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对南京市城区与乡镇、不同性别、3~ 6岁各年龄段儿童 2 2 35人体质的调研 ,分析了城乡儿童在先天与后天因素综合影响下 ,身体形态、机能、力量、柔韧性和平衡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省2000年5个地市学生体质调研检测的13907名6-22岁城乡男女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0项指标为学生体质(形态、机能、素质)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用离差法和百分位数法制定各指标评价标准,并根据数理统计原理制定了一套城乡、男女学生体质综合评价图表.本评价图表的设计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用身高、体重和胸围3项典型生长指标作为研究我国城乡学生体格发育的指标,借助1985年和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动态分析20年间全国城乡学生体格发育变化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学生体格发育优于乡村学生;身高发育的城乡差距缩小;体重和胸围发育的城乡差距拉大。除了受地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较大之外,城乡经济、饮食结构、卫生保健以及文化教育等发展的不均衡,也是形成我国学生体格发育城乡差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全面解读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制约因素,探索其未来发展策略。主要研究观点: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既保持了以往学生体质调研数据的连续性,又有新的趋势性变化;②现行教育体制不完善、学生体质教育缺失、学校体育执行不力和生活环境变化等是影响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建议: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之路仍旧任重道远;学校体育工作需要进一步巩固与加强;强化学校体育政策法规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5.
选取山东省10所初中学校的1 734名初三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和问卷调查,结合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分析山东省初中学生体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山东省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比较,各项指标有所下降,与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相比,各项指标略有提高;认为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单一、项目设置不合理、体育教师知识更新较差、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家长与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重视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重要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城乡学生体质状况的差异和年龄对体质水平的影响,采用多组逐步判别分析法,对广东省城乡7—10岁小学男生、19—22岁大学男生的体质测试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学生体质状况差异依然存在,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缩小的趋势;成年以后城乡间、年龄组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不良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全面梳理了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外部环境中的各种不良因素,讨论并分析了这些不良因素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危害,进而从大健康教育的视角,提出了一体化对策,为学生健康教育干预提供新的思路和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2年甘肃省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对7~18岁城乡男、女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多指标对比分析.探讨了经济发展水平、饮食结构、体育课开课率低等造成城乡差异的原因,提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调整教育机制、加强农村地区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改变农村地区的饮食结构和农村学校的体质研究工作,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我国朝鲜族中、小学体质健康水平,利用2005年朝鲜族聚集区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7-18岁我国朝鲜族城乡中、小学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朝鲜族与我国汉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多指标对比分析。探讨了地域特点、民族特征、经济发展水平、饮食结构、体育课开课率等造成朝鲜族与汉族学生差异存在的原因,并且提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调整教育机制、加强西部地区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学校体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广州地区高校退休教职工体质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中国老年人体质调研》工作手册制定的测试指标和测试方法 ,对广州地区三所高校共 1 88名男女性退休教职工的体质进行调研 ,以了解退休教职工的体质变化。结果表明 ,退休教职工的某些体质指标在退休后的几年发生明显的变化 ,其中 ,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形态指标变化不明显 ,但女性的体脂 %有明显上升现象 ;尤其是在 66岁以后肺活量、力量、手眼协调能力、身体平衡能力等在退休后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对天津市部分高等院校1-2年级大学生进行了体质健康自评,以及身体素质和生活方式等指标的调研与测量,分析了大学生体质健康自评与身体素质等级等指标间的相关性,并通过回归模型,对体质健康自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论:1. 在各预测变量与体质健康自评的相关研究中,体质健康自评与身体素质等级指标,年龄、民族等社会人口学指标,以及是否饮酒、睡眠时间等生活方式指标都有显著相关,而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2 在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自评的因素考察中,身体素质等级和每周体育锻炼次数是显著的预测变量.随着身体素质等级提高和每周体育锻炼次数增加,大学生体质健康自评具有完好倾向.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调研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镇江市事业单位职工参加体育健身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影响镇江市事业单位职工体育健身的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客观的分析。据此,提出了一些适合镇江市事业单位职工体质特征的科学健身方法,进而为全面提高镇江市事业单位职工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珠海市8所高校的125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和测试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法和实验法对测试成绩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影响珠海市8所高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的各种因素。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客观因素有很多,从珠海市8所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仪器因素、测试时间因素、测试项目的选择因素、其他因素等。  相似文献   

14.
对滨州学院、滨州医学院、滨州职业学院1200名在校大学生的体质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与山东省大学生体质的各指标进行比较,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滨州市大学生的体质现状、特点及规律提供了参考。并发现影响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为增强高校大学生体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实验等方法对成都市60名中年女性进行实验研究,探讨拉丁舞训练对中年女性体质及身体自尊的影响.通过40周的拉丁舞训练发现:拉丁舞可以有效提高中年女性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身体状况和身体自我价值感4个维度水平,运动能力方面也有所改善.拉丁舞可以提高中年女性体质健康水平,其中呼吸系统机能、心血管系统机能有非常显著性改善,体重、胸围有显著性改善,身高、握力无显著性改善;中年女性体质的改善可以促进其身体自尊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女大学生增强体质诸因素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影响女大学生体质的诸多因素中,如果能够找出影响她们体质增强的主要因素,无疑对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的教育教学改革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对158名女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质测试结果,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优势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提出了将科学控制体重和增强下肢爆发力作为女大学生实施体育教学和健身指导首要目标的观点.并通过3个自然班的教学对比实验验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7.
济宁市3-6岁幼儿体质现状城乡对比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国家体育总局《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和《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2005年5月济宁市体育局对城乡802名幼儿,按性别分为4类样本16个年龄组,进行了形态、机能和素质共14项体质指标的监测,结果显示出,幼儿的体质状况总体良好,符合幼儿发育特征,但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身高、体重城市幼儿高于乡村幼儿,素质方面乡村幼儿综合素质远不及城市幼儿,表明农村儿童的营养和健康状况中存在的问题较为为突出,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更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1985年、1995年和2000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体质调研资料中的身体素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了北京市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趋势,并且进行了城乡比较和年代比较,结果发现北京市城乡中小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之间发展不平衡,其中耐力素质呈下降趋势,而速度、力量、爆发力和柔韧性素质在1985-2000年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呈现一定的年龄、性别和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1991~2000年我国汉族大学生体质状况和促进汉族大学生体质状况身心健康水平提供参考,利用1991~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结果进行统计检验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乡村男女生的身体形态生长发育“豆芽菜”状况仍然存在;10年间,我国城乡大学生的肺活量出现明显的下降,同时乡村大学生的脉搏出现增加的态势,相反城市大学生安静时的脉搏没有显著性变化;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水平出现较大的“滑坡”现象,以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方面滑坡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人类一切价值实现的物质基础。在以往的体质研究中,多进行单个指标的分析比较,很少考虑某一指标对体质的影响程度,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R—型因子分析法,从体质的整体角度出发,对广东省1991年和1995年19-22岁男大学生所作的因子结构研究,揭示了大学生体质指标线性组合的规律。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城乡男大学生体质因子结构中主因子的组成和排序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表明城乡里大学生体质状况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还表明身体形态和运动素质指标在体质主因子中的显著作用,对体质的影响最大,但城乡男大学生在身体形态和运动素质的某些指标存在一定差距。本研究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大学生体质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