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把"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融入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试行"知识与技术,体质与健康,能力与品德"的培养。把推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适应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服务。融入体育课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社会实践类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本文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思路,并根据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提出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本文立足于新一轮课改中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的形成。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有很多问题存在。一些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脱节,缺乏主动性,教学内容缺少对学生的吸引力。很难进入学生的内心,教学效果并不显著。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使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成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专业化程度高低是影响中小学生成长和保障基础教育进步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师专业化的内容、影响因素、提高途径是不同的.基于教师专业化和小学教师专业已有研究,着重探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专业化的相关标准、影响因素,并在该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提高途径和措施,是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的补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给一线人员以一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新时代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是对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对思政教育体系改革和实效性提升,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和健康氛围营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新时代高校生命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可从自然生命教育、精神生命教育、社会生命教育和价值生命教育四个方面进行内容设计,通过创新教学理念、整合教学资源、转变教学模式和加大教育合力以提升生命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十分重要,但当前的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误区,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作者指出: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尊重信任和关心学生,用高尚的品德感染学生,用科学知识启迪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心中的110"为例,通过精心设计导入、进行案例分析、情境换位表演、现场模拟热线、设计练习游戏等环节,探讨了"品德与社会"教学与儿童生活的"链接",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将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教育是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大学里的音乐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贯穿丰富的生命教育功能。利用《大学音乐鉴赏》这门课程,挖掘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教育素材,充分地展现生命的价值,激发生命的潜能,培育热爱生命、尊重生活、感恩社会、关爱家人的优良品质的当代大学生,这对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完善人的生命价值,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人和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是加强和改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对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三个相关的概念进行辨析,从而真正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本质。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教师落实教学设计方案,体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也是教师展现教学艺术的舞台。本文中,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就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生命就是人的存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由此产生的生命价值及意义。生命最高原则就在于生命的存在,如果没有生命,也就谈不上其存在的价值及意义问题。人作为教育出发点,教育旨在育人,因而教育应具备明确的育人价值与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2.
随着学生身心发展问题与行为问题的增多,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生命教育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的基础上,应重点把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生命自觉主体作为教育的目的,激发学生生命潜能,唤醒生命自觉意识,帮助学生成长为有理想追求、有健全人格、有自主发展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13.
儒道释生命哲学是中国传统生命哲学的精要所在,本文在论述生命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把握儒道释三家生命哲学文化的脉搏.在其视域下,后疫情时代可从构建生命教育多元课程,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意识;革新传统教学方式,探索主体间性生命教育教学模式;家校社携手共建育人体系,形成生命教育共同体等路径促进生命教育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艺术是生命的必然产物 ,生命的奔腾突进是艺术的内核 ,生命的活力与动感流泻到艺术品的每一个角落 ,艺术品的构造成分和组织方式是动感的 ,是生命的舞蹈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生命美学的理论,对但丁及其《神曲》进行审美观照。从绝望的政治人生、无望的爱情人生和人真正生命的存在三个视角,对蕴藏于《神曲》中人神对流的苦难意识进行了阐释,揭示了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代西方人超越苦难,走向审美人生的灵魂超越精神。  相似文献   

16.
从终身教育观看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中外思想史中探究了终身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分别就我国传统哲学思想与西方古代哲学思想两方面,分析了古代朴素的终身教育思想,并结合近代西方教育发展,论述了其对终身教育思想的贡献。详尽阐述现代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进行的终身教育在全球的普及与推广。在保罗.郎格朗本人的倡议下,终身体育理论体系得以形成,并受到全世界广泛的重视,成为目前全球认同的体育运动的至高理念与目标。  相似文献   

17.
豪威尔斯的短篇小说《埃蒂莎》是一则悲剧故事。本文从心理分析的角度阐释女主人公逼迫未婚夫参战的动机并以自然主义的决定论剖析主人公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8.
张理 《职大学报》2009,(1):52-54
在写实油画体系的"光、影"探索方面,伦勃朗站在了绘画艺术的颠峰上,摘取了艺术最灿烂的"光"之桂冠.画家心中洋溢着从自然之中发掘出来的美感,以及对人类生命的自我关注,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就.他无疑是17世纪荷兰艺术蜀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生命——体育教育的本真回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生命的视角审视体育教育,体育教育应以关注与直面生命为起点,点化与润泽生命,促成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的整体发展,培育一个身心和谐的全人是体育教育应有之意。我们要深刻认识体育的生命品性,挖掘其中丰富的生命内涵,在体育教育中积极渗透生命教育,不仅有利于改变我国目前生命教育不利局面,建立多层次立体的生命教育体系,也有利于我们更准确把握体育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推进体育课程改革。清醒认识生命在我国体育教育中失落的现状,牢牢竖立“生命为本”的体育教育理念,增强生命意识,在体育课程中确立系统的生命教育目标,将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实现体育教育生命化。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萨马兰奇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的精彩人生。萨翁的逝世,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重大损失。痛定思痛,唯有传承衣钵,秉持萨老遗下的理念财富,才是对他诚切的悼念和振兴全民体育的启门金匙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