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兴碑     
在金石学与篆隶书艺复兴的历史境遇下,阮元适时提出"南北书派论",从中原书风的分派与流变揭示了南北书风不同的成因及特征等,形成了客观、公允的书法艺术史观,在观念上动摇了"二王"独尊的书法传统,为清代"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包世臣对"碑派"书法的阐扬,深化了书坛尊碑的意识。在康有为的总结与建构下,形成了书法载体的"碑学—帖学"论,旗帜鲜明的"尊碑卑唐",从而使得碑派书法大盛于书坛。  相似文献   

2.
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柳公权、杨凝式、苏东坡、蔡襄均以继承颜真卿而成为光耀千秋的书法大师。元明两朝,帖学兴盛,颜真卿几乎被书坛遗忘。清康雍乾年间,先是董其昌后是赵孟颊书法笼罩书坛,帖学式微,书风萎靡。乾嘉年间颜真卿书法再次隆兴,培育了刘石庵、伊秉绶、何绍基、张廷济、赵之谦、翁同和、谭延闿等一批碑帖兼擅的书法大师,使中国书法又一次进入到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3.
清代碑学兴盛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碑学派和帖学派之分,碑先于帖而产生。但自唐至清初,在中国书坛占统治地位的一直是帖学派。本文从清前期书坛大势、碑学发展脉络及最终地位的确立等几个方面对清代碑学兴盛及最终形成碑学帖学两大格局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元代在统治者推行“汉法”等文化政策的推动之下,书法领域呈现出相对繁荣的景象。张雨时代是元代书法史的重要时期。该时代的书法风貌具有鲜明特征:(1)权重位尊的赵孟烦起元代书坛的伟大旗手,其复古主义书学思想影响了几代元代书家,与鹰下群贤共同营铸了元代书法的整体风貌;(2)在赵孟颊的积极倡领之下,二王以来所确立的帖派书风得以复兴和发展,与以张雨和杨维桢为代表的新潮书风交相辉映;(3)不仅楷行书成就斐然,篆隶书法也蔚然成风,成为“托古改制”的复古书风的重要支脉;(4)书画印三者相依相映、相辅相成,合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喜欢具有雄强骨力的书风。他以王羲之书法为载体,通过书法理论的建构,介入初唐书坛,促进了书法的繁荣,提携了初唐一百余年的书风,还促使楷书进一步法度化.对初唐书风的影响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清代碑学大师的邓石如,他的碑学实践在中国书法史的长河中起着不同凡响的作用,并为书坛架起了一座承前启后的桥梁。他的全面实践的碑学主张不仅重新树立了书法典范和价值取向,而且对篆、隶、楷书的振兴和创新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并启示着乾嘉之后的碑学实践者。此外,在对其碑派书法的接受过程中必然会引起一番争议,然而当新范式逐渐站稳脚步,人们将重新审视邓石如对碑学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沉雄淡远沉雄之特质,是碑学的风尚;淡远之情怀,能透露文人之本真。这对极致的审美诉求,在何绍基的书作中都能体现出来。何绍基在清代书坛的声誉是极高,其书作更是富含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书法审美形成了丰富的笔墨规矩  相似文献   

8.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作为元代书坛托古改制、借古开今的领袖,其书法深深影响了元明二朝的士人。"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一赵氏书论中最有代表性的笔法论思想,更是成为元以后书法史上的著名论断,对后来学书者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书法史上书体的变迁、书风的演变等书法现象的出现其内部原因都和笔法的改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清代碑学的兴起,抛开了"用笔千古不易"的观点,大胆在笔法上进行了创新,取得了辉煌成果,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穆越 《留学生》2011,(4):58-59
杜胜苏是当代中国颇具实力的青年书法艺术家,其书法以其明朗,峻拔、洒脱、飘逸的书风立足于中国书坛.得到国内书法界。众多专家。学者的好评与赏识.并赢得了众多收藏家及国际友人、企业家的收藏与青睐,是当代中国最具收藏价值及升值潜质的青年书法艺术家。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揖》是晚清最重要的书法理论专著,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总结了碑学的理论和实践,使碑学成为一个流派,从而影响了整一代书风,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帖学与碑学是书法艺术中的两大流派,自清代碑学形成后,碑帖之间孰优孰劣成为书学上争论的焦点,碑学大师康有为认为帖学派自唐宋而下柔弱无力,大力提倡六朝碑版书风,实是矫枉过正,清代帖学的衰退是因其背离王羲之、王献之书法精神,艺术上陷于僵化造成的,碑,帖属于不同的美学范畴,因此不能厚此薄彼,而应将之置于同一个审美层面上,对它们加以全面认识并作出艺术取向上的定位,唯此,对当代书法的健康发展才能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当代书法史上,萧娴是一位以气势豪迈、书风古朴为人称道的著名女书法家,且一生高寿,驰名书坛八十余年,影响颇大。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在少年时代,就是一个享誉华南的书法女神童。  相似文献   

13.
帖学派书法经隋唐、宋、元、明各代逐步形成、发展、完善,到清代前期盛极而衰。阮元应时之需,撰《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系统地总结分析魏、晋以来书法的变化,将其划分为南北两大系统,论述了碑帖的形成及其特点,认为北派才是书法的正传,保存了隶书的古意,而北派书法又源于碑石,因此主张学习书法应以习碑为主,首倡碑学。经包世臣、康有为的倡导和宣扬,碑学兴起,盛行于清代后期的书坛。  相似文献   

14.
唐“法”是一种特指,它是唐代人追求和树立书法艺术法度,并通过法度反映书法艺术规律,形成书法艺术学习与创作的规范,寻求文化传播等规则的过程与结果。并且随着发展,逐渐成为后人的一种普遍认同。南北书风的合流促使了唐法的确立,初唐、盛唐与晚唐书法在表现上各有不同,这一过程中,唐代的政治、文化、宗教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因素为书法的尚法提供了条件。楷书和草书体现着唐代的书法规则,也是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更是直接受到同时代书法理论的滋养与促进。唐人尚法书风的形成,不仅提高了书法的社会地位,而且使书法成为传统文化的标志,成为一种文化的认识方式而作用于其它艺术,还为后人提供了长久学习、遵循与仿效的范本。现代中国书坛仍然需要唐人崇尚书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康有为的书艺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他的求真崇实的书法史观、尊雄尚力的书法审美观和求变创新的书法艺术实践观,在晚清书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具有开创一代书风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滁州学院学报》2018,(1):49-52
为进一步推进对晚清名臣翁同龢书法艺术的研究,概述了翁同龢生平及艺术成就,继而提出问题,运用文献法、图版法对翁同龢书法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特点及成因进行梳理:通过科举需要及文人思想对翁同龢前期书法风格的影响,剖析了翁同龢前期以"馆阁体"为主的书法风格;通过取法、用笔、结构、章法等方面的分析,指出了翁同龢后期表现的尊碑崇古、用笔朴拙、结构跌宕、章法灵活的书风特点;最后,在梳理翁同龢书法风格的基础上探寻其书风形成原因,得出了晚清"尊碑重颜"的书坛发展导向及翁氏家族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翁同龢书法风格形成的两大重要因素。为翁同龢书法艺术研究进行了一定的补充与尝试。  相似文献   

17.
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时期,各种书体相继出现,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其中王羲之的书法以其独特的书法艺术成功演绎了以魏晋风度为特征的时代精神,成为历代书法家学习的典范。本文从王羲之的人生历程和生活状态、生活背景、书学思想、书法师承等方面探索王羲之书法艺术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然后,从楷书、行书和草书三个方面分析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创新;最后,探讨王羲之书法对书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时期,各种书体相继出现,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其中王羲之的书法以其独特的书法艺术成功演绎了以魏晋风度为特征的时代精神,成为历代书法家学习的典范.本文从王羲之的人生历程和生活状态、生活背景、书学思想、书法师承等方面探索王羲之书法艺术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然后,从楷书、行书和草书三个方面分析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创新;最后,探讨王羲之书法对书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胸次”一词的使用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中,但作为书法批评词语的使用,主要是在北宋。书法批评之中延用了“胸次”在审美体验获得的过程当中,所强调的人的修养、学识、道德品质的作用这一涵义。北宋科举考试中废除书判取仕之后,书坛凋敝。在学当时人书法的功利书风背景下,“胸次”在书法批评中的提出,并作为一种审美价值判断,其涵义与“书卷气”、“韵”等批评词语的相联系,使书法批评中对伦理道德、学养天资等非艺术成分更加关注,形成以人心直接对应宋代及其以后书法的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20.
王铎草书在明代晚期、清代前中期及现当代的国内外书坛有重大的影响。在晚明及清代前、中期,受其草书书风影响较大的书法名家有傅山、龚鼎孳、许友和朝鲜的李匡师、曹允亨等;在现、当代,王铎草书对日本、中国书坛不但有相当大的影响,而且对日本的村上三岛、古谷苍韵、木村知石和中国的林散之等书法名家影响至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