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五四”前 ,我国文学观念的演变是在现代性的策动下进行的。现代性表现为一种反思、批判的现代意识精神。由于对现代性的不同的接受和外国文艺思潮的多种影响 ,在不同代表人物那里 ,文学观念的现代化也表现得多种多样。有批判封建王朝 ,改以“国民”为主导的政教型文学观 ;有一反政教型传统、视文学为满足人生欲望的一种解脱、提出并区分“自律”和“他律”的游戏说的纯文学观 ;有引进“审美”、在审美中描绘人生的文学观 ;有主张发挥文学的斗争精神 ,又视文学功能为“不用之用”的文学观 ;有将文学的娱乐作用发挥到极致的休闲文学观。这些文学观念 ,都谈“人生” ,实则具有不同的含义 ,显示了现代性的不同取向和不同方面 ,并给文学研究带进了一大批新的现代学术话语 ,成为我国现代文论传统的组成部分 ,直到今天仍被我们所使用。  相似文献   

2.
底层文学已成为新世纪重要的文学思潮之一,一大批重要作家参与了底层文学的创作。农村生活、打工者的城市遭遇、底层市民、三陪女等成为底层文学书写的主要对象。底层文学的兴起,有社会、思想文化原因,还有文学自身发展的原因。关于底层文学的论争,是关于"人文精神讨论"之后十几年间里唯一进入公共论域的文学论争,意义重大。但当下论争中已出现了简单、偏激与片面化倾向。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是大学中一门重要的公共课,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体味中国文学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情趣,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大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学为主体”和“教为主导”的原则,运用文学形象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具有正确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较高的审美能力的审美主体,最终成长为美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文化学、审美学、社会学、体育学的研究视角,对处于消费社会背景下的中国武术的发展问题展开讨论.研究认为:“体育化”的武术与“艺术化”的武术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分别以“竞技”和“审美”作为各自的导向;面对文化的变迁和消费的转型,可以以“艺术化”的武术作为中国武术回归大众生活的“出场”方式,以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使得中国武术能够逐渐融入到大众日常生活,回归大众主流文化,进而实现中国武术在当代社会的复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姝 《美育学刊》2020,11(2):I0008-I0008
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延续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意识形态的敏感性,重述了西方现代主义以降文艺审美的意识形态特性。从审美意识形态的角度对多元主义文化背景下作为族裔文学写作的华裔美国文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说是这一脉络的延续。寇才军博士的论著《突围异托邦:华裔美国文学的话语范式与文化认同研究》从审美异托邦着笔,分析了华裔文学基于文化差异的文化认同书写,展现了华裔文化文学的审美形式,为族裔文学艺术的审美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6.
从文学翻译的基本使命角度审视了变异的异化翻译策略,分析了这种以异化为主、归化为副的文学翻译策略的可取性和可行性,认为文学翻译的基本使命是满足广大普通读者的审美需求,传递异域文化和引介表达方武则是文学翻译应承担的微不足道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以“尚清”审美趣味的视角,观照永子审美价值,探寻永子“尚清”审美倾向.永子的“尚清”属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涵具体表现为自然、淡雅与含蓄;永子“尚清”的产生源于中华传统农业文明下的“天清”观念和“人清”追求;由永子“尚清”生发出的生态理念与和谐观念,不仅对当代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也为今后保山关于永子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无论是给中学生“带来最大审美愉悦”的书,还是中学生最欣赏的作家,都是高度多样与多元的;对于作家作品,中学生们的“最欣赏”远多于“最反感”;虽然学生的文学审美趣味随年级的提升而有所提高,但其提高的程度远不够理想。必须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改变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尤其是文学审美趣味培育的非理想状况。  相似文献   

9.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关于“气”的思想历史悠久、内蕴丰富,贯穿于中国绵延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对中国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以至于有的学者将中国传统文化称为“气文化”或“气感文化”。本文拟将先秦诸子关于“气”的审美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分析:老子首先将“气”纳入哲学范畴;其后,孟子和庄子较早在审美意义上使用了“气”范畴;管子和荀子的气论思想也在气论思想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文学研究理论界一直对鸳鸯蝴蝶派重趣味、游戏的创作倾向持否定态度。文章阐述了趣味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认为,消闲是文学存在并发展的基础,也是大众合理的精神诉求。鸳鸯蝴蝶派之所以能在民众中广受欢迎,主要是由于其承传了文化积累,其“游戏态度”也有合理的时代理由。从审美接受角度分析,鸳鸯蝴蝶派对趣味的尊重其实源自对大众审美追求的尊重。  相似文献   

11.
《芥子园画谱》的美学之维从其美学思想,美学特征,美育影响三个层面展开。画谱从南北分宗、师承与开拓、胆识之变、因文传画四个维度对绘画史的流变进行了梳理,突出画史因文传画的特点,坚持从有法到无法的美学原则,从"抓古人痒处"与"抓自己痒处"的同一来说明复古与求变的同一。全书体现了意象程式化积淀的美学特征,开拓了中国古代绘画美育的第四种形态:以去贵族性为特征的自学形态,并影响了日本江户画坛和日本绘画美育。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李泽厚"主体性实践哲学"视角探究武术美学。分析认为,在实践美学中武术活动作为审美对象,审美性质上具有"和谐""张力"等美学特征,武术活动中体现了"主客观统一""天人合一""自由形式"的美学思想。武术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从"主体性实践哲学"角度分析有着理论的自洽性。分析旨在为当代武术的套路编创与演练提供新的理论参考视角。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我国女网单飞模式发展状况,分析单飞模式与举国体制对我国女网的影响与作用,认为:"四朵金花"单飞后,喜忧参半,但综合各种因素考虑,仍然应坚持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国家办体育的优势,以举国体制为后盾,以单飞模式为创新方式,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球职业化道路,通过两种模式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我国女子网球运动。  相似文献   

14.
“以速度训练为核心”一个错误的训练指导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速度训练为核心"的训练指导思想,既不符合辩证法,也不符合运动训练实际,是错误的。周期性竞速项目训练的核心是发展耐力及其速度耐力。在具体训练中,要处理好发展耐力及其速度耐力的这一普遍性与具体问题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展耐力及其速度耐力的主要训练方法是间歇训练。  相似文献   

15.
文学创作的"品牌性"与生俱来。在经过了从"作者、作品、读者"到"创作主体、文本、接受主体"再到"生产者、产品、消费者"这样一个在当下可以发生种种价值流动与固化的关系中,品牌、品牌化之于"文学创作、文化作品、文化产品"就有了一个整体性的、自然的也是必然的价值构建。文化市场识别、精神审美价值增减"器"、创作个体或群体差异化审美形成战略、文化产品经济利益诉求工具、创作主体"群体性"共振效应、主体价值延伸与边际效益、创作后发展驱动力等等,能够形成一个关于文学创作品牌的有着相对独立无形资产的"价值认知体"。尽管在文学创作的完形过程中,必然要审视、追踪其品牌价值实现的实际结果及其所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是,文学创作品牌构建的价值作用,在文学的当下生存与未来发展上将会愈来愈明显、愈来愈重要和愈来愈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语转折句“p∧q”的言语链背后,隐涵深层的转折逻辑链,一个有穷系列形成的隐涵集合X={X1,X2,X3,……Xn}(N≥1,N是自然数),其内部元素成员之间构成并’列的析取关系,在某一具体情境中只有其中的一个隐涵符合该情境因素具备资格与p合取q的功能特征相组合,并由于“但”类词语义指向的关键性作用,该集合里的每一个元素都实质性地控制着p∧q的一个功能。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是南北朝时一部文论巨著,至今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所论述的"情采"是《文心雕龙》中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情采"一词,一是情,一是采,情在采先。笔者分别从"情""采"及其互相关系方面简析刘勰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18.
《庄子》以"道"为本,继承发展了《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在美乐标准上,《庄子》把《老子》的"音声相和"发展为"与道相和";在音乐批判上,《庄子》把《老子》批判"五音"发展为批判"违道"之乐;在音乐美学境界上,《庄子》把《老子》的"大音希声"的"悟道"境界发展为"载道"境界;在音乐审美上,《庄子》把《老子》的"过客止"的外在审美发展为"所乐"的内在审美。《庄子》在《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有令人瞩目的开拓创新,揭示了"道家"音乐的本源:生于心,源于物,随于道;揭示了"道家"音乐的基本功能是"和";揭示了"载道"之乐的"人为"、"有声"特点;揭示了"道家"音乐审美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文学的审美范畴,<诗品>的"雄浑"与西方的"崇高"既相似又有所不同.两者在关于主体心质和对象特征的见解上非常接近,都强调审美主体高尚心灵和高昂激情的突出特色,都强调审美对象、审美境界时空数量的"大"和力量气势的"猛"两个侧面的形态特征;而在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的心物关系上,由于哲学文化根源不同,二者存在着巨大差异,西方的"崇高"强调主客体之间激烈的对立冲突,表现为由痛感到快感的心理过程;<诗品>的"雄浑"具有物我同构、神与物游、物大我亦大的特征,主客体之间是和谐、同体、共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