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逻辑等方法,对我国普通大学生课余体育竞赛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总结和借鉴国外普通大学生课余体育竞赛运作方式的基础上,从组织、项目、时间、评价、空间、经费方面提出了其改革与发展的路径,即建立课余体育竞赛的管理机构,实行办赛主体社团化;竞赛项目多样化和层次化;竞赛项目的时间安排离散化;各项竞赛成绩相互关联,评价机制周期化;竞赛空间区域化,经费补偿市场化。  相似文献   

2.
课余体育竞赛现状与发展对策——以湖南省高校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湖南省16所普通高校开展课余体育竞赛活动现状的调查,全面了解当前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引起高校学校领导、体育教师以及大学生对课余体育竞赛的高度重视,全面提高课余体育竞赛开展的质量和水平.研究认为当前湖南省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管理混乱,部分高校对课余体育竞赛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参加的课余体育竞赛组织形式单一.要提高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的整体水平,首先,学校领导要改变观念,加强学生对课余体育竞赛正确认识的引导.其次,学校制定课余体育竞赛相关政策,加强对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与管理,不断优化课余体育竞赛环境.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对吉林省25所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竞赛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结果表明:吉林省高校对课余体育竞赛存在认识模糊、项目设置不合理、评价机制落后、竞赛组织陈旧等状况,对此提出相应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和实地考察法,对青海省已开展的三大品牌赛事、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以及相关体育市场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经济欠发达的青海省应依据省情和区域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的实际水平,有选择地确立以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为核心的青海省体育产业结构,理性认识三大品牌赛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环法赛"的成功经验,引入国外先进的产业市场集群发展模式理论,打造以三大品牌赛事为主体的体育竞赛表演市场集群,以带动和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市场整体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学阳光体育运动属于课余体育的范畴,针对其目前的困境,对大学课余体育锻炼的管理、观念、阻滞因素进行了反思。认为发展大学课余体育应以大课程观为指导,在把其纳入日常教学计划的同时,必须完善大学层面的课余体育运行制度设计,并逐渐推动大学体育工作的重心由课内向课余转移。在此前提下坚持以技术教学为核心的课程多元化改革,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和兴趣引导;开展生命教育,激活大学生健身意识;在学校层面建立大学生课余体育组织管理的实质性机构,把各类学生体育组织做实,使其做事;组建以课余体育竞赛为核心的课余体育组织机构,实现课余体育竞赛的层次化、社团化、评价机制的周期化,扩大课余竞赛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6.
推进江苏体育竞赛从数量向质量的战略转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江苏体育强省的客观要求。在对体育品牌赛事概念理解、层次分类的基础上,剖析了体育赛事的多元社会功能,建立"城市、文化与赛事三元分析模型",研究体育品牌赛事的建立和发展规律,分析江苏体育竞赛的发展体系构想,阐述了坚持以城市为主体,发挥文化引领功能,是打造江苏体育品牌赛事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改革后,田径课余训练已经成为延续我国普通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完善我国普通高校田径课余训练,促进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运用现代管理学的SWOT分析法对教改后我国普通高校田径课余训练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客观阐述我国普通高校田径课余训练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并结合实践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运用问卷发放、专家访问、数据统计等科研方法从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竞赛市场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入手进行研究,从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竞赛市场发展,以及普通高校经营大学生体育竞赛的现状分析,进而针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竞赛市场现状提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的理论观点和对策建议,进而提出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竞赛市场开发对策,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竞赛市场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足球、乒乓球、网球赛事为例,从体育赛事的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对我国体育竞赛业的发展状况和特征进行总结.认为体育赛事经营权受制于政府,转播权受制于垄断传媒公司,体育竞赛业市场缺失,竞赛的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等,是当前我国体育赛事面临的困境.对我国体育赛事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指出体育竞赛业仍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龙头;体育竞赛业将更加职业化,公益性赛事将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更多的国际球星将参与体育竞赛市场的人才流动;体育竞赛业市场未来将拥有一批高端的赛事经营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竞赛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然而近些年美国的学校体育竞赛异化特征日趋鲜明,对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的开展具有警示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美国学校体育竞赛现状进行剖析,研究认为:1)美国学校体育竞赛异化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学校体育竞赛(客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偏离教育轨道,反过来干扰和控制"人"(主体)的行为过程;2)美国学校体育竞赛异化特征主要表现为组织理念的竞技化、运作体系的商业化、参与动机的功利化;3)人性异化、劳动异化、心理竞争分别是美国学校体育竞赛异化的哲学根源、社会经济学基础和心理学依据。4)建立我国特色的学校体育竞赛体系,避免照抄照搬的"拿来主义"。  相似文献   

11.
体育产业与高等院校体育赛事有着紧密的关系。从世界范围来看,体育产业是当今全球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它所蕴藏的巨大商机使其已成为21世纪最有活力和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高等院校正是体育产业的黄金市场,高等院校的的体育赛事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商机。  相似文献   

12.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大都市的要求和产生的经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对大都市的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总结了大都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时在各方面应具备的条件,阐述了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大都市经济产生的诸如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拉动和刺激经济增长、孕育无限商机、使相关产业超常发展等积极影响,并对规避因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而产生的风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学分制教学改革的推动下,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制教学模式通过将学校体育运动队和学生体育社团这两种当前国内高校的主要课外体育活动形式课程化,并且将其统一纳入到课外体育俱乐部进行统筹发展,从而拓宽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形式,强化了课内体育和课外体育之间的延续性和互补性,完善了学分制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的构思,实现了因材施教、个性培养的学分制人才培养理念,多途径实现了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民法典》自甘风险条款在学校体育中的适用范围。认为,“自愿参加”并非必然要求参与者完全了解风险且自愿承担风险,“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涵盖了学校体育竞赛、教学、训练、考试等,“其他参加者的行为”不代表自甘风险仅适用于需2人以上参与的同一体育活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中,对一般过失与重大过失的判定应结合项目规则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学校与学生之间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特殊关系,学生参与学校体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也不能完全否定自甘风险的适用。具体来说,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学生观看比赛以及不同项目间发生的伤害事故建议适用自甘风险,而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体质测试、体育考试等活动发生的伤害事故应按实际情况有限适用自甘风险。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面对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体育的强势渗透,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民族传统体育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寻求与新环境的适应,在变化中得到发展。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协会、以少数民族运动会为代表的各级各类体育比赛,能够形成传承合力,共同构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系统。  相似文献   

16.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我国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和体育举得的辉煌成就,同时,我国体育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广泛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确立了建立体育工作评价考核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竞赛、体育设施、综合因素等多方面明确地方体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初步提出建立省(区、市)体育工作评价考核体系基本框架。以期对今后中国体育的改革发展,促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学视野里,学校体育竞赛中的体育暴力、冒名顶替、以大打小、裁判员不公平判罚及服用兴 奋剂等违反竞赛规范的行为被称之谓越轨行为。研究以越轨社会学理论,提出了学校体育竞赛中越轨行为 的概念,以越轨行为的目的为依据,列举了情绪宣泄型、利益驱动型、精神满足型和偏激盲动型四类越轨 行为及其表现方式,分析讨论了这些越轨行为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对河北省传统体育在高校的传承现状展开调研,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高校在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传承情况并不均衡,很多高校的体育内容不包含传统体育项目,传统体育项目在河北省高校的课程设置中所占比例较小,项目也较单一,大学生参与度不高。对此提出相应发展策略:加强理论研究,大力挖掘体育的文化内涵;加强体育课程体系建设,形成教学制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加强社会实践,使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9.
构建我国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中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量的普查和典型案例调查的基础上,从农村学校参与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的角度,总结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模式有:1)农村学校为当地村民提供体育服务的模式。包括农村学校场地设施免费向校外村民开放的模式、农村学校义务为附近村民提供人力服务的模式、体育俱乐部模式和学校体育场地(馆)市场化经营模式。2)农村学校体育自身发展的模式。包括自建(自制)非标准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模式、开展非标准体育项目模式、"特定项目人人会"模式和利用校外资源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