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对武术运动员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进行电刺激,观察电刺激对运动员的反应速度、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和灵敏性五大素质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同时电刺激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对武术运动员综合素质影响最大,可以对武术运动员进行素质训练。  相似文献   

2.
运用实验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电刺激发展肌肉力量的物理基础,主要结论如下:1)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在操作技术、受试者的主观感觉上均显著优于肌肉直接电刺激(MES)。2)肌肉力量素质的增长与刺激源的物理特性密切相关,理论和实践均证明:矩形波是发展肌肉力量素质的最佳波形。3)神经肌肉电刺激旨在发展肌肉功能群而非单一肌肉的力量素质,因而能较好地满足肌群协调能力的发展。4)研制的NMES-168型电刺激力量训练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更适合运动训练,被鉴定为:“处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电刺激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众多资料显示,电刺激可以有效的发展肌肉力量。在研究发展左腿肌肉力量的同时,观察右腿肌群肌肉力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电刺激训练可显地提高原动肌肌群和对抗肌肌群肌肉的力量,亦可提高右腿肌群肌肉的力量,保证左右下肢肌肉力量同步协调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21名大学体育系学生进行20天的电剌激训练。结果表明,神经肌肉电刺激不仅能提高肌肉的绝对力量,更为重要的是能显著提高肌肉的速度力量;电刺激对力上升到峰值的速率、力峰持续时间、力的峰值等均有明显的效果;电刺激对肌群的作用能保持后效。  相似文献   

5.
选取国家跆拳道队19名男性一级运动员做为研究对象,分别以蹬功率车30 min和蹬功率车30min后做PNF牵拉训练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案进行热身,训练结束后测试运动员下肢最大肌力、力量-时间曲线以及肌电图的相关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探讨PNF牵拉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力量-时间曲线参数、最大肌力时肌电电压的影响。结果显示:PNF牵拉训练不能促进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下肢最大肌力和力量-时间曲线参数的显著性下降,但股直肌的肌电电压有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传统力量训练方法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体操技术对运动员专项力量的要求。采用肌肉功能电刺激结合常规方法对中国体操男队备战奥运会的张津京、范斌进行系统力量训练,对李小双、李大双、黄华东、黄力平进行恢复放松训练,其实验方案简明、实用、可行、便于操作,得到中国体操男队的采用;其实验效果明显,受到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欢迎,为我国体操男队获奥运会团体亚军、个人全能和单项名次作出了贡献。研究结果显示,肌肉功能电刺激可以成为体操专项力量训练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电刺激对肌肉柔韧性训练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刺激训练已成为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众多资料表明,电刺激可有效地发展肌肉力量。本研究旨在观察电刺激训练对肌肉柔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刺激训练可显著地提高原动肌肌群和对抗肌肌群肌肉的柔韧性,亦可提高右腿肌群肌肉的柔韧性,保证左右下肢肌群的柔韧性同步协调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速滑运动员表面肌电特征研究,为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的优化和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视频和表面肌电同步测量于凤桐实地滑冰阶段下肢肌电参数。结果:1)胫骨前肌和股四头肌是稳定的主要做功肌群,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在两腿间参与程度不一,腓肠肌参与度较低;2)胫骨前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屈过程激活强度更大,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直肌等肌群伸过程激活强度更大;3)胫骨前肌做功时程主要集中在30%~80%支撑阶段;股四头肌在直道做功时程主要集中在前1/3和后1/3阶段,呈现双峰现象,而弯道几乎在整个支撑期都有较强电位活动;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做功时程集中在30%-70%阶段;腓肠肌做功时程集中在70%~100%阶段。结论:直道左右腿肌肉用力特征差异较小,弯道差异较大;胫骨前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踝、膝关节的稳定,股四头肌是为滑跑提供动力;弯道主要做功肌群激活时程更长,强度更大。建议:根据肌群的做功方式、做功条件及做功强度设计专项力量练习手段。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内外在电刺激法领域研究的不足,选定普通大学生、一般运动员和优秀运动员三个不同训练 水平组,进行了电刺激股四头肌并测试电刺激法训练前后膝关节伸、屈肌力矩变化的研究。结果显示,三组受 试者被刺激肌肉及其相对抗的屈肌不同速度下的等动力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普通大学生和一般运 动员组的肌力增长较电刺激法训练前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前者的肌力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后者;而且这两组 肌力的增加显著高于优秀运动员组。  相似文献   

10.
电刺激法治疗运动训练中肌肉软组织损伤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自行研制的《T90-1型电脑电刺激肌肉力量训练仪》先后在国家田径队、举重队和部分省市体工队及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一附属医院和西安红十字会骨伤科医院等单位进行了数千人次的电刺激肌肉软组织损伤康复的实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电刺激疗法在促进训练后局部肌肉的放松与恢复、高水平运动员肌肉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和康复方面,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摘要:慢性腰肌劳损是武术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本研究将20名患有慢性腰肌劳损的武术运动员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核心力量训练疗法与低频脉冲电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受试者的腰部疼痛明显缓解,腰部功能障碍基本消失,核心区肌力获得显著增强(P<0.05)。结论:1)核心力量训练法和低频脉冲电疗法均可缓解患有慢性腰肌劳损的武术运动员的腰部疼痛,增加腰部关节活动度,但在改善疼痛和活动度方面两种方法疗效没有明显差异; 2)核心力量训练法和低频脉冲电疗法均可增强患有慢性腰肌劳损的武术运动员核心区肌肉力量,但低频脉冲电疗法治疗后前屈和右侧屈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主要采用测量法对女排运动员进行蛙跳、跳深、负重半蹲快速起三种弹跳练习方法进行表面肌电测量,结果表明三种练习方法的作用不完全一致,跳台阶对臀大肌、腓肠肌的影响比较大,蛙跳和负重半蹲快速起对股四头肌、腓肠肌的影响较大。在进行弹跳练习时应考虑这些差异,依据专项需要做到因人施训。  相似文献   

13.
电刺激对肌肉力量作用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照研究方法 ,对 2 0名大学生的股四头肌进行电刺激训练 7周 ,以观察电刺激对肌肉增长的作用。结果显示电刺激可增长股四头肌的肌力 ,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本试验为电刺激训练提供有效的技术参考 ,并为其在体育训练和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规则试行后竞技武术太极拳自选套路技术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武术竞赛新规则修改实施后,对竞技武术自选套路太极拳技术发展状况及其相应的训练对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讨论与分析竞技自选套路太极拳技术发展现状,找出与其相适应的训练对策,有助于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找到相关合理、科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影响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情绪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九运会以后,全国各运动队对武术优秀运动员心理训练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其重点是武术运动员心理训练与自我调整过程以及运动员的思维特点与训练水平的提高.从比赛过程看,运动员的情绪变化是有鲜明特点的,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赛场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比赛成绩.为此,提出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能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发挥出最好的技术水平,从而取得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16.
研究BMI标准群高中生的皮下脂肪和肌肉发育状况及规律。进一步剖析青少年隐性肥胖现象和各部位肌肉的动态变化趋势。本研究以浙江省温州市某高中1992—1995年之间出生的368名(男183名,女185名)为对象,使用B超测定上臂前部、上臂后部、腹部大腿前部和小腿后部的皮下脂肪及肌肉厚度数据进行分析。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腹部皮下脂肪均有明显下降趋势,女子肱三头肌部位有增加趋势,其他各部位无明显规律。男生肌肉随着年龄的增大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略见增加趋势之外,男女其他各部位均未见有规律的明显增加,腹肌还略见下降。BMI标准群青少年的皮下脂肪随年龄变化影响较大的为腹部脂肪的变化。男女腹肌有略降趋势,加强腹肌练习对于青少年的身体正常发育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蹦床运动员在着网和蹬伸过程中主要肌肉表面肌电信号(sEMG)的特点。方法:选取江苏省蹦床队男子网上运动员7名,挑选股直肌、腓肠肌等7块肌肉,用表面肌电记录他们在不同蹦床网区域内踩网过程的肌电信号,同步测得的足底压力参数和高速摄影画面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各肌肉的工作情况。结果:1区域的RMS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并且2和4区域相似,3和5区域相似。在整个踩网阶段踝关节角度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结论:运动员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的电活动明显强于其它肌肉,应加强对它们的专项训练。胫骨前肌和竖脊肌收缩时长较长,重视对两者的疲劳恢复和损伤预防。应通过训练让运动员适应网不同区域的硬度差异,使其能协调发力,提高肌肉募集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武术专项运动员常见损伤部位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术是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然而,武术训练中常见的各种损伤却时有发生,我们通过对长沙市154名武术专项运动员常见损伤部位以及损伤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找到一般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