛中进入比赛的状态比较慢,这同中国女排在比赛前的准备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对10支女排俱乐部队和国家女排的训练活动进行了现场观察和统计,认为:国内高水平女排队伍(包括国家女排)比赛前准备活动只重视身体的准备,而忽视了心理的准备,准备活动内容没有新异性,这是造成进入比赛状态比较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规范化运行的体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文献研究及对第六届大运会排球比赛的调研认为:目前运动员的来源渠道复杂;资金投入匮乏;训练与学习的矛盾;缺乏高水平的教练员;管理体制滞后;竞赛体制结构不完善,导致了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经过十几年的变化,在人才培养上仍没有新的突破.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必须重视后备力量的培养,规范招生制度,改革竞赛体制,完善教练员的岗位培训,提高比赛质量.  相似文献   

20.
拦网技术在目前的排球比赛中显得极为重要,但在青少年球队中,重视扣球技术,轻视拦网技术的球队较多,使比赛更加显得进攻远远超过防守能力。根据观察与归纳,揭示了青少年球队拦网技术运用较差与拦网意识、判断、移动步法、摆臂起跳、空中拦截等环节存在诸多问题有直接关系,并根据其易犯错误提出了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