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离骚》意象美的探索,主要表现在对“花草”、“男女”、“媒鸟”、半神性心灵归依型人物、神话等意象系列的研究上。对过去十年《离骚》意象美的研究情况加以梳理和评述,并探析《离骚》意象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界多以为“理一分殊”只是体用范畴,其实这种理解是局限的。以“意象诠释”观之,朱子哲学实乃以“理一分殊”为结构与纲领、思维与方法,建构其整个哲学体系。具体而言,“理一分殊”贯通其本体论、工夫论与境界论,体现出本体、工夫、境界三者的同构性。在本体论中,“理一分殊”表现为“体用一源,显微无间”;在工夫论中,“理一分殊”表现为“敬贯体用,彻上彻下”;在境界论中,“理一分殊”表现为“一理”与“分殊”的圆融互摄,体中有用,用中有体。  相似文献   

3.
从视觉文化分析当今竞技武术开展不乐璐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给观众带来的是传统“韵味”丧失,视觉疲劳,审美距离消融。进而提出竞技武术发展要体现它的“内视性”,表现出它的“神美”、“形美”、“意象美”,才有可能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来提高其社会品住。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跳远运动员空间感知觉能力对踏板准确性的影响程度,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跳远运动员空间感知觉能力进行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踏板准确性。结果表明,经过对实验对象进行为期3个月的训练,实验组的运动员比对照组的运动员在空间感知能力方面提高幅度较大,同时两组在踏板准确性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即实验组较对照组踏板误差值小。  相似文献   

5.
篮球意识研究(综述)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篮球意识是运动员根据场上的情况,通过感觉、观察、思维、判断支配自己采取合理行动的心理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技术的目的性、行动的预见性、判断的准确性、行动的应变性、动作的隐蔽性、行动的合理性、配合的集体性等要素;比赛、观察能力训练、战术知识水平和战术训练是篮球意识主要影响因素;目前评定运动员篮球意识的方法主要有:“评分法”、“问卷法”和“测定法”;分析了提高篮球意识的几个途经。  相似文献   

6.
以民族聚落为田野考察点,以少数民族武术拳种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参与观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借助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深入探讨7个民族聚落中少数民族武术拳种的生存与传承等问题。研究发现:民族聚落是少数民族武术拳种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场域和主体实践空间;民族聚落中少数民族武术拳种传承表现为“血—地—业”交织而成的多缘并存的承继状态。具体而言,贵州麻江县龙山镇的苗拳、贵州黎平县觅洞村的黑虎拳和广西平果县春德村的春德壮拳以“血缘”为主导,河北沧州市孟村的八极拳和贵州独山县塘香村的布依拳以“地缘”为主体,云南盈江县喊撒村的孔雀拳和四川宣汉县天台乡的土家余门拳以“业缘”为主干;民族聚落中少数民族武术拳种的“师缘关系”是维系其多缘并存的纽带,“德行礼仪”是其文化品性的律令,而“功有其法、舞有其套、击有其术、拳有其理”是少数民族武术拳种技理意涵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灵感是创造性的劳动过程中一种客观存在的可以感知的心理现象。艺术灵感作为人类灵感思维的能力之一 ,具有一定的可培养性。培养艺术灵感的方法有三 :蕴蓄生活的意象以形成灵感的沃土 ,闲适心态以形成“思维的空间” ,纯洁心境以形成灵感的乐园  相似文献   

8.
诗歌离不开意象,诗歌翻译中的意象处理关系着诗歌翻译的成功与否,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但凡优秀的诗歌译作,都凝聚着译者在意象处理中的匠心独用,精思巧构。阐述了意象在诗歌翻译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分析归纳了意象难译的三点原因:文化的差异,诗歌的模糊性,诗歌翻译中的“意”与“形”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意象处理的基本原则:非比喻性意象应该保留,比喻性意象应该变通。  相似文献   

9.
我国女子佩剑技战术打法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献资料法、观察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论述我国女子佩剑运动员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以对攻转换战术为主;2、进攻与防守平衡;3、距离防守为主,武器防守为辅;4、攻防转换频繁,交锋回合增多。当今女子佩剑技战术发展趋势为:1、抢夺先机,控制中场;2.节奏明显,力量突出。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摘要:“城中村”是村中城市化过度的产物,是中国很多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难题,居民体育出现无序发展现状。为促进“城中村”居民体育健康有序发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以“城中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空间作为考察对象,选用大量的个案研究,以个人、家庭、组织及社会为纽带了解“城中村”体育社会解组现象。以社会失范理论解释发生在“城中村”中的体育赌博、体育犯罪、体育传销、体育非法组织等社会解组现象,分析“城中村”体育社会解组现象产生的原因,运用社会控制理论框架构建“城中村”体育的社会结构、社会规范制度,使“城中村”体育发展趋于良心循环。研究结果表明:“城中村”传统文化对人的控制已经减弱,而新的文化价值尚未构成,因此社会失范在这里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体育控制失灵现象是“城中村”体育社会解组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城中村”的社会体育结构和规范制度对控制发生在“城中村”体育社会解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城中村”应该依靠村委会的力量,重建“城中村”体育公共空间,建立一套规范的社会体育规范体系,管理“城中村”体育,从而达到“城中村”体育组织的自主整合。  相似文献   

11.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国武术作为研究对象,从艺术学的视角对中国武术自身所表现出的“程式化”艺术特征进行了尝试性的理论探析。研究认为:武术技术技法是构成中国武术形式与内容的要素,其因自身的“规范性”和“标准性”,构成了中国武术的“程式”,而由武术技术技法组成的武术套路,则成为了一种高度“程式化”的表现形式。通过“提纯”与“美饰”的艺术表现方法,以及以“虚拟”显“真实”的艺术表达方式,武术拳家们对武术技术技法和武术套路进行了“程式化”操作,实现了对中国武术的艺术化处理,赋予了其艺术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空间诗学是一种以空间化为特征的思维模式,注重事物的共时性、在场性、构成性。将意象理论置于文化地理空间、心理场空间以及都市空间的维度下分别进行分析考察,则会发现意象是感应生发,交互流动,不断生成的,也许对意象理论的多样性差异的阐释是一种可能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探讨苏童小说中的“怪圈”模式,即作家的创作规律。通过对这些规律的发掘,分析作家的先锋意识和带有寻根意味的写作手法,透视现代小说的叙述伦理。按照文中要谈的三种模式,论述分为三大部分:人物生命轨迹,悲剧命运的可循环性,南方情结。以苏童几部代表作为例,分析了作家在叙述中对空间维度、时间维度的把握,及这些把握对人物命运揭示的作用,同时在第三部分分析了作家的“原乡情结”,并对表现“原乡情结”的意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汉代文人的生命意识以时间和空间的形式集中体现在《古诗十九首》中。《古诗十九首》表现时间及构筑意象的形式有三种。其多种多样的空间意象则主要运用移步换景和凭时间串插连缀空间的手法来表现。这种在时间的回环往复和空间的移位叠映中构建的抒情模式 ,是汉代文人高妙写景言情手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摘要:“武术文化”是近30年出现的全新概念,是一个不易把握的词汇或武术现象,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以文献研究法为主,兼用历史考辩法、实例印证法、学术积累法和综合归纳法,从多维度考查和梳理“武术文化”研究的现状。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武术文化研究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有4方面,即无限放大武术文化内涵、生搬硬套多种学科理论、故弄玄虚偷换武术概念、理论研究与技术相脱节;表现为抽象化、定性化、主观化、人为化、神秘化、玄虚化的突出问题。针对此问题,从实证和逻辑的角度大胆提出了具象化的研究构想和实践,并对一些传统的习惯说法和已定论的重大问题提出质疑及悖论,如特别强调武术与多学科的依附规律在于“结合点”,而不是“面”;用解剖学原理科学解释“丹田之气”就是一种腹式呼吸方法;用物理学方法印证真正的“轻功”“飞檐走壁”等多个新结论。由此将具象化方向确定为:复杂问题的简单化、指标体系的标准化、研究方法的科学化、学术成果的创新化。  相似文献   

16.
“杨柳”是我国古代送别题材诗词的主要意象之一,这一现象源于中国古代自汉朝以来形成的“折柳赠别”的社会习俗。杨柳意象在送别诗词中有着多姿多彩的表现和生动感人的特点,为历代诗人所沿用不衰。“折柳”习俗与杨柳意象在送别诗词中的频繁出现,反映了中国古人的诗意性情及其万物有灵的哲学观念,同时也是“诗语”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主义视角对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水”意象进行分析,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主体对于“水”意象构建方式的共性。中西方在构建概念时往往以水的物理特性为认知的基点,通过象征、比喻、类比、同构性等对应关系激活系列百科全书知识,最终构建出一个多层次、射线型的“水”意象矩阵。利用概念整合理论,文章还解释了中西方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水”意象的罪罚象征意义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第二套规定动作,对我校7所学院的健美操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观察法和问卷法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动作方向不清、动作幅度小、身体姿态差、表现力不强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动作空间方向、方位感、本体感觉差等,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提高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于欧洲游历小说而言,空间具有特别的意义和功能.欧洲游历小说具有明晰而强烈的空间感及空间意识,并在空间建构方面呈现出移动性、公众性、宏阔性、怪异性与"异域性"特色.游历小说主要采用"陌生化"、对比、"缺憾补偿"原则进行空间建构.  相似文献   

20.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正是由于人类的不断观察、探究,才积累了浩瀚的化学知识。法拉弟说:“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