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佛教自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在六朝的宋、梁二代尤为昌盛。至唐,出现了众多的流派,其中最重要的有华严宗、法相宗、天台宗与弹宗,此后尤以禅宗势力为大。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最初见诸建筑、雕塑与绘画,继而进入诗歌领域。至北宋则影响到了诗歌的艺术理论,出现了“以排喻诗”的诗禅说,其首创者是苏武。其后,北宋的吴可、韩驹、赵春、吕本中、范温,南宋的曾几、戴复古、刘克庆等继而扬之。严羽的《沧浪诗话》集“以禅喻诗”之大成,建立了一套诗禅说的诗歌理论。严羽之前的诗禅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以苏武为首,可称之为自然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诗可以怨”这一传统在中国古代文论中一直有着代代相沿的生命力 ,其主要着眼点在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这一传统在鲁迅这里却出现了断裂 ,他转而对受弗洛伊德“无意识升华”说的厨川白村大为赞赏 ,让文学以“人学”的姿态出现。鲁迅对古文论方向性的扭转 ,具有中国文艺学现代性转换的首创之功  相似文献   

3.
享有"诗佛"美誉的王维,一生中以禅入诗的作品丰厚。在诗中,他用主客融为一体的风光隐寓佛光禅影,用诗境表现禅蕴,形成了含蓄、空灵、明秀的艺术特色。本文试分析了王维诗歌禅蕴生成的种种原因及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庄子美学是生命美学,它以生命为逻辑起点构建起"道"的美学体系.它追求生命的自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天合天",通过"心斋"、"坐忘"与物同化;追求"大美",追求绝对自由的美,达到一种至高的审美人生境界.庄子美学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当代的生命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言"与"意"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是贯穿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一条轴线,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审美观念的变化等都有重大的影响。其中,庄子提出的"得意忘言" 说,尤其突出和重要。庄子在《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是六朝新文学理论的先声。他对学术性的“文学”与文学性的“文章”的区分和对文学家、文学作品的重视影响了六朝人对文学不朽价值的认识和对文学规律的探讨;他提出的“发愤著书”理论影响到六朝文论中的“蓄愤说”和“怨愤说”;他的“通古今之变”的历史观影响了六朝文论中的“通变”思想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及美学方面 ,庄子有诸多开创性的贡献。虽然他的理论本属哲学范畴 ,但后世文论家或艺术家多从中受到启发 ,尤其是他的寓言故事除了哲理意蕴 ,同时又有着丰富的艺术审美内涵 ,文艺家往往吸收其中的许多因素来谈文论艺 ,诸如道、气、言意、虚静、道进于技、天人合一、法天贵真等哲学范畴及艺术思想 ,在文学创作与理论发展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庄子》一书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作.庄书问世两千多年来,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过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影响.候外庐说:“庄子思想从其影响于中国士大夫的历史来看,实在不是‘异端’,而是‘正统’.上自秦、汉、魏、晋的黄老与玄学,中至宋、元、明的理学,下至现代的唯心主义都有其血液贯注着.……这个战国时代的一家之言,……降服了不少学者,……‘饰人之心,易人之意’,更以‘胜人之口’,服人之心.”(《中国思想通  相似文献   

9.
接受视野中的孟子诗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和孔子、荀子相比,孟子对中国古代文论影响方式的最大不同,乃在《孟子》和孟子诗学中蕴含的思想智慧,是在接受过程中逐渐被中国古代文论发现和吸收的。按"言各有畛"的原则分析孔孟之间诗学主题上的根本变迁,可以看出,孟子"以意逆志"说中可以与西方文论、当代文论相呼应的思想智慧,中国古代文论在接受过程中对"以意逆志"说进行的重大理论改造及其意想不到的后果。中国古代文论对孟子"知言"、"养气"思想智慧的发现和吸收,表明了孟子对中国古代文论"大而化之"的影响方式的思想威力。  相似文献   

10.
庄子语言哲学的最大贡献不仅在于发现了语言的局限和困境以及语言的痛苦和快乐,同时还在于他以极大的勇气用他并不信任的语言去言说无法言说的"道",即"言无言"。以"三言"为代表的诗性言说方式对中国文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最终构筑了中国文论的诗性体系,使中国文论具有了强烈的诗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文明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对"文化"一词的运用和阐释越来越广泛和自觉,对"文化"一词所做的界定和描述也越来越丰富和复杂,真可谓汗牛充栋,众说纷纭。通过对文化一词的"化"的梳理和归纳,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生生不息的变化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12.
"课程"概念是课程论的"中心"与"基调"。反思"课程"概念界说的多样类型与定义方式,"简化范式"是其共有缺失。以"复杂范式"去理解"课程"概念的复杂性,可谓是建构课程本质观的新思路。狭义地讲,课程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计划;广义地看,课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系统。"课程"概念的复杂建构给予新课程改革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清代各省布政使有廉有贪。康雍乾时统治者曾极力扬廉惩贪,其惩贪之法为:健全法制,严格挑选,加强监察,严惩贪污。清中叶以后,贪墨之风愈演愈烈,其原因,一是官官相卫,沆瀣一气;二是人君不俭,执法不一。  相似文献   

14.
<庄子>是哲思和文心的结晶,"物化"是渡入<庄子>的要津.从哲学、美学、文学等多视角、多层面对<庄子>"物化"思想的研究做一个综合的论述,以展现其历史演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材城市化倾向"已经从一个边界明晰的事实概念扩大为一个多方参与的舆论"事件"。其间不仅包含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理想的追寻、对城市文明"先进性"隐喻的曲折表达,更隐藏着人们对乡村文明日渐远去的缅怀、对农村教育日益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忧患。  相似文献   

16.
互补理论——反思"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之争论,在本世纪初尤为突出。通过对两种训练理论的历史传承和理论内核的反思,导出“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17.
高静 《职大学报》2009,(3):36-38,63
相对于20世纪而言,21世纪初的女性写作不再是自己心灵呓语和世俗喧嚣的言说,而是有了一种很自觉的审美意识的支撑,带上了一定的时代感.在文学的书写中,女作家们抖落着满身的小资情调,以女性独立的生存方式和心理状态彰显着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8.
老子“象论”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分别构成了中西古典美学的意义之发端。两者在思想路向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老子“象论”及其人生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本体论和以“境界”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及其知识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西方古典美学中的“形式”本体论和以“真理”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狼图腾》这部影片对导演的要求异于平常,最大的原因就在于"狼"这个重要角色的影视表现,狼的精神的体现,狼与自然的融合,狼的图腾意义等都是影片表现的重点。文章通过对影片视听语言及"狼"的表现段落的分析,来进一步阐述这部影片对"狼"的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20.
王昌龄《出塞》诗中的"龙城"与南北朝诗人笔下的"龙城"和其他唐人诗中的"龙城"一样,只是用典,借指边关边城,既非实指匈奴龙城,亦非实指前燕龙城,更不是卢龙之误。"卢龙"一辞在唐诗中先是虚实并用,后来逐渐由今典演化为故典,与"龙城"一样是借指边关边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