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提高对船员的锚泊操纵进行评估的效率、客观性和科学性,在航海模拟器中建立锚泊操纵自动评估系统.通过专家评估法获得与锚泊操纵相关的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和标准值,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锚泊操纵的自动评估模型.利用面向对象的Visual C++语言开发了锚泊操纵自动评估系统,实现出题、答题与评估、数据管理等功能模块.该系统在大连海事大学自主研发的V_Dragon 3000航海模拟器中的测试表明,系统得出的评估结果与教练员的评估结果基本一致,能够客观、准确地对船员的锚泊操纵进行自动评价,能够满足自动评估要求.  相似文献   

2.
介绍船艇指挥综合模拟训练系统的基本要求、系统构成、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并介绍为使系统达到逼真的仿真目标,模拟船艇模型调制、视景图像数据库建立和多通道图像融合以及系统软件连接等系统主要技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为对黄浦江各弯曲航道的航行危险度进行评价,依据各弯曲航道航行环境的特点,运用结合专家调查法的层次分析法建立黄浦江各弯曲航道航行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获取各指标权重.通过各指标评价标准设定隶属度函数,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黄浦江各弯曲航道进行航行危险度评价.专家验证表明该危险度评价结果正确.该方法在船舶驾引人员制定内河弯曲航道船舶操纵预案或航道管理部门预报弯曲航道危险度等级等方面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对日本的船舶自动跟踪航行系统的原理、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进行了介绍,阐明了自动跟踪航行系统在航海中应用的意义,并结合笔者在航海实践中的体会,提出利用计算机程序控制将自动跟踪航行系统与自适应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套船舶自动驾驶的设想,以达到除紧急避让局面外,海上航行全部实现自动驾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及时综合利用最新水文气象信息,提高船舶航行安全和营运效益,根据数据融合原理,采用求取极大值融合的方法,对船舶现有的水文气象资料从像元级、特征级、决策层等3个不同层次进行数据融合,应用于航海水文气象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通过"育锋"轮从韩国光阳返回江苏南京整个航程的传真报文资料分析与航行实际情况对比发现,实际情况与应用该方法综合分析判断的中值或平均值比较接近,证明该方法对正确利用船上现有资料,尽可能解读出符合实际海况的航海环境条件,提高分析和预报水平,保证航行安全、提高营运效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更合理地评价水域航行环境,确保航行安全,在分析影响船舶航行安全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船舶航行环境安全评价模型,探讨零关系的取舍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能因为某些指标的隶属度为零就将其舍去,否则将降低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为避免因轮船值班驾驶员(Officer Of Watch,OOW)意识水平降低或未履行职责而导致航海事故的发生,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海上安全委员会(Mari-time Safety Committee,MSC)2002年5月20日通过的《驾驶室航行值班报警系统(Bridge Naviga-tional Watch Alarm System,BNWAS)执行标准》,设计BNWAS.该系统采用分布式CPU结构和模块化结构.当驾驶室发生异常情况时,该系统可实时通过指示灯和警报声逐次提醒胜任的后备值班人员,同时驾驶室值班人员可通过系统的应急呼叫功能得到及时援助.相对于陆用工业设备,该报警系统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为对日益增多的定线制水域进行综合安全评价,以分道通航制水域的航行环境为评价对象,从航行危险度入手,建立评价体系.利用集对分析理论的多元联系数,确定综合评价分级标准.通过融合相容矩阵法和均方差法的组合集成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应用模型对定线制水域进行综合安全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对全球定位系统(GPS)出现后,航海天文的现代价值进行了评价,论述了改革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航海天文学的传统内容与笔者研制的航海天文学应用系统(SH—3)作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向航海天文教学现代化过渡的方案,以便同时满足海上航行安全要求和海船驾驶专业实现大类培养的教学改革需要。  相似文献   

10.
港口水域风险评估结论一致性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港口水域风险评估更加可靠,分析港口航行风险评价方法的一致性.以不同港口水域风险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为基础,建立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推荐的一致性分析模型;根据不同方法的不同侧重点,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港口航行风险的各种评价方法的相似度进行计算、分类;通过两种模型的对比,得出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和评价方法的一致性程度.实例证明,对评价方法的一致性分析使港口水域风险评估体系更为完善,可为海事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对船舶航行安全状况进行有效预测,利用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算法构建船舶航行安全评估模型。在分析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因素的基础上,对船舶历史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将其作为模型训练和测试的样本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评估准确度可达99.6%以上;在同一样本数据条件下,模型的评估准确度和稳定性均优于基于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构建的模型。模型的评估结果为水上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船舶驾驶综合训练平台中的多人协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学员的培训效率,节约费用,满足多人协同训练需要,搭建船舶驾驶综合训练平台,提出一种网络同步方案,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场景的一致性。应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模型对系统的角色和访问权限进行有效管理;提出基于交互混合图的串并行交互管理方法,解决交互中的串并行控制问题;对系统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研发的船舶驾驶综合训练平台运行稳定,能满足船舶驾驶的多人协同训练。  相似文献   

13.
内河观光船撞桥风险评估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内河观光船航行安全性,降低撞桥灾难性事故发生的风险水平,基于AASHTO模型进行船撞桥概率预报,分析撞击力对船首结构安全和船舶大倾角稳性的影响,提出船撞桥风险评估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某内河观光船撞桥风险进行评估,并讨论船速和桥墩防撞装置变形系数对船首结构安全和船舶大倾角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船舶通过桥区水域时,若适当降低航速,可避免由撞桥导致的船舶倾覆事故的发生;增设弹性或柔性防撞装置,增加防撞装置变形系数,可减少船舶结构损坏程度,避免船舶倾覆.评估方法合理,结论可供内河观光船安全航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保障客滚船航行安全,在分析客滚船航行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客滚船航行安全因果关系图,并运用Vensim-DSS构建客滚船航行安全仿真模型.对渤海上的某一客滚船的航行安全进行仿真,分析安全投入增加对客滚船航行安全水平的影响,得出结论:客滚船航行安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其航行风险主要是由人、货物、自然环境、交通环境、硬件设施和管理等6个因素交叉耦合导致的,其中人、货物和自然环境对客滚船的航行安全水平影响显著.这可为客滚船航行安全风险管理及防控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证船舶交通安全,避免海损事故,对航行危险度进行评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影响船舶交通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往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方法,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系统理论的发展和数学工具的完善,本文提出用航行危险度进行评估船舶交通安全,首先分析了影响航行安全诸因素,并对其进行定量化,最后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评价船舶航行危险度的模型。本文所研究的航道航行危险度,是指用于评价各种类型船舶在某一水域、航道中危险程度及可能性的大小。航行危险度是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船舶AIS数据采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克服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在船舶动态监控中存在盲区这一缺陷,研究如何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转发AIS数据,以使得监控区域覆盖陆上AIS基站的盲区以及实现装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船舶周围指定船舶的监控.将本船AIS接收的周围船舶AIS信息添加优先权位后存入相应数据库中;采用数据选择、过滤、压缩等技术处理数据,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处理过的数据发送到岸上基站.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转发AIS信息,能有效监控AIS盲区内没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船舶,有效增大船舶动态监控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船舶能效的智能优化,从船舶通航环境出发,研究船舶通航环境的智能识别方法。基于所获得的船舶通航环境大数据,建立基于改进K均值聚类算法的船舶通航环境类别知识库,设计相关系数加权的K近邻算法,实现船舶通航环境的智能识别。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此基于改进K近邻算法的智能识别方法的识别准确率可达97.25%,相对于未改进的K近邻算法,准确率提高7.81%。所提出的智能识别方法可为基于通航环境智能识别的船舶分段航速智能优化方法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船舶交通运输领域中众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现状的基础上,综述《船舶航行安全标准体系表》体系分层思路;着重叙述《船舶航行安全标准体系表》的体系构架总图和各层次上标准的分布与组成;编制《船舶航行安全标准体系表》.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提高船舶航行动态预测的精度,提出将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应用到船舶航行动态预测。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数据转化为航行动态时间序列数据用于LSTM网络的训练和测试。将预测结果与传统的航迹推算法、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法等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证明:基于LSTM网络的船舶航行动态预测模型具有精度高、鲁棒性强、通用性好等特点。预测结果可以为船舶交通管理中心(vessel traffic services,VTS)的监管提供参考,在预警船舶碰撞、搁浅等事故方面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NS)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相结合的组合导航系统在GNSS中断期间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递归模糊小波神经网络(recurrent fuzzy wavelet neural network, RFWNN)的启发式神经网络结构,用于INS的速度和位置误差补偿。在GNSS正常工作时,利用INS-GNSS数据将RFWNN训练成一个高精度的预测模型;在GNSS中断期间,利用被训练好的RFWNN模型补偿INS的速度和位置误差。为对所提出的RFWNN辅助INS-GNSS的性能进行评估,进行实船试验,结果表明利用RFWNN能够有效地对GNSS中断时的速度和位置信息进行高精度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