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选取山东省10所初中学校的1 734名初三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和问卷调查,结合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分析山东省初中学生体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山东省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比较,各项指标有所下降,与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相比,各项指标略有提高;认为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单一、项目设置不合理、体育教师知识更新较差、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家长与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重视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重要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体质检测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天津市大学生1985—2005年体质与健康测试数据进行纵向分析研究,并与同年全国大学生体质调研测试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大学生身体形态生长发育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身体机能水平连续下降;身体素质变化趋势总体上与全国一致,1995年后的10年中身体素质全面下降,在2000—2005的5年下降幅度更加明显。天津市大学生身体素质低于同年全国均值水平,但无显著性差异。据此提出:贯彻落实国家法规政策,全方位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构建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积极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竞赛活动;加强健康知识宣传与教育;建立学校体质健康管理与服务机构,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加强体育卫生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机制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20年来持续下降,青少年健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对学校体育的反思,找出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旨在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运动”,遏制青少年体质下降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与全国19-22岁大学生体质现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学生体质状况及发展趋势,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通过对陕西省1995年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状况进行比较.寻找陕西省大学生体质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大学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能够按照学生的体质类型,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各项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5.
中国体育军团在奥运赛场取得的骄人战绩带给国人的惊喜无以复加。许多人开始沾沾自喜,认为中国已经是世界体育强国。然而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等诸多方面的现实告诉我们,我国只是具备了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跨越发展的条件和可能性,《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2010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清晰地表明:中国"绝非体育强国"。要真正实现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世界体育强国的跨越,这条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将教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在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研究中,开辟了体质调研工作的新思路。研究认为: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但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速度落后于财政增长的速度,中小学办学经费仍然困难,中小学教育发展缓慢。2)公用体育设施和场地器材的严重匮乏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体育观念淡漠,是影响陕西省社会体育发展和学生体质健康的又一重要因素。3)学校体育工作没有明确指导思想;领导不重视;体育经费和场地器材缺乏;体育教师队伍培养不能满足新时期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要求;体育教师工作满意感较低等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创建与"终身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审视现代健康观与健康决定因素的基础上,研究认为:社会环境深刻影响个人行为及生活方式,并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学校体育不是学生体质健康的权威;把握健康因素,和谐发展学校体育.提出创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实现"终身体育"目标:实现"终身体育"应以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为核心;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将成为实现"终身体育"的有效策略;阐述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内容构成和组织功能构成;分析介绍了PRECEDE-PROCEED理论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西南地区1985年和2005年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该地区羌、苗、傣、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状况作20年的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结合环境因素探讨该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变化的特点、规律、趋势及存在的差异和原因.为提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主要以四川省10所高校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分析法、对比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结合2014年国家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四川高校2015级新生体质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四川高校大学新生男、女生的总体体质情况不容乐观,学生体质情况呈现不均衡性和个体差异性的特点.建议坚决贯彻落实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制度,提升政策有效执行力;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完善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因地制宜,夯实学校体育社团基础,丰富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强化社会联动机制,构建"家庭+学校+社区"的体质健康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第三方监测制度,落实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等.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云贵地区2005年和1985年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该地区侗族、布依族、傣族、白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状况作20年的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结合环境因素探讨该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变化的特点、规律、趋势及存在的差异和原因。为提高云贵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分析研究2000年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调研统计资料和西安交通大学13 055名大学生的体育合格标准数据,证实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在身体成长期的20岁左右出现下降趋势,"20岁现象"是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一种早衰现象;发现随时代推移,大学生的身高和身体机能逐年提高,但身体素质水平逐年降低,身体能力和身体条件的反向变化表明当前体育教育的效益正在下降.学校体育还需要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可持续发展方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中医体质中健康体质平和质与非健康体质偏颇体质的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比较分析,揭示其内在规律,为改善大学生身体形态开拓新的思路与方法。研究表明,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对男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产生了高度显著性影响;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对女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产生了高度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自体育课程研究进入中国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与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还是"运动技能教学",一直是中国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争论的问题。为解决体育课程"增强学生体质"的问题,中国学校体育史上曾出现过许多不同的理论假说,包括"2-1=1"策略的"体质教育论"、"1+1=2"策略的"课课练"、"2-1=2"策略的"运动技术健身论"及"1+X=?"策略的"健康教育论"。上述理论假说在不同年代的中国学校体育理论研究中各有侧重,各有缺陷。中国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课程不仅应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青少年学生在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中增强体质"作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的重点,还应将"增强学生体质"作为评价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为使中国的体育课程教学实践能增强学生体质,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1)以精准监测、精准分析、精准干预的"体质提升三精准"作为体育课程的增强体质导向;2)开发有效的、有趣的"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游戏";3)普及"体育趣味课课练";4)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5)强化"学科融合""课内外结合"及"家校结合"。  相似文献   

14.
通过集合模型的建立,结合我国中小学生的特点,对"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网络模式进行了研究。为广大中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相结合的体育教育模式,构建立体的全方位区域性体育教育社会化网络,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亦是体育教育创新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专项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在身体素质、体育基础、专项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采用统一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很难顾及全体学生.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章通过对我院篮球专项班进行“分层次教学”实验研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调动积极性.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青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日益下滑,我国大学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构建新的大学体育活动课程体系有利于扭转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的不利局面,也为大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做铺垫。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法对美国大学校园娱乐体育的组织管理机制进行梳理和研究,提出我国大学必须完善体育活动课程组织管理体系、加强体育活动课程制度化管理、拓展学校体育活动课程空间、增加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纳入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推进体育活动课程有偿化服务等建议,以图为我国大学体育活动课程新体系的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定向运动在我国高校是一项新兴体育项目,对大学生具有极大的锻炼价值,它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耐力水平,培养独立自主、统筹计划能力,培养过硬的心理素质。在高校开设定向运动具有重要意义,它是高校进行“成功体育”教学的平台,是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新兴方式。高校扩招为定向运动的普及提供了时机与条件,定向运动专项课的开展符合当前体育教学改革趋势,建议各高校增设定向运动专项课,并创造条件促进定向运动的普及,使更多大学生参与并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8.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测试指标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武汉理工大学学生的测试、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类的测试应重点放在力量、速度、耐力等指标上,柔韧素质不应作为大学生的测试指标;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类测试指标各备选项的选择,应为相互间关联系数较大或者所反映的身体素质相差无几的各指标,而不能将反映不同身体素质的指标放在一起备选或比较;肺活量的测试应选择能够全面反映心肺功能的动态指标为好;台阶试验因费时而将给<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执行带来许多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体育活动中的不同,更多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不同,概括而言,就是中国古代体育是一种"心性思维",而西方体育则是"身体思维".用心思考的结果是我们传统体育运动中的规则往往是一种变通的、灵活的、甚至于是因人而异的"柔性"规则;重在体验,衡量事物的标准是经验的积累与领悟;以个人问题为取向,讲求天人感应,因此规则随人的改变而改变.而西方体育则在以"身体"为视角的量度下,强调同一与平等,体现出一种"钢性"规则;重在分剖解析,考察事物的标准是层层相加,深入分析;以观念为取向,理性至上,因此规则是恒常的、不变的、同一的,直至发展成今天全球通用的体育规则.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体育改革,突出淡化体育教育专业中的竞技化教学倾向,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课程内容、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而我们普通高等教育体育教学专业所培养的目标主要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如何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实质,更好适应新课程改革方案,这对我们提高体育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定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