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但传统教学过分地强调预设与封闭,过分追求精细的提问、预定的标准答案、精心设计每一句话、准确计算每一环节的时间分配等造成课堂教学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生命色彩,师生的生命力就在这样的预设中被人为地白白耗费了。  相似文献   

2.
余文森 《江西教育》2003,(16):19-20
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封闭导致僵化,只有开放,才有可能搞活。开放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一、目标的开放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及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开放的课…  相似文献   

3.
随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21世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趋向于开放式教学,开放将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之魂。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的统一体。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  相似文献   

4.
<正>课堂教学应关注成长、成长中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过程。教学过程应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开始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封闭的预设将会抑制生成。  相似文献   

5.
张光华 《四川教育》2005,(12):22-22
新课程指出,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也正是基于此,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开放对应于封闭 ,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 ,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 ,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 ,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 ,缺乏生气和乐趣 ,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 ,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封闭导致僵化 ,只有开放 ,才有可能搞活。开放 ,从内容角度讲 ,意味着科学世界 (书本世界 )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 ,是科学世界的意…  相似文献   

7.
随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21世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趋向于"开放式"教学,"开放"将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之魂.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的统一体.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那么,怎样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呢?我们存数学教学中通过构建开放的教学空间,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使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教学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一旦“节外生枝”,则或是纠正“偏离”,或是“置之不理”,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新理念下的新课堂,应该“提倡生成”,“期待生成”。新时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教学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一旦“节外生枝”,则或是纠正“偏离”,或是“置之不理”,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新理念下的新课堂,应该“提倡生成”,“期待生成”。新时期的新教师,应能“关注生成”,“驾驭生成”,为我们的每一次课堂教学创造无法预约的精彩。  相似文献   

10.
开放对应封闭,生成对应预设。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要求教学应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  相似文献   

11.
陈鹭娟 《学语文》2013,(5):34-3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教学过程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课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课堂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授课程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生成的课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生成的课堂是活力四射、彰显个性的课堂。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创生教学机智,正确认识并在实践中构建生成性课堂呢?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课堂教学把实现学生认知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把教材当做中心,教学内容相对固定,教师教学设计精密、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刻板地演绎教案的过程,预设的接受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学生往往被动接受。而新课程下的课堂形态,倡导"互动生成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本文阐述了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捕捉非预设性生成资源,激发科学课堂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4.
预设和生成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缺乏必要的开放和生成,课堂教学则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活力,使师生的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则变得无序、失控和自由化,缺乏目标和计划,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高效发挥。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促进有效生成,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放出异彩。  相似文献   

15.
开放对应封闭,生成对应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的统一体,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构建开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活”起来,使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  相似文献   

16.
在生成与预设间寻求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舞台,需要生动活泼的生成。生成考虑了课堂中学生合理的发展需求,是对预设的超越。生成是教学的本质内涵,如果课堂教学完全按预设进行,就会显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命与活力。不过,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现实的教学中,如果抛弃了“预设”,而一味地追求动态生成,也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动态生成,必须努力寻求生成和预设的平衡点。一、精心预设,无为而为,预约“生成”——“天高海阔凭飞跃”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美…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舞台,需要生动活泼的生成。生成考虑了课堂中学生合理的发展需求,是对预设的超越。生成是教学的本质内涵,如果课堂教学完全按预设进行,就会显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命与活力。不过,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现实的教学中,如果抛弃了“预设”,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中,预设好的教案是为了在课堂中得到完美展现.但由于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非预期性,这必然要求教学活动突破预设目标和既定教案的限制,而走向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  相似文献   

19.
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灵动而美丽的动态过程。不仅需要教师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教案,预设学生,以灵动的教育驾驭课堂上的各种生成,对学生进行胸有成竹的引领,还需要教师"以生为本",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以开放课堂的教学理念及时抓彩,让课堂生成向纵深推进,营造无法预设的美丽。该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好预设与动态生成进行了分析,旨在打造本真而有效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教案的线性过程,而是不断调整、动态生成的发展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解读生成、尊重生成、引导生成、拓展生成,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